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荟萃已故名老中医魏长春先生研探医理、临床实践60余年的心得体会,经验总结的自撰文稿与诊治案例,是一部堪称近代中医临床带教的的经典著作。全书分为10卷,收录了医家本人的医论、医案、医话和20多位医界耆宿的学术经验:涉及中医诊断、辨证、治疗等多方面的内容;除单列“效方选辑”卷外,全书共收载其常用验方近百首。
本书还专篇讲述中医养生保健、饮食治病的方法。对大众读者也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魏长春中医实践经验录(增编版)/中医临床家丛书 |
分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作者 | 魏长春 |
出版社 | 人民军医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荟萃已故名老中医魏长春先生研探医理、临床实践60余年的心得体会,经验总结的自撰文稿与诊治案例,是一部堪称近代中医临床带教的的经典著作。全书分为10卷,收录了医家本人的医论、医案、医话和20多位医界耆宿的学术经验:涉及中医诊断、辨证、治疗等多方面的内容;除单列“效方选辑”卷外,全书共收载其常用验方近百首。 本书还专篇讲述中医养生保健、饮食治病的方法。对大众读者也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内容推荐 本书为“中医临床家丛书”之一,每卷一个内容,一为“读书体会”:摘要记录研索《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唐宋至近代的学说,理论结合临床,着墨不多,谈言必中,均能阐发个中奥义:二为“师友经验”:内容都是魏老承先启后的结晶,师弟薪传,侪辈讨论,均精炼在这不多的篇幅里,如数家珍地昭示给我们;三为“诊断举要”:有传统的四诊知识,有独特的临床造诣,更有古人所引而不发的经魏老得心应手的体会而和盘托出:四为“辨证论治”:是魏老临床取精用宏的主要部分,其中对肺、旰、胆、胃等内伤杂病的诊疗,理法方药都有独到处,如果与其即将出版的《医案》合看,更觉得左右逢源:五为“效方选辑”:是在第四卷“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通过多次实践,多次筛选,提炼48个效方,作为首批刊出。这些验方,有的古方今用,推陈出新,有的出自心裁,疗效独具,使读者易学易用;六为“要药分类”:撷各家本草书的精华,按临床应用归纳,每药多以四言韵语缀成,便于记诵,言简意赅,既法古而又宜今,具见良工度人金针之苦心孤诣;七为“保健防病”:系养生一类的述作,方法朴实,有所创新,不高谈阔论,着意于日常生活的动静结合,以发挥机体的自然疗能,对老年、青年、妇女、幼孩的保健,更有其积极措施;八为“次食治病”:由于“食养”和“食治”,出于《内经》和《千金要方》,魏老以古说新创,从“药补不如食补”中悟出“药治不如食治”,体验深而收效确,后附饮食代药20例,在医疗卫生上是别开生面的一格。 目录 魏长春传略 卷一 医论选录 熟读精思反复实践 因人施治维护本元 祛邪务尽开郁为先 卷二 读书体会 对《内经》“治病必求于本”的体会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是中医治病要诀 对《素问·上古天真论》的体会 对《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调神”二字的体会 对《素问·玉机真藏论》“五实死,五虚死”的体会 读《素问》“五脏已败,其色必夭”的体会 对“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危”的体会 劳风是外损之源 “久服轻身”亦可作服药见效解 《难经·七十五难》可作内伤病治则 历代名医因生活环境不同各有不同发明 读《内经》但于可信处精研之 读《格致余论》罗太无治久病虚赢有积滞先养后攻的体会 阳明燥渴与少阴厥逆之预后 对汗后脉躁疾为阴阳交死证的体会 对“阳脉之极”的体会 对急劲弦强乃真脏死脉的体会 以校勘考证法读古书 论《医说》所载张仲景治汉武帝消渴之误 对“平人脉缓而迟者多寿,脉急而数者多夭”的体会 《研经言》论中暑与瘪螺痧治法 劳瘵人只知为虚而不知为实蛊胀人只知为实而不识其虚 内外俱伤便是两感 气血凝滞脉络不能贯通衍义 理中汤随证变换示例 《研经言》明药论 用药宜随证重轻 温寒须行气清热要活血 麻口之药亦能麻肺 《宋元明清名医类案》所载陈修园医案乃易思兰医案改名 毒药外敷疥疮之害 卷三 师友经验 张禾芬用甘霉消毒丹治阴虚湿痹似劳证 张禾芬治热痧误补腹胀验案 颜师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水肿 颜师用雪羹梨汁竹沥治郁怒引动肝风 颜师用麻杏石甘汤加味治妊娠春温 颜师用黄芪苡仁粥治小儿虚体湿热证 颜师用轻剂清肺养胃法治肺劳兼秋燥证 颜师用重剂参附治妇人崩血脱证 颜师治暑热吐血先清解止血后用养肺胃培本验案 宋星斋治疗妇科胎前产后病的经验 黄志棠儿科谈乳儿疾患须查询乳母健康状况 范文甫用乌梅安胃丸和白蜜治胸脘剧痛 范文甫治危证诊趺阳脉 刘达人诊久咳伤肺下见悬痈案 刘达人谈治杂病以保脾胃为主 曹炳章辨舌柔硬以察胃气存亡 胡炳藻谈治疗湿温证要使湿热分离 胡炳藻谈《温疫论》学说二则 严鸿志谈治病要法 张生甫谈《内经》养生祛病法 张生甫谈察舌通变 舒绅斋儿科治麻疹经验 夏思襄外科治疥癣不用毒药外敷 杨楚和治温热病及湿热病经验 徐莲塘用生化汤经验 郑慎安治妇女乳病经验 沈汀舫用张景岳新方治病经验 钟纯泮治结胸证验案 钟纯泮治消渴病验案 王赤南谈血证先清外感后治内伤 莫尚古治肝肾亏损体患痰饮用药法 颜伯卿用桃仁承气汤治胸痹咯血 姚精深用桑皮益元散治暑瘵 郑纯甫治病宗王孟英之法 徐炳南医师治病一方到底不惑 宋鞠舫治疗经验记述 卷四 诊断举要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卷五 辨证论治 昏厥诊治举隅 高血压辨证论治 附验案 胆病治疗经验 胃病诊治与预防 郁证辨治 水肿辨证论治 久病低热审因论治 从流行性感冒谈到外损似痨 麻疹证治 用开胃药也要辨证审因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治法医话二十八则 卷六 医案选编 发热 疟疾 咳喘 肝热伏湿 黄疸 呕吐 脘痛呕血便血 泄泻 痢疾 腹痛腹胀 臌胀 淋证 癃闭 水肿 厥证 盗汗 痹证 口眼喁斜 中风 癫 狂 痫 郁证 厥阴头痛 阳痿 斑 瘾瘕 痰阻经络颈歪 卷七 效方选辑 方剂漫谈 麻杏薏草汤加绛矾丸治湿热黄胖 加味二金汤治湿热黄疸肿胀 清肝饮治慢性肝炎血分伏湿低热烦躁 豆卷连翘茵陈汤治黄疸型肝炎 疏滞养肝汤治慢性肝炎气郁血瘀证 疏肝散黄汤洽传染性肝炎黄疸变臌 消臌利水汤治湿热夹气成臌胀 瞿鞭四逆散治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 软坚消胀汤治虫臌血臌肝脾胀硬 清肺六二汤治大叶性肺炎 清肺开音汤治外感风热咳嗽音哑 加味桔梗苇茎汤治肺脓疡 三子贞元饮治慢性气管炎咳喘 蛤蚧虫草黑锡丹合生脉散治咳喘自汗脱证 开摄汤治肾虚痰饮咳喘 瞿附通阳汤治阳虚水肿 济生肾气玉壶汤治水臌虚证 导水茯苓汤治水肿喘胀 五叶二根白薇汤治外感伏邪低热 三合散治阴虚体消耗热 五参汤治虚热腹胀 五参五皮饮治脾劳 十全大补汤加驴皮胶大枣治虚体紫斑病 当归四逆加姜萸汤治手术后肠粘连腹痛 金钱开郁散治右胁作痛 醉乡玉屑散治瓜果积滞下利 血余茅根汤治热淋血淋 豆卷玉屏桂枝汤治劳倦伏湿盗汗 麻杏薏草防枝汤治风湿痹 五桑四藤防己汤治痛痹证 五花芍草汤治虚体气郁肝胃失调证 三花二香胃苓汤治脾胃虚弱夹食痛泻 养胃止痛汤治阴虚体胃痛日久证 建理汤治虚寒体溃疡病出血 理中吴萸汤治胃下垂脘腹隐痛 乌梅安胃丸和白蜜泡汁治胸腹剧痛 降压调肝汤治肝阳上升头晕痛 补脑汤治脑虚头晕痛健忘 清震汤治湿热内陷头晕便溏 百合龙琥甘麦大枣汤治脏躁证 百合夏枯草汤治失眠 柔肝消炎汤治肝胀胁痛 滑氏补肝散治肝病日久虚弱证 桂枝茯苓汤治妇女瘕瘕块及子宫肌瘤症 瓜萎汤治乳房胀痛乳痈红肿 芦根饮子治妊娠子嗽 加味生化汤治产后血瘀腹痛 鹭鸶涎丸治小儿百日咳 卷八 要药分类 药性气味功用忌宜总诀 要药分类 卷九 保健防病 保健防病要旨 对中医学摄生保健学说的体会 心神以静为贵躯体以动为主 男青年要注意节欲保精 妇女须慎防风从下袭而成痼疾 老年须防食伤、药伤 小孩须防外感风寒内伤食积 疾病愈后保健防病常识 慢性病不能光依赖药物 不用药也能愈病 预防药伤提倡食养疗法 卷十 饮食治病 食养疗法的起源饮食代药的实践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 久病不痊以所喜食物诱之 颜师治久病胃伤用饮食代药用药露代饮 注意饮食调理运用食物治病 从能食与不能食辨病证轻重 食性的改变可以推测身体强弱的转化 问饮食嗜好辨证论治 胃肠不清者应忌食荤腥油腻 治疗胃病应以饮食为主药物为辅 从临床实践看饮食治病的疗效 部分食物性质作用简述 试读章节 望诊 中医四诊,以望诊为首,临证时先要望神,其次察色。望神,在于看患者两目的神采。若病人目光炯炯有神,顾盼灵活,为元气未伤,病象虽重,可以治愈,若两目睛珠呆钝不灵活,其病虽轻,必多变证,或闭或脱,或成痉厥。若目睛呆钝,而内有伏痰,是虚中夹实,如果无痰,则是元气大亏之象,切须注意。至于察色,着重在面色。凡阳证热证,其面色多红赤,或黄而苍老,凡阴证寒证,其面色多暗黄或苍白。这是通常的察色法。但察色亦须从整体出发,仔细辨别真色假色,如面容红色、有阳明经实热证,有面红赤下肢冷的戴阳证,有两颊潮红、肌肤瘦削的虚劳证。所以不能将面赤都看作热证、实证。下面对面色部分作简要分析。 一、望面色 面青主痛。故凡病人面色青黯,脉象迟涩,舌质淡红或淡白,苔白薄或白滑,而无发热现象者,多属肝气郁结,脾失健运,气机不畅,胸腹满痛之候,宜运行胸中大气,处桂枝去芍合枳术汤法。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枳实、白术。 若面色青黯,脉大,气促,自汗,便溏,无热度,此非外感,是久病脾肾大亏,升降功能失常的脱症,速进强心,纳气、敛汗救脱,宜用参附汤加龙骨牡蛎黑锡丹方(红参、熟附子、生龙骨、生牡蛎、黑锡丹)。 若女人面色青白,眼凹陷,是气郁血瘀,血液失于流通之象,宜详细诊察,防腹内有积块,宜用当归四逆加吴萸生姜汤治之(当归、桂枝、白芍、炙甘草、通草、吴茱萸、细辛、姜、枣)。 若小孩面色青白者,讲话迟,行步慢,人肥胖色白缺血色,易患泄泻与感冒,是秉受先天阳气不足,容易成慢惊风,宜服保元汤(党参、黄芪、炙甘草、肉桂片)温暖三焦,促进发育,培补肾气。 有常年素食者,营养单薄,面容白中带青,且有虚肿及气喘促者,主要是久吃蔬菜,多寒湿,日久发生肿胀,疗法宜温暖脾肾,平肝开胃,驱逐寒湿,消胀利尿,宜用真武汤加荜茇,地枯萝(熟附子、茯苓、白术、白芍、干姜、荜茇、地骷髅)。 若外感证面红娇嫩带白,似有微饮酒之状,其脉寸关洪大无伦,而尺脉虚迟,舌质红绛鲜泽有液无苔者,是下元空虚,浮阳上越之戴阳症,切勿误认是热盛实证。古人所说“大虚似实”,即是此候。宜用别直参、附子合黑锡丹急救。 倘病人满面通红,而脉见洪数,舌呈深红,苔黄厚,口渴,便闭,为肠胃燥火炽盛之象,属阳明经腑实热证,治宜清热通下存阴。 以上两个面容红赤,病症虚实悬殊、诊察时应当慎思明辨,勿可马虎大意以防误事。 内伤病不怕清瘦,最忌两颧赤色。久病虚损色不华,若病至末期,反而面容妖艳,两颧鲜红,脉象滑疾,是真阴下竭,相火上炎之象。古人病名桃花疰,是痨瘵败症,宜养肺肾之阴,以退蒸热。古方有獭肝散,用真水獭肝研末,每次吞服6克,一日服二次。但水獭肝很难办到。 若形瘦之人,而见颧骨高突者,舌赤花剥,为肺阴虚,大多数患有肺痨吐血病史。若新病外感,必需详问病史,研究标病本症,对夹有虚劳兼症者,治疗方法,要深明外感内伤并病疗法。要解表不伤正,无妨虚劳体质,扶元不恋邪,古人于表散方中,酌加补药,滋养方中佐以解表化湿,就是深明虚体患实证,内伤外感并治道理。李东垣补中益气汤,后入所立的参苏饮,都是这个道理。 病之内伤外感,也可从面容察出。内伤病多萎黄无神、缺乏精彩,或黄瘦苍白,或青黯枯涩不扬,而外感证则多面赤或黄,或有油光,精神都比较充实。 二、望眼鼻唇齿 患者眼眶周围有青紫色,常系郁怒所致,其病状必有胸腹饱胀,头眩目花,烦躁失眠,疗法从开郁调气、平肝和胃为主,以越鞠加味(香附、川芎、苍术、六曲、焦栀子,加白芷、乌药)。 若患者眼睛高突,眼眶下有卧蚕状浮起,面容微浮,大都为哮喘气促病候。一般治法以三子二陈为主,气喘剧者加黑锡丹。若服药气促不止,防有外感寒邪袭肺,宜用小青龙轻剂,滚开水泡汁吞黑锡丹。 服小青龙汤冲剂气喘有好转,可改用三子贞元饮(苏子、白芥子、菜菔子、炙甘草、当归、熟地黄、地骷髅)。治气促纳气归根,化痰止咳定喘以善后。此方白芥子用量宜轻,因刺激性大,只能用3~5克。 若病者眼睛深陷,面容黄瘦失华,大多是中气不足,或久病泄泻,可从脾肾并治。用附子理中汤加吴茱萸、茯苓,温暖脾肾治之。并嘱病人注意少吃生冷坚硬不消化食物。 凡面容白,鼻梁青,每多腹痛或便泻虚寒证,治宜温暖脾肾,可用保元汤治之。 若小儿鼻梁青色者,必常患泄泻,容易啼哭,病名脾疳,治宜健脾消积、用四君子汤加干蟾皮、葛根治之。 唇为肌肉之本,脾之所属,故视唇之色泽,可以知脾脏疾病。 唇干焦者,为邪在肌肉,亦有因食积而见唇焦者,宜用升麻葛根汤(升麻、葛根、白芍、炙甘草)宣达之。 若口唇色紫黯,是脾气失调,气机不畅,其人平时性情怪僻,容易发怒,宜调气血和肝脾,以逍遥散加减(柴胡、白术、茯芩、炙甘草、当归、白芍、生姜、大枣、玫瑰花、乌药、香附)治之。若用寒凉药清火,反致气郁不达,病势增加。 唇色淡白者,若症见体倦乏力,纳食稀少,胃脘隐痛,为中焦虚寒,宜用温暖脾胃以助消化,用归芪建中汤加甘松、天仙藤疏补并进。 唇色淡黄,症见胸腹胀满,为中运无力,湿热内停,凡脾脏伏有湿热,运化无力,宜用香砂平胃散治之。 唇紫红者,为血分有瘀热,及虫病积滞作痛,宜凉血解毒杀虫,可用五味解毒饮加味(金银花、蒲公英、地丁草、野菊花、天葵子,加天花粉、焦栀子、淡豆豉)治之。 唇内发出白糜点,并有呕逆、头痛、腹痛者,此乃虫积。用金铃子散同四逆散合剂加消积杀虫药(川楝子、延胡索、柴胡、枳实、白芍、生甘草,加乌梅、雷丸)治之。 唇红赤,症见吐血,烦躁,便闭,是胃热。宜用泻心汤(生大黄、黄连,黄芩)清热和胃祛瘀。 唇白无血色,面色萎黄贫血貌,吐涎沫,食量少,是胃虚运化无力,宜温胃暖中止吐,吴茱萸汤加姜半夏治之。 鼻孔干燥者,乃热在阳明肌肉之中,日久必将衄血也。若兼见咳逆气促者,宜用玄参白虎汤加芦根、茅根治之。 鼻孔干燥,黑如烟煤者,阳毒热深,必有神昏谵语,或见高热,治宜凉血解毒,宜用紫草地黄汤合五味解毒饮(紫草、丹皮、鲜生地黄、赤芍、金银花、蒲公英、地丁草、野菊花、天葵子)治之。病重者宜用神犀丹1粒研灌。 小儿麻疹内陷不能透达,鼻孔煽张者,为热毒攻肺而成肺炎重症。必须先透达麻毒,待疹出则肺炎热毒可减,切忌早用凉遏。我在治疗实践中,用单方甜酒酿60克,隔汤炖温,口服,服后用被覆盖,待汗出,麻疹可以外达,其鼻孔煽张亦能瘥,再进辛凉清解之剂清解肺胃。处方看火毒而定,难以预拟。 若大人见鼻孔煽张,可分急症与缓症,急症多因痰热壅于肺经,宜清热化痰宣肺开窍,用麻杏石甘汤、苇茎汤加射干、马兜铃、竹沥治之。 若久病而见鼻孔煽张,面容苍白,肢冷,头汗,是肺肾两虚脱证,宜急进救脱之剂,用别直参、蛤蚧煎汁吞黑锡丹。 产妇见鼻孔黑色,是恶露上冲急症,须扶元神,祛瘀血,古人有苏木、人参、附子急救方法,其药量以产妇所见症状而定,难以预拟。 鼻梁黑色而冷,是肾寒,青色者是肾亏气下陷,必有腰酸遗精,女子带下,子宫下垂等症。宜用温暖肾气,金匮肾气丸为此症主要治方。 叶天士讲温热病看舌外,亦须验齿。盖齿为肾之所余,龈为胃之所络,热邪能燥胃津,亦耗肾液,且二经之血,皆走其地,病深动血,结瓣于上,阳血色紫如干漆,阴血色黄如酱瓣,阳血清胃为主,阴血救肾为主,若证更逆者难洽。倘上半截尚润,乃水不上承,火上炎也,急用清火救水,待枯处亦转润为安。若咬牙窝齿,热邪化风者,痉病也,但咬牙者,胃热悍气走其络也,若咬牙关急,而脉证皆虚惫者,胃无谷气,内风乘虚袭络,或水亏木旺,热极生风,此乃虚而反见实象。若齿垢如灰糕样者,胃中津气无权,湿浊用事,病危。初病齿缝流清血,痛者胃火冲激,病名牙宣。不痛者肝火内燔也。齿焦枯无垢者,病危。但焦有垢者,为肾热蒸胃浊,或微下之,或玉女煎(知母、生石膏、熟地黄、麦冬、怀牛膝)清胃救肾,随机应变。 P42-45 序言 30年代初,读赵晴初《存存斋医话稿》,知嘉善黄凯钧氏著有《友渔斋医话》,未见其书。1959年秋,来浙江中医学院任教,见到黄氏书,内容分“一览延龄”“橘旁杂论”“上池涓滴”“肘后偶抄”“证治指南”“药笼小品”,共六卷;以述为主,以作为辅,曾于课余时抄录全帙备览。此后,岁月沉浮,人事倥偬,其书时而翻阅,时而搁置。又忽忽20年矣。 去岁,是我国医学科学遭受“四人帮”摧残后复苏的第二年,中医学术事业又见枯木逢春,我省继科学大会后的省中医学术会议首次在杭举行,魏老与我借此共聚一堂。商量旧学,交流新知,并蒙出视其近作《中医实践经验录》八卷,嘱为校阅。其书每卷一个内容,一为“读书体会”:摘要记录研索《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唐宋至近代的学说,理论结合临床,着墨不多,谈言必中,均能阐发个中奥义;二为“师友经验”:内容都是魏老承先启后的结晶,师弟薪传,侪辈讨论,均精炼在这不多的篇幅里,如数家珍地昭示给我们;三为“诊断举要”:有传统的四诊知识,有独特的临床造诣,更有古人所引而不发的经魏老得心应手的体会而和盘托出:四为“辨证论治”:是魏老临床取精用宏的主要部分,其中对肺、旰、胆、胃等内伤杂病的诊疗,理法方药都有独到处,如果与其即将出版的《医案》合看,更觉得左右逢源;五为“效方选辑”:是在第四卷“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通过多次实践,多次筛选,提炼48个效方,作为首批刊出。这些验方,有的古方今用,推陈出新,有的出自心裁,疗效独具,使读者易学易用;六为“要药分类”:撷各家本草书的精华,按临床应用归纳,每药多以四言韵语缀成,便于记诵,言简意赅,既法古而又宜今,具见良工度人金针之苦心孤诣;七为“保健防病”:系养生一类的述作,方法朴实,有所创新,不高谈阔论,着意于日常生活的动静结合,以发挥机体的自然疗能,对老年、青年、妇女、幼孩的保健,更有其积极措施;八为“次食治病”:由于“食养”和“食治”,出于《内经》和《千金要方》,魏老以古说新创,从“药补不如食补”中悟出“药治不如食治”,体验深而收效确,后附饮食代药20例,在医疗卫生上是别开生面的一格。 全书内容,概述如上。每卷每类都比《友渔斋医话》精审切实,可以说是魏老60多年来读书临证的总结,传道授业的妙谛,篇篇从实践中来,句句从肺腑中出,因此议论平易近人,学理精当可用,《中医实践经验录》的特点就在于此。 与此同时,我还读到魏老五十年代编写的一部述作《医学法门》,内容广博,取材于其平素所研读的858种医著中,钩元提要,辑为:“读书引径”“研究心法”“阴阳大义”“藏府经络”以及“诊察要诀”“识病纲要”“证治要略”等20大类,自序谓“文非有征不敢录,药无经验不敢收,费一己之脑力,指后学以门径”。我深佩魏老辑录之勤,半个世纪多不稍懈,罄其学验,迪启来人,宜其求治者接踵,进修生满座。我亦私淑魏老述作之富,是吾浙曹炳章先生后之第一人也。 《医学法门》辑录古医精华,以述为主,《中医实践经验录》传授临床经验,以作为主。而后者是前者由博返约的结晶部分。今春,魏老以学术公有的精神,把《医学法门》全稿49册献给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浙江分会,既供庋藏,亦供展出,并作为省内中西医学家观摩参考,《中医实践经验录》准备请出版社出版,和国内学者见面,其嘉惠我医界更深远。校勘既竞,书此以报魏老,不知魏老能许我为善读其书否耶? 公元1980年清明前3日,后学徐荣斋谨识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