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场后面官山上有一座庙,建筑不是很古老,却有很大的年岁,门前的大榔树,老得空了心,三四个人抱着不拢箍。香火也旺盛,神台上祭品不问断。小伢子看到老鼠、野狗和鸟偷吃祭品供物,像发现奇迹般兴冲冲地告诉父母:庙里没有神仙,供台上的东西,是什么什么吃了。大人们陡然脸色大变,急忙找一把草擦擦伢子的嘴,惶恐不安地说:菩萨爹爹莫怪,小伢子不懂事。
人们眼里偷食祭品供物的生灵是神佛的化身,神佛会经常以各种形象在人世间现身。神佛在竹垅人眼里无处不在,从你面前出现的一束草,一棵树,狗、猫、蛇、老鼠、河塘里的鱼虾,爬上岸的鳖鱼、乌龟,甚至向你讨乞的叫化子,都有可能是神或佛的化身。神佛在不同的地点,幻化成各种形象,点化你,引渡你,只是看你是否有缘。穿着黑色长袍的老人,拄着长长的,油光水亮的棕黑色竹烟竿,捋着稀疏的山羊胡,给我们说着一些稀奇古怪的事。
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头上长满癞,身上生满疥疮,褛衣邋遢,散发着臭味的乞丐奄奄一息地倒在路边。我们的一个老祖宗路过时,看到叫化子作孽,便把叫化子背起回家诊治。叫化子在老祖宗背上说,你救我的命,我要报答你。掏出一只癞哈蟆,要老祖宗吃掉。善良憨实的老祖宗想,人家一片好心感谢自己,他给的是毒药也要吃下。他没说二话,吞掉了癞哈蟆。哪想到,癞哈蟆人口生异香,滑溜溜地入了喉。更叫老祖宗惊奇的是背上的叫化子,越背越轻,他惊诧地回头,背人哪里是叫化子,而是一个笑咪咪的胖菩萨。菩萨下来说:“你是一个乐善好施的好人,我特意渡你成仙。”
竹垅人对神佛的敬畏是虔诚的,真正发自内心,对因果轮回,善恶终有报,深信不疑。
在竹垅西边,高高的石布岭上有一座似房非房,似庙非庙的亭子,一条古驿道从凉亭中穿堂而过,人们叫它为凉亭。凉亭自始以来,宁静地伫立在山峦叠翠中,供过客歇脚乘凉,躲风避雨。山里岭多山高,人们进山出山,走亲访友,总有累脚的时候,于是竹垅的先人,就在这里为过往行人修建了凉亭。凉亭建筑很简单,但能够避风遮雨,土木结构,两面土墙,左右两边有木头架起的连墙长椅,供人就坐休息廊内。亭里放着一只木桶,桶里放着长柄竹水瓢,桶里给人解渴的清亮甘冽的泉水总不见少,亭子木柱上永远挂有供旅人更换的草鞋。老人们在自己生日时,不会忘记到凉亭翻瓦补漏,行善积德来加寿。青年男女在过年时,来这里修缮凉亭,清除尘草,以求来年吉祥。
外公的爷爷是竹垅的私塾先生,凉亭廊柱、灰壁上的题词和楹联出自他的手笔,尽管书艺不怎么精湛,人们坐在亭中休息时,看一看这些墨迹,也平添了许多雅趣。
人有情,天地自然有趣,亭后,一棵枝繁叶茂的古树张开绿伞,把凉亭掩在肋下,毫不经意地制造了一幅古雅风景。歇在这里,沐浴渗着花木幽香的习习轻风,听着枝头小鸟的轻唱,心就会感到无限舒爽酣畅。你就不愿走,不愿动,你就怀疑是不是落进了一个美丽而神奇的梦里。
这凉亭不仅是山里的“驿站”,你来到这里,还会猎到一幅幅充满野趣的风情图面。火辣辣的太阳把大山烤得有些发烫的时候,上山砍柴的,进出山或有事无事的女伢崽们,从这边或那边的弯弯的山道上闪来,一时,凉亭便拥满了挑逗的嘻笑。一些讨嫌的男伢崽,便在这时光着上身,四脚八叉地躺在亭面上,故意呼噜呼噜打起响鼾。女伢崽们也不是吃素的,她们中间有人悄悄地下到山涧,抓几条滑溜溜的泥鳅儿或拎着张牙舞爪的螃蟹,放在闭眼装困的男伢崽黑黝宽阔的胸口,惊得他们如火燎般弹起,“咯咯咯”又一阵翠鸟般的笑声从亭尾洒下,溅在山涧溪水里流向远处。
夜里,皎月似水,满山里铺下一层清辉,凉亭成了男伢女崽们幽会的场所。山这边手电筒光闪几下,立马山那边的手电筒光跟着闪,这手电筒光就像一条缠绵的丝线,把从男伢崽山这头牵来了,把女伢崽从山那头牵来了。于是,这凉亭便是一叶小舟,装载着山里人的爱情,幽幽静静地停泊在幽幽静静的月夜里……
P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