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无冕女王宋霭龄/陈廷一传记文学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陈廷一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为陈廷一传记文学系列丛书之一。该书在充分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充分展现了宋霭龄其人的鲜明个性:爱钱者人为财而死。作者大胆尝试传记小说式的人物刻画,不溢美不弃恶,让人物跃然纸上,使传记更好读、更好看。

内容推荐

宋霭龄是一位手眼通天的神秘人物,集多面性格于一身。

她谈钱得婿,挣钱有方。

国难当头,与其夫君官商勾结,套取官股红利,一夜暴富。

有时,她却也深晓大义。对日抗战,她倾财解囊,当仁不让。她的慷慨曾让伤兵、孤儿落泪。

宋霭龄身为亿万富翁,弄权玩谋,丝毫不在妹妹美龄之下。她策划”蒋宋联姻”、游说“四大家族”、将其夫君推至”行政院长”的宝座,无不表现出她精明过人之处。因此,民国政权有“红楼王熙凤,民国宋霭龄”之说。

目录

序一

序二

引言 财产之谜

第一章 留学美国

第二章 留学轶闻

第三章 献身革命

第四章 总统秘书

第五章 霭龄初恋

第六章 情感波澜

第七章 谈钱得婿

第八章 忌妒二妹

第九章 铭贤任教

第十章 追随孙文

第十一章 超级“红娘”

第十二章 夫耀妻荣

第十三章 “耳光风波”

第十四章 姊妹抗战

第十五章 “工合”领袖

第十六章 子女风波

第十七章 财界称雄

第十八章 股市大王

第十九章 宋家老猫

第二十章 顶峰跌落

第二十一章 斜谷伏兵

第二十二章 悠然自得

第二十三章 绝处逢生

第二十四章 再助妹夫

第二十五章 不甘寂寞

尾章 异国孤魂

附录 本书征引参考书目、资料

后记

试读章节

轮船平稳地滑向了碧波万顷的东海,看着一群群洁白的海鸥在轮船上方振翅飞翔,姑娘慢慢地停止了哭泣。她在心里安慰自己,这没有什么好哭的,这是自己情愿做的事情。她已经踏上了查理父亲为她安排的道路,要到美国去接受教育了。

这位苗条的姑娘就是宋霭龄,她已在马克谛耶学校度过了将近十年的学习生活。如今她15岁了,国内没有适合她进一步学习的学校,她要到大洋彼岸去,那里——佐治亚州梅肯城里,有世界上第一所为妇女专设的学院——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她要在那里获得知识,结交朋友,为她一生的事业奠定基础。

现有的资料表明,宋霭龄是第一位正式到美国留学的中国女子。为她这次异国求学之行,在宋家和他们的邻居朋友之间,发生过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许多人听到宋霭龄要到美国读书的消息,都翻出了白眼。他们说:若是男孩子出国留学尚无不可。一个女孩子出国学什么?学了又干些什么?女孩子最大的事情不过是要找一个婆家,嫁一个好男人;父母若是真的为她着想,就应该给她攒一笔钱做嫁妆。如今到国外几年,那得多大的开销?岂不是等于把女儿的嫁妆钱给打了水漂?再说在国外待过的人大都会变得古里古怪,像宋霭龄这样一个女孩子,如果也装了满脑子愚蠢思想回来,谁还肯娶她?这不是要剥夺她一生的幸福,使她成为一个终生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吗?查理坚决反对这种僵化的思维和过时的说法,他以自己的经历证明,当今之世,必须学习西方的文明才能成就大事。宋霭龄也不为这些闲言碎语所动摇。父女俩勇敢地冲破旧思想的罗网,为女性留洋趟出了一条道路。

宋霭龄是个刚强自信的姑娘,她很快就为自己刚才的流泪感到难为情。这又不是别人硬要把她孤零零地推到一个不明不白的地方去。与她同行的是愿意悉心照顾她的步惠廉牧师夫妇和他们的四个儿子。在她哭泣的时候,步惠廉牧师就站在她不远的地方,但他装作没有看见。他认为让她哭一下也是必要的,感情总要发泄出来才能进入下一步更佳状态。

步惠廉是查理在万德毕尔特神学院的同窗好友。他身材高大,性情诙谐,学生时代曾和查理开过不少玩笑。查理回国后,步惠廉也主动申请来中国传教,这使得查理有机会在自己的国家对昔日的好友极尽地主之谊。步惠廉多次到查理家中做客,他与宋霭龄用英语会话,向宋霭龄讲解美国的风土人情,两人已十分熟悉。这次宋霭龄赴美留学,还是步惠廉为她联系的学校。趁步惠廉回国休假之机,把宋霭龄带到美国,所有的人都认为这是万无一失的最好安排。

步惠廉夫人在中国刚刚患过一场伤寒,身体虚弱。宋霭龄和夫人以及她的小儿子住在一个舱里,途中可以互相照顾。度过了离家那一刻的伤感以后,宋霭龄心情开始好转。她的心咚咚地跳着,盼望早日到达父亲和步惠廉一家向她描绘的那个美丽的国家。

人生总是要时时面临一些考验。宋霭龄此行的路上,就有一连串的不顺在前面等待着她。几天以后,“高丽号”停靠在了第一站日本神户。这时船上有一个旅客因病死去。船上的医生说是死于肺炎,而日本海关检疫人员却怀疑是死于鼠疫,那是一种由老鼠传染的死亡率很高的疾病。为了防止船上的人把这种病毒传人日本港口,日本海关人员对轮船进行了药剂熏蒸消毒。同时搞来一批大木盆,在里面放上消毒药水,让全体人员在木盆里浸泡。虽说已是五月天气,但在海滩上进行的这种消毒方式,却让许多人吃不消。轮船在神户整整被扣留了十天才被允许开往下一个日本港口横滨。步惠廉夫人虚弱的身体经过一番折腾,发起了高烧。船一到横滨,她就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不久死在了那里。显然,步惠廉已经无法按原定的计划继续航行,他必须留下来处理夫人的后事。前面的航程还很遥远,步惠廉想把宋霭龄交待别人带回中国,适当的时候再安排她赴美。宋霭龄坚决不同意,她认为自己一个人也能随船到达美国。步惠廉拗不过这个倔强的姑娘,只好把她托付给同船上的另一对美国夫妇,请他们帮助宋霭龄到达佐治亚州。

船从横滨开出,宋霭龄换了一身漂亮的衣服,头上扎了美丽的蝴蝶结,兴致勃勃地去找这对美国夫妇,准备和他们聊聊天,共同打发船上寂寞的时光。她来到这对美国人的舱门口,无意间听到这位美国太太大声的话语:“噢,上帝!船总算开了!离开这些肮脏的中国人和野蛮的日本人,我心里才好受些。先生,这辈子我可再不愿跟你到这种地方来,再不愿看见那些中国人和日本人了!”

这是宋霭龄第一次亲耳听到美国人对中国人的诬蔑,她感到非常震惊,非常屈辱。以往从父亲口里,从马克谛耶学校的理查森小姐口里,她一直受到的是美国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渲染。查理在林乐知那里受到的歧视和白眼,并未给孩子们提起过。今日她自己第一次听到美国人这样看待东方民族,她顿感像有人当头砸了一棒,脑袋昏昏沉沉。她准备敲舱门的手久久举着,如同蟠桃园里被孙悟空施了定身法的瑶池玉女。直到有人从另一侧走来,宋霭龄才醒过神来。她急匆匆地返回自己的舱里,爬在铺上牙咬枕巾啜泣起来。

望着船头被劈开的白色海浪,宋霭龄心情变得灰暗起来,她不知道此行前程究竟如何。她现在是孤零零一人,谁知道还有多少美国人对中国人抱有这种看法。对那个陌生的国度,她毕竟只从别人口里听到一鳞半爪的介绍,其中有多少是客观的情况,有多少是他们主观的想法,她现在真拿不准了。她后悔不该不听步惠廉的安排,现在想返回去也不可能了。对一个心地纯洁透明,虔诚得像朝圣一样的15岁少女,她以往心目中天堂一般的美国究竟会怎样迎接她呢?

P12-15

序言

春“花”秋“拾”。

中国传记文学学会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我先任副会长,去年又被选为会长。时光真快,算起来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回顾首任会长、著名作家刘白羽老人家的办会宗旨:抓好学术研究,推人才出作品。应该说这二十多年风风雨雨里,我会会员遍布中华,有的省还成立了分会,得到如此空前发展和团结,学术空气亦浓厚,文风百花又齐放,传记作家辈出,好作品层出不穷。陈廷一先生是我学会的资深理事,他笔耕不辍,辛勤创作,已成为我国传记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也是我会会员中第一个出“个人文集”的作家。我读过他的开国上将《许世友传记》——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少林真传武艺神功盖世、血战沙场又无比忠诚于共和国和人民的大英雄的形象。使我获益非浅!实际上,我后来所著影视剧本《少林将军》就参考了陈先生不少素材呢!相信我们学会有了一个陈先生就不愁其二,传记文学更加百花争艳的春天,将会为期不远。

我真正零距离认识陈廷一先生,是在2005年中国当代优秀传记文学“十大家”在郑州的颁奖盛会上。那天正巧是我为陈先生颁的奖,他的为人和风采使我记忆深刻。应当说这个奖项是我学会建会以来、也是建国以来所设立的第一个大奖。通过读者自荐,专家评审,被传记界传诵为“南叶北陈”(叶为上海叶永烈)的陈先生以高票当选,实则为众望所归。

陈先生的处女作当是《许世友传奇》三部曲。此书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该书一问世,就受到了读者青睐。一版再版,发行千万,并在人民大会堂和全国政协礼堂两次召开作品研讨会,作者和作品都轰动当时文坛。殊不知这也是他“十年磨一剑”所攀摘的硕果啊!

“历十年艰辛,绘将军风采。”更让人动容的是他的艰辛采访。为了全面真实还读者一个智勇双全的许世友,他以双脚丈量了长征路,这是在我们当今作家中实属罕见的。渴了饮一口山泉水,饥了啃一口自带干粮。他曾有三个春节是在采访路上度过的……凡是许将军走过的地方,他都用脚丈量一遍。与其说他的《许世友传奇》是用手写出来的,不如说是用双脚走出来的。他写得精彩,写得入木三分,源于他脚踏实地的采访和文字功底。

陈先生的成名作当数《宋氏三姊妹》。民国时期有一种通俗说法:“蒋家天下陈家党,宋氏姐妹孔家财。”陈先生笔下的三姊妹,在充分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充分展现三人的鲜明个性:爱权者以身相许;爱钱者人为财死;爱国者国比天大。他大胆尝试传记小说式的人物刻画,不溢美不弃恶,让人物跃然纸上,使传记更好读、更好看。因而他本人也入选中国畅销书作家的行列。

通读陈廷一先生的16本传记作品,不难发现他是位高屋建瓴、极富眼光、思想敏捷的作家。他的全部作品,均是高处着眼,细微处入手,有高有低,有张有合,文贵于情,挥洒自如。黑格尔曾讲:“历史中有未来,抓住了作品就永恒。”陈先生作品中的“未来”,处处展现在他撰写的动人的细节之中,让人品味,给人以启迪,使人身临其境,应当说他是新中国开国以来真正意义上的传记书写高手呢!

当然还可以写很多文字,快节奏的信息时代,不敢再多占用时间一一表述了。仅写上许文字,期待引起读者的兴趣和了解,权作文集的序言,请中外广大读者多读陈廷一先生的原著吧1

2007年冬初雪于京华苹花书屋

后记

面对着这些一部部即将付梓、变成墨香的书稿,三十年的漫长艰辛化成一丝快意掠过我的心田。这一丝快意中还带有几分成功的自信。

我与共和国同龄。我的创作与共和国的“改革开放”同步。

严格地说我是一位编书匠,而不是一位职业作家。写作只是我的最爱。因此,三十年的节假日不像别人都花在生活的乐趣中,而我只是穿梭于南北的采访、苦涩的读书和挑灯的写作。确实,我是从平凡中走来,平凡给我梦魇中的崇高;我从饥饿中走来,贫穷给我一生受之不尽的财富;我从军营中走来,军旅给我坚忍不拔、雷厉风行的作风。倘若说我今天“功成名就”的话,那么平凡中做人、饥饿的童年、单调的军旅生涯,当是成功“三要素”,缺一不可。这也是我花甲之年对创作的思索和感悟。

应该说我的这十几部区别于他人的传记,多了些许生活琐碎,摒弃时代留给作者的“高、大、全”的精神桎梏,多了时代性和世间人情人性的描写,多了家庭、婚姻和爱情的描写,多了些故事的好看,多了些个性的刻画。比如说孙中山谈女人,语惊四座。应该说这是还原中山先生的真实。孙中山是人,其次才是伟大的革命家,他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作为男子汉,他有异性追求,同时也追求异性。再如宋氏三姐妹,一个爱钱,一个爱权,一个爱国。爱钱者人为财死,爱权者以身相许,爱国者国比天大。等等,这都是我采访、写作的价值观,抑或是我认为的铁的写作原则……

同时,面对着这么一部部即将付梓、变成墨香的书稿,我心底又涌出一股感恩的冲动。应当说这感恩中还带有几分细节的回忆。

感恩自己吗?不,感恩这个阳光的时代。三十年前,我刚从吉林大学毕业,血气方刚。改革开放的阳光政策给死寂的中国带来了一线生机,也给我的创作带来了青春雨露。春华秋实,我是幸运儿,我要感恩这个时代的阳光雨露。

说起这个时代,我还感恩这个时代中的一个平凡的人,他同这个时代一样伟大。他让我刻骨铭心。可以这样说,没有他,今天的故事都不会发生。那是一个落霞的傍晚,我结束采访赶在匆匆回家的路上,被一帮蒙面歹徒“施暴”了,我浑身上下被洗劫得精光,且被歹徒随手推进河中,多亏这位农民工兄弟的相救,使得我创作的生命得以延续。

还应当说我是中国作家中换笔最早的作家。与其说是我换笔的话,不如说是我夫人的换笔。我早期的十多本传记,都是夫人坐在电脑前用王码五笔打出来的。她娴熟的指法,幽扬的键盘声,让你如痴神往。因此,望着这一个个中国方块字,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用生命拥抱创作,用创作燃烧生命,在今人,包括我的儿女们看来,已成为一个笑谈。然而我那懂事的儿女,为了我的创作,他们尽量地脚步轻而又轻。我的感恩当然也包括他们了。小事不小,让人铭心。

从冬天到春天,从百家到一家。这次我的书能汇册成集,让世人悦目,还应当感恩人民出版社的社长黄书元先生和副总编辑张小平先生。在浩瀚的书海里,能做出个例的选择,我不能不佩服他们的睿智目光;还有为我的传记文集专门作序的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于友先先生、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长万伯翱先生,这两位都是同行挚友,亦是我的最高长官,在百忙中,都承诺为我的文集作序,让我感动不已。他们的序自然也为我的文集添色增彩。

从冬天到春天,在我的传记文集即将付梓的时刻,我要感恩我的上帝读者,几十年成为我创作的动力源泉,没有他们的掌声和鲜花,我决不会走到今天,因为我本人也有脆弱。在我这套文集与世人见面之前,不少粉丝读者都是由衷地提了意见的,多数书目作者都做了认真修订。借此出版之际,向所有关心我的人,表示我个人诚挚的问候。倘若你们能从文集中读不出遗憾,或者还能读出像黑格尔说的“未来的真谛”,我也该封笔和聊以自慰了,再回到我原本的平凡。

陈廷一

2008年5月6日于北京北城自清斋书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2:5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