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女神/青少年课外阅读系列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郭沫若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全面显示出现代意识和时代精神的新诗集。《女神》充满了对社会黑暗势力的深恶痛绝,表达了诗人批判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英雄气概。诗人不仅猛力抨击旧世界旧事物,而且对自己的“旧我”的批判也毫不留情,而且《女神》还洋溢着创造精神和更新意识。

本书为青少年课外阅读系列丛书之一。

内容推荐

《女神》是郭沫若的代表性作品,由一系列的组诗:《女神》《湘累》《棠棣之花》组成。后来还被改编成诗剧,均是引用古代神话故事加以发挥,颇有借古讽今的意味。《女神》歌颂积极创造新时代,《湘累》借用屈原和湘夫人的传说讽喻腐朽的旧社会,《棠棣之花》则是赞颂为正义为祖国捐躯的献身精神。本书还收录了郭沫若其他的诗作,以热烈的激情去歌颂了世间万物。

目录

序诗/1

第一辑

女神之再生/2

湘累/10

棠棣之花/19

第二辑

凤凰涅粲/25

天狗/43

心灯/45

炉中煤/47

无烟煤/49

日出 /51

晨安/52

笔立山头展望/55

浴海/57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59

三个泛神论者/60

电火光中/62

地球,我的母亲!/65

雪朝/70

登临/72

光海/75

梅花树下醉歌/78

演奏会上/80

夜步十里松原/81

我是个偶像崇拜者/82

太阳礼赞/83

沙上的脚印/84

新阳关三叠/86

金字塔/88

巨炮之教训/90

匪徒颂/94

胜利的死/99

辍了课的第一点钟里/104

夜/107

死/108

第三辑

Venus /109

别离/110

春愁/113

司健康的女神/114

新月与白云/115

死的诱惑/116

火葬场/117

鹭鹚/118

鸣蝉/119

晚步/120

春蚕/12l

蜜桑索罗普之夜歌/122

霁月 /123

晴朝/124

岸上/125

晨兴/128

春之胎动/129

日暮的婚筵/131

新生/132

海舟中望日出/133

黄浦江口/135

上海印象/136

西湖纪游/137

试读章节

登  临

终久怕要下雨吧,

我快登上山去!

山路儿淋漓,

把我引到了山半的庙宇,

听说是梅花的名胜地。

哦,死水一池!

几匹游鳞,

喁喁地向我私语:

“阳春还没有信来,

梅花还没有开意。”

庙中的铜马,

还带着夜来的清露。

驯鸽儿声声叫苦。

驯鸽儿!你们也有什么苦楚?

口箫儿吹着,

山泉儿流着,

我在山路儿上行着,

我要登上山去。

我快登上山去!

山顶上别有一重天地!

血潮儿沸腾起来了!

山路儿登上一半了!

山路儿淋漓,

粘蜕了我脚上的木履。

泥上留个脚印,

脚上印着黄泥。

脚上的黄泥!

你请还我些儿自由,

让我登上山去!

我们虽是暂时分手,

我的形骸终久是归你所有。

唉,泥上的脚印!

你好像是我灵魂儿的象征!

你自陷了泥涂,

你自会受人蹂躏。

唉,我的灵魂!

你快登上山顶!

口箫儿吹着,

山泉儿流着,

伐木的声音丁丁着。

山上的人家早有鸡声鸣着。

这不是个交响乐团么?

司乐的人!你在哪儿藏着?

啊啊!

四山都是白云,

四面都是山岭,

山岭原来登不尽。

前山脚下,有两个行人,

好像是一男一女,  好像是兄和妹。

男的背着一捆柴,

女的抱的是什么?

男的在路旁休息着,

女的在兄旁站立着。

哦,好一幅画不出的画图!

山顶儿让我一人登着,

我又感觉着凄楚,

我的安娜!我的阿和!

你们是在家中吗?

你们是在市中吗?

你们是在念我吗?

终久怕要下雨了,

我要归去。

光  海

无限的大自然,

成了一个光海了。

到处都是生命的光波,

到处都是新鲜的情调,

到处都是诗,

到处都是笑:

海也在笑,

山也在笑,

太阳也在笑,

地球也在笑,

我同阿和,我的嫩苗,

同在笑中笑。

翡翠一样的青松,

笑着在把我们手招。

银箔一样的沙原,

笑着待把我们拥抱。

我们来了。

你快拥抱!

我们要在你怀儿的当中,

洗个光之澡!

一群小学的儿童,

正在沙中跳跃:

你撒一把沙,

我还一声笑;

你又把我推翻,

我反把你揎倒。

我回到十五年前的旧我了。

十五年前的旧我呀,

也还是这么年少,

我住在青衣江上的嘉州,

我住在至乐山下的高小。

至乐山下的母校呀!

你怀儿中的沙场,我的摇篮,

可还是这么光耀?  唉!我有个心爱的同窗,

听说今年死了!

我契已的心友呀!

你蒲柳一样的风姿,

还在我眼底留连,

你解放了的灵魂,

可也在我身旁欢笑?

你灵肉解体的时分,

念到你海外的知交,

你流了眼泪多少?……

哦,那个玲珑的石造的灯台,

正在海上光照,

阿和要我登,

我们登上了。

哦,山在那儿燃烧,

银在波中舞蹈,

一只只的帆船,

好像是在镜中跑,

哦,白云也在镜中跑,

这不是个呀,生命底写照!

阿和,哪儿是青天?

他指着头上的苍昊。

阿和,哪儿是大地?

他指着海中的洲岛。

阿和,哪儿是爹爹?

他指着空中的一只飞鸟。

哦哈,我便是那只飞鸟!

我便是那只飞鸟!

我要同白云比飞,

我要同明帆赛跑。

你看我们哪个飞得高?

你看我们哪个跑得好?

梅花树下醉歌

——游日本太宰府

梅花!梅花!

我赞美你!我赞美你!

你从你自我当中

吐露出清淡的天香,

开放出窈窕的好花。

花呀!爱呀!

宇宙的精髓呀!

生命的泉水呀!

假使春天没有花,

人生没有爱,

到底成了个什么世界?

梅花呀!梅花呀!

我赞美你!

我赞美我自己!

我赞美这自我表现的全宇宙的本体!  还有什么你?

还有什么我?

还有什么古人?

还有什么异邦的名所?

一切的偶像都在我面前毁破!

破!破!破!

我要把我的声带唱破!

演奏会上

Violin同Piano~的结婚,

Mendelssohn的《仲夏夜的梦》都已过了。

一个男性的女青年

独唱着Brahms的《永远的爱》,

她那soprano的高声,

唱得我全身的神经战栗。

一千多听众的灵魂都已合体了,

啊,沉雄的和雏,神秘的渊默,浩荡的爱海哟!

狂涛似的掌声把这灵魂的合欢惊破了,

啊,灵魂解体的悲哀哟!

夜步十里松原

海已安眠了。

远望去,只看见白茫茫一片幽光,

听不出丝毫的涛声波语。

哦,太空!怎么那样地高超,自由,雄浑,清寥!

无数的明星正圆睁着他们的眼儿,

在眺望这美丽的夜景。

十里松原中无数的古松,

都高擎着他们的手儿沉默着在赞美天宇。

他们一枝枝的手儿在空中战栗,

我的一枝枝的神经纤维在身中战栗。

我是个偶像崇拜者

我是个偶像崇拜者哟!

我崇拜太阳,崇拜山岳,崇拜海洋;

我崇拜水,崇拜火,崇拜火山,崇拜伟大的江河;

我崇拜生,崇拜死,崇拜光明,崇拜黑夜;

我崇拜苏彝士、巴拿马、万里长城、金字塔,

我崇拜创造的精神,崇拜力,崇拜血,崇拜心脏;

我崇拜炸弹,崇拜悲哀,崇拜破坏;

我崇拜偶像破坏者,崇拜我!

我又是个偶像破坏者哟!

太阳礼赞

青沉沉的大海,波涛汹涌着,潮向东方。

光芒万丈地,将要出现了哟——新生的太阳!

天海中的云岛都已笑得来火一样地鲜明!

我恨不得,把我眼前的障碍一概划平!

出现了哟!出现了哟!耿晶晶地白灼的圆光!

从我两眸中有无限道的金丝向着太阳飞放。  太阳哟!我背立在大海边头紧觑着你。

太阳哟!你不把我照得个通明,我不回去!

太阳哟!你请永远照在我的面前,不使退转!

太阳哟!我眼光背开了你时,四面都是黑暗!

太阳哟!你请把我全部的生命照成道鲜红的血流!

太阳哟!你请把我全部的诗歌照成些金色的浮沤!

太阳哟!我心海中的云岛也已笑得来火一样地鲜明了!

太阳哟!你请永远倾听着,倾听着,我心海中的怒涛!

沙上的脚印

太阳照在我右方,

把我全身的影儿

投在了左边的海里;

沙岸上留了我许多的脚印。

太阳照在我左方,

把我全身的影儿

投在了右边的海里;

沙岸上留了我许多的脚印。

太阳照在我后方,

把我全身的影儿

投在了前边的海里;

海潮哟,别要荡去了沙上的脚印!

太阳照在我前方,

太阳哟!可也曾把我全身的影儿

投在了后边的海里?

哦,海潮儿早已荡去了沙上的脚印1

……

P72-85

序言

这两年,文化界发生了一个颇为轰动的事件,就是德国汉学家顾彬批评中国的现当代文学。他说中国现代文学相当于五粮液,当代文学相当于二锅头,两者的品位与价值无法比并。此语一出,引发轩然大波。旁观者清,汉学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高度肯定,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与反思。中国现代文坛,群星璀璨,名家辈出,佳作成林,确然是我们记忆里的辉煌。就诗歌而言,郭沫若的《女神》是民国诗坛独领风骚的名著,是我国新诗发展史上第一座光辉的里程碑。

郭沫若1892年11月16目生于四川省乐山县沙湾镇的一个中等地主家庭,自幼聪慧,四岁半即拜师入蒙,先后读过《三字经》《易经》《书经》《周礼》《仪礼》等传统典籍,也曾学习写作试帖诗。1913年进入成都高等学堂读书,后赴日留学,进入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学医科。留学日本期间,1919年,郭沫若与几位朋友集会,成立文学小团体“夏社”,为了同国内通讯,订阅了上海《时事新报》,郭沫若在其副刊《学灯》上读到白话诗作品。后来他创作新诗,投寄稿件给《学灯》,1919年9月11目首次得以发表。郭沫若创作激情高涨,后续诗作不断,陆续在《学灯》刊布,逐渐蜚声海内外文坛。1921年这些诗作结集为《女神》出版,郭沫若由此夺得“新诗人”的桂冠。

《女神》结集出版之前,郭沫若的新诗已引起学人的高度关注。1920年初,郭沫若新诗创作处于高度兴奋的爆发期,负责编辑《时事新报》副刊《学灯》的宗白华,就十分喜爱郭沫若的新诗,在给郭沫若的信中,他说:“你诗中的境界是我心中的境界。我每读了一首,就得了一回安慰。因我心中常常也有这种同等的意境。”他预言郭沫若是“一个东方未来的诗人”,殷切希望《学灯》每期都能发表郭沫若的一首新诗。《女神》付梓行世后,闻一多、朱自清等人皆及时撰文评论,予以肯定。闻一多在一封家书中提起他在国内时“每每称道郭君为现代第一诗人”,在给友人顾一樵的信中,闻一多也说:“我生平服膺《女神》几于五体投地。”

《女神》的艺术成就可以分为情感、技巧和体式三个方面来叙述。闻一多《<女神>之时代精神》论证郭沫若从根本上异于我国往古之诗人,即在于他的诗作所映射的20世纪的动的精神,“这种动的本能是近代文明一切的事业之母,他是近代文明之细胞核”;其次是他的诗作所显现的20世纪的反抗精神,“‘自有’的伸张给了我们一个对待权威的利器,因此革命流血成了现代文明的一个特色了”。“五四以后初步觉醒的青年,他们的烦恼悲哀真像火一样燃着,他们的心快塞破了”,这时候,在世界呈现出死的岑寂的时刻,“忽地一个人用海涛的音调,雷霆的声响替他们全盘唱出来了。这个人便是郭沫若。他所唱的就是《女神》。”《女神》就像一团火,它的精神主线是反抗黑暗,追求光明,反对旧社会,向往新中国。这些新诗寓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诗人具有朦胧的革命理想,他在诗中表现自我,张扬个性,告诉我们要斗争,要创造。这是饱含着血泪情感的新时代的呼唤。《女神》抒发了炽热的反帝反封建的激情,喊出了人民群众的个性解放和民族解放的呼声,集中体现了五四时期的历史要求和时代精神。

《女神》诗作技巧高超,作者自幼熟读唐诗,中学阶段受过不少写诗的训练,留学日本期间又接触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深受泰戈尔、惠特曼、歌德、海涅等世界著名诗人的影响,思想意识已经与世界诗坛接轨。他娴熟地运用象征、印象、通感、节奏、力度等西方现代艺术表现手法,突破了传统诗歌的藩篱,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后继者树立了光辉的典范。朱自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阐述郭沫若新诗的特点时认为,在五四诗坛上,新诗几乎是“以描写实生活为主题,而不重想象,中国诗的传统原本如此”,“中国缺乏瞑想诗。诗人虽然多是人本主义者,却没有去摸索人生根本问题的。而对于自然,起初是不懂得理会;渐渐懂得了,又只是观山玩水,写入诗只当背景用。看自然作神,作朋友,郭氏诗是第一回。”《女神》诸诗普遍运用想象手法,郭沫若于中显示出了不同寻常的天才资质。他设想离情,却又合乎感情发展的逻辑,“奇而不失其真”。《别离》中摘下月亮送给心爱的女郎,《地球,我的母亲》以天球是地球的明镜,日月只是镜中反射出来的地球的虚影,奇特而清新,但也未失掉诗歌赖以感人的真实性。

为了便于最大限度地自由抒情,《女神》多数诗篇采用自由体。郭沫若在《论诗三札(一)》中提出,诗是“不借重于音乐的韵语,而直抒情绪中的观念之推移”,“诗之精神在其内在的韵律”,“内在的韵律便是‘‘隋绪的自然消涨”’。《女神》中一些成功的诗作确实做到了以感情统摄语言节奏,使节奏的疾徐抗坠与感情的缓急升降谐和一致。

《女神》艺术上也有缺失,一是诗人内心的感情大多直接倾诉出来,而且常用呼叫的方式喊出来,较少运用侧笔和暗示,失于单薄浅露,缺乏丰富的形象和深邃的意境;二是行文之中大量使用外语词汇,有明显的欧化倾向,影响了阅读的通畅,闻一多《(女神>之地方色彩》一文对此已有批评。

《女神》自1921年8月结集由泰东书局出版以来,先后有几种版本行世,其中文字常有改动,经作者自己修改的版本就有:1928年创造社出版的《沫若诗集》、1944年明天出版社出版的《凤凰》、195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女神》、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沫若文集》第一卷等。本书以1957年作者最后改订本为底本,只列出初版本的简单校语,读者如果有兴趣,可以参看其他版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8: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