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心中的梦想,体味成长的历程。我们乘着梦想的翅膀,诗意地飞翔……
这是一块圣地。近百年来,这里成长着中国数代最优秀的学者。丰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庄严无畏的独立思想,这一切又与耿介不阿的人格操守以及勇锐的抗争精神相结合,构成了一种特殊的精神魅力。科学与民主,已成为这圣地的不朽的魂灵。
本书汇集了今年新考入北京大学的新生的数十篇文章。作者大都是高考的尖子生,在他们春风得意迈进燕园,开始一个崭新的人生阶段时,美丽的梦想、学习与成长的新鲜感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牵梦北大(北大新生畅谈中学学习与成长)/梦想北大丛书 |
分类 | |
作者 | 刘明利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追寻心中的梦想,体味成长的历程。我们乘着梦想的翅膀,诗意地飞翔…… 这是一块圣地。近百年来,这里成长着中国数代最优秀的学者。丰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庄严无畏的独立思想,这一切又与耿介不阿的人格操守以及勇锐的抗争精神相结合,构成了一种特殊的精神魅力。科学与民主,已成为这圣地的不朽的魂灵。 本书汇集了今年新考入北京大学的新生的数十篇文章。作者大都是高考的尖子生,在他们春风得意迈进燕园,开始一个崭新的人生阶段时,美丽的梦想、学习与成长的新鲜感受。 内容推荐 这本文集处处绽放着理想的光华,处处能感受到青春的脉动。这很难得,和北大也很合拍。北大从来就是富于理想的,使命感是北大的标志。新“北大人”定能不断跟进北大理想的步伐。我常常和我的学生说,大家希望上好大学,找好工作,日后个人的生活能富裕舒适一点,这种追求是现实的、正常的,我们的家长也大都朝这些方面为我们着想。但踏入燕园,就意味着接受了崇高的使命,要有更大的志向,更强的抱负与事业心,有独立的思想和不断创新的能力。如果真正了解中国的国情,我们就会感到历史责任的重大;如果理解国家为何给北大那么多的投入,广大人民为何对北大有如此高的期望,那种超越个人的使命感就会转化为巨大的学习动力。人的一生总要干几件事,不止是房子、车子、出国之类,更要依托自己的专业和事业,对国家民族做一些贡献。即使在这个越来越物欲化的现实里,这样的要求也不过分,因为这里是北大,我们是北大人,北大本来就是定位要培养民族的精英与希望的。北大学生比一般年轻人应当有更阔大的气度与胸襟。 目录 序 感恩亲友,感悟人生 感恩生活,感恩成长 感悟生活 和丁香的许诺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见金——写给自己的信 十年踪迹十年心 我是我,我非我 写给明天 总有希望,温暖着心灵 做人生主“角” 做真实的自己 那里,镌刻着我们的记忆 回望青草一隅 夜·火 Come True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挥着翅膀的女孩 路过花开,路过青春——忆高三生活的且歌且行 麦垛上的音符 梦之四书 涅槃 人生无再少 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怀念我的高中生活 隽采文思共飞扬 蒲公英的梦 秋声组韵 背影 尘世最美丽的羁绊 流动笔记 梦回天一——我的成长经历 那一夜的依窗看雨 诗经三百,秦风独爱 无怨的青春 寻觅·守望 与一生兮然莫疑 雨中漫思 月痕 走自己的路 情寄八荒之表,神游万仞之端 那一季青春之旅 青春,一阵追逐自由的风 回忆漫游,一个人在途上自说自话 七月·2007-2008 邂逅 行者的加减法 寻找记 鱼游未名 燕园博雅,托起我们的梦想 回忆 年少红楼影 北大·仰望头顶那方星空 北大,感谢你一路同行 北大,你是我心中一句惊叹 大师·印象·感悟 那片光影流转,就在“一塔湖图”的天空 归雁北飞 静默的朝圣路 梦萦燕园 面向塔与湖的朝圣 你是我心中的花园 诗意的信仰 我生命的流 亦刚亦柔燕园情 有梦就有路 载·梦 逐梦之旅 岁寒方知松柏坚 地上走云端飘 刻在心中的梦——一年复读拼搏的记忆 平衡的力量 闪亮的日子 书以载道 万水千山历遍,只为赴一场美丽的约定 永夜流星 于知行中阅世 日——写在成年前夜 别样的彩虹 稻草人手记 蝶变 怀着梦想前行 回望高三 活在当下 路,一直都在 说给自己听 为梦执著 筑梦2008 追梦人 跋 试读章节 预想与人生 在人生中,将来总是最牵人心弦的,如同一个故事里,结局总是最让人期盼的。所以,对自己人生的将来,人们总充满了无尽的预想,或喜,或悲,或乐,或愁……然而人幸运而又不幸的是,人生的轨迹永远不会与预想完全重合。说这是幸运,因为正是如此人生才更加丰富精彩,更加充满惊喜与意外,才有了柳暗花明、喜出望外;而说这是不幸,因为这给人也带来无尽的失望与感叹,带来了壮志未酬、天命难违的无奈。 贤如诸葛武侯,未出茅庐而三分天下,然街亭失策,挥泪斩将,空叹先帝;豪如前秦苻坚,挥师南指,壮言投鞭断流,亦淝水惨败,草木皆兵;勇如西楚霸王,力能扛鼎,万夫不当称雄天下,却垓下一败,自刎乌江。而黄汉升败于昭烈、尉迟恭缚于太宗,抱必死之心,然得明君知遇,留青史之功;汉高祖、朱洪武几经生死之困,有败寇成仁之心,而以名臣国士之助,竟成霸业。 莫泊桑曾在《一生》中写道:“人生从来不像预想中的那么好,也不像预想中的那么坏。”这也许是对人生与预想的最精当的描述吧。因此,当我们期待已久的梦想被无情的打破,我们应该学着放弃怨天尤人,走出绝望,要记得人生“不像预想的那么坏”;当我们整天沉浸于自绘的海市蜃楼中时,应该学着回到现实,看清这梦想之路上的困难,要记得人生“不像预想的那么好” 常常当我们信心十足地走人考场,暗喜此次能一举夺魁时,往往却是大失所望,这不是因为生活的捉弄,而是骄兵必败。其实,预想与人生轨迹的差距,又是恰恰来自预想本身。“骄兵”自料能胜,疏于细节,恰取其败,相反哀兵必胜的道理也是如此。 在生活中,如果能以更平和的心去对待预想与人生,利时不溺沉于遐想,挫时不堕湎于失落,那么也许人生的轨迹就会画出更美丽的弧线。 执著 从小一直觉得执著是勇者的品质,是无畏与坚忍的集合,然而其实这一切应是在一个正确的前提之下的,这里不仅仅是指正面的有益的,更应是指适合的——适合自己,同时适合现在的条件。 贝多芬对音乐的执著,给世界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然而如果他执著于烤面包,虽然以同样令人敬佩的执著,成就却并不会与一个平常人有太大差别。同样我们引以为自豪的“飞人”刘翔,在少年时刻苦训练跳高,却没有很好的成绩,而进入跨栏的世界才一展长处。 成功者是执著的,但同时也是明智的,他们在正确的条件下执著于一件适合自己的事情。而失败的人呢?有时也许是他们不够执著,但有时也许根本在于不够明智。佛家说要放下执念,其实有时能放下并不适合自己的执著,更能为生活开出新的天地。 因而,想要取得成功,执著是重要的,但在执著以前,明智地选择执著的方向则是至关重要的。 作为学生,有时是要取长补短才能得以进步的,但是执著于不适合的短处,而放弃大有可为的长处,也是不可取的。补短,是为了综合的成长,更好地发挥所长,如果本末倒置,则是买椟还珠了。 理智与情绪 情绪是人与生俱来的,而理智多是后天学来的。一个放任自己随心所欲的人,是潇洒的,但也是莽撞的;一个能控制调节自己情绪的人,是压抑的,但也是明智而成熟的。 有句话说,一个人最大的对手是自己,不错。而我们与自己较量最激烈的地方又应该是在内心深处——一面是理智的,一面是情绪的。至于双方胜负多寡,则因人而异。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你不能让其中的任何一方永远把握胜利,因为绝对的情绪和理智都是不可取的。 如果说情绪是一种本能的话,那么应该说理智就是我们后来学会的控制这种本能的本领。如太自一样洒脱有时确实让人羡慕,但“谪仙人”仅此一位,生活里的许许多多要求我们必须成为一个拥有理智的人:在苦难面前,我们学着坚强;在成功面前,我们学会谦逊;在悔恨面前,我们学会释怀……学会理智,学会控制自己,应该说是一个人开始成长的标志。 每个人都是哭着降临到这世上,可以说哭是人最初的情绪,婴儿也常是在哭声中度过一天。而如今的我们却不会那样哭,这是我们的理智,“男儿有泪不轻弹”,当我们明白哭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用理智控制它的时候,我们也从懵懂开始成长。 然而不得不说的是,“控制”并不等于“压制”,应该说是“压制”+“释放”。伟大的人往往是压抑情绪的高手,更是释放情绪的天才。而许多看似理智的人最终失败,甚至濒于崩溃,是因为其不懂得释放情绪。 我国古代的儒家,重礼义仁信以正身,道家则崇尚道法自然,返璞归真。如果这样来看,儒家偏于理智,道家重于情绪,我国自古认为儒道互补,那么幸福的人生在理智与情绪上也应该是接近1:1的。而过于感性的人,则往往命运多舛,太过理性的人,则大多一生寂寞。 逆境 逆境是生活不可避免的。逆境的产生有两种,一是无力阻挡的外界带来的,另一则是我们自己制造的。 制造逆境的人一般也有两种,一种是因为决断的错误,另一种则是希望在逆境中挑战而升华自我。 无论是哪种情况,当我们身处逆境中,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逆境的正反两面,过于消极或是过于乐观都是非常危险的。 在生活中,逆境也许更能使人成长,更能激发人的潜能,给人更深刻的心灵震撼。太史公在《报任安书》中精彩的论述正是这最佳的注脚:“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身处逆境,能以坚韧的毅力、豁达的胸襟不懈地追求理想,也许是这些先贤伟大的原因。卓绝与平庸,广博与狭隘,常常在这时显得泾渭分明。 要想取得成功,我们要学会避免不必要的逆境,就是不要因错误而制造逆境,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陷入逆境时迅速地扭转它。逆境是有一定时间的,而有时这又取决于我们对它的反应。我们无法估计逆境的长短,因而常常会面对它消沉,无所事事,如此,逆境只会延长,但如果可以迅速做出反应,设法解决逆境,那么逆境就会变短。有些人之所以能比别人经历更多,往往是因为他能从逆境中尽快走出来,挽回了更多的时间。而时间就是生命。 生活中一路逆境是可怕的,然而生活中没有逆境则是可悲的。我们也许不愿遭受逆境,但当我们身处逆境时,我们也不必害怕它,对于一种促使我们成长的境遇,我们为什么要害怕呢?把握好你的逆境,才能真正把握好自己的人生。 P6-9 序言 这本书汇集了今年新考入北京大学的新生的数十篇文章。作者大都是高考的尖子生,在他们春风得意迈进燕园,开始一个崭新的人生阶段时,有那么多美丽的梦想,那么多学习与成长的新鲜感受。读这些文章,我很感动。虽说他们是幸运儿,是“天之骄子”,其实他们又都是普通的孩子,在过去十多年的生活中,有过拼搏,有过艰难,有过欢乐,也有过曲折。他们的经历折射出这些年我们国家与时代的巨变,也表现出90后新生代的优长与困扰。我的感动还在于这些年轻学生对北大的追梦,以及他们对北大的许多新的理解与期望。这里我很愿意也来说说北大,就算是和这本书的作者的对话。这个话题对于那些还在上中学,并希望了解这所大学的年轻学子,也一定是有兴趣的。 关于北大,大家已经听过不少传说,包括那些诱人的校园传奇,对北大也许已经有大致的印象。在全国上千所大学中,北大的确很特别,有她的个性,她的格调,她独特的气质。一位诗人曾经用这样一些话来描写他心中的北大,大家也可能熟悉的: 这真是一块圣地。近百年来,这里成长着中国数代最优秀的学者。丰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庄严无畏的独立思想,这一切又与耿介不阿的人格操守以及勇锐的抗争精神相结合,构成了一种特殊的精神魅力。科学与民主,已成为这圣地的不朽的魂灵。 这就是北大精神的魅力。 110多年来,北大经历了风风雨雨,有太多的坎坷与磨难,有光荣与辉煌,也有负面的缺失。一个大学,在一个多世纪时间里,对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政治及社会变革多次产生如此巨大影响的,在世界上并不多见。北大作为一个教育机构和思想库,是成功的。北大对民族解放和国家建设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北大特色已经成为一种象征,一种传统,一种极其宝贵的精神资源。 对北大的成功,可以从不同角度阐释,但从教育看,最重要的,在于她非常注重为学术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为人才的成长提供丰饶的土壤。北大办学的理念,是力图让学生学会寻找最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打下厚实的学业基础,使整体素质包括人格精神都有健全的发展。同学们进来北大,我建议首先要好好了解北大的传统、学风与理念。传统所馈赠给我们的那些东西,正在时代的转型中发生变化,出现了各种解释的可能。但是对北大特色的基本认识,我想大多数北大人还是有共同点的。同学们应当在认识和理解北大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这里优越的条件与氛围,力争在几年内,使自己的人生追求、理想建树、身心素质、学问根底,都得到健康的培育。 北大的文科名气很大,以至在社会上产生某种印象,以为北大就是文科拔得头筹。其实北大是真正文理并重的综合大学,她的理科也堪称一流。文史哲数理化,这些基础学科至今在全国仍冠冕学林,是北大的品牌,也是支撑北大教学科研的顶梁柱。而其他学科也各有千秋。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北大拓展了许多新的领域,加强了生物医学、信息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等等学科建设,正在朝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北大的多学科办学结构,加上她作为中国高校向世界开放最有代表性平台,使这所大学具有得天独厚的学术资源和最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条件。当然,北大还有一点非常诱人,那就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校风。北大的学科多,名人多,讲座多,社团多,各种各样时髦的思潮都在这里汇集。北大很自由,有太多的选择空间,非常适合个性化学习,如果方向明确又有把持力,在这里就可以如鱼得水,寻找和发挥自己的潜能,最大限度充实和发展自己。 我们也不能抱着北大的“优越主义”。应当承认,受整个大气候影响,北大也免不了受到干扰,传统精神也有流失。但在守正创新,坚持北大办学特色这一点上,北大师生还是比较清醒的。无论怎么“折腾”,北大都不应当也没有丢掉原有的特色去急功近利,北大还是研究型大学,不是职业培训所,也不是留学辅导班。北大仍然看重本科生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基本学术训练。这里出去的毕业生,一般都学问根基比较扎实,视野比较开阔,思想比较活跃,也比较有后劲。 这本文集处处绽放着理想的光华,处处能感受到青春的脉动。这很难得,和北大也很合拍。北大从来就是富于理想的,使命感是北大的标志。新“北大人”定能不断跟进北大理想的步伐。我常常和我的学生说,大家希望上好大学,找好工作,日后个人的生活能富裕舒适一点,这种追求是现实的、正常的,我们的家长也大都朝这些方面为我们着想。但踏人燕园,就意味着接受了崇高的使命,要有更大的志向,更强的抱负与事业心,有独立的思想和不断创新的能力。如果真正了解中国的国情,我们就会感到历史责任的重大;如果理解国家为何给北大那么多的投入,广大人民为何对北大有如此高的期望,那种超越个人的使命感就会转化为巨大的学习动力。人的一生总要干几件事,不止是房子、车子、出国之类,更要依托自己的专业和事业,对国家民族做一些贡献。即使在这个越来越物欲化的现实里,这样的要求也不过分,因为这里是北大,我们是北大人,北大本来就是定位要培养民族的精英与希望的。北大学生比一般年轻人应当有更阔大的气度与胸襟。 读了这本书,我们更有理由相信,北大的确是“常为新”的,新来燕园和那些即将来到燕园的年轻人,都必将给北大这个百年名校持续带来崭新的气象。 温儒敏 2008年11月29日 后记 岁岁年年人不同。每年都会有一批新生怀着激动的心情踏入北京大学这所他们神往已久的圣地,而每年的新生又都会给北京大学带来新鲜的思想和活泼的风貌,让北大葆有长久而旺盛的活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新生,,是一个再稳定不过的字眼儿,在开学报到时那个沸沸扬扬的校园里,所有人都会轻而易举地指认出什么是“新生”。“新生”又是一个再易变不过的字眼儿,当我们面对那些更“新”的“新生”时,恐怕都要把自己脑子里那些“过了时’’的观念和看法好好清理一番。正因如此,我们每年都会编纂一本汇集北大新生思想、情感与经历的文集。北大的“新陈代谢”是一种常态,北大的“新”与时俱进,永不落伍,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看到这一篇篇鲜活的文字,首先打动编者的就是字里行间透露出的真诚。某种程度上说,高考的尖子生总是被社会各界赋予各种各样的意义或想象,北大新生尤其如此,天之骄子,大概必然要异于常人吧!然而,看到这些文章,我们会发现他们同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两样,他们哭过,笑过,也会有自己的小情绪,也会有自己无法排解的疑难问题;换句话说,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孩子。如果说他们和其他人有什么不同,那也只是他们更坚定,更执著,更刻苦,更能顶住压力。这样看来,编选这样一本文集,不但有助于我们了解他们,更有助于后来人成为他们。借用一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昨天我和你一样,明天你和我一样。”我们想要告诉那些还在为自己的梦想而拼搏的中学生们:北大学子并不神秘,大家都经历过风雨彩虹。透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接近北大学子们的内心,从学理的角度说,这是一个“祛魅”的过程,抛开那些外界涂抹的幢幢魅影,我们得以了解真实的北大新生,也得以为后来人找到一份希望与寄托。 诚然,谁都可能成为北大学子,但谁都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才可能成为北大学子,平常与不平常,普通与不普通,永远是北大新生身上无法剥离开来的硬币两面,平常和普通给予后人信心,不平常与不普通更给予后人激励。很多时候,北大新生在这些文字中体现出的顽强的意志力都足以令我们动容,而他们在文字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对北大的虔敬之情更令我们感到了一种责任和使命。北大就是这样一个让人魂牵梦萦的所在,未名湖畔,博雅塔下,当是所有读书人一生追求的桃源仙境;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振奋人心的口号鼓舞着每一个北大人奋勇向前。北大欢迎你,北大会义无反顾地承托起我们的梦想。 编者依据编纂主旨将文章做了分类。征文中有对父母师友的感恩,对生活和人生的感悟,通过所知所行寄托了自己所思,于大山大水及日常涓滴中知人论世,也有对于燕园中博雅塔与未名湖的憧憬和膜拜,对于往日寒与暖的回忆和品味。这对于后来者不无裨益,这是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思的融会。 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这部文集定有颇多不妥之处。欢迎读者朋友批评指正。我们定当全面吸收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并保证将其妥善地进行贯彻和落实。 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 刘明利 2008年11月于燕园 书评(媒体评论) 让梦想而不是功利成为学习动力。 ——中国语言文学系 杨旸 学会学习新事物的方法往往比学会一个新事物更重要。 ——公共管理学院 王洋 学习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我们在学习中就要不断简化这个过程,把学习这样一个很宏观的概念,简化为此时此地的小事,学习的心态简单了,题也就自然而然简单了。 ——法学院 郝丹阳 我只是,经历了很多挫折、很多困难仍然在很努力的一只怀有天鹅梦的丑小鸭,只是在涅檠之时被烧得异常惨烈仍然在坚持的一只勇敢的小麻雀。 ——外国语学院 林喆 成长不仅仅是从年少轻狂走向现实,更是对自己胸怀大爱,经世济民、理想的发现。 ——物理学院 陆霏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