1886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认为是独角鲸的大怪物,美国派遣了一艘战舰对“海怪”进行追逐。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受邀参加了这次追逐活动,但不幸落到了怪物的背脊上。其实怪物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船——“鹦鹉螺号”,潜水船船长尼摩邀请阿龙纳斯一起进行海底旅行,在旅行中他们饱览了海底变化无穷的奇异景观和各类生物,航程中高潮迭起,参与海底狩猎、参观海底森林、探访海底亚特兰蒂斯废墟、打捞西班牙沉船的财宝、目睹珊瑚王国的葬礼、与章鱼搏斗、击退土著人的围攻等等。最后当潜水船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布于世。
《海底两万里》是著名的凡尔纳兰三部曲的第二部。书中充分展现了海底世界的神奇和美丽,能使读者从中学习到有关海洋生物、气象、地理等方面的丰富知识。那艘“鹦鹉螺”号潜艇的设计,也使后来的工程师们在制造真正的实用潜艇时获得了有益的启发。
本套书还包括《八十天环游地球》、《太阳系历险记》、《气球上的五星期》、《十五岁的小船长》、《从地球到月球》、《神秘岛》、《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地心游记》。
1866年,发生了一起非同寻常的事件,那真是一种神秘而又无法解释的现象。无疑,人们对当时的情景至今仍不能忘怀。且不说当时那些沿海地区的居民对此感到兴奋异常,到处散布各种传闻,即使是内陆地区的居民也被各种消息搞得心神不宁,情绪极为激动。尤其是那些从事航海工作的海员,他们对这件事尤其充满了兴趣。欧洲、美洲两个大陆的商人、普通海员、船主、船长、各国的海军军官以及两大洲的各国政府等等,大家都密切地关注着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不久前,有几艘轮船在海上遇到一头“庞然大物”,那是一个长长的东西,呈纺锤形,有时全身散发着磷光,而且它的体积超过了一头鲸鱼,动作也比鲸鱼迅速得多。
有关这个离奇怪物的出现,各种航海日志都留下相关记载。这些日志大都记载了这个物体或者说可疑生物的形状、它在运动时一直保持的高速,以及它令人惊异的运动能量。它那奇特的生命力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如果它是一种鲸类动物,可是它的身体尺寸却超过了迄今为止生物学界研究过的各类鲸鱼。居维叶、拉赛佩德、迪梅里、德·卡特法日这些博物学家是不会承认这种怪物的存在的,除非他们看到过它,也就是说除非这些科学家亲眼目睹了这头怪物的存在。
综合考虑人们的多次观察结果——我们排除了那些最保守的估计,他们认为这头怪物只有200英尺长,同时我们也不能接受那些过于夸张的观点,认为这个怪物足有1英里宽、3英里长——最后,我们可以比较公正地得出结论说,如果这个神秘的物体果真存在,那么这个存在物的体积,大大地超过了当前所有鱼类学家所认可的尺寸。
既然这头怪物的存在已经成为一件不容否认的事实,那么我们就不难理解,由于人类的好奇心,这头神奇怪物所引发的兴奋很快便波及到了整个世界。至于说上述所谈到的一切,如果还有人认为那都不过是荒诞不经的传言,那么他的结论是没有人能够接受的。
1866年7月20日,加尔各答一布纳希汽船航运公司的希金森总督号汽船,在澳大利亚东海岸5英里处曾经遇到这头移动的庞然大物。最初,贝克船长以为在自己面前出现的是一座至今还没有被人们发现的暗礁,他甚至准备测定一下它的准确位置,可是就在这个时候,那个不名物体忽然喷出两股水柱。随着咝咝的声音,那两股水柱一直射向半空,竟然高达150多英尺。如果不是这座暗礁上有一个问歇泉,那么希金森总督号所遇到的正是一种至今尚不为人所知的水栖哺乳动物,因此在它的喷水孔中才可以喷出含有空气和水汽的水柱。
类似事件又出现在同年的7月23日,当时西印度一太平洋汽船航运公司的哥伦布号正航行在太平洋上。可是,这头特别的鲸类物体竟然能够以惊人的速度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因为仅仅相隔三天的时问,它居然会出现在两个相隔遥远的海域,而从希金森总督号到哥伦布号当时发现它的海域,这两个不同的地点相距2100多英里。
十五天后,在距离哥伦布号遇到那个怪物2000英里远的地方,国家航运公司的赫尔维提号和皇家邮轮公司的山农号邮轮,当时正迎面航行在位于美国和欧洲之间的大西洋海域,两艘轮船上的人分别从不同方向看到那头怪物出现在北纬42度15分、西经60度35分的地方。根据两艘轮船同时观察到的结果,他们认为即使最保守地估计,这头哺乳动物的长度至少也超过了350英尺,因为山农号和赫尔维提号两艘轮船加起来的长度都比它短,而这两艘轮船连起来的标准尺寸为300英尺。
当时,那些经常出没于阿留申群岛的克兰马克岛和翁格里克岛附近海域的鲸鱼,如果它们足够大,最大的身长也不会超过60码。
随后,各种传闻不断从各地传来,最新的观察报告来自横渡大西洋的佩雷拉号。另外,茵曼轮船公司的埃特纳号也曾经和这个怪物发生过一次碰撞,法国诺曼底号护卫舰上的军官对此也留下了一些口述笔录,海军准将菲特兹·詹姆斯在克莱德爵士号上甚至对它进行了十分精密的测算。总之,这一切在公众中引起了巨大反响。
那些思想比较浮躁的民族听到这种无法解释的怪异现象,只不过将它们当作嘲笑的谈资,但是在那些严肃而又务实的国家,比如英国、美国和德国则截然不同,那里的人们对待这种事情的态度极为认真。
在世界各大城市,这头不可思议的怪物成了人们谈论的焦点。人们在咖啡馆里歌唱它,在报刊上嘲笑它,在舞台上表演它。有关这头怪物的各种消息铺天盖地传播开来。在一些报刊上,出现了各种有关这头“庞然大物”的离奇报道,从白鲸到寒带可怕的“莫比·狄克”,再到触须可以缠住一艘载重500吨的轮船,从而将它拖到海底的巨兽“克拉肯”。甚至那些远古时期的传说也都纷纷亮相,亚里士多德和蒲林尼的看法也开始复活,因为他们承认这种怪物的存在。人们还搬出蓬托皮丹主教的挪威童话,保罗·赫格德的记述,最后竟然还翻出了哈林顿先生那真诚得没有一个人怀疑的报告。这个报告声称,1857年,他在卡斯蒂利亚号上看到过一种巨大的海蛇,那种海蛇只有古时候的立宪号在北极探险的途中看到过。
有关海怪的问题,在学术界和科学报刊上产生了相信派与怀疑派的争论,他们无休无止地争论着,因此“海怪问题”一时吸引了人们的全部注意力。那些科学杂志的编辑和那些信仰超自然的信徒进行着激烈的论战,他们在这场难忘的战役中耗费的墨水简直无以数计!一些人甚至还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因为有人将对大海蛇的攻击直接转移到了人的身上。
在长达六个月的争论期间,人们写下了大量的文章,不是攻击巴西的地理学会、柏林的皇家科学学院、大不列颠的科学联合会以及华盛顿的史密森学会,就是驳斥《印度群岛报》、摩亚诺神父的《宇宙杂志》、皮德曼的《消息报》上讨论的内容,以及法国及其他国家的主要刊物的科学报道。那些廉价的杂志以无穷无尽的热情,迅速报道着论战双方的观点。那些喜欢挖苦人的作家拙劣地模仿着林奈的风格,引用海怪的反对者曾经提出的一个主张“大自然不会制造蠢货”,恳请当代人不要违背自然规律,不要相信什么北海海怪、大海蛇、“莫比·狄克”和其他一些疯狂的海员散布的言论。在一个众所周知喜欢讽刺人的刊物上,一位最受人欢迎的作者发表了一篇长长的文章,因此结束了这场有关海怪的争论——正如希波吕托斯在大家的笑声中,给了这头海怪致命的一击。智慧终于战胜了科学。
在1867年的最初几个月,有关“海怪问题”的讨论似乎已经烟消云散,再也不会被人们提起了。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些最新发生的事件又展示在公众面前。目前的问题已经不再是一个科学问题需要人们解释,而是一个真正的危险需要人们认真对待并设法避免。现在,海怪的问题开始呈现出另一种不同的新面貌。这个怪物变成了一个小岛、一块岩石、一座暗礁,而且还是一座捉摸不定、变幻莫测的暗礁。P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