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福建土楼(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修订本)
分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作者 黄汉民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福建土楼是中国传统居民建筑的奇葩,它以独特的建筑造型,浓郁的地域特色,深邃的文化内涵和神奇的不解之谜,吸引了无数中外学者和游者。

本书尝试以福建土楼及其聚落的典型实例全面展现福建土楼民居的各种不同类型及其形式特色,力图通过对福建土楼的聚居方式、防卫系统、建造技术、空间特色、民俗风情和历史成因的探讨,将这个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民俗文化的珍贵“活化石”、世界民居建筑中绝无仅有的瑰宝呈现给世人,从而揭示福建土楼这一独特建筑文化的深刻内涵。

内容推荐

本书从建筑家的独特视角对福建土楼进行审美关照,将清新的文字、美丽的照片和独特的手绘线描图相结合,多方位勾画出福建土楼发展的壮丽画卷。书中分析了大量土楼建筑和聚落的典型实例,对福建土楼的聚居方式、防卫系统、建筑技术、空间特色、楹联文化及其历史成因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将福建土楼这一世界传统民居建筑中绝无仅有的瑰宝完整地呈现给世人,是中外建筑师、建筑史学工作者、文物工作者、美术工作者不可多得的参考书,也适于广大游客阅读和收藏。

目录

前言

第壹章 土楼研究的历史回顾

 一、福建土楼“发掘”的历史

 二、福建土楼研究的历程

第贰章 丰富多彩的土楼形式

 一、圆楼

 二、方楼

 三、五凤楼

 四、土楼的变异形式

第叁章 福建土楼的概念界定

第肆章 福建土楼的聚居特点

 一、聚族而居是汉民族共同的聚居特点

 二、福建土楼奇特的聚居方式

第伍章 福建土楼的奇特之最

 一、最著名的土楼

 二、最早列为“国保”的土楼

 三、最大的土楼

 四、直径最小的圆楼

 五、建造年代最早的土楼

 六、最高的土楼

 七、最壮观的土楼

 八、最别致的土楼

 九、最华丽的土楼

 十、最先辟为旅馆的土楼

第陆章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一、宜山宜水宜家宜室的二宜楼

 二、犹如“飞碟”从天而降的田螺坑

 三、山清水秀人文荟萃的洪坑村

 四、淳朴自然如诗如画的石桥村

 五、从“物境”到“情境”再升华到“意境”

第柒章 坚不可摧的防卫系统

 一、特殊的社会环境

 二、适应固守的平面布局

 三、牢不可破的土楼外墙

 四、神奇绝妙的洞口防卫

 五、神秘的传声筒与地下通道

 六、牢靠严密的防卫体系

第捌章 古老独特的建造技术

 一、福建土楼的建造工序

 二、夯土墙及瓦顶的施工技术

 三、土楼灶台砌筑的风俗

第玖章 适宜居住的楼内环境

 一、土墙对室内温湿度的调节作用

 二、适应居住卫生要求的楼层布局

 三、巧妙实用的厨房设计

 四、亲切宜人的内院天井

 五、绝非十全十美的居住环境

第拾章 向心有序的建筑空间

 一、土楼内外空间尺度的强烈对比

 二、土楼空间序列服从封建的礼教仪规

 三、土楼空间的内向性与向心性

 四、居住空间的竖向分配与线状组合

 五、客家圆楼空间的完整性与统一性

 六、闽南土楼空间明确的私密性层次

第拾壹章 朴实完美的建筑处理

 一、庞大庄重的屋顶

 二、朴实粗犷的墙身

 三、活泼统一的窗洞

 四、端庄显眼的入口

 五、富有韵律的木构

 六、巧妙拼接的井台

 七、装饰华丽的祖堂

第拾贰章 破解圆楼的成因奥秘

 一、福建圆楼的世纪之谜

 二、与粤赣两省土楼的比较

 三、客家土楼从方到圆的转化

 四、福建圆楼的根在漳州

 五、从城堡山寨演变到圆楼

 六、福建圆楼成因揭秘

第拾叁章 催人奋进的匾额楹联

第拾肆章 神奇美妙的传说故事

 一、余娘娘的传说

 二、姑嫂夸楼的趣事

 三、土楼御敌的记录

 四、建造土楼的故事

 五、风水先生的把戏

 六、土楼兴衰的轶事

 七、“落户秘鲁”的土楼

 八、土楼里盛传的笑话

 九、海峡两岸的亲情

第拾伍章 迫在眉睫的保护开发

 一、科学普查至关重要

 二、推动多学科深入研究

 三、抢救保护迫在眉睫

 四、申报“世遗”推动保护

 五、开发土楼旅游促进土楼保护

结束语——走向未来的福建土楼

福建典型土楼一览表

福建典型土楼分布图

附录一:The History of Beehive-shaped Homes

附录二:生土建筑实验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修订版记

试读章节

福建土楼的概念界定

多少年来许多宣传媒体都把福建的土楼称为“客家土楼”。1982年我完成的福建传统民居研究硕士论文中也是把土楼民居称为“客家土楼”。以后随着调查区域从永定、南靖扩大到整个闽南地区,才发现这是不正确的,因为漳州市所属的10个县区都有土楼,泉州市所属的安溪县、南安市、惠安县也有土楼,尤其发现不仅永定县的客家人住土楼,闽南广大地区的闽南人也住土楼。在闽南的南靖、平和两县与永定交界的地带也有客家人的土楼。但据不完全统计,闽南人居住的圆楼、方楼的总数比客家人的还要多。所以把这些土楼统称为“客家土楼”是错误的。

平和县和华安县单元式土楼的发现更是震惊了学术界。直到现在很多人不知道还有这种与永定客家人土楼布局迥异的单元式土楼,它的平面布局是各户自成单元,单元内有独立的楼梯,不设走廊连通各户。而客家土楼则是靠内侧回廊联系各户,以公共楼梯上下。两种平面布局反映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与不同的居住理念,而两种土楼的外观却完全相同,这种差异引起了各学科学者极大的兴趣。

至于客家土楼,除了福建永定县的圆楼、方楼、五凤楼之外,还包括江西赣南的土围子、广东粤北的围龙屋、粤东北的客家围子。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学术界的视野拓宽了。将不同形式的土楼作比较研究,更深入地掌握各类土楼的特点,然后再来界定福建土楼的概念,自然会更加确切。

什么是土楼?许多人单单从字面理解,把凡是由土墙建造的楼房都叫做土楼,这是不确切的。用夯土建造或土坯砌筑的小楼房全国各地都有,这不足为奇。这些并不是人们通常最感兴趣的称之为“土楼”的民居。在福建,“土楼”这个概念约定俗成,已经有了它特定的含义,它正是特指用夯土墙承重的、规模巨大的楼房住宅。这里有两层含义:首先是夯土墙要真正作为建筑的承重结构,而不是像有些传统木构建筑那样,夯土墙只是作为围护结构;其二它应该是聚族而居的大型楼房建筑,而非独门独户的单幢小楼。这种大型土楼是闽、粤、赣三省的一些地区独有的奇特的居住建筑。在闽、粤、赣三省的土楼建筑中,国内外学者最感兴趣的是福建的圆、方土楼,为什么呢?只要把粤赣的土楼与福建的土楼作一对比就可以看出原因。先说粤东北的客家围子,其平面为三堂两横或三堂四横,四周围屋,占地很大,层数不高,更像一个小城堡。粤北的围龙屋,固然前方后圆颇有特色,但它只是单层建筑,防卫性相对较差。再说江西赣南的土围子,其平面绝大部分为方形,占地很大,层数不高,外观较为平淡,且多数围子相对独立,很少形成群组。而福建的土楼与它们相比占地相对较小,楼层较高,防卫功能突出,且成组成群形成聚落,其视觉形象更为优美,加上单个独立的土楼圆形、方形这样十分肯定又极其简洁的造型和庞大的体量、斑驳的土墙,给人的视觉冲击力巨大,确实令人震撼而惊叹。

为什么要建造成如此封闭的形似堡垒的住居?为什么要建成圆形?为什么会出现内通廊式和单元式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平面形式?夯土墙怎么能建造四五层的高楼?一系列问号成了一个个难以猜测的谜,福建土楼的神奇之处也正是世人最想探求的奥秘。

所以,要给福建土楼下个定义,这个定义必须全面、准确、完整地勾勒出福建土楼的特色,又能与其他地区的土楼相区别。经过深入思考、反复推敲,我以为给福建土楼下这样的定义也许是恰当的:

福建土楼特指分布在闽西和闽南地区那种适应大家族聚居、具有突出防卫功能,并且采用夯土墙和木梁柱共同承重的多层的巨型居住建筑。

这个定义包括多重含义首先福建土楼是多层的巨型居住建筑。粤北客家围龙屋为单层,粤东北的客家围子内部堂屋是单层,外周围屋至多两三层。赣南土围子多数也是两三层。而福建圆、方土楼多数三至四层,五凤楼的后堂甚至高达六层。所以用“多层”和“巨型”居住建筑来表达才能真正反映它的特色,这也与层数相对较少的粤赣两省的土楼以及小型夯土墙民居相区别。其次表明了福建土楼主要分布的地区——福建的闽西和闽南。再其次,福建土楼的结构类型显而易见是土木结构,由夯土墙承重是其突出的特点。而福建的土堡,外观与土楼很相似,其外围土墙类似厚重的城墙,墙上设有防卫走廊,但土墙与木结构楼房相互脱开,夯土墙只作为围护结构,不作为房子的承重结构,正所谓“墙倒屋不塌”。所以说“夯土墙承重”这一点使福建土楼区别于福建土堡。江西的土围子,其内外墙是承重的土坯墙,或“金包银”式土墙,即土坯和砖墙混合承重,所以“夯土墙承重”这一点又区别了福建土楼与江西土围子。至于适应大家族聚居和具有防卫功能这两点是与粤东北客家围子及赣南土围子共有的不能不表述的特点。只是福建的圆形、方形土楼,底层、二层不开窗,楼更高、更加封闭,因此防卫功能更为突出。P109-113

序言

在福建省南部山区,一座座奇特的土楼星罗棋布,它是居住在那里的客家人和闽南人所创造的一种用生土夯筑的巨型的民居建筑,它无意炫耀自己的风采,但世界却在它面前爆发出声声惊叹!一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顾问赞叹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它又被誉为“东方文明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这个“中国南方的山中传奇”吸引着从日本和欧美远道而来的学者和旅游者。对它感兴趣的已不仅仅是建筑师、摄影家和画家,还包括历史学、地理学、人类学、民俗学等学科的专家。

二十多年来我与福建土楼结下了不解之缘。陪伴中外友人、专家和学者,我一次又一次探访土楼,穿行在神奇的土楼村落。我感叹,我思索,福建土楼到底有什么魅力能如此地倾倒众生,令世界瞩目?是它无与伦比的建筑造型和建筑规模?是它巧夺天工的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还是它深刻的中华民族的文明底蕴?

2008年7月福建土楼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使福建土楼名扬海内外。如今土楼旅游蓬勃发展,土楼研究不断深入。前来考察福建土楼的国外专家络绎不绝。站在历经数百年风雨的土楼前,即使是面对一幢已经无人居住的土楼废墟,人们也不能不震惊,不能不发出惊叹。人们好像面对饱经沧桑的历史老人,听他诉说那一段斑驳陆离的历史,那一篇悲欢离合的故事。走进土楼,一种崇敬的心绪会奔腾于胸臆。啊!神奇的福建土楼,你用最原始最简单的材料,为人类遮风避雨、御敌生存几百上千年!即使遭火焚、遇雷击,依然傲立苍穹,以宏伟的身躯证明着你的辉煌,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和遐思的享受……多少游客在饱览了土楼风采之后无不为之折服,称赞福建土楼是“中国古建筑的奇葩”,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共同的文化财富”。但在盛赞之余,都希望更多、更全面地了解福建土楼的奥秘,都想知道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奇特的住宅形式。

本书尝试以福建土楼及其聚落的典型实例全面展现福建土楼民居的各种不同类型及其形式特色,力图通过对福建土楼的聚居方式、防卫系统、建造技术、空间特色、民俗风情和历史成因的探讨,将这个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民俗文化的珍贵“活化石”、世界民居建筑中绝无仅有的瑰宝呈现给世人,从而揭示福建土楼这一独特建筑文化的深刻内涵。

后记

1994年我的专著《福建土楼》在台湾出版。转眼快十年了,只遗憾此书至今见不到在大陆发行。而这些年来福建土楼的名气越来越大,土楼的影响越来越广。现在土楼旅游已经兴起,对土楼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对土楼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因此,对福建土楼作系统全面的研究和介绍就更加必要。

在清华大学陈志华、楼庆西两位教授的鼓励下,我才下了决心,挤出时间动笔,终于完成这一本《福建土楼——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在原有的基础上补充了最近几年研究的新发现、新见解、新认识,也算是为福建土楼申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尽一点微薄之力。

在前后近一年的写作过程中,在整理编辑福建土楼的照片时,一程又一程的土楼之旅,一幕又一幕地展现在我的眼前,神奇的福建土楼一次又一次地震撼着我的心灵,面对我们祖先如此伟大的创造,我没有理由不为它的研究、宣传、保护、开发而竭尽全力。

“土楼是一部读不完的书。”对福建土楼深厚文化内涵的挖掘,对福建土楼的产生和发展历史的探讨,都有待于各学科专家的共同努力。本书只能起抛砖引玉的作用,以期得到各学科专家和有识之士的指点。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清华大学陈志华老师在百忙之中为本书作序并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还要感谢法国艾德蒙先生、李玉祥先生和台湾《汉声》杂志社的黄永松先生,他们提供的精彩照片,为本书增色不少。更要感谢在福建土楼的调查过程中,福建省文化厅、永定县、漳州市、南靖县、华安县、漳浦县、平和县等地文化部门的同志给予的支持和帮助。没有这许多老师、朋友、同志的鼓励和支持,这本书是根本无法完成的,再多的感激之词也难以表达我对他们发自内心的最诚挚的谢意和敬意!

黄汉民

2002年4月3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6: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