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和实践证明,儿童从四五岁开始,阅读的内容,应该逐步由以图片(画)为主,转为以完整的小故事为主。从这个时候起,有意识地引导儿童阅(听)读有趣的小故事,有助于启迪智慧,发展创造性思维,并且能发挥教化人格的功效。
本书的故事,都是根据广为流传的民间传说、典故精心整理而成的。阅读这些故事,可以开阔视野、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净化灵魂、优化品格,促进智商与情商的全面提升。书中用儿童熟悉的词汇和语言,讲儿童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情节贴近儿童已知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语言生动有趣,并配有精美的插图,易读易懂,适宜学前儿童和小学生阅读。
《中外童话120篇》,是一本便于阅读和讲述的通俗儿童读物。书中收入的故事,多由民间传说整理而成。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描写生活,歌颂真善美,揭露假恶丑,思想性强,拟人化的动物、植物和其他自然物、神态鲜活,个性鲜明,呼之欲出,富有形象性,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富有趣味性,适应儿童的心理和情趣。阅读这些故事,可以激发儿童的想象,从中获取知识。
5.蝙蝠的故事
很久以前,蝙蝠和其他乌一样,也住在树林里。每天早晨,太阳一出来,它就从窝里飞出去,玩耍唱歌、找东西吃。
有一天,为争夺一棵谷穗,乌鸦和喜鹊吵了起来。乌鸦说,谷穗是自己先看见的,不让喜鹊吃。喜鹊说,谷穗是自己找到的,不让乌鸦叼走。它俩谁也不让谁,吵着、吵着,竟动手打起来,谁也顾不上吃谷穗了。
当乌鸦和喜鹊争吵的时候,蝙蝠正在旁边的一棵树上歇着呢。看乌鸦和喜鹊只顾打架了,蝙蝠就轻轻地落下来,把谷穗叼走了。
蝙蝠吃饱了肚子,唱着歌,高高兴兴地在树林里飞来飞去。它飞到乌鸦的窝里,见乌鸦正在生气,便凑过去小声说:“乌鸦大哥、乌鸦大哥,咱们是老朋友了,我跟你最亲近,才特意来告诉你。喜鹊正在骂你呢。说你又黑又丑,是个笨蛋。”乌鸦听了,气得破口大骂:“它是什么东西,简直是个无赖。我不把它咬死,就出不了这口恶气。”蝙蝠装成很气愤的样子,又说了喜鹊几句坏话,就飞走了。
蝙蝠飞到喜鹊的窝里,说:“喜鹊大哥、喜鹊大哥,咱们是老朋友了,我跟你最亲近,才特意来告诉你。乌鸦正在骂你呢。说你是无赖,不是东西,要咬死你。”喜鹊听了,气得说不出话来。蝙蝠假装劝解了几句,就飞走了。
从此以后,乌鸦和喜鹊成了仇敌。可是,它们都把蝙蝠当作知心朋友,经常请它到自己家作客。
百鸟之王凤凰知道乌鸦与喜鹊不和的消息之后,想给它们调解调解。一天早晨,百鸟聚集,百灵、画眉、杜鹃……都来了,蝙蝠也来了。最后来的是乌鸦和喜鹊。它们俩一见面,就气得眼睛鼓鼓的。凤凰见百鸟都到齐了,就叫乌鸦和喜鹊先说说为什么争吵,然后,再请大家评理。乌鸦把它们俩为一棵谷穗而争吵的经过,以及喜鹊骂它“又黑又丑,是个笨蛋”这些话说了一遍。喜鹊说:“我没骂它呀。倒是它骂我‘不是东西’,还说要咬死我呢。”乌鸦接着说:“你如果不先骂我,我是决不会骂你的。”喜鹊说没骂,乌鸦说骂过。它俩又吵起来了。
凤凰问:“谁能证明你们俩说的话呢?”乌鸦和喜鹊异口同声地说:“蝙蝠可以证明”。
这时,大家的眼睛都盯着蝙蝠,等着它开口。蝙蝠知道自己的诡计被揭穿了,支支吾吾地讲不出一句话。大家催它快讲,可是。怎么讲呢?!蝙蝠红着脸飞走了。
大家都明白了:乌鸦与喜鹊成了仇敌,原来是蝙蝠在中间挑拨的。乌鸦和喜鹊都后悔不该听信蝙蝠的话,重新和好了。从此,百鸟都知道蝙蝠不老实,谁也不愿意接近它了。
蝙蝠感到很惭愧,就从树林里搬走,住进了山洞里。白天,它怕见到百鸟,就躲在窝里。傍晚,百鸟都回到树林里去了,它才飞出来,捉些小虫子吃。它怕其他鸟听见自己的声音,从此,再也不唱歌了。
直到现在,蝙蝠的生活,还是与其他鸟不一样。
6.两个水桶
从前,有一对儿兄弟分着过日子。两家的收入一样多,入口也一样多。可是,哥哥的日子过得挺宽裕,弟弟却常为吃穿发愁。弟弟很纳闷,就来到哥哥家,问哥哥的日子是怎么过的。
哥哥笑了笑,说:“想过好日子吗?明天跟我到井边去打水。打完水,我再告诉你应该怎样过日子。”
第二天,哥哥把弟弟领到井边,说:“这里有两个水桶,你就用它们打水吧。记住,盛水的桶只能盛水,打水的桶只能打水,不能调换着用。等桶盛满了水,我们再聊过日子的事。”
弟弟一看,楞住了:打水的桶是有底儿的,盛水的桶没有底儿。这怎么能盛满水呢?他想:“既然哥哥说了,就照他的话办吧。”
弟弟打水打到天黑,桶里一点儿水也没存住。他回到哥哥家,告诉哥哥水桶盛不住水。哥哥说:“明天再试试吧。”
第二天,哥哥又领着弟弟来到井边。弟弟发现两个水桶已经调换过来了:盛水的桶是有底儿的,打水的桶是没底儿的。
弟弟想:“盛水的桶能盛住水了,打水的桶却没有底儿,打不上水来,还是不行啊。可是,既然哥哥说了,就照他的话做吧。”
但是,结果却出入意料,用没底儿的桶打水,虽然每次只能带上一点点,可天黑的时候,盛水的桶居然装满了水。弟弟高兴极了,急忙跑回去告诉哥哥,让哥哥教给自己过日子的方法。
哥哥说:“方法你已经知道了。”
弟弟说:“你还没有说,我怎么会知道?”
P8-10
阅读,是人们了解自然与社会,获得知识和经验的主要方式。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是从儿童开始的渐进过程。因此,儿童阅读,是早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的重要基础。
科学研究和实践证明,儿童从四五岁开始,阅读的内容,应该逐步由以图片(画)为主,转为以完整的小故事为主。从这个时候起,有意识地引导儿童阅(听)读有趣的小故事,有助于启迪智慧,发展创造性思维,并且能发挥教化人格的功效。
这套《金色童年趣味阅读系列》,是专为小朋友们选编的。包括,《中外寓言120篇》、《中外童话120篇》、《成语故事120篇》、《谜语故事120篇》、《对联故事120篇》、《聪慧故事120篇》、《民间故事120篇》、《神话故事120篇》,共八个独立的分册。
书中的故事,都是根据广为流传的民间传说、典故精心整理而成的。内容丰富,构思巧妙,寓生活知识、自然常识、行为规范、处事准则于情节之中,富有想像力,知识性、思想性都很强。阅读这些故事,可以开阔视野、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净化灵魂、优化品格,促进智商与情商的全面提升。
书中用儿童熟悉的词汇和语言,讲儿童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情节贴近儿童已知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语言生动有趣,文笔简洁流畅,并配有精美的插图,易读易懂,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适宜学前儿童和小学生阅读。
学前儿童阅读时,要依赖于家长、老师的有效参与。参与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成人领读、亲子共读、边读边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