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左手曾国藩右手李鸿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汪大海//赵月华
出版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曾国藩和李鸿章,是中国晚清历史天空中闪耀着熠熠光辉的双子星座,无人能出其右。

曾国藩、李鸿章都拥有一套为人处世、做事为官的绝学,这使得他们能从芸芸众生之中脱颖而出,成就其丰功伟业。如今他们做人做事的绝学仍然是我们走向成功、走向卓越的处世瑰宝,为那些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指明了一条达到内圣外王的道路。

本书曾国藩,治国安邦的名臣,为您讲述其为人处世的绝学;李鸿章,走向世界的舵手,为您讲述其做事为官的绝学!

内容推荐

曾国藩,治国安邦的名臣,拥有为人处世的绝学;李鸿章,走向世界的舵手,拥有做事为官的绝学!

本书曾国藩告诉你修身养性之要,稳妥求成之则,坚挺不拔之力,巧妙护身之诀,善结人缘之道,与时进退之术;李鸿章告诉你善谋人脉之智,圆融世故之慧,积极为官之策,因人成事之路,灵活权变之技,忍辱负重之力!

目录

上篇 左手曾国藩——不可不知的曾国藩绝学

 第一章 曾国藩的修身养性之要

志趣高低决定人生成败

慎独乃守身之先务

戒除虚妄,静以养心

学习乃一生之事

不断完善自身

做好“知足”的功夫

 第二章 曾国藩的稳妥求成之则

以耐烦为第一要义

凡事力求稳慎

事缓才能圆满无缺

以缓济急,稳中求胜

稳中方可求成

谨言慎行方可避免失败

用人须以“慎”为先

 第三章 曾国藩的坚挺不拔之力

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撑起两根穷骨头

危难之际挺身而出

坚挺面对四面压力

不怕败、败不馁

积极进取无不成之事

以坚忍成就一生功业

 第四章 曾国藩的巧妙护身之诀

身居高位的三大法宝

小心驶得万年船

争心不可过重

凡事给人留余地

相处须把握好度

深明大义、晓明大体

危急时不可仰仗他人

 第五章 曾国藩的善结人缘之道

宽和方可得众

大力结交有志之人

建立丰富的人脉资源

做人须给他人留面子

注意联手打天下

与贤人联姻来巩固势力

善于倚人而起

 第六章 曾国藩的与时进退之术

掌握正确的进退时机

毛羽不丰不可以高飞

学习龙蛇屈伸之道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不越雷池一步

功成身退天之道

下篇 右手李鸿章——不可不学的李鸿章绝学

 第七章 李鸿章的善谋人脉之智

紧紧抓住“指路明灯”

找好自己的靠山

良师不若友朋

善于在关系网中周旋

左右逢源方可成大事

紧紧盯住“重点人”

 第八章 李鸿章的圆融世故之慧

巧于谋划细节

学会控制方能防患于未然

不善借者不能成其事

深藏不露以掩饰真相

安身是第一原则

学会忍耐

世故老到方能渡过难关

 第九章 李鸿章的积极为官之策

虚心实意办天下事

精心打造霸业根基

以“惩贪”为名整肃吏治

敢为天下先

处变不惊才是真本事

打开局面需要积极突破

 第十章 李鸿章的因人成事之路

打造自己的幕府

对部下袒护有加

将才使才二者不可偏废

打虎还须亲兄弟

敢于借才于异域

拥有自己的高级参谋

人才是天下第一重要

千方百计网罗人才

 第十一章 李鸿章的灵活权变之技

巧妙进行申辩

有屈有伸再试锋芒

人生当有进有退

藏身以等待时机来临

随时察看周围情形

 第十二章 李鸿章的忍辱负重之力

勇于面对危局

拼搏奋进方可有为

跌倒之后忍痛爬起

试读章节

曾国藩还经常借诗文抒发自己的志趣,自比于汉兴之初的陈平、汉末的诸葛亮等“布衣之相”,幻想“夜半霹雳从天降”,将他这个生长在僻静山乡的巨才伟人振拔出来,用为国家栋梁。他十分自信地在诗中表示:“荡荡青天不可上,天门双螭势吞象,豺狼虎豹守九关,利齿磨牙谁敢仰?群乌哑哑叫紫宸,惜哉翅短难长往。一朝孤凤鸣云中,震断九州无凡乡。”他相信自己终有一天,将如同云中展翅翱翔的孤凤一样不鸣则已,一鸣则引来九州的震动;如同生长在深山中的巨材一样,有朝一日成为国家大厦的栋梁。

曾国藩的志趣,也可以从他的治学目的论上体现出来。每个人治学都有自己的目的,或想跻身仕途,或想发家致富,或想陶冶性情,或想消遣自娱,或想著书立说以警后人,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曾国藩虽然是通过科举考试而获得官位进而得以升迁的,但他对钳制心智、残害性情的科举制度却贬损有加,他主张治学的目的应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或称作进德与修业。在给诸弟的信中,说:“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述,以图自卫其身。”一方面,他继承了先秦孔子、孟子、墨子的观点,认为读书是为了提高品德情操,增长知识才干,使自己成为“贤人”、“君子”以至“圣人”。一方面又秉承宋朝朱熹之学说,主张读书要“明天理”。从孔子到朱熹,都反对为个人消遣和利禄名誉而读书。但曾国藩不拘于朱熹的“性命”、“道德”空谈,而继宋朝陈亮“经世致用”之说,认为读书大可报国为民,小可修业谋生,以自卫其身。可以说,在为什么读书的问题上,曾氏是在继承古代各种观点的合理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客观、切合实际的新的读书观。首先曾氏明白表示自己读书不是为荣辱得失,而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卫身谋身是人最起码的生理需要,它与追求功名利禄有着本质的不同,曾氏是反对为一体之屈伸、一家之饥饱而读书的,因此他认为读书又以报国为民为最终目的:“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皆我分内事也。若读书不能体贴到身上去,谓此三项,与我身毫不相涉,则读书何用?”然时至今日,也还不乏读书为混文凭之人,读书为混官做之人,读书为时髦、为装饰之人,总之是为一体之屈伸。

为一体之屈伸而读书者,虽有所成,但终归于小;为报国为民而读书者,虽路途远,但必将成其大、立其功。由此,我们想到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壮语。周恩来有一心为国、鞠躬尽瘁的美名于世,足以让后人世代睹仰,因而成为一代伟人。而曾国藩的进德修身的延伸是既成就自己,也成就别人,其明哲保身的思想依然存在。但是他能够提出读书的最远目的是报国为民,已实属不易。

正是抱着这种“不为圣贤,便为禽兽”的志趣,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基本人生信条,曾国藩才从一个“朝为田舍郎”的村野小辈到一个“暮登天子堂”的仕宦大夫再到一个“中兴以来,士人而已”的封疆大吏,成就了他的非凡人生。

立志固然重要,但立什么样的志至关重要。不同的志向决定了一个人今后的人生。立志流于俗就会使自己整天患得患失,所成就的事业也自然会小。立志不流于俗则会使我们奋发有为,所成就的事业也自然会大。我们今天立志虽然不必像曾国藩那样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的目标,但是把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的人作为目标却是应有之义,这样我们才能在自己的平时作为中以勤奋的耕耘、坚忍的意志来不断地充实自己,才不会为个人一时的患得患失遮住双眼而迷失了正确的方向。

慎独乃守身之先务

曾国藩在去世前两年对儿子曾纪泽、曾纪鸿提出了全面的修身养性的要求,其中第一条就是“慎独”。曾国藩说,能够做到慎独,就可以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可以泰然处之,可以快乐、满足、欣慰、平静。慎独就是真诚,真诚就是快乐。难怪孟子说,反问自己是真诚的,就是最大的快乐;也难怪荀子说,没有比真诚更好的养心方法了。因此,在曾国藩看来,慎独“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药之方,守身之先务也。”P6-7

序言

曾国藩和李鸿章,是中国晚清历史天空中闪耀着熠熠光辉的双子星座,无人能出其右。

曾国藩,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大清圣哲”。他创办洋务,不愧为洋务派领袖;著作丰富,可当之为学者,其研究与文辞,无忝于文人;治军有方,调配得宜,堪与名优兵家相媲美;拥兵而不自重,善权变而又谦退,足见道德修养功夫之深厚;吏治清廉,教养兼施,鞠躬尽瘁,以身作则,不啻为青天;治家有道,关怀子弟,亦为后人楷模。

李鸿章,虽然曾是曾国藩的学生,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在晚清政治舞台上纵横捭阖,其时间之长、涉及领域之广、所做事情之多,是任何同时代的政治家都无法比拟的,以至于当时的外国人几于见有李鸿章,不见有中国。梁启超曾在《李鸿章传》中写道:“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李鸿章为中国近四十年第一流紧要人物。……李鸿章,忠臣也,儒臣也,政治家也,外交家也。李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

他们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成就,在于他们都拥有一套为人处世、做事为官的绝学,这使得他们能从芸芸众生之中脱颖而出,成就其丰功伟业。这些绝学是他们历经官场磨难之后精心提炼出来的,是他们对人生沉浮进退、得失成败的一番深刻总结。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中国五千年传统智慧的独特应用,体现了他们对变幻莫测的人生现实的深刻感悟。这些绝学不但指出了为人处世应该遵循的原则,也指明了一条达到内圣外王的道路,对于今天那些想建功立业的人来说,仍有着十分积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尽管曾国藩、李鸿章离开我们已有百年之远了,他们的成功经验仍然是我们在这个时代走向成功、成就卓越的智慧来源和处世法宝。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充分汲取他们的绝学精华,并创造性地运用于实践,一起来创造我们的传奇人生,成就无愧于这个伟大时代的功业吧!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3:4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