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贸易,经济动荡背后的推手
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石油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及其在一国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决定了国际石油贸易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突出表现为近十几年来国际石油贸易增长速度持续加快。为了减小和规避贸易风险,在现货交易的基础上,世界石油市场逐步发展成为包括中远期市场和规避风险能力更强的石油期货等衍生品市场在内的多层次市场体系。
现代期货市场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美国芝加哥,从粮食期货发展起来的。石油期货市场,是期货市场的重要一员,主要交易各种石油期货合约。现在的石油期货已经成为财富博弈的工具。资源类的商品价格不断上涨,石油期货市场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除了期货的风险管理和商品定价功能对国民财富具有保值作用之外,期货业专家研究认为,石油期货及石油期货市场已成为发达国家的工具。
首先,金融资本介入石油期货,石油贸易定价权易主。以前石油定价是靠欧佩克官方的牌价来确定原油期货的交易架构,随着20世纪90年代金融机构和基金大举进军石油期货市场,迫使国际石油期货市场和石油贸易市场的力量易手。
其次,石油期货交易增大了发达国家的调控能量,成为发达国家应对国际政治经济波动和调控经济危机的新途径。比如说日本在利用石油期货保值方面就有成功经验,在国际油价高达60美元的时候,日本人仍然享受着十几美元的原油,从而增加了日本调控经济危机的能力。总结美国经济20世纪90年代持续快速增长的成功经验时,美国前财长劳伦斯·萨默斯说,期货业对美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借助期货市场和衍生工具,美国政府的手段增加了。通过控制国际市场商品价格和货币价格,美国影响着全球资源和经济利益的再分配,直接和间接地从国际市场获取了巨大的利益。
再次是影响全球利益分配,改写国家安全理念。19世纪以来,利用金融衍生物这一新的投机方式来掠夺更多的财富逐渐兴起。1998年的金融危机虽然导致了世界经济下滑,但是全球的金融资产总额却上升了30%,外汇交易同贸易额的比率从80年代初的10:l上升到60:1。通过控制国际市场商品价格和货币价格,美国影响着全球资源和经理利益的再分配,直接和间接地从国际市场获取了巨大的利益。随着期货交易的飞速发展,期货市场和衍生工具成为西方少数国家建立新型“价格体系”,实施经济霸权和掠夺的“尖端武器”,改写了国家安全理念。
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区域结构变化正推动国际石油贸易持续快速增长。一方面,国际石油贸易的区域分布格局和石油在世界能源结构中的主导地位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但随着一些新兴经济体的高速增长和对石油消费需求规模的扩大,供需地域不平衡的矛盾会更加突出,国际石油贸易规模会持续增长;另一方面,与石油贸易量逐步扩大和石油贸易日渐活跃相伴随的是贸易主体的多元化和贸易方式的多样化,国际石油贸易将成为石油公司赢利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石油贸易方式不断向多样化、体系化方向演变。主要表现为,一方面石油实货交易中心的规模化、功能化日益突出,形成了包括现货合同、远期合同、中长期合同等在内的体系化交易方式;另一方面石油纸货交易规模增长迅速,尤其是石油期货在整个石油市场交易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随着金融市场、金融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套利交易、现金交割以及期货转现货、期货转掉期和差价合约等新的衍生工具在石油交易活动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第二,国际石油贸易基准油价格形成过程中的金融属性日益突出。尽管现货市场仍是形成国际石油贸易基准油价格的基础,但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功能,并能大大增加交易的流动性,通过标的原油品种的交易,对世界原油价格变化起到了主导作用。金融属性在世界原油价格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石油价格金融化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油价涨势。
第三,期货市场越来越成为投机者的获利天堂。近两年来国际油价疯涨,已接近150美元一桶。美国国会的一个委员会2008年6月23日说,投机者已成为美国石油期货市场的最大买主。由于油价高企,他们在过去8年美国石油期货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差不多增加了一倍。2000年1月,投机者在纽约商品交易所还只控制着37%的购买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的合同,其余63%的份额是由炼油商和航空公司控制。据日用品期货贸易委员会提供给国会能源和贸易委员会的资料显示,到2008年4月前,投机者控制石油期货合同的比例已提高到了71%。美国国会能源和贸易委员会主席约翰·丁格力2008年6月23日在小组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说,能源投机已成为一个成熟的产业,现在已是政府出面进行干预的时候了。向听证会提供证词的还有美国日用品期货贸易委员会代理主席沃尔特·卢肯以及美国西北航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道格·斯廷兰德。据美国国会能源和贸易委员会所准备的一份备忘录所说,美国日用品期货贸易委员会提供的资料显示,石油期货市场的根本变化是从原来主要被买卖双方使用的一个市场变成了一个大部分参与者是投机者的市场。
第四,亚洲交易中心地位的竞争将日趋激烈,亚洲有望成为全球三大原油定价中心之一。随着国际石油市场中重质高硫原油市场份额的不断增加,建立一个有别于西得克萨斯中质油和布伦特油能反映重质高硫原油市场供求关系的、相对独立的石油市场交易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而围绕这一新的定价中心的争夺将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
在当今石油供求关系中,在可预见的将来,石油需求不断上升将是一个大趋势。总部设在巴黎的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到2010年,全球石油日需求量将达9000万桶,2030年将达1.21亿桶,此间石油需求年增长率预计可达1.6%。
为满足全球不断增长的原油需求,欧佩克正在增加勘探和开发新油田的投资,扩大产量,向国际市:场供应更多的原油。欧佩克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力正在扩大,它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稳步增产减轻油价走高的影响。欧佩克以产量为杠杆积极调控油价,实际上,欧佩克成员大都在超配额生产原油。欧佩克计划到2010年将石油日产量增加600万桶以上。从长远看,增产仍是主流。欧佩克发表的报告表明,2008年国际市场对欧佩克的原油日需求量为3080万桶。为了增加后备储量,在欧佩克成员中,科威特最大的石油项目——“北方油田开发”项目在逐步开展;伊拉克的油气行业可望吸引多达400亿美元的投资;阿联酋计划通过大型项目建设来提高原油产量,预计其原油日产量将会超过300万桶;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ADNOC)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对一些项目每年投资15亿美元,其中40%用于石油行业。
平衡对冲基金,加强合作对话。近年来,在世界石油市场由供过于求向供需紧张转变的形势下,对冲基金大量投入石油期货市场,其中参与短期石油期货交易的基金对短期油价波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参加能源市场交易的基金大都源于美洲,代表了北美资本市场石油投机商的利益。为平衡对冲基金对国际石油市场的消极影响,使油价保持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水平上,欧佩克力图在制约市场投机力量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此,欧佩克正在积极与俄罗斯加强和深化合作,以使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利益更加均衡。对于欧佩克而言,与俄合作可扩大其市场影响力。在全球石油利润中,欧佩克获取的利润不及世界石油投机基金的一半,欧佩克与俄合作,可产生强强联合的效应,有助于欧佩克不断提高其在全球的经济及政治话语权。
鉴于欧佩克成员国和非欧佩克产油国石油生产稳步发展,从总体看,2008年全球石油总产量略有上升。从石油期货市场看,目前跨国公司已将关注焦点转移到公司股价和收益,致使纽约商品交易所和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油价变化的频率和幅度都将高于迪拜原油市场,迪拜原油市场将进一步发挥稳定油价的作用。鉴于保持稳定的油价和充足的石油供应已成为欧佩克成员、非欧佩克产油国和石油消费国的共同目标,欧佩克成员国在石油领域扩大开放、更大程度利用外资的进程中,将进一步扩大石油外交的回旋余地。
P44-47
近年来,海内外以能源为主题的书籍不少,文章更是数不胜数,其中不乏优秀著述。同时我们看到,部分作者甚至某些知名专家对世界能源现实的评价、对世界能源未来的预测充满悲观论调。他们正确地指出了矿石能源不可再生,人类必须加倍珍惜,同时也抛出了“沙漠黄昏”、“石油终结”等耸入听闻的“理论”,制造出一片能源恐慌;他们正确地指出了大国能源博弈给全球能源安全带来的严重危害,同时也为某些国家谋求能源霸权的行为进行种种辩解,仿佛大国能源博弈把我们的世界搅得“天昏地暗”系命中注定。
《能源博弈大战——影响人类未来命运的最大挑战》一书,以世界油气资源大势为背景,以积极、客观、科学的态度,就油气与地缘政治的关系、大国能源战略、能源安全与能源外交博弈、科技进步下油气资源的延伸、替代能源的最新发展、各国对节能减排的共识、和谐哲理为能源的冲突解套的可能,以及国际合作中的求同存异、共谋多赢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论述,提出了独到、清新的见解。在我看来,作者关于世界能源形势与发展趋势的论述,可能更加接近事实,更能促使人们以积极进取的姿态,为全球能源的共同安全做出更大的努力。
世界石油工业的历史至今不过150年。15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它充分展现了石油对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石油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社会的运行方式,丰富了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然而,油气又是稀缺而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因此常常引发激烈的争夺。资源国用油气作为达到政治目的的工具和武器的倾向不断发展,消费国为获取油气资源而动用政治手段的事例比比皆是。更有甚者,自20世纪以来,油气还同国际冲突结下了不解之缘,很多武装冲突乃至局部战争均源于油气利益。国家间因油气而握手言和,为油气而进行武力威胁甚至发动战争,油气成为影响当代国际关系稳定的重大因素。油气资源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各国均将其视为事关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美国更将垄断世界能源资源视为维护其世界霸主地位不可或缺的关键性因素。为了实现本国油气的“绝对安全”,美国不惜代价地控制全世界的油气资源产地和油气外输通道。为了油气利益,美国抱着冷战思维不放,频繁挑起冲突、发动战争,破坏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同时殃及全球经济,甚至美国经济。进入21世纪以来所爆发的两场局部战争,均系美国为了实现其全球石油战略布局而为。但是,不管是在阿富汗还是在伊拉克,虽然美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甚至以牺牲无数士兵的生命为代价,却没能换来华盛顿所希望的对资源国油气的全面掌控。相反,战争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盒子,由其引起的全球能源角逐从未像今天这样惨烈,为能源而展开的博弈从未像今天这样复杂多变。
然而,世界已经进入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的新时代。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相互依存关系。经济的背后是政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也日益强劲。当前,国际战略格局、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国际经济关系等,均处在深刻的调整和变动之中,而能源关系最能够反映上述各种关系的互动变化。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油气关系市场化与维护国家主权的矛盾,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的矛盾,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等等,大多与对能源特别是油气资源的角逐有关。如何化解这些矛盾?如何在这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中开出一条生路?中华文明“和衷共济”的理念在此有望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早在1988年1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世界诺贝尔奖得主大会上发表的宣言就指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何为孔子的智慧?那就是要用“和衷共济”的理念去调节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和国际关系,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照顾他人的利益,在承认世界多样性的基础上尊重各种文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和人的和谐、社会的和谐、世界的和谐。
不可否认,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和世界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如人口危机、生态失衡、资源短缺,等等。这些全球性挑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应对,特别是解决基础性资源不足问题,更加需要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正是在这一需求的促动下,世界多数国家能源安全理念相继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国家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要想解决全球性的资源短缺问题,依靠军事手段、搞零和博弈是行不通的,必须在“和衷共济”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区域和全球政治、经济对话与互利合作,争取实现共同能源安全。
中国是新兴世界油气进口大国,近年对外油气依存度不断提高。虽然利用全球能源资源是每个国家的平等权利,但是在一些别有用心势力的炒作下,中国背负了不少“莫须有”的罪名,“中国能源威胁论”甚嚣尘上。必须指出,中国本身就是能源生产大国,能源自给率多年保持在90%以上;2006年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费水平为1.87吨标准煤,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仅仅相当于美国的1/6。中国一面扩大能源产量,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力求以自身的努力解决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能源需求增长问题;一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实施科学发展,开展节能减排,并在国际能源合作中提倡和衷共济、互利共赢,力求通过国际合作实现能源共同安全。中国政府在推动能源企业“走出去”的同时,不仅要求企业不与别国争抢资源、力避恶性竞争,而且要求企业承担起造福于对象国民众的社会责任。中国在关注自身能源安全的同时,也在量力而行地承担起更多的国际责任。在上海合作组织能源合作中,在同世界其他国家的能源合作中,中国一直在努力践行“共同安全”的新能源安全观,在国际社会引起积极反响。中国的理念和努力必定会对21世纪的全球能源安全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同时也会对全球能源格局的变化产生不容忽视的积极影响。
本书作者长期从事俄罗斯与发达国家经贸关系的研究。其在多年的研究过程中,逐渐对地缘战略与国际关系、能源战略与能源外交、国际经济合作和全球能源博弈等相关问题形成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作者紧跟世界能源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深入研究,从不放过世界所发生的与能源问题相关的任何重大事件。从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发动伊拉克战争,到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军事冲突,作者一直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广泛研读有关报道,听取资深专家对事件的分析和点评,逐渐形成了观察和思考国际问题的独特视角。从2006年起,作者历经三年艰辛,博览群书,出席国内外各种论坛和研讨会,潜心调研,对本书架构进行了数度修改和完善,力图尽可能清晰地向读者推荐以下观点:油气是不可再生资源,总有穷尽之时,人类必须珍惜,但是油气枯竭之日远未到来,“石油峰值”言之过早,“石油即将终结”的论断过于耸人听闻;随着人们对地质研究的加深和勘探技术的提高,地球上新的油区正在并将不断被发现,新技术的应用正在令一些老旧油区迎来“第二个春天”;世界油气资源的潜力是巨大的,前景是很好的;全球化时代是竞争与合作的时代,互利双赢乃至共赢是大势所趋;以政治施压和战争手段来获取和垄断能源资源及输送管网,以搞零和博弈排斥他国,以本国“绝对能源安全”损害他国能源安全,都是不得人心的,也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能源博弈大战——影响人类未来命运的最大挑战》不失为一部既有较强可读性,又有较高科研价值的论著。该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观点新颖,文字生动,有不少独到之处。粗略读过,很感兴奋,并且对世界能源的未来增添了几多期待,故乐为之序。
王海运
2008年10月
(序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能源外交研究中心主任)
缺少能源并非无药可救,在纷繁复杂的能源格局中迷失了自己才最致命。
本书以世界油气资源大势为背景,以积极客观、科学理性的角度阐述油气与地缘政治的关系,透过大国能源战略解读能源安全与能源外交博弈,针对科技进步下油气资源的延伸、替代能源的最新发展、各国对节能减排的共识、能源冲突解套以及国际合作中的求同存异、共谋多赢等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论述,提出了独到新颖的见解。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能源外交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韩立华结合最新资讯在另一个“百家讲坛”打开能源困局!热点能源话题的背后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能剥出多少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国能源战略暗潮激荡,全球政治风云波澜迭起,透过能源迷雾解读能源博弈的旧貌新局,借助全球视野预测能源新时代生存法则!
本书以世界油气资源大势为背景,以积极、客观、科学的态度,就油气与地缘政治的关系、大国能源战略、能源安全与能源外交博弈、科技进步下油气资源的延伸、替代能源的最新发展、各国对节能减排的共识、和谐哲理为能源的冲突解套的可能,以及国际合作中的求同存异、共谋多赢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论述,提出了独到、清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