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是一本世界文学名著,至今已被翻译成许多种文字,在世界各个角落流传着。它大体上可以分为《旧约》和《新约》两部分。《圣经》是一本内容深沉、年代久远的宗教活动记录,在长年累月的宗教生活反省中孕育而成;记载的是先知、诗人、圣贤、使徒、民族英雄等与上主在一起的宗教经历和体验。他们在走过了人生伟大的旅程之后,有些人以口述的方式,有些人则以文字记录,把他们生命中酸、甜、苦、辣的遭遇,和他们对人生深刻的观察写下来,便成了今日《圣经》的主要脉络。本书就是以较为浅显的故事形式向读者描述《圣经》中的主要内容。
《圣经》是一部记载古代亚、欧、非一些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诸多方面的典籍,然而该书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却远远超过这个地区,长期以来,西方社会中的政治体制、文学创作,乃至风俗习惯无不受其影响,因而被视为西方精神文明的支柱。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我们与西方国家的交往也愈来愈广泛,了解一下这部有深远影响的西方典籍就很有必要。
有一年,迦南地闹大饥荒,雅各带着他的儿子们和家眷来到埃及,在富庶的尼罗河畔之地暂居。
时间一晃四百年过去了,以色列人在埃及寄居了四百年,这四百年当中,他们子孙繁衍,极其昌盛。以色列人的强盛引起了埃及人的恐慌,以色列人住在尼罗河三角洲以东,此地是埃及的边疆,与沙漠接壤,过去常有外族侵入。法老担心以色列人和外族联手对抗埃及,策划用“巧计”限制以色列人。第一条巧计是让他们做苦工,以色列人在埃及督工的监督下,和泥、做砖,包括田间的一切农作,视同奴隶,他们在埃及督工的监管下,为法老建了两座积货中心,这两座积货中心叫比东和兰塞,位于尼罗河流域,用以囤积粮草,抵御外族侵略。第二条巧计是限制以色列人口增长,法老颁布命令,凡以色列人所生的男孩子,一律丢进河里,只有女孩子才可以活下来。
有两个希伯来人的助产妇,一个名叫施弗拉,一个名叫普阿。法老指示她们说:“你们为希伯来妇人接生的时候,如果生的是男孩,就杀了;是女孩,就留下来。”可是这两个助产妇是敬畏神的人,悄悄地留下了许多男孩。法老把她们叫来,问她们为什么违反命令,她们回答说:“希伯来妇女都很健壮,往往不等我们赶到,她们自己已经生下来了。”
这两个助产妇因此得到上帝的祝福,让她们家室兴旺。
有一个利未人娶了一个利未女子为妻,他的妻子怀孕后,生下一个男孩,母亲见他模样俊美,便想方设法将他隐藏了三个月。后来实在无法隐藏了,不得已,只好把他放在一只篮子里,在篮子外面抹上石漆和石油,然后把装着孩子的篮子搁在河边的芦荻中。那只篮子是用生长在尼罗河三角洲附近湖畔的蒲草编的,草茎很有韧性,放在河水中不会沉下去。放着婴儿的篮子搁在河边的芦荻中,孩子的姐姐远远地看着,想要知道事态怎么发展。
尼罗河是古埃及的圣河,埃及人相信在此河里沐浴可得到神明庇佑,因此,有地位的妇女常来河畔洗澡。法老的女儿带着她的使女来到河畔洗澡,那个放在芦荻中的蒲草篮子被法老的女儿看见了,她便打发使女去把篮子捡起来。公主把篮子打开,孩子哭了,公主心里顿生怜悯,说:“这是希伯来人的一个孩子。”
孩子的姐姐看到这个情形,便跑过去对公主说:“我可以去希伯来妇人当中找一个奶妈来,帮你喂养这个孩子,可以不可以?”法老的女儿说:“可以。”
于是她就去把孩子的母亲叫来。法老的女儿对她说:“你把这孩子抱去,帮我喂养他,我可以给你工钱。”于是,孩子被带走了。实际上就是母亲把他抱走了,当然法老的女儿并不知道这个内情。
孩子在母亲身边渐渐长大,断奶后又被带到了法老的女儿那里,成了公主的儿子。公主给他起名叫“摩西”,意思是:因我把他从水里拉上来。这个名字也是埃及王室中常用的名字,有“儿子”的含义。
摩西在王宫里长大后,他顾念自己的同胞,因为他们本是一脉的后裔。一次,摩西看见一个埃及人打希伯来人,他左右看看,见周围没有人,上前去打死了那个埃及人,把尸体埋在沙里。第二天,他出去碰见两个希伯来人在争斗,就指责那个欺负人的人说:“你为什么打你的同胞呢?”那人不服,反问他:“谁立你做我们的首领和审判官?莫非你杀我像杀那埃及人一样?”摩西一听这话,心里胆怯了,他没想到这事被人知道了。
事情传到法老耳朵里,法老要杀摩西,摩西便从王宫里逃跑了,逃到米甸居住。
米甸祭司名叫流珥,有七个女儿,其中一个名叫西坡拉,后来成了摩西的妻子。
摩西坐在井旁,碰到米甸祭司的七个女儿来打水,她们将水灌进槽里,准备饮父亲的羊群,有牧羊人过来把她们赶走,摩西起来帮助她们,让她们饮了羊群。七个女儿回去后,她们的父亲感到奇怪,问她们今天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他的女儿们告诉他说:“有一个埃及人帮我们赶走了欺负我们的牧羊人,并且为我们打水饮了羊群。”因为她们看见摩西衣着,没有认出他是希伯来人。她们的父亲说:“那么你们为什么把他撇下呢?那个人在哪里?你们去请他来吃饭。”
这件偶然的事成了摩西生活的一个转折点,自那以后,摩西与米甸祭司流珥关系亲密,他很情愿与他们同住在一起,流珥便把自己的女儿西坡拉许给摩西为妻。后来,他们有了一个儿子,摩西给儿子起名叫“革舜”,“革舜”是客旅的意思,按摩西的想法是,“因我在外邦做了寄居的”。
摩西在米甸当了牧羊人,这个米甸的牧羊人后来蒙神呼召,成了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领袖人物。
以色列人在埃及为奴,他们痛苦地哀求神,声闻于天,到达耶和华的耳中,耶和华决定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
P5-7
有人说:“圣经是一本真正的书。”
据统计,圣经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一本书。全世界目前共有一千八百多种文字的圣经译本,几乎所有民族的文字甚至地区文字都已包罗,单是亚洲就有九十种不同文字的新、旧约圣经,这当中,读者最多的是中文圣经。
圣经是条源远流长的大河,羊群可以在浅水中戏逐,大象可以在深水里游泳;无论是学富五车的大学者,或是童蒙初开的小学生,都可以从圣经中得到生活的智慧与哲理。
圣经共包括六十六卷书,历史已有二千年左右,由三十多位才智、性格、感情和文字风格各具特色的作者参与写作。圣经并不局限于西方,今天,全世界很多人都知道圣经,读者遍布世界每一个角落,在美国以及西欧一些国家,各大酒店客房里,不仅摆放各种报刊杂志,也摆放着圣经供旅客阅读。每个人都可以用他自己的语言文字,去阅读、去理解并诠释这本蕴藏着他自己生命奥妙的书。
据圣经《创世记》记载,闪是希伯子孙之祖,希伯应为希伯来人的祖先。圣经中的希伯来人指亚伯拉罕一族,他的儿子以实玛利成为日后的亚拉伯人,他孙子以扫成为以东人,这两者可属同族。但神给他应许之子以撒,生次子雒各产生了以色列十二支派,成为以色列民族。
以撒的次子雅各有两次特别的经历,第一次是在他逃往巴旦亚兰时,他从别是巴出来到哈兰去,途中走到一个叫路斯的地方,天色已晚,他就在那里歇脚,在地上捡了块石头作枕头,就地躺卧。当夜,雅各梦见了神的天梯,神应许赐福给他。天亮后,他在梦见神的天梯的地方筑了一座坛,那个地方就是后来成为以色列人宗教圣地的伯特利。
雅各的第二次特别的经历是他后来离开巴旦亚兰,带着大量的财富回迦南,途中在一个叫雅博的渡口与神的使者摔跤。圣经记载他与神的使者摔跤直到黎明,天明后,雅各要那人为自己祝福,那人为他祝福,给他更名叫以色列。后来,雅各生了十二个儿子,成为以色列十二支派。
以色列人在悠长的历史中经历了埃及、米所波大米、迦南、波斯、希腊和罗马等多样文化,圣经最早的版本是由希伯来文和希腊文写成的。
20世纪中叶,考古学家在当时最重要的考古发现,就是“死海古卷”圣经抄本。
1947年,一个在野外牧羊的亚拉伯牧童,无意中闯进了耶利哥以南的一个山洞,在里面发现很多古羊皮卷,羊皮卷上的文字是希伯来文和亚兰文,此外还有六百多片残卷。整个考古学界为之振奋。1952年,又陆续发现其他藏有古卷残片的山洞,此外:、更多惊人的发现也接踵而至,在死海周围的山洞里找到了更多的抄本。由于这些古卷都是在死海西部附近一带发现的,故称为“死海古卷”。后来,从附近许多山洞里陆续发现的还有亚拉伯文的蒲纸卷;希腊、巴勒斯坦、叙利亚基督徒的文献;拜占庭(东罗马)后期和古亚拉伯时代的圣经抄本及其他著作。
圣经故事发生的地理环境虽然只是在中东那一决弯月形的土地上,但在那块地中海畔“流奶与蜜之地”发生的故事对今天产生的影响仍然非常深远。
在中东,有一块物产富饶之地,那里森林茂盛,谷中有源,有泉,有河;那里肥沃富庶,出产小麦、大麦,葡萄树果实累累,无花果树、石榴树和橄榄树生长旺盛。这块“流奶与蜜之地”就是耶和华应许给犹太人先祖亚伯兰的美地——迦南地。
希底结河(今底格里斯河)与伯拉大河(今幼发拉底河)恰似两条澄练,从发源地亚拉腊山逶迤而下,注入波斯湾,殊途同归。米所波大米如同摇篮躺卧在两河当中,这块受两域膏泽的大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米所波大米南部有约旦河。约旦河源出黎巴嫩山脉的黑门山,为迦南地东疆的屏障,春季四五月间,河面阔至工公里。以色列人过约旦河时,正值“收割的日子”,四五月间的约旦河,洪水泛滥,水流湍急,耶和华命河水分开,让以色列人如履平地,走过约旦河,一千多年后,耶稣在约旦河中受洗。
在约旦河的东岸和西岸,分别有耶路撒冷和巴比伦,在以色列人历史上,耶路撒冷和巴比伦是他们荣耀的巅峰和黑暗的低谷。耶路撒冷之北,有大马色(今叙利亚首府大马士革),以及推罗和西顿两座海港城市,为古代中东的航海贸易港,经济极其繁荣。
地中海畔的“弯月形肥沃地带”在公元前2000年时就是世界文化一大中心,在它的东北有伊朗和亚美尼亚高原,一直延伸到喜马拉雅山(亚美尼亚即圣经中的亚拉腊山)。在地中海的东北,有位于亚美尼亚之西的小亚细亚;在地中海以北有黑海,往西有希腊,希腊是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保罗向外邦人传福音走得最远的地方。地中海以南是埃及,有公元前2000年的商务大城亚历山大城。
圣经故事像山岳一样古老,在它里面有丰富的智慧源泉。
圣经故事告诉我们生活的智慧:“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识;有了知识,又要加上节制;有了节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敬虔;有了敬虔,又要加上爱兄弟的心;有了爱兄弟的心,又要加上爱众人的心。”若有了这些,就会在自己的一生中结出圣灵的果子,“圣灵所结的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
圣经故事告诉我们做事的原则和道理,公民遵守法度的自律精神,“各人当省察自己的行为”;经商要公道,“你囊中不可有一大一小,两样的砝码。你家中不可有一大一小,两种的升斗。当用公平的砝码、公平的升斗……”为人处世的原则:要谨慎自己的言行,在恶人面前,要用嚼环勒住口。“你若看见弟兄的牛或驴跌倒在路上,不可佯装不见,要帮助他拉起来。若遇见你仇敌的牛或驴迷了路,要牵回来交给他。若看见恨你的人的驴被压卧在重驮之下,不可走开,务要和驴主一同抬开重驮。”
读圣经故事,学做人、做事。
编者
200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