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时间为线,针对从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开始一直到目前的各种危机现象进行了梳理,采取边叙边议的方式,对一系列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作了剖析。
本书试图回顾金融危机的发展与演变历程,探究金融危机产生的动因,解析金融衍生工具、评级机构、投资银行、金融监管、美国的经济政策乃至消费文化在金融危机中的作用机理,同时解读美国、中国等国家的解救金融危机的措施,并试图回答如下问题:中国能否在金融危机中独善其身?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带给中国怎样的影响和机会?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金融危机深度解读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作者 | 李凤云 |
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以时间为线,针对从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开始一直到目前的各种危机现象进行了梳理,采取边叙边议的方式,对一系列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作了剖析。 本书试图回顾金融危机的发展与演变历程,探究金融危机产生的动因,解析金融衍生工具、评级机构、投资银行、金融监管、美国的经济政策乃至消费文化在金融危机中的作用机理,同时解读美国、中国等国家的解救金融危机的措施,并试图回答如下问题:中国能否在金融危机中独善其身?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带给中国怎样的影响和机会? 内容推荐 本书首先从金融危机爆发所表现出的各项事态和现象着手,如美国政府接管两房、雷曼兄弟公司破产、美联储接管AIG等一系列事件,全面介绍了金融危机这一现象及其产生过程;然后对危机产生的原因做了全方位的解读分析,对如何解救金融危机以及世界各主要国家已经采取的各种救市举措做了全面的分析和介绍;最后就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深刻剖析与预测,指出了中国应采取的化解危机影响的应对措施,并对中国该如何适时把握蕴藏在此次危机中的机遇,深化经济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经济结构提出了具体的看法。 本书由知名高校的金融学教授在对金融危机进行潜心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编撰而成,具有全面、系统、及时的特点,值得广大关注经济态势的有识之士研读。 目录 第一章 金融危机的爆发 风起于青萍之末,次贷危机浮现 贝尔斯登倒闭,最艰难时期是否已经过去 华尔街巨变 金融危机仍在蔓延 第二章 金融危机解读之一 次贷危机如何成为金融危机的源头 都是金融衍生品惹的祸吗 信用评级机构是罪魁吗 美国的独立投资银行模式因何走到尽头 第三章 金融危机解读之二 是金融监管之过吗 美联储政策难辞其咎吗 新自由主义黯然谢幕,凯恩斯主义重登历史舞台吗 美国的消费文化是金融危机的诱因吗 第四章 解救金融危机 美国的亿金融救援方案 全球联手救市大行动 全球金融协调和监管 是否该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Ⅱ” 第五章 金融危机中的中国 中国能否在金融危机中独善其身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的救市政策 中国的机会 附录一 美国的金融体系 附录二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金融危机的爆发 风起于青萍之末,次贷危机浮现 2007年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房贷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ia1 Corporation)因其经营的次级债坏账问题严重导致公司市值迅速蒸发而被迫申请破产保护,为T1q11减成本,该公司已经裁减了一半员工。新世纪金融公司的轰然倒下,揭开了2007年美国次贷风暴的序幕。但当时人们只是将它作为一个独立事件来看,也没有人能预料到美国次贷风暴的影响将是何等深远。 此前已经有迹象表明美国次级房贷市场出现了问题。2007年1月,汇丰控股因为房贷资产遭到还款违约激增所侵蚀,首次增加了在美国次级房屋信贷的准备金,并警告说可能大幅增加拨备金额。3月,汇丰控股额外增加在美国次级房屋信贷的准备金达70亿美元,此前美国最大次级房贷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1 Corp已经开始减少放贷。 在美国,像新世纪金融公司这类的次级抵押贷款公司,其客户主要是不能达到严格信贷标准的购房者。这类公司不能吸收存款,其资金主要来自金融机构。在房地产泡沫时期,很多放贷机构放松了对贷款标准的要求,次级抵押贷款公司尤其如此,很多公司甚至不会要求客户提供贷款评估资料。自2005年底美国房地产市场出现降温之后,还款违约现象大量出现,使该行业遭受沉重打击,至2007年3月,已有20多家涉及次级房贷的大机构停止发放新贷款。 2007年7月10日,美国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宣布,降低对总价值约52亿美元的399种次级抵押贷款债券的信用评级。同日,标准普尔公司也宜布,可能会下调对612种此类债券的评级,总价值高达120亿美元。穆迪和标准普尔两大权威评级机构的“降级”声明,彻底戳穿了美国次级房贷市场的泡沫。次级抵押债券的大规模降级使得投资人对潜在金融风险的忧虑陡然升温,同时也令美国经济的增长前景愈加黯淡。受此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出现剧烈波动,主要股市大幅下挫,开启了全球股市新一轮的长期跌势。 此后,多家金融机构旗下的基金因为参与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业务而遭受严重损失。8月1日,澳大利亚麦格理集团宣布旗下两只基金上个月因美国次贷问题损失超过50%;8月2日,德国工业银行因为旗下一只规模为127亿欧元的“莱茵兰基金”参与美国次贷业务遭受巨大损失而宣布盈利预警,后来又预计出现82亿欧元的亏损;8月8日,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Bear Sterns)宣布旗下两只投资次级抵押贷款支持的复合证券的对冲基金倒闭,投资者损失超过15亿美元;8月9日,法国第一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冻结旗下三只因美国次贷问题而亏损的基金。 与此同时,美国次贷抵押机构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8月6 日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继新世纪金融公司之后美国又一家申请破产的大型抵押贷款机构。8月31日,曾经是美国最大次级房贷公司的Amerjquest Mortgage将批发及服务业务出售给花旗集团,停止了贷款营业。 美国的次贷风暴也影响了其他国家的金融机构。英国第五大信贷银行Northern Rock因次级房屋信贷风暴而影响流动资金,9月13日很多存款者到银行提取现金,合计提走了10亿英镑。英格兰银行向该银行注入资金,成为50年来对单个银行的最大救援行动。到了9月17日,英国财政大臣宣布向Northern Rock提供完全的存款保证,危机才告一段落。瑞银(UBS)10月1日发表报告称,受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影响,亏损额超过30亿美元。8月4日,中国银行宣布增加在美国次级房屋信贷的准备金,令市场知道不单是汇丰出现了问题,而是整个全球银行业出现了问题。投资银行的损失也逐渐暴露出来。10月24日,全球顶级投资银行美林公布第三季度亏损达79亿美元,此前一天日本最大的券商野村证券也宣布当季亏损6.2亿美元。 针对日益严重的次贷危机,发达经济体货币当局和政府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来挽救某些金融机构和次级房贷市场,更重要的是挽救市场的信心。主要措施就是向市场(主要是银行间拆借市场)注入资金和降息以维持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防止更多的金融机构陷人破产困境。8月1 1日,世界各地央行48小时内注资超过3262亿美元救市,仅仅三天之后,美国、欧洲和日本三大央行就向市场再度注入了超过720亿美元的救市资金。8月17日,美联储降低窗口贴现利率50个基点至5.75%,以降低金融机构向美联储贴现取得资金的成本。一个月之后,美联储决定降低联邦基金利率50个基点至4.75%,美国正式进入降息周期。12月12日,美国、加拿大、欧洲、英国和瑞士五大央行宣布联手救市,包括短期标售、外汇互换等。12月17日,欧洲央行保证以固定利率向欧元区金融机构提供资金;第二天,该行宣布额外向欧元区银行体系提供5000亿美元左右的两周贷款。 但是,各国的救市行为并没有能阻止次贷市场的进一步恶化。10月23日,美国破产协会公布9月申请破产的消费者人数同比增加了23%,接近6.9万人。11月28日,美国全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声称10月成屋销售连续第八个月下滑,房屋库存增加1.9%至445万户。第三季度的标普/希勒全美房价指数环比下跌1.7%,为该指数21年历史上的单季最大跌幅。更为严重的是,失去对抵押房屋的赎回权(止赎)的购房者越来越多。12月6日,美国抵押银行家协会公布,第三季止赎率攀升0.78%,并且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2007年12月,美国新屋开工数量下降14.2%,为16年来最低。 2008年1月4日,美国银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消费者信贷违约现象加剧,逾期还款率升至2001年以来最高点。这些都说明了美国次贷市场、抵押贷款市场乃至整个信贷市场的问题正在逐渐加深。 尽管美国政府尤其是美联储采取了更多措施来救助金融机构和市场信心,但是次贷危机仍然在持续发酵,金融机构的损失也在不断扩大。2008年1月15日,美国第一大银行花旗集团宣布2007年四季度亏损达98.3亿美元,这是该公司1999年以来的首次季度亏损,其中,该公司第四季度发生了高达181亿美元的税前减记额和信贷成本,消费信贷组合的亏损增加了41亿美元。2008年1月17日,美林报告其2007年第四季度亏损达99.1亿美元,并已经减记了146亿美元的次贷相关产品的资产损失。而当天美国商务部发布的一项数据更让市场陷入巨大的忧虑之中:2007年美国住房开工数量下降24.8%,创下1981年以来的最大降幅。1月30日,瑞士银行公告称,2007年四季度该行亏损达114亿美元,创历史最高亏损纪录。2月19日,全球最大的保险提供商(美国国际集团AIG)被外部审计师曝出审计问题,因而将次级债券担保损失由之前公布的10亿美元修正为48.8亿美元,而这一损失也只涵盖了2007年10月和11月两个月份。 直到贝尔斯登宣布破产,这场危机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P1-5 序言 时值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国经济增速减缓,这其中有多少是中国经济自身的问题所致,又有多少是直接由全球金融危机所造成? 虽然报刊杂志和其他媒体都一直关注金融危机,但均缺乏系统和全面的分析梳理,大部分只是就表象而言,并没有剖析金融危机的实质。在这种背景之下,我们深感有必要请专家权威人士对这场源自美国的金融危机给大家做一番深刻的解读,就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各个方面的影响做一个全面系统的分析,普及一些金融知识,澄清一些概念,发现一些误区,帮助广大民众认清当前的经济形势,把握好各种经济态势和走向,从而理性面对现实,等待经济的复苏,积极寻找新的机会。 为此,我们特地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的李凤云教授编写了这本书。该书以时间为线,针对从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开始一直到目前的各种危机现象进行了梳理,采取边叙边议的方式,对一系列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作了剖析。读完本书,你可以了解到: 危机的缘起:次贷先期埋下祸根; 危机的根源:流动性过剩+金融衍生品的滥用+金本位的缺失+监管的缺失+消费至上的文化观等; 危机的蔓延:一国的金融困境演变为全球性灾难,造成全球性经济衰退; 危机的应对:哪些是治标性的措施和治本性的措施,理解必须标本兼治,放眼长远; 中国的态度:在全球性灾难面前,中国自救又救人,显现出大国的风采。 眼下正值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在这个具有特别意义的时刻,如何理性看待这场金融危机、如何看待市场经济的发展显得更有深远的意义。我们出版本书,为的是有助于人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理解和把握。 正如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所说:“没有经过经济危机洗礼的民族,不可能是经济上成熟的民族;没有经过经济危机洗礼的企业家,不可能是成熟的企业家;没有经过经济危机洗礼的公民,不可能是市场上成熟的公民。”相信经历了这场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将会取得更加令人瞩目的成绩,中国的强国之梦将会更早实现。 后记 面对这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也许我们每个人都不能置之度外。我们不知道这场仍在继续的危机将会给整个经济社会带来一场怎样惨烈的灾难。发源于次贷危机的美国金融危机,从传导机制来看,不可能仅止于金融系统,必然传导到实体经济体系。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来自世界经济体中最为强大的美国所发生的任何经济动荡,都不可避免地会传导到全球各地。中国已经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作为世界上第四大经济体的中国,其强大的增长动力有三分之一强源于出口,面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趋缓以及由其所波及的全球性危机,中国肯定难以幸免。我们不免忧虑:中国经济增速是否会由此趋缓?中国采取的抑制金融危机的措施是否有效? 在深深忧虑的同时,作为一个金融学人,从研究的角度,深觉应负起所担当的责任,抓住这提供给我们深刻观察、研究金融学现象和原理的难得机会。在整个经济系统、金融系统正常运行的状态下,许多问题并没有浮出水面;而在金融危机爆发之际,许多金融学现象像好莱坞大片一样惊心动魄地展开,令我们目不暇接。在观察这些表象之后,我们有必要了解金融危机的起源、传导机制以及这些表象背后的经济学、金融学原理;了解这场危机对整个经济系统带来的巨大影响。 为此,我和我的研究生们一起试图从学术的角度来探讨这些问题。其中,我们首先设定了几个课题:一,金融衍生产品的作用,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二,评级机构在金融危机中的作用,其评级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没有能起到看门人的作用?三,独立投资银行模式为何会消失?投资银行的业务结构的演进趋势是什么样的?薪酬机制、财务结构怎样?四,美国的监管体系是怎样运作的?对危机的产生有什么影响? 针对这些课题,我们组织了每个星期一上午的学习和讨论。我为这些年轻学子们活跃的思维、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对问题分析的敏锐感到欣喜。同时,非常感谢人大财政金融学院、汉青经济与金融高级研究院、梁晶工作室在人大组织了多场有关金融危机的学术讲座,这些讲座为我们提供了与金融学家、华尔街的实战金融家们面对面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当出版社的编辑希望出一本关于金融危机的读物时,我们很高兴地接受了这个任务。我们知道,也许现在解读金融危机还为时尚早,但我们的研究至少可以抛砖引玉,以为大家的进一步研究作铺垫,所以在本书中所有的数字都尽可能地按照学术规范列出了研究文献。为便于没有较深金融基础的读者理解金融危机,我们特意在附录中介绍了美国的金融体系。 在本书中,我们试图回顾金融危机的发展与演变历程,探究金融危机产生的动因,解析金融衍生工具、评级机构、投资银行、金融监管、美国的经济政策乃至消费文化在金融危机中的作用机理,同时解读美国、中国等国家的解救金融危机的措施,并试图回答如下问题:中国能否在金融危机中独善其身?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带给中国怎样的影响和机会? 我首先提出了本书的大纲和写作的思路,我的学生们分别参与了各自研究课题的写作,李莹洁负责金融危机的传导、金融衍生品以及消费文化方面的撰写,蔡幸写作了信用评级以及解救金融危机部分,李靖宇负责金融监管方面的内容,张陆、张倩撰写了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投资银行部分,李晓婉负责美国的经济政策部分,林玲和詹婵丽分别撰写了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中国的救市政策和机会部分。我在学生们撰写的初稿上进行了反复修改。 危机仍在进行,我们愿意和读者一起在感受金融危机的寒潮时进一步观察和反思。 书评(媒体评论) 了解金融危机的演变过程,浏览金融危机中的重大事件,观测金融危机的未来走势,不妨读读这本书。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 吴晓求教授 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正席卷全球,带来了超乎想像的严重后果。该书从华尔街巨变开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金融危机的全貌,既有学术严谨性又不失趣味性,所有对金融感兴趣的人士都可以从该书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 赵锡军教授 该书汇聚了作者广泛而细致的研究成果,从金融创新、信用评级、投资银行、金融监管、经济与货币政策、美国消费文化等多方面分析了次贷危机的诱因,解读了各国的救市方案,探讨了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剖析了此次金融危机的来龙去脉,是了解危机和金融基本知识的最佳途径。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 邹亚生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