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岁月留声(寻访老歌星)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赵士荟
出版社 上海文化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岁月留声,光阴似箭,亦如流水行云。昔日在舞台上高亢的嗓音和那长袖善舞的光影,已经像雨后彩虹般转眼即逝。但这些音符谱出的醉人乐曲,还残留于一盒盒的录音带或音乐光盘中。

本书为你讲述了黎明晖、王人美、姚莉、黄飞然、路明、陈云裳等女歌星的生平事迹,给你带来了那些曾经意气风发的往事和依旧刻骨铭心的回忆。是为回忆,为怀念,为回味……

内容推荐

一曲曲老歌,一段段回忆。

春天的花是多么的香;秋天的月是多么的亮;少年的我是多么的快乐;美丽的她不知怎么样……

本书主要为你阐述了中国第一位女歌星黎明晖,王人美和她的歌,“播音歌后”白虹,“银嗓子”姚莉,欧阳飞莺和《香格里拉》,“神秘之星”白光,“作曲大师”姚敏,后起之秀:云云·梁萍·逸敏·张露等有关生平事迹,供读者们阅读。

目录

莺歌倩影

1 中国第一位女歌星黎明晖

2 王人美和她的歌

3 “播音歌后”白虹

4 “金嗓子”周璇

5 龚秋霞和《秋水伊人》

6 “银嗓子”姚莉

7 李香兰和《夜来香》

8 “神秘之星”白光

9 “鼻音歌后”吴莺音

10 欧阳飞莺和《香格里拉》

11 “桃花太子”严华

12 “作曲大师”姚敏

13 黄飞然的故事

14 后起之秀:云云·梁萍·逸敏·张露

15 影星放歌:路明·陈云裳·李丽华·张帆

海上风情

16 光怪陆离黑天堂

17 纸醉金迷跳舞场

18 街头百态唱不尽

19 芸芸众生石库门

20 别有风光在郊外

后记

试读章节

早在1927年,由“流行歌曲之父”黎锦晖创作的“爱情歌曲”《毛毛雨》,就开始流行于歌坛。这首歌既得到歌迷的推崇,也遭到舆论的谴责,但不管怎样,《毛毛雨》就成为中国流行歌曲的第一首,这首歌的首唱者黎明晖(黎锦晖的女儿),也成为中国第一位女歌星。

20世纪90年代,笔者通过好友陆震东(黎明晖之子)的介绍,和定居北京的黎明晖开始交往,值得庆幸的是,她曾先后寄赠笔者十张亲笔签名照。

2000年冬天,黎明晖移居上海(上海是她的第二故乡),她的寓所离我的居处很近,于是我得以多次登门拜访。

当年名噪一时的“小妹妹”,如今已经变成了老太太,虽然耳朵有点背,但说起话来有条有理,还不时夹上两句“上海闲话”。我有幸多次聆听她细说往事——时光仿佛倒流了八十年……国语宣传队的“小明星”

黎明晖的成名是从宣传国语开始的。

1920年1月,北洋政府教育部通令全国初级小学的国文课本改为语体文,并规定“首宜教授注音字母,正其发音”。同年11月,教育部又在上海办起“国语专修学校”,黎明晖的父亲黎锦晖,出任该校的教务主任,后来又继任校长。为了普及国语,“语专”组织了三个国语宣传队,分赴宝山、松江、苏州、无锡、镇江、南京、芜湖等地,宣传小学改用国语的好处。当时黎明晖只有12岁,在语专附小读书,她参加了宣传队,跟父亲一起去宣传国语。宣传是采用文艺形式进行的,宣传队在演讲前,先由黎明晖用国语演唱白话歌曲,由黎锦晖用小提琴伴奏。演讲和问答结束后,父女俩就开始表演“琴语”,就是先让观众随意写一句话,由黎锦晖用小提琴奏出相应的协音,然后由黎明晖根据音韵在讲台黑板上写出拼音字母,随即写出汉字,结果和观众所写的完全相同,观众的掌声也由此响了起来。

黎氏父女的国语宣传受到各地小学教师的热烈欢迎,黎明晖也就成为大家所喜爱的小明星。

不久,黎锦晖又在语专附小设立了歌舞部,排练自己编写的“歌舞表演曲”,由女儿黎明晖等主演。他们经常在学校的同乐会、恳亲会和纪念会上演出,赢得了学校师生以及家长的赞赏。这些歌舞表演曲内容生动,形式各异。例如《寒衣曲》是配合舞蹈化动作的表演唱,第一场母亲边唱边制寒衣,第二场游子收到母亲寄来的寒衣后,边想边唱;《好朋友来了》是表情对唱,三个小朋友先后敲门进来,用对唱对舞表示朋友相见时的礼节,表现友人相聚的场景;《蝴蝶姑娘》是对唱配合双人舞,把较长的过门作为舞曲;《吹泡泡》先由一人领唱领舞,然后众人列队齐唱齐舞,变化队形;《可怜的秋香》则是表现孤女秋香整天都在牧场上放羊,得不到人生的快乐,表演分幼年、青年、老年三场进行,颇具感染力。

影坛“小妹妹”

黎明晖在歌坛的走红,引起电影圈的瞩目,1925年神州影片公司邀请黎明晖在《不堪回首》和《花好月圆》两部影片中扮演少女角色,由于黎明晖的形象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因此获得了“小妹妹”的爱称。后来“神州”因故暂停拍片,黎明晖又进入大中华影片公司,四年内,先后拍摄了《战功》、《小厂主》、《透明的上海》、《殖边外史》、《探亲家》、《可怜的秋香》、《美人计》、《意中人》、《柳暗花明》等影片,成为影坛上一颗耀眼的新星。

《殖边外史》是黎明晖的早期代表作,影片描写农家女阿贞和表哥桂生相爱,却遭到继母的反对,桂生一气之下,应募参加殖边垦荒去了。他走后继母乘机逼迫阿贞嫁给她的侄儿。新婚之夜,阿贞以利刃结束了新郎的性命,留下“遗书”一封,假称自己投井自杀,然后出逃。最后,阿贞在乡邻的帮助下,和桂生重聚,共同殖边垦荒,创造新的生活。  黎明晖在片中扮演阿贞一角,演来人木三分,生动地塑造了一个反对封建包办婚姻、追求婚姻自由的女性形象,得到了舆论的赞许。

黎明晖在银幕上扮演的是反封建的角色,在银幕下也是愤世嫉俗,与众不同。20世纪20年代上海妇女的发型大都是发髻加刘海,穿着一般为旗袍或长裙,而黎明晖却是短发短衣又短裙,并且爱好游泳、驾车和骑马。遗老遗少认为这是伤风败俗,而具有新思想的青年观众则把她当作崇拜的偶像。一次有个影迷写信给黎明晖,信封上既不写她的地址,也不写她的姓名,只在信封上画了个短发姑娘的头像,投递员也照样把信送到黎明晖的手中,这事一时被传为佳话。P4-8

后记

收入本书的文章,大部分是前几年应《上海滩》杂志的约请而写的,文章发表以后,出乎意料地得到众多读者的好评。有的读者建议将这些文章汇编成书,以满足老歌研究者和爱好者的需要——这就是本书出版的缘起。

1949年以前,我家居住在淮海中路(当时叫霞飞路,后来又改名为泰山路和林森中路)的一条普通弄堂里,每天打开窗户,就可以听到从邻家“无线电”中传来的歌声。周璇的《疯狂》,李香兰的《卖糖》……不绝于耳。当年广播电台的音乐节目,播放的总是流行歌曲,久而久之,我对这些歌曲也就耳熟能详了。

1949年以后,流行歌曲在大陆销声匿迹,但是在我的抽屉里,还保存着大大小小的几十本流行歌曲集,有时候随便翻翻,却也带来不少回忆。三十年后,随着“改革开放”,这些老歌一波又一波地从港台传来,由此,又引起我对老歌和老歌星的怀念。

当年驰骋歌坛的几位流行曲大师,如今皆已作古,但为了写好这本书,我曾经先后拜访过他们的家属和后代。例如“流行歌曲之父”黎锦晖的夫人梁惠芳女士,“歌王”黎锦光的夫人祁英女士,严折西的夫人杨碧君女士以及他的儿子严半之等,他们热情地为我提供了不少文字和口述资料。我和陈歌辛的儿子陈钢,曾经合作编纂过一本《上海老歌名典》,虽然这是一次不愉快的合作,但由此却对陈歌辛的歌曲创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中国第一位女歌星”黎明晖,她生前的最后三年是在上海度过的,我曾多次上门叩教,聆听她对“明月时代”的回忆,还和她的儿子陆震东有过友好的交往。当年明月歌舞团的“四大天王”之一黎莉莉,如今也已作古,我有幸于2003年赴北京登门拜访,得到她热情的接待,向我述说了当年的演艺生活,并赠送我珍贵的照片。关于“一代歌后”周璇,早在1957年病逝,虽然缘悭一面,但我却先后拜访了她的生前友好舒适、徐风、吕玉堃、顾也鲁,以及她的儿子周伟等,还搜集了有关她的剪报资料四大本以及300张照片,并于1995年出版了被称为“周璇资料大全”的《周璇自述》一书。关于白虹,我少年时代(1942年)曾经是上海光明话剧团的儿童演员,白虹是该团的女主演,我和她有过一段时间的“近距离接触”,并留下难忘的回忆。白虹于1992年去世后,她的丈夫毛燕华先生赠送给我两张白虹的遗影,并提供了极其珍贵的文字资料。2002年春,李香兰来上海拍摄纪录片,我有幸获得了她的亲笔签名照四张。白光晚年定居吉隆坡,我通过好友柯杰雄先生和她取得了联系,也获得了她的亲笔签名照。此外,我还采访过路明,聆听她引吭高歌她的成名曲《弹性女儿》;定居香港的陈云裳也曾和我有过交往,曾赠送给我一本《陈云裳传》;李丽华定居美国,但通过朋友的帮助,我也获得了她的签名照;我和张帆在北京也有过一次愉快的会晤……

我编写本书,恪守的是“求实存真”的态度。不以个人的亲疏臧否人物;也不凭自己的兴趣评论作品。这次编写《上海老歌星》经历了不少艰难曲折,却得到了各方面的帮助和支持。特别要感谢出版社的总编陈鸣华先生的鼎力支持,使本书得以顺利完成。编写这本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次学习的过程,“学然后知不足”,还有待于专家和广大读者指教。

谨以此书纪念中国流行歌曲诞生八十周年。

赵士荟

2007年8月于上海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5: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