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民公社的解体,乡镇政权的建立,由此开始了“乡政村治”的治理结构,中国乡村治理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可以说乡村治理结构的改革与完善,是中国乡村政治经济社会的焦点问题,其运行框架怎样建构,将决定中国农村社会是不是能够长远和谐稳定发展和繁荣昌盛。
本书以乡村治理为视角,展现和回顾了30年来中国基层民主和村民自治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中国乡村治理走向法制化和规范化的发展主线,系统梳理了乡村治理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和重大决策。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大发展的三十年,也是中国乡村治理不断完善的三十年。本书以三十年来中国乡村治理重大事件为背景,系统梳理了我国乡村治理发展变迁的历史脉络,分析了当前我国乡村治理的现实困境,并就重建我国乡村治理结构以及未来乡村治理的美好前景进行了展望。
全文共分八章,系统论述我国乡村治理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历程。第一章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详细介绍了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农村改革的轨迹;第二章通过人民公社解体事件,回顾了我国乡镇政权重建的历程;第三章以村民自治的兴起和发展为线索,论述了村民自治对我国乡村治理的重要影响;第四章在叙述我国乡村治理法治化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乡村治理中的乡政村治模式;第五章通过介绍乡村选举的种种创新模式,对我国草根民主进行了客观解析;第六章对我国乡村治理中的博弈进行描述,揭示了基层组织建设中的矛盾冲突;第七章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角度,分析了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第八章以新时期各项乡村新政为契机,描绘了我国乡村治理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