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古拉格群岛(上中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俄罗斯)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出版社 群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不可不读的俄罗斯以及整个人类的命运之书,记述苦难历程、拷问人性和灵魂的煌煌巨著,一部关于信仰与希望、在最艰辛的岁月里探索真理和救赎之路的伟大史诗!

《古拉格群岛(上中下)》为长篇纪实文学作品,是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创作的的史诗般巨著,堪称苏联法制历史最精炼的描摹。以“群岛居民”的经历为线索,又穿插了苏联劳改制度发展史中的大量资料,结构宏大,卷帙浩繁,充分显示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驾驭材料的能力。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如今已享誉世界的名著,自1973年出版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想读却读不到它。

所谓“古拉格”,即“劳动改造营管理总局”,是苏联劳改制度的象征。从1918年到1956年,那些分散在苏联广袤大地上的各个劳改营像“群岛”一般构成了这个国家的“第二领土”。

《古拉格群岛(上中下)》以“群岛居民”的苦难经历为线索,同时穿插了苏联劳改制度发展史中的大量资料,结构宏大,卷帙浩繁,充分显示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驾驭写作的才华。书中既有激昂的控诉、愤怒的呐喊,也有尖锐的嘲讽、深切的诉说,是一部深刻理解苏联政治体制的重要的参考著作。

目录

第一部 监狱工业

 第一章 逮捕

 第二章 我国“下水管道”的历史

 第三章 侦查

 第四章 蓝滚边

 第五章 最初的监室——最初的爱

 第六章 那个春天

 第七章 在机器间

 第八章 襁褓中的法律

 第九章 法律在壮大

 第十章 法律成熟了

 第十一章 处以“最高措施”

 第十二章 监禁

第二部 永恒的运动

 第一章 群岛之舟

 第二章 群岛之港

 第三章 囚徒运输队

 第四章 从岛屿到岛屿

第三部 劳动消灭营

 第一章 阿芙乐尔的手指

 第二章 群岛露出海面

 第三章 群岛病灶的扩散

 第四章 群岛在硬结

 第五章 群岛的根基

 第六章 “拉来法西斯啦!”

 第七章 土著的生活

 第八章 劳改营里的妇女

 第九章 杂役

 第十章 政治犯的替身

 第十一 章思想纯正分子

 第十二章 “砰砰砰……”

 第十三章 再剥下一层皮!

 第十四章 改变命运

 第十五章 惩隔室,强管棚,强管区

 第十六章 社会亲近分子

 第十七章 娃娃犯人

 第十八章 古拉格的缪斯

 第十九章 泽克民族

 第二十章 狗的职务

 第二十一章 营旁世界

 第二十二章 我们在建设

第四部 灵魂与铁丝网

 第一章 向上

 第二章 还是败坏?

 第三章 戴着笼口的自由

 第四章 几个人的命运

第五部 苦役刑

 第一章 在劫难逃

 第二章 革命的微风

 第三章 锁链,还是锁链……

 第四章 怎么会忍受?

 第五章 铁板下的诗篇,岩石下的真理

 第六章 坚定的逃跑者

 第七章 一只小白猫

 第八章 靠意志逃跑与靠技术逃跑

 第九章 拿冲锋枪的孩子们

 第十章 营区的土地在燃烧

 第十一章 摸索前进,扯断锁链

 第十二章 肯吉尔营四十天

第六部 流放

 第一章 自由初期的流放

 第二章 农瘟

 第三章 流放地日趋“茂密”

 第四章 放逐各族人民

 第五章 刑满之后

 第六章 流刑犯的幸福生活

 第七章 出狱后的囚犯

第七部 斯大林死后

 第一章 事到如今,左右为难

 第二章 统治者易人,群岛依然在

 第三章 今天的法律

后记

写在后记之后

又过了十年

附录

人名索引

试读章节

第一章 逮捕

这个神秘的群岛,人们是怎样进去的呢?到那里,时时刻刻有飞机飞去,船舶开去,火车隆隆驶去——上面却没有标明目的地的字样。售票员也好,苏联旅行社和国际旅行社的经理人员也好,如果你向他们询问到那里去的票,他们都会感到惊异。无论是对整个群岛,还是对其无数岛屿中的任何一个,他们都毫无所知,毫无所闻。

那些去管理群岛的——通过内务部的学校进入那里。

那些去担任警卫的——通过兵役局征召。

而到那里去死亡的,如你我之辈,唯一的必经之路,就是逮捕。

逮捕!!说它是你整个生活的急转剧变?说它是晴天霹雳对你的当头一击?说它是那种并非人人都能习惯并往往会使你失去理智的不可忍受的精神震荡?

宇宙中有多少生物,就有多少中心。我们每个人都是宇宙的中心,因此当一个沙哑的声音向你说“你被捕了”的时候,天地就崩坼了。难道还会有什么东西能在这场地震中保持屹然不动吗?

但是,糊涂了的脑子不能理解这种天崩地坼的变化,我们中间最聪颖和最愚拙的都一概不知所措。于是,在这一时刻只能从自己的全部生活经验中挤出一句话来:

“我??为了什么?!”

在我们之前就已重复过千百万次的这个问题,从来都没有得到过答复。

逮捕——这是瞬间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惊人的变动、转换。

在生活的漫长曲折的道路上,我们时常沿着一些围墙——烂木头的、土坯的、砖的、混凝土的、铁的——幸福地疾驰而过,或者不幸地踟蹰而行。我们没有思索过,它们的后面是什么。我们既不曾试图用眼睛,也不曾试图用悟性往那后面窥视一下,而那里恰好是古拉格之邦开始的地方。而且我们也没有察觉,在这些无尽头的围墙上,有着无数被修得结结实实的、伪装得很好的小门。所有这些小门都是为我们准备的!瞧,一扇不祥的小门迅速打开了,四只不习惯于劳动却善于逮人的白白嫩嫩的男人的手,抓住我们的脚,抓住我们的手,抓住衣领,抓住帽子,抓住耳朵,像捆草一样将我们拖了进去。而我们后面的小门——向着我们往日生活的小门,便永远关上了。

完了,你被捕了!

对此,我们什么也回答不出来,除了发出小绵羊似的咩咩叫声:

“我吗??为了什么??……”

这是使人眼花缭乱的电闪雷击。从此,现在就变为过去,而不可能的事却成为真实的现在。这就叫作逮捕。

如此而已。无论在最初的一个小时,还是在头几个昼夜,你的脑子里再也装不进去别的了。

在你绝望之际,马戏团的道具月亮还会向你闪出光亮:“这是一个误会!会弄清楚的!”

而其他的一切——那些现在已经变成关于逮捕的传统概念,甚至变成文学概念的东西——将不在你的惶惑的记忆中,而在你的家属和邻居的记忆中积聚和构成。

这是刺耳的夜间门铃声或粗暴的敲门声。这是夜间执行任务的行动人员穿着未擦干净的靴子雄赳赳地跨进门来。这是在他们背后跟进来的被吓得发呆的见证人(干吗要这个见证人?——遭难者不敢想,行动人员记不得,但按条令应当这样做。于是,为了签名作证,他就必须通宵达旦地坐以待毙。而且为这个从被窝里被拽出来的见证人着想,一夜一夜地走来走去帮助逮捕自己的邻居和熟人,这确实是活受罪)。

传统的逮捕,还有发抖的手为被带走的人收拾东西:换洗的衣服、一块肥皂、一些食物,尽管谁也不知道该穿什么,可以穿什么,怎样穿更好些。而行动人员却在催促着、阻止着:“什么也不需要。那里会给吃饱的,那里是暖和的。”(都是谎话。而催促是为了恐吓。)

传统的逮捕,不幸的人被带走以后,还有一股严厉、陌生、盛气凌人的势力一连许多个小时在其住所里作威作福——撬锁破门,从墙上扯下和扔下东西,从柜子里和桌子上把东西扔到地上,抖、撒、撕……于是,地板上乱七八糟的东西堆积如山,靴子在上面踩得咯吱作响。而且,搜查时是什么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也没有的!在逮捕机车司机英诺申的时候,房间里停放着一具装着刚死去的婴儿的小棺材。司法人员把婴儿从棺材里扔了出来,在那里也进行了搜索。他们把病人从被窝里拽出来,解开绷带。而且,在搜查时什么都不可能被认为是荒唐的!古物爱好者切特维鲁被抄走了若干张“沙皇谕旨”——关于结束同拿破仑的战争的谕旨、关于组织神圣同盟的谕旨,以及祈求祛除一八三〇年霍乱的祷文。我国优秀的西藏通沃斯特利科夫被查抄了珍贵的西藏古代手抄本(过三十年,死者的学生们好不容易才从克格勃手中把它们抢救出来)。

P3-5

序言

一九四九年,我与友人们偶尔在科学院的《自然界》杂志上读到一篇值得注意的简讯。那里以细小的字体写道,在科雷马河上进行发掘时,不知怎么发现了一片地下冰透镜层——凝冻的古流,其中冻结着古生(几万年以前)动物区系的代表物。科学通讯员作证说,这些又似鱼类,又似蝾螈的东西被保存得如此新鲜,以至于在场者击碎了冰块,当即就痛快地吃掉了它们。

为数不多的杂志读者,对于鱼肉能在冰里保存如此之久这一点,想必是颇为惊异的。但是很少有谁能领会到这篇冒失的简讯的真正巨大含义。

我们却马上就懂得了。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全部场面:在场者怎样迫不及待地击碎冰体;他们怎样侵害鱼类学的崇高利益,你挤我拥地敲下千年肉块,拖到篝火旁去,化开后就饱餐起来。

我们之所以懂得了,是因为自己就属于在场者之列,就属于大地上独一无二的强大“泽克”部族,也只有这个部族才会痛快地吃掉蝾螈。。

科雷马是最大、最有名的一个岛屿,是这个地理上撕裂开来而心理上则束缚于大陆的奇异的古拉格之邦的凶残极地——这奇异之邦是个几乎看不见、摸不到的地方,泽克族人就居住在这里。

这个群岛纵横错落,互穿杂布于包围着它的另一个国土之内,插入它的城市,悬挂在它的街道之上。而有些人对此依然毫无所知,很多人仅仅略有所闻。只有去过那里的人才知其全貌。

可是,他们却缄默不语,好似在群岛上丧失了说话的能力。

我国历史的意外转折使得关于这个群岛的一点儿微不足道的情况被公布于世。但就是那些拧紧过我们手铐的手,现在却有意和解地摊开手掌说:“别这样嘛!……不要翻旧账了吧!……提旧事者失一目!”然而这条谚语的下句却是:“忘旧事者失双目!”

数十年岁月流逝,舔尽了往日的斑斑伤痕。有些岛屿在这个时期内已经动摇了,漂散了。在它们的表面上,飞溅着极地的遗忘之洋的浪花。于是,在未来世纪的某个时候,这个群岛,它的空气,以及凝冻在冰透镜层里的它的居民的残骸,将变得好似那种难以置信的蝾螈。

我不敢放肆地去撰写群岛的历史:我没有机会阅读文献,但谁会有机会呢?……那些不愿回忆的人已有(还将有)足够的时间去把所有文献消灭殆尽。

在那里度过的十一年光阴,我不认为是一种耻辱,不认为是一场噩梦。我几乎爱上了那个丑恶的世界,而现在还由于幸运的机缘,成了受托处理晚近的一些故事和书信的代理人。也许我能从骨头和肉里,并且是从活生生的肉里,从今天还活着的蝾螈的肉里,拣出一点儿东西来?

后记

本书原不应由我独自撰写。最好是由熟悉情况的人分别撰写各有关章节,然后在编辑委员会的会议上互相补充,共同修改后定稿。

但是,能够这样做的时刻还没有到来。我也曾向某些人提议,由他们撰写个别章节,他们没有答应,而只代之以口头叙述,或者把书面材料交给我,供我选用。我还向瓦尔拉姆·沙拉莫夫提议过共同编写全书,他也推辞了。

按理,应该设一间办公室。应该在报纸上,或者通过电台,发布广告(“请踊跃响应!”),并有公开的私人信函往来,就像写布列斯特要塞的情况时那样。

但是,我不仅没有可能这样铺开工作,反而不得不把自己的构思、信件、材料等全部隐藏起来,分散到各处,对一切都严守秘密。甚至在写这本书时,我还不得不装作正在从事别的工作。

我多少次提笔写它,又多少次搁笔了,因为有一个问题我一直没有找到答案:到底需不需要由我独自来写这样一本书?我能写到什么程度?但是,当我看到在已经搜集的材料之外又有许多囚犯从全国各地纷纷写信给我的时候,我明白了:既然此事注定要由我来做,那我就有义务去完成它。

应该说明一下:这一整本书,包括它的每一部,一次也没有同时放在同一张书桌上过!在《古拉格群岛》的撰写工作最繁忙的时候,一九六五年九月,我的文件柜遭到摧毁,我的一部小说被没收了。这时,我只得把已经脱稿的《古拉格群岛》的各部以及为其他部分准备好的材料分散到各地去。从此全书就再也没有集中到一起,因为我怕冒险,何况书里面提到了许多人的真实姓名。后来,我总是抄写一张备忘单,写明应该在什么地方核实什么材料,到什么地方去删掉什么,然后带着这张备忘单从一处辗转到另一处进行工作。是啊,这种惶惶不安的状态和文字加工不足的情况也正是我国的受迫害的文学所具有的确切特征。只好请读者接受这样一本书了。

我停止了本书的写作并不是我认为本书已经完成,而只是因为我自己再没有更多的精力写它了。

我不仅请求读者宽恕这一点,而且我还要大声呼吁:时机一到,一旦有可能,就请幸存的朋友们、熟悉情况的朋友们会合到一起,写出有关此书的评论和注释来。需要的话,就修改它。需要增加的地方,就请增加(当然不能堆砌,类似之处可不必重复)。到那时,本书才可以说是完成了。愿上帝保佑你们!

即使是现在这样一本书,能够安全完稿也使我十分惊奇。我曾经想过多次:不会让我写完它的。

我结束本书的时间正是一个意义重大的、具有双重纪念意义的年头(这两个周年纪念也算是互相有联系的),即建立了古拉格群岛的革命取得胜利五十周年和发明铁丝网(一八六七年)一百周年。

这第二个周年纪念想必不会为人们所留意……  梁赞市隐居地

一九五八年四月二十七日至一九六七年二月二十二日

书评(媒体评论)

一个不能正视自身历史和深重苦难的民族,是不会有未来的!

——俄罗斯总统 普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3:4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