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两周编钟音列作了系统的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可闻不可见的内容,即编钟自身的音乐性能进行探讨显然是有学术意义的。其选题把握了学术动向,顺应了学术发展。论文的分析正确,可靠,合理,基础扎实。搜集资料全面,写作规范,层次清楚,逻辑性强,行文流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弦动乐悬--两周编钟音列研究/中国音乐学研究文库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
作者 | 孔义龙 |
出版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对两周编钟音列作了系统的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可闻不可见的内容,即编钟自身的音乐性能进行探讨显然是有学术意义的。其选题把握了学术动向,顺应了学术发展。论文的分析正确,可靠,合理,基础扎实。搜集资料全面,写作规范,层次清楚,逻辑性强,行文流畅。 目录 内容提要(附英文) /1 绪言 编钟音列研究综述 一、编钟音列研究的历时性描述/3 二、既往成果及其研究方法/6 三、 既往成果的价值及整体研究的意义/11 第一章 西周编钟音列分析 第一节 甬钟音列的探索期与周人的数理意识/17 一、成编甬钟音列的音高与音程关系/18 二、底部音程的分歧与等分框架内的不同等份前提/32 第二节 甬钟音列的定型期及其设置规范/55 一、弦长六等分制取音法的确定/55 二、晋侯稣编钟音列的释读/61 三、调音在钟与取音在弦/68 第三节 早期编铸的音乐性能与音列设置的象征性/71 一、眉县杨家村编铸测音数据的三问题/72 二、形制限制与音列设置/73 第二章 西周甬钟的数理渊源 第一节 四声定式及其渊源/81 一、四声定式/82 二、晚商编铙测音资料的整理/84 三、晚商编铙的音列分析及推测/97 四、三套编铙的特性及产生原因/100 五、南方制式与商铙数理的二重性/104 第二节 早期的感性选择对数理提炼的意义/106 一、早期的乐音选择与多声形态/107 二、早期多声与钟铙四声的差异及原因/120 三、四声八律/125 第三章 钮钟的出现与正鼓音列的转制 第一节 春秋早期正鼓音列的两种形态/133 一、西周晚期甬钟音列设置规律在春秋早期的延续/134 二、正鼓音列设置的转制/139 三、一弦、五弦与五声/147 第二节 春秋中期正鼓音列设置的五声定式/155 一、正鼓音列设置的五声定式/155 二、郑国10件组编钟正鼓音列特点/163 第四章 定式的突破与音列的接合 第一节 定式的突破/175 一、五声设置的延续/175 二、正鼓音列对变声的安排/186 第二节 与钮钟、甬钟相接合的编镩音列形态/206 一、4件与9、lO件的接合/206 二、8件与9件的接合/212 第三节 正鼓音列的律制倾向、取音轨迹与音系特点/229 一、正鼓音列的律制倾向/230 二、正鼓音列的取音轨迹/232 三、正鼓音列的音系特点/235 第五章 侧鼓音及相关问题 第一节 侧鼓音的设置与五弦取音/241 一、侧鼓音位设置的多样与统一/241 二、五弦取音/253 第二节 数理的传承与发展/261 一、正、侧鼓音的音系特点/262 二、音阶的完善与旋宫的发展/264 第三节 关于音高偏离的分析/277 一、理论音高与音高偏离/278 二、音高偏离的分析/279 结论 从编钟音列现象看钟弦关系实质/282 一、四声音列与一弦等份节点/282 二、正鼓五声与五弦等份节点/283 三、正鼓变声与音列接合/283 四、侧鼓音位的有序设置与旋宫转调的逐步实现/284 附录一 中国存见乐钟一览表/287 附录二 古琴正调五弦各微分弦长比例及音分数/307 附录三 论文图表索引/313 附录四 论文图片索引/319 参考文献/322 后记/33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