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除了列举了一些普遍存在于人们脑海里的错误观念之外,诸如等有了钱再投资、购买黄金饰品来投资黄金、高收入会带来富足、任何时候投资都不晚等,还有一些股票、基金、期货投资方面人们常犯的错误,如买对就能赚、价值投资就是长期投资、好公司就是好投资、追涨杀跌等等。也许书中的这些观点你并不认同,但它们一定会给你一些提醒,可能还会告诉你为什么错误总是发生在自己身上。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你知道的都是错的(理财篇) |
分类 | 教育考试-字典词典-字典词典、工具书 |
作者 | 李鹏 |
出版社 | 哈尔滨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除了列举了一些普遍存在于人们脑海里的错误观念之外,诸如等有了钱再投资、购买黄金饰品来投资黄金、高收入会带来富足、任何时候投资都不晚等,还有一些股票、基金、期货投资方面人们常犯的错误,如买对就能赚、价值投资就是长期投资、好公司就是好投资、追涨杀跌等等。也许书中的这些观点你并不认同,但它们一定会给你一些提醒,可能还会告诉你为什么错误总是发生在自己身上。 内容推荐 投资理财是一门理性的艺术,绝不能依靠常识。 人们总是依赖自己所知道的东西而生活着,坚信自己所知道的一切都是对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你知道的未必都是正确的,未宓就是真理,有时候可能就是幻象。就是错的。重新去认识并改变那些约定俗成的、你曾经认为正确的,而实际上并未给自己带来多少好处的观念,你就会在变化的事物中发现无限获益的机会。 目录 等有了钱再投资 任何时候投资都不晚 理财就是投资 高收入带来富足 没有负责生活得更好 藏品越来越值钱 艺术品总是越藏越值钱 以黄金饰品来投资 投资类保险产品相当于银行存款或者基金 投资保本产品等于零风险 “预期收益”越高越好 基金只赚不赔 购买明星基金 新基金比老基金有利可图 基金收益就是赚净值价差 用投资股票的方式投资基金 通货膨胀、税收和成本对投资影响不大 炒股制订计划无济于事 用价格来判断一只股票只否值得投资 高价股难涨 大量购买每股单价极低的股票 低价意味着低风险 好企业就是好投资 买对就能赚 始终寻找热门股 跟庄有肉吃 价值投资就是长期投资 长期投资绝不会赔钱 预测股市 高水平股市分析可以帮助投资者赢利 相信正确的投资理念 “内部消息”是赚大钱的途径 时刻都去考察投资业绩 用金钱来衡量价值 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追涨杀跌 卖涨捂跌 快速换手能获得可观的利润 试图选择市场时机 以大盘的涨跌来判断投资的好坏 爱上自己的股票 营利目标越高越好 过去行情证明自己是对的,将来也会 只有冒险才能赚大钱 企业财务报表用处不大 补仓可以摊平成市 房产是最牢靠的投资 依赖指标投资权证 交易活跃的权证值得投资 试读章节 艺术品总是越藏越值钱 艺术品投资最大的错误就是只藏不露。只藏不流,没有流通性的藏品一文不值。只进不出。视藏品为自己生命的收藏是一种自虐式的收藏。不要忘了这句话:“没有卖不掉的货,只有卖不掉的价。” 艺术品收藏与投资并非有钱人的游戏,因此在艺术品投资领域聚集着大量热爱收藏,但资金有限的人。由于可供用于收藏的资金很少,这类人的收藏品种要么单一,要么档次较低,像那些动辄数万、数十万元的名家字画和官窑瓷器,他们望尘莫及。当然也有极少的幸运者,拥有一些丰厚的藏品,但最终因为藏品的流通性差而被认为是一堆“垃圾”。在收藏界,有句行话叫“以藏养藏”,即以有限的资金投资于有升值潜力的藏品,在适当的时候兑现收益,再进行下一次投资。长此以往慢慢积累,收藏的资金投入才会逐步减少,但藏品却会逐步增多。对于一些资金实力雄厚的人来说,钱可能不是问题,但也要讲求“以藏养藏”。若是只进不出,那么,再多的钱恐怕也难以满足收藏的欲望,因为这部分人介入收藏的欲望一般很强烈,最后其资金也会跟不上。 著名大收藏家张宗宪先生就曾说:“如果不会买卖,也不能造就我今天拥有总价值亿元的丰富藏品。”张宗宪先生到今天能拥有上亿元藏品,就是从最初的24美元开始的。只要是投资就意味着要流通,买进的货总要是卖出的。不要忘了这句话:“没有卖不掉的货,只有卖不掉的价。” 【事例】 “大收藏”的概念 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着手进军艺术品市场,通过拍卖行买进大量文物艺术品,形成一定规模。在国际拍卖市场上待价而沽,视情形抛售。1977年以后,艺术品市场空前繁荣,而这家基金会总共投资120万英镑,相继在不同的拍卖会上选拍了许多珍贵的藏书,包括绘画、瓷器、古玩、稀见图书等。截至1978年,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用于艺术品的投资已达2(XX)多万英镑。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该基金会的回报终于来到。1989年春季,基金会将一部希伯莱文版的古老《=圣经》在伦敦苏富比拍卖行拍卖,得款200万英镑。而此书在1978年购得时,价格仅为17.9万英镑。同年5月,香港苏富比举行大型拍卖会,英国铁路基金会委托拍卖的100多件中国元、明、清等朝代的贵重品,均系以前收藏购得。结果,在拍卖会上实际拍卖额达6000万港币左右。 【解读】 艺术品不同于一般商品那样可以参照成本、或者参照同行业可期利润、或者参照类似产品规定其价格的,它已经脱离了一般商品的价格规律。如具体到某一类或某一种艺术品,它的价格由低到高会形成一个峰尖,也就是价格脱离价值超值的阶段,这种现象可能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出现一次,对于收藏者来说,如果有投资意识的话,应该果断地抛出,获取最大价值,最高利润,抽回资金再购买价值更高而价位低的艺术品,千万不能只进不出,更不能贪得无厌,居高不抛。投资股票讲究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投资收藏也同样是这个道理。买进什么?卖出什么?什么时机买进?什么时机卖出?哪件藏品应及时抛售?哪件藏品要待价而沽?这里面大有学问。收藏者必须熟悉市场,熟悉行情,熟悉藏家爱好者的变化和藏品价位走向,并且能够预测它的未来发展,才能在以藏养藏中施展才华,逐浪弄潮。 在当代艺术品市场中,千万元级的作品层出不穷。著名的香港苏富比艺术品拍卖就曾掀起一场抢购风暴,徐冰、王广义等人的作品纷纷创出历史新高,总成交额更是达到3.37亿港元。香港佳士得也不甘落后,先后推出多件重量级作品,其中包括估价2800万至3600万港元的蔡国强《十四幅为APEC作的计划草图》。这场自2005年开始的当代艺术井喷行情,发生并非偶然。10年前,中国当代艺术刚刚步入艺术品市场,面对挑剔、不解甚至不屑的目光,当时鲜有国内经营者看好中国当代艺术品。与此同时,很多经历过西方当代艺术快速成长期的海外收藏机构则择优大量买进。当国内收藏界刚刚醒悟过来的时候,前几年没有买进当代艺术品而踏空的收藏机构只有望品兴叹。 对于当代艺术井喷,一些权威专家认为,未来五年之内,我们可能会看到令人费解的状况——有些作品可以卖出一个亿,而有些作品不如今天的价格。艺术作品只有两种:要么是“潜力股”,要么是“蓝筹股”。这些作品的价格90%都会下跌。价钱超过1000万元的当代艺术品就与艺术无关。如同当前股市中疯狂炒作的认估权证一样,它只是变成了一场资本游戏,这种在短期内追逐超高利润的疯狂投资,是极为危险的。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不少藏家在收藏投资中只藏不露,只藏不流,其实这种“惜售”未必高明:其一,对入藏不深者来说,买进赝品难以知晓。收藏市场真假混杂,假货泛滥,不流动,少泉鉴,假物入囊,自己还认为是真的,岂不懊恼?其二,资金困牢,难以周转。收藏大军中,多是薪酬阶层,靠开销之外的余钱搞收藏,显然财力有限。不流动,少活力,见到好的藏品却囊中羞涩,无法出手。其三,难以提升藏品档次。收藏的真谛,是陶冶情操,增加知识,不流动,少求变,按部就班,目标不高,鉴赏水平不易提高。 也许有的人会说自己收藏的物品是孤品。孤品也未必一定值钱,艺术品之所以不同于一般商品主要有两大特征:一大特征就是不可再生性,即使是同一个画家,也不可能画出两幅完全相同的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每件艺术品都是“孤品”。另一大特征就是要有流通,通过多人收藏实现流通从而体现收藏价值。所谓“古玩”,就在于“玩”,在众人“玩”的过程中得到收藏者的共识,在玩的过程中争论,体现价值。任何一件艺术品如果不流通,它也就无价值可言。 收藏圈内有句行话叫“以藏养藏”,这是一种理想。顾盼左右,大多数民间收藏家不都是在“流进流出”中,一步一步慢慢成功的吗?那种“旧的藏品流出去了,新的藏品无法再流回”的想法无疑是多余的担忧,可以这样说,只要有古玩市场存在,就永远有捡漏的机会。 因此在收藏投资中,我们不妨学学开放的收藏观,坚持“拥有与出让结合”的原则,使自己的藏品良性循环,不断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和收藏层次。通过购买珍品形成一定规模,然后再拍卖出去,获取丰厚的利润。这是“以藏养藏”的大手笔。近年来,各地拍卖会上都有个人专场进行拍卖,其回报率都是当时收藏时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比如,广州嘉德夏季拍卖会是以个人藏品专场为主,推出南海刘氏文献馆藏中国书画、抱趣堂藏中国油画等专场,其回报都非常f京人。 在“以藏养藏”过程中,我们应该有“大收藏”的概念。一些功力深厚的聪明藏家在市场上全面出击,游刃有余,见到能够赚钱的藏品,尽管不属于自己的收藏门类,也大胆买下,“捂”上几年后在适当的时候再出手,但其目的还是为了“养”自己的专项收藏。 P33-36 序言 《圣经》上说:“不要和上帝争论。”因为在上帝面前我们总是错的。想想看,20多年前,比尔·盖茨说个人电脑只需要512兆内存就足够了;50多年前,登月似乎遥不可及;100年前,在天空翱翔似乎永远只是一个梦想;200年前,人们认为自己是上帝创造的;700年前。人们说大西洋的另一侧是深渊,有着巨型鲸鱼出没;1000年前,人们认为地球是方的,大地是平的;更早的2000年前,亚里士多德想当然地认为大石头小石头下落的速度不一样……人们凭借自己的感官和经验得出的这些结论,如今看来有些不可思议。今天,人们仍然依赖自己所知道的东西生活着,坚信自己所知道的一切都是对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你知道的未必就是正确的,未必就是真理,有时候可能就是幻象,就是错的。 在投资领域中有这样一句话:“市场总是错的。”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是对的,可笑的是人们都想当然地把自己知道的当成正确的,于是有了在浆糊盆里翻跟头——越翻越黏糊的感觉。证券市场从成立之初就注定了这是一个少数人赚钱的地方。我们忘不了5年漫漫“熊”途中那一双双疲惫而绝望的眼睛,也忘不了连续5个跌停后交易大厅里新股民抱头痛哭的场面。更忘不了暴跌之后追逐价值投资的投资者却遭遇了蓝筹股短期腰斩的痛苦。 当面对跌入谷底的证券市场,我们无法得知那些投资者是一种什么心情,无奈?苦笑?还是迷茫?一个问题萦绕在每一位投资者的脑海中,“为什么我总是错的?投机也不行,投资也不行,获利了结也不行,坚定持有也不行?!”可又有谁想到了自己所知道的到底是错是对呢?在理财方面又何尝不是如此? 和人生一样,股市就是一个培养错误理念的地方。只有不断地收获错误、发现并改正错误你才有可能成功,重要的是如何去发现这些错误。有些错误之所以一错就是几十年,并以讹传讹地延续下来,除了受到外界——包括媒体的宣传、意识形态的灌输等等的影响之外,很大程度上在于个人单纯地活在自己的执念中。那些所谓的“理所当然”、“本该如此”和“基本常识”在人们的脑海里太根深蒂固了,以至于我们将其误解成正确的。当我们再通过这些看似正确实则错误的观念去投资理财,其结果可想而知,难免就做了错事。 《富爸爸,穷爸爸》一书说:“使你富有的不是金钱而是资产。”我们也可以说:“使你富有的不是金钱而是观念。”改变观念不是一蹴而就的。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勇气,因为否定自己曾经知道的一切并非那么容易,但观念的改变会使人变得聪明,使我们在变化的事物中发现无限获益的机会。 本书除了列举了一些普遍存在于人们脑海里的错误观念之外,诸如等有了钱再投资、购买黄金饰品来投资黄金、高收入会带来富足、任何时候投资都不晚等,还有一些股票、基金、期货投资方面人们常犯的错误,如买对就能赚、价值投资就是长期投资、好公司就是好投资、追涨杀跌等等。也许书中的这些观点你并不认同,但它们一定会给你一些提醒,可能还会告诉你为什么错误总是发生在自己身上。 的确,我们在上帝面前总是错的。可在没有上帝的时候,就不要再跟自己较劲了。重新去认识那些约定俗成的、你曾经认为正确的。而实际上并未给你带来多少好处的观念。当你通过改变自己而有所收益的时候,不要停下自己的脚步,应当继续审视你曾知道的一切。因为,你还会知道得更多,也许它们就是错的。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