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以降,禅宗逐渐渗入中国文化深层,推动了儒、道二家的鼎新——就连新儒学启蒙人物周敦颐都说,自己所领悟到的心法,实则源自黄龙慧南(临济宗黄龙派创始人)。而被日本尊为三大主流文化的禅,也是临济宗最先传入,并成为了日本禅宗的主流。
本书从临济宗千年传承中、从数千位禅师的万则公案里,选出数则与您分享其中的禅机。读者在翻览此书后,或亦能尝得醍醐滋味。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禅的风流(一喝千江水逆流)/禅机领悟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作者 | 张志军 |
出版社 | 现代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唐宋以降,禅宗逐渐渗入中国文化深层,推动了儒、道二家的鼎新——就连新儒学启蒙人物周敦颐都说,自己所领悟到的心法,实则源自黄龙慧南(临济宗黄龙派创始人)。而被日本尊为三大主流文化的禅,也是临济宗最先传入,并成为了日本禅宗的主流。 本书从临济宗千年传承中、从数千位禅师的万则公案里,选出数则与您分享其中的禅机。读者在翻览此书后,或亦能尝得醍醐滋味。 内容推荐 千百年来,临济禅以彻骨彻髓的般若智慧,为东方文化注入了强大的生命活力,其精髓早已融入到了我们的血液中、贯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试想:我们哪一个男人没有经历过“当头棒喝”?哪一个女人没有体会过“十八变”?而这些,都是临济宗的著名公案…… 《禅机·领恬》丛书,从临济宗千年传承中、从数千位禅师的万则公案里,精选出了一百枝最美的优昙花,呈现给您。愿您在机趣百出的品读中,感受古代禅者神韵,启迪般若智慧,觉悟人生真谛。 目录 千古风流临济禅(代前言) 第一则 睡虎插翅 禅机链接 宗派兴衰启示录 第二则 不涂红粉自风流 禅机链接 报道杨岐正脉通 第三则 如风吹水自然成纹 禅机链接 道法自然 第四则 天下第一宗师 禅机链接 舍身求法 第五则 中国禅者日本国师 禅机链接 无学祖元 第六则 一脚踏断天台桥 禅机链接 命运之币 第七则 明珠尘尽光照大千 禅机链接 远飞的大雁 第八则 万法归一一归何处 禅机链接 做自己的主人 第九则 巍巍死关 禅机链接 白云深处 第十则 大地山河一片雪 禅机链接 炒高台 第十一则 江南古佛 禅机链接 魏斯博士的转世研究 第十二则 幻游山水间 禅机链接 一缕幻光照扶桑 第十三则 鼠吃猫粮 禅机链接 〇是什么 第十四则 一喝千江水逆流 禅机链接 急切中生智 第十五则 小小少年会杀人 禅机链接 神奇的小沙弥 第十六则 原本的叔叔变成儿 禅机链接 一瓶一钵越千山 第十七则 砍去头能酒否 禅机链接 灾难的价值 第十八则 鹿鸣马嘶都是缘 禅机链接 大自然启示录 第十九则 河里失钱河里捞 禅机链接 临济禅踪回故乡 第二十则 灯花开喜事来 禅机链接 不畏灾祸不慕仙 第二十一则 虚空粉碎大地沉 禅机链接 棒喝门庭 第二十二则 驴呜恰似天籁 禅机链接 奇僧妙悟 第二十三则 磐山法战 禅机链接 两世情缘 第二十四则 玉林国师 禅机链接 皇帝如何参禅 第二十五则 大清国里度天子 禅机链接 顺治皇帝出家传说 附录:本书临济宗法脉传承表 试读章节 第一则:睡虎插翅 禅门五宗,流传下来的只有临济与曹洞两家,但形势是“临天下、曹一角”。也就是说,全国寺院几乎都成为禅林,而禅林又几乎都是临济宗传承。到北宋中叶,石霜楚圆之后,临济宗分为杨岐派和黄龙派。杨岐派传至五祖法演,其座下“三佛”——佛果克勤、佛鉴慧勤、佛眼清远,齐出丛林,一举超越了黄龙一脉,成为禅宗主流。此后,划时代的伟大禅师大慧宗呆呼啸出世,惊天动地,浪潮澎湃,推动了杨岐派独荣独昌,鼎盛禅林。然而,真正使这一派法流繁衍、广布南北、弘传至今的,却不是大慧宗呆的传人,而是他的同门师兄——虎丘绍隆的法脉。 绍隆(1077~1136)禅师,虎丘派的开创祖师。他是和州(安徽)含山人,天生厌恶尘世凡俗,所以年仅9岁就到本县的佛慧院出了家,法名绍隆。他用了整整11年时间研究律藏,成为了著名的律师。有一天,他忽然想到自己落发出家,是为了发明心地、成佛作祖的,整日死守着这些条条框框,岂能开悟得道?于是,他一顶斗笠一根禅杖,飘然出游—— 云水漫漫,古道漫漫,但看这原野风光,峰峦叠翠,河水逶迤,江山画卷浑然天成;岁月长长,遐思长长,且让那灵台澄净,星临慧眼,月照禅心,人生真谛自然会领。 受大自然的启迪,绍隆有所感悟,一首禅机美妙的偈子从心田流出: 春至百花触处开,幽香旖旎袭人来。 临风无限深深意,声色堆中绝点埃。 在真州(今江苏仪征)长芦山,他拜谒了净照崇信禅师,参扣之间景响有得,所以就留了下来。一次,他发现一位云游僧正在津津有味地阅读一卷手抄的书籍,好奇地凑过来瞥了一眼。谁知,这一瞥眼珠子就再也离不开了,被那妙不可言的机锋牢牢吸引住了。 这是一册圆悟克勤语录,绍隆粗粗翻阅之后,感慨万千,抚几长叹:“清凉甘露,想一想便满口生津,热恼消除,心意快乐。唉,也不知道我是否有缘得到圆悟大师的法雨滋润……” 当时,圆悟克勤远在湘西夹山,距离江苏遥遥数千里。绍隆背起行囊,再次踏上了江湖之路——由江苏而江西而湖南。那时候,黄龙宗的那些著名禅师,龙盘虎踞在江西各大丛林,他们龙腾虎跃,龙吟虎啸,所以,绍隆这一路独闯龙潭虎穴,自然要经过一番龙争虎斗。 在马祖道一开创的著名禅宗祖庭宝峰山,黄龙宗大长老湛堂文准居高临下,虎视眈眈,恰如猛虎当关。他问绍隆如何来?绍隆说行脚而来。湛堂马上亮出凛冽的机锋:“如何是行脚事?” 绍隆艺高人胆大,敢于横身虎口。他撩开衣襟,裸露出胸脯、也展示出禅机,说道:“请大和尚您来验看。” 湛堂文准也不说话,随手抄起禅杖,劈头盖脸打将下来—— 绍隆早有准备,一把抓住禅杖,说:“且莫盲加瞎棒。” 湛堂文准呵呵大笑,把臂将绍隆送入了僧堂。 黄龙山是黄龙宗的发祥地,绍隆从山下过,自然要去烧香参拜一番。当时,山上的住持禅师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神龙——黄龙死心。死心开口就骂人,天下禅僧无人敢触动他的龙须。那天,绍隆风尘仆仆而来,死心大师不等他放下行囊,便问他是什么僧。绍隆回答说自己是行脚僧。死心立刻骂道:“你是什么荒村野店的混饭僧?行什么驴脚、马脚!” 绍隆毫不示弱,也骂道:“你这南蛮子胡说八道什么?为何不敢大声说?” 黄龙死心挨了抢白,反而面露喜色,笑着夸赞他说:“原来却有一些禅僧风采。”然而,绍隆并不领情,大喝一声,转身而去。 禅者之心,就像一枚光滑的滚珠,油水不浸,纤尘不沾,所以不管是好是坏,全无挂碍。也正因为这样,黄龙死心非常看重绍隆,每每当着众人说:这家伙,必定是再来之人。 所谓“再来人”,就是菩萨为了利益众生,乘愿再来。 要知道,死心大师机锋横出,诸方吞焰,不是上上根器的人他压根就看不上眼,而今独独称赏绍隆,很是意味深长。 青山留不住,毕竟东流去。绍隆志在大海,所以宛如奔腾不息的山泉,毫不留恋鲜花的温馨、碧潭的清幽,冲出峡谷,流向远方——他翻越赣西的万丛山峰,直趋湘西夹山。 经过千辛万苦艰难跋涉,绍隆终于拜倒在了心目中的师父——圆悟克勤膝下,成为了入室弟子。一日,绍隆参礼圆悟克勤。克勤问:“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说完便举起拳头问绍隆禅师:“还见么?” 圆悟克勤前面的话是说:禅的真谛——自性,不是相对的境界,难以用智力所认知,也无法以知识去推测。然而,自性却又时时刻刻在发生作用,所以,当绍隆看到师父举起拳头之时,说道:“见。” 可是,那绝对的境界只可意会不能言传,无法形容也不能描摹,开口即错动念即乖。因此,圆悟克勤呵斥他说:“头上安头!” 绍隆一听,马上明白了,虽然自己只说了一个“见”字,却也造成了主观与客观相对。他当下回光返照,脱然与自己的本来面目相契相证,于是,他一言不发,只是五体投地,礼拜下去。 圆悟克勤不放心,故意大声叱问:“你见个什么,就礼拜?” 绍隆禅师徐徐吟诵道:“竹密不妨流水过。” ——竹林虽然茂密,但水无常形,所以能自由自在地穿行其间。 P1-3 序言 千古风流临济禅 一拳拳倒黄鹤楼,一踢踢翻鹦鹉洲。 有意气时呈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 这首奋发昂扬、气势宏阔的偈子,是后人颂扬临济义玄祖师的。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末叶,义玄禅师从江南北上,来到了北方的滹沱河畔,住持临济禅寺。一日,镇州节度使王绍懿来到寺中,在僧堂前,他问:“这一堂僧人还看经么?” 临济义玄摇摇头:“不看经。” 王绍懿再问:“还学禅么?” 临济禅师说:“不学禅。” 王绍懿大惑不解:“经又不看,禅又不学,究竟作个什么?” 临济义玄道:“总教他们成佛作祖去。” 好一个“总教他们成佛作祖”,充分展示了临济禅者超佛越祖、唯我独尊的气概。因此,临济义玄被誉为禅宗之王。 盛唐时期,六祖慧能高扬“顿悟成佛”的大旗,一举改变了汉传佛教的格局,他创建的南禅龙腾虎跃,宗师辈出,一花五叶,开出了临济、沩仰、曹洞、云门、法眼五大宗派。于是,禅宗几乎成了中国佛教的代名词——所谓中国佛教,特质在禅。尤其是义玄大师肇建于河北正定的临济一宗,在其他宗派的竞争、砥砺下,爆发出了惊人的能量,于宋代推陈出新,又开创了黄龙、杨岐两大流派,最终完成了禅宗“五家七宗”的格局。同时,临济宗火山喷发、狂飙突进式的崛起,也挤掉了云门、法眼等宗派的发展空间,惟有曹洞宗在夹缝里勉强生存了下来,形成了“临天下、曹一角”的局面。——通俗地说,汉传佛教的僧人,十有其九是临济子孙;临济宗不但是禅宗主脉,而且成了中国佛教的主流。 就是不绝如缕的曹洞宗,在北宋末年遭遇了法统危机,是临济宗禅师浮山法远代为授徒,才延续了这一宗派的法脉。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临济宗延续了禅宗血脉,进而拯救了中国汉传佛教。 在佛教众多宗派中,临济宗何以能独盛千年,风流千古? 泐潭洪英是临济宗黄龙派的重要禅师,北宋时期,他住持在江西泐潭山。一天,寺院里的几个负责管理日常事务的知事起了纷争。因为大家都在气头上,洪英禅师的劝解也未能将风波平息。于是,他立刻请维那鸣钟召集大众,说道:“知事纷争,是因为住持无德无能,我有愧黄龙先师的教诲。因此,无颜再存活于世了。”他简单回顾了自己的生平之后,嘱咐大家:“我入灭火化后,把骨灰放在普同塔里(存放普通僧人骨灰的地方,而住持圆寂后一般单独建塔供养)。不管生死,我都不离开大众。” 说完,他进入灭尽定,溘然长逝。 天,为了以身作则教导弟子,洪英禅师竟然以甚深的禅定功夫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就这样,他以自己肉体的死亡,唤醒大众,成就他人的法身慧命。 清朝初年,四川籍禅僧破山海明,每每阅读祖师公案,如铁壁银山,无下口之处。他心中恰似堵了一团烂麻线,理也理不清,扔也扔不掉,终日憋闷。他先后参拜了多名禅林尊宿,却无人能为他解除好心中的疑惑。后来他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心病自己医,自己的烦恼自己断。他当时住在湖北破头山,暗暗下决心,要“克期取证”——以7天为限,若不开悟,便自行了断!他昼夜用功到第五日,依然未能开窍。于是,他来到山顶,站在数十丈高悬崖边上,对着天地发誓:悟与不悟,性命就在今日!他在悬崖最边上坐了下来,一心参禅。到午后之时,进入了一种人境俱忘的境界,眼前哪里还有山峰、悬崖?也不见了顽石、草木,惟有一片清平世界。他举足经行,不觉坠入深渊…… 说来也怪,他从高高的悬崖上掉了下来,如同下炕沿一样,仅仅扭伤了左足。就在那脚腕一阵疼痛传来之时,他顿觉从前心中堵塞之物,泮然冰释——破山海明因此大彻大悟了! ——这就是临济禅者,为法忘躯,不惜身命。正是有了这种大无畏的气概,千百年来,临济宗行人全提佛祖正令,续佛慧命,演绎了一场又一场惊心动魄的历史大戏: 南宋初期,面对金国的威势逼迫,朝廷始终存在着抵抗与妥协两股势力。投降派代表秦桧拜相之后,于绍兴十一年(1141)解除岳飞等三位主张抗金的大帅兵权。在这政局诡异、万马齐喑的时刻,一位临济宗禅僧——在朝野有着广泛影响的大慧宗杲站了出来,他以崇高民族气节与爱国热忱诵偈说: 神臂弓一发,透过千层甲。 仔细拈来看,什么臭皮袜! 神臂弓是当时宋军抗金的一种武器,威力无穷,俗称“克敌弓”。在那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大慧宗果的偈子传达出了一种刚毅豪迈的大丈夫气概,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抗敌的意志,以及对前方将士的由衷赞誉、对入犯者的极度蔑视、对投降派的万般憎恶!自然,大慧宗杲旗帜鲜明的主战立场,早已引起了秦桧等人的注意,以“妄议朝政”为借口,将宗杲开除僧籍,发配衡州,进而又驱逐到了遥远的岭南梅州。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神臂弓事件”。那时的梅州,是瘴疠横行的蛮荒之地。但是,数百名僧俗自带粮食,自备盘缠,追随大慧宗杲而去,虽死不悔。同时,许多朝中大臣甘愿得罪秦桧,照样与大慧宗杲往来密切,甚至执弟子之礼。 一个禅师,品格如此感天动地,就算没有得道成佛,也是一个大写的人! 南宋末年,忽必烈的蒙古铁骑饮马长江,挥戈南下,宋王朝土崩瓦解。元军前锋逼近浙江乐清,人们四散而去,只剩下无学祖元一个人守护在能仁寺。这天,一群凶神恶煞的元兵冲进寺中,然而,无学祖元依旧端坐在蒲团上一动不动,好像面前张牙舞爪的军士压根不存在一样。 要知道,蒙古大军嗜杀成性,经常屠城,所到之地百姓肝脑涂地,血流成河!因此,无学祖元对他们的视而不见,简直就是最大的侮辱、最大的寻衅!于是,那位性情残暴、杀人无算的首领勃然大怒,“唰”的一声抽出利剑,架在了祖元禅师的脖子上…… 这时,无学祖元徐徐睁开眼睛,淡淡一笑,泰然自若地吟诵道: 乾坤无地卓孤筇,且喜人空法亦空。 珍重大元三尺剑,电光影里斩春风。 面对这个从容镇定不怕死的和尚,那杀人不眨眼的悍将反而犹豫不安起来。最终,那些元兵为祖元的道力所慑,气焰顿消,悄然而去。 以佛心化解杀戮,坦然面对外魔,也只有悟道的禅者才能做到。 后来,无学祖元东渡日本,开创了日本禅林最大的门派——“佛光派”。 公元1235年,日本禅僧圆尔弁圆不远万里航海来到中国,他慕名上了浙江径山,求学于当时中国第一禅匠——临济宗传人无准师范(无学祖元之师)。 临济宗被称为“棒喝门庭”,家风严峻,禅机凛冽。无准师范对来自遥远的扶桑之国的留学僧圆尔也不宽容,照样施以恶辣锤钳锻之炼之。一日,他以“竹篦公案”考问圆尔,圆尔刚开口,无准师范手中的竹篦劈头盖脸打了下来—— “嘭、嘭、嘭、嘭……” 竹篦雨点般的落在圆尔头顶、前额、脸颊……直到将他打倒在地,气息奄奄,无准师范也不停手,继续痛揍,生生打瞎了圆尔的一只眼睛! 就在圆尔被打得即将失去知觉之际,突然之间,一道亮光从他心灵深处进发出来——终于彻悟了禅宗心要! 这就是临济家风:全机大用,棒喝齐施,虎骤龙奔,星驰电掣。转天关,斡地轴,负冲天意气,用格外提持。卷舒纵搞,杀活自在!要识临济么?晴天轰霹雳,陆地起波涛。 入夜歌明月,侵晨舞白云。 在白云飘渺的深山大川,在曲径通幽的都市禅房,禅僧或结茅峰顶,品尝清泉甘冽;或静坐僧堂,体悟心头灵光。在山野,他们结松鹤以为友,纳猿猴以为邻,得阳光雨露之化育,经风霜雨雪之洗礼;在闹市,他们谈禅吟诗颇具名士之风采,玄言机锋展现禅者之妙趣,行如云飞,止如幽潭,自由自在,随遇而安…… 禅者的风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王安石舍宅建寺,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全家参禅,欧阳修号称“六一居士”,黄庭坚辞官皈佛…… 潇洒,居然要抛弃帝位,出家去当和尚: 顺治十三年(1656),顺治皇帝结识了临济宗禅师憨璞性聪,从此开始留意禅宗。他先后诏请玉林通琇、茆溪行森、木陈道态三位德高望重的临济宗大师进京,并正式拜玉林通琇为师,法号行痴。四年后,这位皇帝老子参禅有省,让茆溪行森为他剃度落发!若不是皇太后以及玉林通琇百般劝阻,说不定他真的会芒鞋禅杖,跟随茆溪行森云水天涯。 后来,茆溪行森圆寂之时,曾经为此说偈曰: 人人道你大清国里度天子,金銮殿上说禅道。 哈哈,总是一场好笑! 唐宋以降,禅宗逐渐渗入中国文化深层,推动了儒、道二家的鼎新——就连新儒学启蒙人物周敦颐都说,自己所领悟到的心法,实则源自黄龙慧南(临济宗黄龙派创始人)。而被日本尊为三大主流文化的禅,也是临济宗最先传入,并成为了日本禅宗的主流。 千百年来,临济禅以彻骨彻髓的般若智慧,为东方文化注入了强大的生命活力,其精髓早已融入到了我们的血液中、贯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试想:我们哪一个男人没有经历过“当头棒喝”?哪一个女人没有体会过“十八变”?而这些,都是临济宗的著名公案…… 《禅机·领悟》丛书,从临济宗千年传承中、从数千位禅师的万则公案里,精选出了一百枝最美的优昙花,呈现给您。愿您在机趣百出的品读中,感受古代禅者神韵,启迪般若智慧,觉悟人生真谛。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