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菜根谭的智慧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明)洪应明
出版社 线装书局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菜根谭》原是明代洪应明的一本语录体作品,在中华文化圈内广泛流传。正所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它在修身、处事等方面提出的准则,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到了现代,又被日本商界人士奉为心理学教材。本书融汇了儒家自强不息、佛家宽忍宏大和道家超脱玄妙的思想,从儒、释、道三个角度出发,对《菜根谭》加以阐释,力图发掘出其所蕴涵的中华传统文化智慧,并把这种智慧奉献给广大读者。

内容推荐

古人云:“咬得菜奶,则百事可做。”又谓:“咬得菜根香,寻出孔颜乐。”明,洪应明著《菜根谭》历经明、清、民国至今数百年风靡不衰,《菜根谭》糅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释家的出世,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让我们共同品味菜根,从中采撷更为丰富的人生智慧。

目录

重刻《菜根谭》序

遂初堂主人序

开讲的话

菜根第—味 苦

 苦苦坚持必然要默默忍受

 老天最爱笨小孩

 要人明白我的心

 出莲花而不染

 太顺利了等于慢性中毒

 和气方能化解大磨难

 平淡绝杀神奇

 悠闲才会自在

 内心交战就交给时间来处理

 及时回头还可以看见落日

 想想再享受

 细水长流心自宽

 分利换来合力

 大雅大俗就是名士风流

 强大才能不失本心

 受宠等于受死

 退让成引力

 没有功劳只有苦劳

 坏名声留给自己

 留下余地好耕田

 脚踏实地反有升天之乐

 动中寻求不如静中等待

 要攻击就攻击自己

 干不干净都因为心

 正邪之间好做人

 没区别才能做出有区别

 出山好比进山

 无怨便是德

 太苦太高皆非所宜

 看看末路想想初心

 真富贵必有大度量

 静默下去智慧上来

 放下才会成为她

 小我必成大盗

 窄小处自有光明

 什么时候都不要扮恶人

 葆全天性就是开发人生

 别让心气高过顶

 嘉禾恶草不可同植心田

 千山万水无欲刚通

 嗜好最好清淡些

 改命由自己

 有距离才超然

 只做一样样样精通

 大无畏方见大慈悲

 凡事趣为先

 从发现苗头到抓住主根

 暗地之中更要做明白人

 少事即多福

 做人方圆都要有界线才好

 人我俱忘逍遥人境

 莫言恩情最是有情

 认清障碍等于看到门

 心地干净什么都不用学

 “真”的特点就是简单

 把书扔了就会看见圣人

 一定要选择本来就好的

 苦乐年华不能没有苦

 根里发芽自然兴旺

 不是春天不歌唱

 千万别太苦了自己

 要最好就要忘掉他

 阳光总从空处进来

 连根拔除名利之心

 迎接光明看到暗室青天

 不争则位不能去

 恶的忘怀是善的解脱

 忍受即窥天机

 不寒不燥自有福报

 没心机就没杀机

 慎之又慎是圣人

 冷暖各由其心

 从人欲悟出天理

 磨炼砥砺越见精纯

 务实不虚一心不乱

 雅量容人最见修养功夫

 用病来养生

 患大如山只因一个“贪”字

 中间良知降伏内外之贼

 大丈夫气象要高心思要密

 不必跟进退出忙个不休

 虽是美德也不必太美

 扫地梳头胜似展钟暮鼓

 动静闲忙同一功夫

 一起念就斩断情缘

 闲静淡泊生命如花开放

 听从静的指挥动起来

 人到桥前最好别怀疑

 互补互换出现生机

 我本无心自明白

 回头一切无碍

 种德之人福就生根

 古今天意是做人

 是君子就不必假装什么

 齐家之道在于“怕”

 圆满圆满,要“圆”不要“满”

 真淡泊是祝福

 顺境逆境一视同仁

 富贵病不如清平乐

 心一真切就看到奇迹

 恰到好处。处处都是路

 幻境放下就有实为

 凡事只做五分好

 要说人好勿言人坏

 自重不怕人看轻

 不怕虚度就怕不敢赌

 放下恩怨好当王

 解孽之道在于忏悔

 强化手段不如淡出自己

 不起私心便无众怒

 媚则格调自低

 每临大事自从容

 英雄有三德

 交友何必用对敌之道

 智者有四爽

 忍忍忍出个大结局

 正常之树常青

 猛然回头顿时惊觉灭顶之灾

 处众四者不可为门

菜根第二味 涩

 遮短补长心入圣境

 不需多言静观其心

 意念不散全因心定性坚

 动起来才是静功

 慧剑斩魔全靠阿赖耶识

 不动声色有容乃大

 艰苦岁月正可打造时代英豪

 人心归仁便是一片大天地

 吃亏是福但绝不主动吃亏门

 御群有四忌

 凡事悠着点秋千就高

 敬畏天地神明就助力

 不说感谢是真知己

 不比较忽觉我是唯一

 “硬心肠”换来暖洋洋

 无功有过是君子

 君子有三不宜

 把剑亮出来是勇士

 侣以德用才自是朗朗乾坤

 网开一面才是面面俱到

 共患难不要同享福

 出言相济最是功德

 把自己拴牢自然有人跟

 热处疯狂冷处重生

 见识不凡出手岂会平庸

 寂然独坐洞见天机

 反求诸己便无恶人

 千空万空诗心不空

 大智若愚是真修

 马跃千里自磨马蹄

 静候天命不必外寻

 君子有三忌

 不急不躁水火不侵

 真豪爽才有真文章

 不要等水大才急流勇退

 微小之事可见宏大之心

 车入库中不算退

 九分根基一分事业

 一股水浇透后人枝繁叶茂

 自家守住自家福

 无私济众“自私”问学

 信人者人必信之

 好人就是春天

 为善为恶都是暗中的事

 君子有三待

 伪装自己岂是修身

 不用情感认识世界

 人我俱忘逍遥一生

 中庸之义是要和

 还是由淡转浓好

菜根第三味 甜

 明心见性我自空灵

 生死一张皮

 成全即得大解脱

 莫被心情毁了自己

 安静的心坐镇觉醒的灵

 干事要狠下手要轻

 君子四条

 不立善名进入“礼”的实境

 真心待人必然就爽

 “孝”是做人关键

菜根谭原文

后记

试读章节

苦苦坚持必然要默默忍受

坚守道德的人会寂寞一时,趋炎附势的人却会凄凉万古。达观的人能看到物外之物(指道,万物的起源),想到身后之身(指后人的事业)。宁肯忍受一时的寂寞,不会选择万古的凄凉。

有坚持必有忍受。坚持大忍受也大,有特别大的坚持就要用特别大的耐心去忍受。《三国演义》上的诸葛亮不依附他父亲的朋友、荆州太守刘表,甘愿忍受寂寞,隐居在卧龙岗,避开山下的滚滚红尘,迎来山上的朗朗乾坤,他想的是日后必须要做的事情,所以安心于当下一切。诸葛亮甘于寂寞,最终永远不再寂寞,恰好作了本段文字极好的注释。

忍受寂寞有三种方式。前两种是传统方式,最后一种是我自己的方式,最酷最狠,颇近于魔道,不大好模仿,一旦有领悟,一切折磨均可轻松对付,寂寞只是小菜一碟,你就把它当点心吃好了。

忍受寂寞的第一种方式是“达摩面壁式”,也就是默默忍受,把牢底坐穿,直到有一天奇迹出现。达摩当年从印度跑到中国来,想找个传法的人,没想到处处碰壁。他到处碰壁碰出了智慧——这智慧也实在魔道得很,他想,既然那些人处处让我碰壁,不如我自己让自己碰壁,反正都是碰壁,碰自己的壁至少面子上好看些。妙!人生最怕耍无赖的人。他这个想法太绝了,谁也拿他没办法,梁武帝只能眼睁睁地看他过江,嵩山的和尚也只能眼睁睁地看他进洞去。达摩这一进洞就是九年,人家看他是面壁,我看他是碰壁。说也怪,任何厚壁只要你天天碰,天天碰,碰不得也要碰,碰得更要碰,那壁也就不可怕了,只要你主动去碰,它反要躲着你。终于有一天,达摩无壁可碰,自然而然破壁而出,他熬出了头,慧可出现,奇迹出现。赞曰:“天下厚壁,一碰即无。所需何物,一颗头颅。”这一切全是神奇的寂寞自然形成的。好比把珍珠扔在黑暗里,哪有不发光的道理?又好比把一头牛牵进山谷,哪有不叫唤的道理?越黑暗光越明,越安静动静越大。达摩深知寂寞滋味。

忍受寂寞的第二种方式是默默做事,就像一开头我们就说过的诸葛亮隐居隆中当农民,借干活打发时间。达摩式忍受法是无为,诸葛亮式忍受法是有为。有为是好听的说法,说白点就是做事,再说白点就是干活。林黛玉之所以郁郁而终闷死,就因为她不干活,如果她起来干活,什么烦恼都没有了。同样的,妙玉之所以走火人魔,也因为她不干活,如果她经常干活,什么魔怔都没有了。所以我常说干活包治百病,比念什么佛都好。孔夫子之所以是圣人,身心健康就在于他一天到晚奔走不休,喜欢干活。《论语》记载孔子自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讲他少年时代贫贱,因此能干很多粗活。人一干活病痛也没有了,烦恼也没有了,寂寞?谁叫寂寞?想不起了,一干活就要与人打交道,至少像诸葛亮当农民还要与泥巴、黄牛打交道,与天地为友,何曾寂寞?何来寂寞?何必寂寞!这种干活式破除寂寞法也不是要你一味干活,不,诸葛亮在山上还种花养鸟弹琴,刘备第三次来看他时他还在睡大觉,好个懒汉!懒汉做的是懒庄稼,偏他地里长得好,原来他心中自有一片绿,手中自有一片青,这种人专门开垦寂寞这片沃土。

第三种忍受寂寞法是不忍受。怎样忍受寂寞?答案是不忍受。怎样忍受寂寞?答案是让寂寞自己去忍受!我是我,寂寞是寂寞,各人玩各人的不相关。寂寞不可怕,寂寞的人才可怕。寂寞的人不可怕,寂寞的心才可怕。心为什么寂寞?因为你愿意寂寞。你一旦对自己说:“咄!起来!滚开!打开窗户打开门,我保证你会看到春天。从忍受寂寞到寂寞忍受,区别大了。“寂寞忍受”意思是让寂寞去忍受,我不再忍受,与寂寞分手,不再陷入温柔陷阱。此法是良法,此知是良知,满天佛菩萨欢喜赞叹。魔鬼噬人无非是附体,你不让它附体,正神就出现了,帮你走正路。

故云“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物外之物是无物,你进入空明境地,不再着眼于世界,转而思考永恒,获得星空之下的快感,反观人世间,刹那美好,反转乾坤,原来要恨过了才懂得爱,原来要空过了才会有,原来世界很美好,不美好的是自己。只要你想到那“身后之身”,是真身,是法身,是永恒之身,那么就值得你舍去目前这一身皮囊,去做一番真男人真女人的事业,真正投生做一回人,寂寞有滋味,其名为苦楚。

一苦解百毒。

一寂知千秋。

你在苦寂暗夜中所想的,白天会做出来。所以先儒说:“君子不欺暗室”,又说“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有一种人,借弄权渔色自快,其实是把白糖当饭吃,很快他就要受不了。还是老子说得好,“五味令人口爽”,“口爽”是败胃口的意思,人处世上,只取一瓢饮,只取一味食,最好。所食何味?日:唯苦而已。所以我做了两句诗送给大家:不是苦海不回头,回头自有回头福。

老天最爱笨小孩

涉世浅的人被污染也浅,处世深的人城府也深。因此君子与其办事干练,不如笨拙做人。与其曲意奉承、凡事拘谨,不如疏狂些好。

此处的“疏狂”就是狂放的意思。单独看“疏狂”没什么特别寓意,我们把它和前面的“朴鲁”联系起来看,意思就显明了。“朴鲁”是朴素、笨拙,原来人要真狂,就要真拙,不然佯狂自取灭亡,又何必呢。朴鲁而疏狂,是朴素的狂,真实的狂,永久的狂。

有一种人,以为自己是艺术家,到处发痴发癫,其实是装的,真正的艺术家一出现他只好跑掉。《史记》上讲孔子周游列国碰到楚狂接舆,这楚狂接舆在孔子面前唱了一首著名的凤歌,这凤歌句句都在嘲笑孔子,可是等孔子下车来,这楚狂又跑了。我看他是怕孔子,他是假狂、佯狂,孔子是真狂、本来就狂,当李鬼碰见李逵,结果可想而知。为什么我说孔子是真狂?看他一生做过的事。如果说孔子早年诛杀少政卯,还有几许意气用事,不过是半狂,那么后来他五十多岁还“离家出走”,有点像托尔斯泰,周游列国跑了大半个中国,人家不买他的账还一个劲推销,对理想一往情深,虽然自己还是一头雾水,但一往无前,这绝对是疯子,真狂。为什么偏要这样?因为寂寞。孔子生下来不久就死了爹,十多岁又死了娘,大哥是残疾,九个姐妹各嫁东西,孔子在生活上其实是个苦人。但他勇敢地战胜了苦楚寂寞。他告别寂寞,选择“死亡”。又告别“死亡”,选择永远的生命。现在我们都在看这个“疯子”留给我们的书,为他伟大人格感染前进。

真狂来自真心,来自对真实生活的真实感受,是真性情的真表达,这个世界天天变,我怎么办?答案是我不变。以不变应万变。这个世界渐渐黑,我怎么办?答案是我不黑。一灯照万古。灯怎样在黑暗里发光,我们就怎样活着。

要做光。记住:一切幸福的事都只发生在光里。我讲的是心光。心里发光,心里亮。有心光则落进枯井也能爬出来,没有心光面对面一团黑。

要做盐。盐美好的咸味从苦而出。苦极多为苦,苦适中即为咸,咸味是天下之至味,无苦不成饭,无咸不成菜。眼泪是咸的,自己是自己的一道菜。盐可疗伤,可杀毒。古代风俗,走亲访友送一包盐。

要拙。《庄子》上讲子贡曾经看见一个农民弃机械而不用,老实巴交担水浇地。子贡笑农民,农民笑子贡:一用机械,必有机心,我看你比我还累。我们知道,子贡是孔门中排前的大弟子,有救鲁之功,是个有本事的外交家,又是富可敌国的大商人,但他一切的本事在农民面前失效。因为他比农民还累,所以他一切的成就也好、财富也好,都成了对自己的讽刺。他不想累,但他不能不累。因为他太聪明,聪明得可以卖掉自己,真不愧是灵魂上的商人。这买卖不好做,大商人吕不韦买进异人奇货可居,助子楚返秦国,立为太子,最终立为秦王,秦王一死他成了秦国实际上的国王,但他死在了他的买卖上:当初他把自己怀着身孕的爱妾送给子楚,用了“美人计”套死子楚,又偷梁换柱让秦国从此姓吕,他在暗地里日夜狂笑,没想到他自己设计的产品秦始皇最终杀了他。产品的革命就是自行设计,不要设计师。古往今来,设计师们总是太盲目乐观,谁也不是甘愿被设计的机器人。

拙一点,就保全一点,安全一点。产品不完美好,产品一完美,就冷淡了人心,就装出一副拒绝的可厌面孔,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最终势必引起反弹,诱使外力破坏之、重组之。冷面美人必遭横祸、繁华盛世必遭重击,正是此理。汉朝的王昭君是这样,唐朝的开元盛世也是这样,还需要再举例子吗?不需要了,惨痛教训一次就够了。蔡文姬命好,还有个曹操把她接回来,王昭君命不好,只能老死远方,任人搓揉至死。难道真是她的命偏就不好吗?也不是的,机会大家有,画师画像时她一副冷脸,人家为什么要讨好她?所以这桩公案依我看实在不能怪画师,只能怪王昭君太冷。画师也是人,你当贵人的高高在上,那么对不起,机会我给别人。这画师是小人没错,王昭君在此事上不也欠君子吗?君子要给人好处、给人笑脸,王昭君啥也不给人,毋怪人心不善!《红楼梦》上的贾家二小姐迎春也是这样,她“命不好”很像王昭君,平时不为自己争取前途,关键时只能任人宰割。我们看她在抄检大观园时把自己的丫环都“卖”了,就知道她对人的心如何冷漠。她对人冷漠,那么自然有更冷漠的狠人来收拾她,孙绍祖是也!

自求多福,积善是关键。

积善一万年,比不上止恶一天。

止恶一天,其道在于守拙。

我无能力,我不搞事。

我无眼力,我不识人。

去人,去事,然后穿衣吃饭,处处见禅,处处有道,处处可见圣人良苦用心。

圣人不要你复杂,要你简单。一箪而食,一瓢而饮。不要你高尚,要你凡俗。庸者用也。道在溺中。

一家有五口人,两个大人,三个小孩,两个大人很忙,大小孩二小孩也都上学了,开始了各自的“求知”生涯,最小的小孩还在吃奶,连话都不会说,一天到晚跌跌碰碰,吃喝拉撒,有人来了就人来疯,大吵大闹大笑,没人来就自己发呆,呆看呆想,困了就睡,睡觉的时候还非得要揪住娘奶不可,这种小孩用我们四川话来说是憨包,当然这是个爱称,翻译过来就是傻瓜。傻瓜好、婴儿好,一家子就算他最幸福,最快乐,最美。老子赞美婴儿,孟子赞美赤子。

P2-7

序言

余过古刹,于残经败纸中拾得《莱根谭》一录。翻视之,虽属禅宗,然于身心性命之学-实有隐隐相发明者。亟携归,重加校雠,缮写成帙。旧有序。文不雅驯,且于是书无关涉语,故芟之。著是书者为洪应明,究不知其为何许人也。

乾隆五十九年二月二日

遂初堂主人识

后记

感谢天地父母,感谢朋友哥们。

感谢本书策划者翟淑英女士发大愿心,找我写这本书。线装书局的杜语和孙嘉镇老师,给予了悉心指导,为此付出了很多心血和劳动,如果您在书中看到了某句话对您有好处,不要感谢我,我们一起来感谢他们。他们是发愿心的人,我们是得好处的人。

王少农

2009年11月16日于北京良乡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3:4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