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爱国主义传统的英雄民族,在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的过程中,涌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本书所展现的是一位我们黑土地上的抗日小英雄何畏的英雄事迹。
何畏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少年立志,把自己的命运与民族的解放、人民的甘苦紧密地联系起来;他爱憎分明,热爱祖国和人民,痛恨日本侵略者和反动派;他经得起考验,不怕艰苦,不怕牺牲,用鲜血和生命实现了自己伟大的理想。
本书记叙了少年何畏从儿童团员到参加抗联四军以及随四军西征的全部过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抗日小英雄何畏(黑土地的骄傲)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郭相声 |
出版社 | 哈尔滨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爱国主义传统的英雄民族,在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的过程中,涌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本书所展现的是一位我们黑土地上的抗日小英雄何畏的英雄事迹。 何畏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少年立志,把自己的命运与民族的解放、人民的甘苦紧密地联系起来;他爱憎分明,热爱祖国和人民,痛恨日本侵略者和反动派;他经得起考验,不怕艰苦,不怕牺牲,用鲜血和生命实现了自己伟大的理想。 本书记叙了少年何畏从儿童团员到参加抗联四军以及随四军西征的全部过程。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以小英雄何畏为原型而创作的纪实体文学作品。故事以方正县东部地区陈家亮子抗日根据地为历史背景,记叙了少年何畏从儿童团员到参加抗联四军以及随四军西征的全部过程。 作者描写了少年何畏在艰苦的抗日战争时期勇敢、机智、灵活的战斗生活,充分体现了中国少年为了民族解放不畏艰险、所向无敌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在敌人的狱中,小英雄何畏不屈不挠,勇斗顽敌,视死如归,铸造了一个令敌人望而生畏但又不能不钦佩的中华民族小英雄形象。 作品以曲折的故事情节,朴实的语言风格和白描的艺术手法,再现了当年小英雄可畏那气霄汉、血染山河的壮丽人生。 目录 序 第一章 小罗勒密河畔的枪声 第二章 大罗勒密人民的抗日烽火 第三章 抗日军来到了陈家亮子 第四章 小永祥智擒鬼子兵 第五章 智救人质 第六章 密营中的儿童团员 第七章 军长给永祥更名 第八章 真假王克道 第九章 巧使巴豆计 第十章 大“讨伐”计划破产了 第十一章 何畏成老师了 第十二章 智取老金矿 第十三章 开进三江地区 第十四章 首捷青龙沟 第十五章 拔钉子 第十六章 踏上西征的路途 第十七章 何畏巧使马蜂计 第十八章 血战长蛇岭 第十九章 “抗联爷爷,饶命吧” 第二十章 沙河镇巧计除奸 第二十一章 李军长血洒青山 第二十二章 壮哉!九十五顶子山 第二十三章 黑土地上壮歌行 第二十四章 英雄的母亲 后记 试读章节 1935年的春天。 早已醒来的小罗勒密河,一路欢唱着,由张广才岭北一泻百里,流人了奔腾汹涌的松花江。 塞北的5月,万山绿遍,百鸟争鸣,小罗勒密河畔的两岸,已是暖气融融,景色宜人。午后,位于小罗勒密河流的中段,三个放牛娃子,赶着四十余头大大小小的黄牛,吆吆喝喝着将牛群轰进河西岸的一大片草甸子里。 这三个放牛娃都是同龄孩子,也都是今年春天刚吃过十三岁生日的红皮鸡蛋。那个领头的孩子叫何永祥,圆圆乎乎的脑袋,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透着一股子灵气。第二个孩子姓韩,是个大脑瓜。他的身材瘦小,却顶着个与身体十分不相称的大脑袋。据说,这孩子出生以后,他爹妈便找瞎子算了一卦,瞎子说这孩子不好养活,是从阎王爷那里跑出来的小鬼,指不定哪一天就会被阎王爷收了去。这老两口吓得要命,忙请教瞎子给想个办法。那瞎子装模作样算了半天,最后说给孩子许个愿,要了十尺红布,一块大洋,就算给孩子破了灾,但必须得给孩子脑袋留个歪歪桃儿。而且要留到十五岁才能逃出关去。于是,这孩子就一直留个歪歪桃儿,因他挺大个脑袋,精瘦个身子,大伙都叫他大脑袋,时间长了,他爹妈给他起的大名韩丙功反而没人知道了。第三个孩子姓康,大名叫康剑。这康剑的名字是他爷爷请一位江湖先生给起的。他也像大脑袋一样,命里注定要过许多难关,取个剑字好破关。那位江湖先生说:这孩子命中注定是狗不吃剩下的命,小名必须叫狗剩,那才好养活。所以康剑的名字也在屯里消失了,大伙提狗剩都知道,要提康剑,却无人知晓。 这三个孩子都居住在陈家亮子,是自小光着屁股在小罗勒密河里搂狗刨、摔泥泡泡长大的。他们是好朋友,终日里形影不离。三个孩子当中,顶属小永祥心眼儿多,他俩凡事都听小永祥的。自然,小永祥也就成了他俩的头儿。 因为他们的家里穷,孩子们不能吃闲饭,于是大人们都把孩子当半拉子送出去,给大罗勒密的大地主吕方家放老牛,顶半个劳力挣点儿口粮以解决家中的困难。 当这三个孩子将四十余头老牛轰进草甸子以后,牛们就撒开了欢,牛亡牛们为了争讨母牛而大打出手,吓得一群小牛犊乱跑乱叫。何永祥转了转眼珠子,拿起一个装盐桶,“当当”一敲,牛们听到吃盐的信号,连忙都跑过来了。永祥让大脑袋和狗剩抓住带头闹事的几头牛亡牛,用缰绳给它们绊了腿。这样一来,被绊了腿的牛亡牛们再也闹不起来了,只好乖乖地在草甸子里转着圈吃草,别的老牛也就安分地不乱跑乱闹了。 制服了乱跑乱闹的老牛们,永祥冲大脑袋和狗剩子挤挤眼睛,于是三个孩子一口气跑到小罗勒密河套里,脱巴脱巴衣服,就跳进一道深水湾子里搂开了狗刨,平静的河水立刻像开了锅……在水里玩累了,三个孩子爬上岸边的沙滩,将自己的身体埋进热乎乎的沙堆里,眯着眼睛觉得十分惬意。傍午后太阳还有三杆子高时,三个孩子肚子有些饿了,于是他们来到深水湾子里,从深水里捞出事先放在那里的“倒憋气”,拖到岸边。好家伙,“倒憋气”里装着七八条一斤多重的冷水细鳞鱼,那雪白的鱼肚皮在太阳光下直劲儿放光。孩子们就着河水把鱼开膛破肚,大脑袋顺着河套捡来枯枝,狗剩子点火,永祥则把鱼包裹上黏糊糊的黄泥。火旺以后,孩子们把裹着黏泥的鱼放在火堆里猛烧。时间不长,那裹着鱼的黏泥便被烧焦了。他们把一条条糊泥巴放在石板上,用木棍轻轻地敲去糊泥巴,哈!一股清香味儿直扑鼻子,孩子们用手扯开又白又嫩的鱼肉放进嘴里大嚼,那个受用劲儿就甭提啦。这种火烧冷水细鳞鱼,是孩子们发明创造的第一美味儿。 “啪!啪!” “抓活的,八格牙路……” 突然,从西山一个叫孔家营的地方传来两声枪响,圃时传来一阵阵的喊叫声,正在贪吃的孩子们像火烧屁股似的跳了起来,何永祥连忙爬上最近的一棵树向响枪的地方眺望,只见在孔家营的西岭上,一伙鬼子兵和一伙伪军正向河套这面追来,在远远的前面,一个人若隐若现地在丛林中奔跑……永祥连忙出溜到树下,一边飞快地穿裤子,一边对大脑袋说:“大脑袋你快回陈家亮子,让俺爹快报告山里的郑大伯,孔家营有鬼子兵,快……”大脑袋边穿布衫边沿着河套飞快地向陈家亮子跑去。这时永祥和狗剩子都已穿上了衣服,永祥对狗剩咬了一阵耳朵,两人连忙跑到甸子里的牛群里,飞快地解开那几头忙牛的绊腿绳,用大柳条子把群牛集中起来,并猛抽牛的屁股,让牛向鬼子们的来路轰去。几十头牛漫山遍野地乱窜,黄乎乎一片,哞哞直叫……这时,一位三十多岁手拎匣枪的男人突然出现在永祥面前。永祥一见,似乎明白了什么,连忙用手向河东一指,“叔叔,快点儿过河,钻进东山就没事了……”那人冲着永祥一点头,飞快地越过河去,钻进树林里不见了。 从西山追下来的几十个鬼子和伪军,突然迎面碰上了一大群老牛,便惊慌地乱跑乱撞;日伪军有的被牛撞倒,有的被牛踩在蹄子下,一片的鬼哭狼嚎……P1-4 序言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爱国主义传统的英雄民族,在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的过程中,涌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本书所展现的是一位我们黑土地上的抗日小英雄何畏的英雄事迹。 何畏,原名何永祥,1922年生于宾县新甸村,1932年随父母迁到方正县大罗勒密山区。他从小给地主放猪放牛,1935年十三岁时积极参加抗日活动,被选为儿童团团长,得到抗联第四军军长李延禄的表扬,并正式批准为抗联战士。此后,他随军部行动,转战方正、通河、依兰、海林、五常等县,参加了一系列战斗,立下很多战功。1938年11月,在五常九十五项子山战斗中,何畏和军部少数人被数倍于我的敌人包围,他们与敌人展开顽强战斗,终因寡不敌众,全部遇难。何畏在腿被打断昏迷后被俘。在狱中,他仍坚持与敌人作斗争。在种种酷刑下他视死如归,大义凛然,英勇不屈,最后壮烈牺牲,年仅十六岁。 何畏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少年立志,把自己的命运与民族的解放、人民的甘苦紧密地联系起来;他爱憎分明,热爱祖国和人民,痛恨日本侵略者和反动派;他经得起考验,不怕艰苦,不怕牺牲,用鲜血和生命实现了自己伟大的理想。 何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他是我们炎黄子孙的又一光辉典范,他是东北抗日战场上又一英雄人物,他的名字将永远彪炳史册。 何畏是我们黑土地上产生的英雄人物,他和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英雄人物一样,是我们黑土地的骄傲,是我们哈尔滨人的骄傲。 哈尔滨出版社为配合我市青少年教育,注意挖掘、积极宣传先进典型事迹,决定正式出版《抗日小英雄何畏》一书。 本书的正式出版,为我市在青少年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又一部好教材。希望广大青少年喜欢这本书,认真阅读这本书,从中受益。 哈尔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 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6年6月 后记 这部断断续续,调查和写作了二十余年的书稿,今年终于付梓问世了。这期间有很多问题需要向读者作一个交代。 何畏是七十年前从我们方正这块土地上走向抗日战场的少年英雄。可以说,何畏是我们方正革命老区值得骄傲和自豪的重要历史人物之一。 何畏以他那短暂的年华,创造了中国少年灿烂的人生。他是中国少年抗击外来侵略者最具代表性的优秀代表之一,他以满腔的热血,为自己奠定了在东北抗日斗争史中的历史地位。 1983年,我在撰写地方志时,就开始调查有关何畏的历史资料,但所得到的都是些零零碎碎的东西。后来看到了一部抗联四军原军部秘书彭施鲁同志的回忆录《我在抗日联军十年》。这部难得的回忆录较详细地记叙了何畏参加四军及随四军西征的全部过程。这部回忆录开启了我的思路,加之前期所保存的资料与之相互印证,我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创作,终于使本书脱稿了。 本书的创作基本是按历史的大框,将真实的历史事件、人物用一条红线穿下来的。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也采取了常规的文学创作手法,但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里没有历史性、常识性的错误。 方正县是黑龙江省划定的八个一类革命老区之一,是厚重的革命历史积淀才奠定了方正县的历史地位。 在调查、写作及出版过程中,得到很多单位和个人的帮助、支持。在此,我对关心支持我的县委、县政府的主要领导;方正县党史办、史志办;哈尔滨出版社,以及各个层面的朋友表示真挚的感谢! 郭相声 2006年5月于方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