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演员的生命和普通人一样,同样经历了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而且这一群人,基本上是商业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但他们都能做到自强不息;自尊自爱,对艺术的忠心不变!他们都是高智商,强毅力,能上能下,是一群心智高远的平而不凡的人。
收入这本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突来文思之时,一气呵成的小文章,作为一生的自我总结和心路历程。它是真诚的,也是坦白的!希望读者观后能增加愉悦与快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的人生感悟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孙毓敏 |
出版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个演员的生命和普通人一样,同样经历了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而且这一群人,基本上是商业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但他们都能做到自强不息;自尊自爱,对艺术的忠心不变!他们都是高智商,强毅力,能上能下,是一群心智高远的平而不凡的人。 收入这本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突来文思之时,一气呵成的小文章,作为一生的自我总结和心路历程。它是真诚的,也是坦白的!希望读者观后能增加愉悦与快乐! 内容推荐 他们都是高智商,强毅力,能上能下,是一群心智高远的平而不凡的人。 收入这本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突来文思之时,一气呵成的小文章,作为其一生的自我总结和心路历程。 目录 七十自序 艺术感悟 菊坛百年音容宛在——“纪念苟慧生先生105周年诞辰”讲话 荀派张派兼收并蓄——纪念张君秋先生逝世十周年发言 一代琴师动古今——缅怀张似云探讨京二胡 南麟北马千古绝响——我心目中的马连良大师 卅载相知《痴梦》依依——高一鸣先生值得一捧 浮生载笔本色当行——赵纪鑫同志与“老艺术家访谈录” 七宝楼台如真似幻——舞台的流动和流动的舞台 谁来阐释这个梅氏体系——形成中国京剧理论体系任重而道远 危机与生机并存——关于戏剧的现状和未来 大繁荣离不开武工武行——在武戏武打展示会上的动员发言 戏剧王国如何发展——在杭州讲演稿 盖派精神与翁国生思维——给翁国生团长的一封信 梨园耿耿一忠臣——在“京剧忠臣何凤仪先生”追思会上的发言 教书育人一沃土——创建“中华艺术教育学会” 粉墨登场六十年——贫穷艰难的创作路 两个母音与京剧十三辙——什么叫“亮点发声法” 舞台上的奇思妙想——我的艺术思考 “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观“傅山进京”有感 梨园一曲天下闻——京剧艺术欣赏普及 北大校长也是戏迷——讲学的启示 绿窗寂静雁叫西风——“跟我学”栏目中教念白 会得风云上九重——京剧实在亡不了 粉红黛绿别样姣——旦角化装技法介绍 偷得巫山一段云——观摩话剧是我的第二课堂 喧天锣鼓方块字——京剧“旋风”刮到国外 赤子之心孺慕情怀——祝“母院”生日快乐! 醉酒红娘两般春色——悟性的碰撞与交流 台前幕后轻重怎分——我和乐队是哥们儿 转益多师薪火相传——和我的徒弟们 春风桃李处处新——孙毓敏授业弟子名单 乾旦与坤生——致天津观众 剧目创新与懒人思维——我的幕后退想 悠悠此情何时了——专业、业余、剧场、剧团杂感 南北驰驱壮心未老——这五年我都干了些什么 恩师垂范铭感五内——我捡回了好几个小弟弟 京剧艺术博大精深——小妹在上海戏校的成功讲座 教戏育人精彩垂范——教师孙毓伟老师教学侧记 社会·生活·感悟 九项措施提得好——聆听温总理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关注民生措施好——聆听贾庆林主席2007年在政协会议上的报告 关于“加强文化建设”的四点建议——在全国政协妇联组会上的发言 武戏武打亟待振兴——给刘云山部长的一封请求信 亲聆教言高山仰止——值得记录的四位“京剧恩人” 八大项目几番寒暑(一)——在“振兴京昆”工作2007年年会上的总结报告 八大项目几番寒暑(二)——北京市京剧昆曲振兴协会(办公室)2007年大事记 尸位怎敢素餐——在当“常委”的日子里 常使胸中蕴朝气——一次别致而新颖的视察活动 瞧瞧我这两辈子——在宣武区文化系统党课上的讲话 一所从破庙开始的戏校——庆祝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建院讲话 梅开二度又逢春——关于“入党” 笙歌一曲头飞雪——为演艺界多做善事!多办实事! 为荀皓做件小事——以此代跋 我的内心充满感恩之情——以此代跋 他生未卜此生长乐 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我不喜欢“新八股套路”文章 在地震灾害面前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我心中的“迷信” 请允许我继续“阅读”下去 往事依依破梦频——怀念奶师赵绮霞 “无齿之徒”的人生滋味 太阳之东月亮之西——出国散感 瞧瞧考拉和袋鼠的国度——有趣的澳洲之行 烤蜗牛与醋溜白菜——二零零六年出访日记(节选) 票已售出——一次遇拒签的道歉信 先师已乘黄鹤去 熙熙融融乐太平 人生七十养生经 七十年问翻旧梦——我有这样一个哥哥 媒体的感悟 荀派掌门人孙毓敏 孙毓敏的京剧弘扬“模式” 孙毓敏舞台生活50年巡回展演京津沪汉——暨《荀慧生老唱片全集》推介会 霜叶红于二月花——孙毓敏舞台生活五十年巡回展演综述 五十五周年校庆巡演哈尔滨专家座谈会纪要 《陈三两》催人泪下《狮吼记》四座捧腹 孙毓敏:张派艺术使我受益终身 孙毓敏:我这两辈子 孙毓敏五十年前瞻后顾 不要花架子显示真功夫 老师您好! 我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跋《我的人生感悟》 试读章节 “舞台的流动和流动的舞台”这句话听起来很像绕口令,实际上这是我对舞台及舞台演出的一种审美和观念。 什么叫“舞台的流动”?我指的是在舞台上我们演出了人间的喜、怒、哀、乐、演出了古今爱情的悲欢离合,演出了古今战场的胜败骁勇,演出了人间种种的冤假错案,演出了清官断案的重重阻力等等,总之,凡人间发生的各类故事均可以在舞台上一一体现。时空的转换跳跃、意象纷呈、物象转移,均可以通过舞台一一呈现。它给了演员足够的表演空间,给了演员足够的想象余地,这就是舞台的神奇和美妙,也就是说舞台的变换是可以流动的!是可以根据需要而不断创作变换的! 换而言之,如果舞台变成了铁板一块,一切仿真乱真,如偌大的宫殿、高高的城墙、坚固的库房、硕大的铁门等等都弄成真的!甚至库房中的每个铁箱都重至500公斤(约有16个箱子围绕舞台),这木制的舞台板该有多大的承重力啊?!且用电脑控制,电钮一揿,铁箱上升,露出门洞,演员上场。若某一天,电脑失控,演员刚刚走到一半,铁箱突然落下,岂不把演员压在下面,出了安全事故?太可怕了,一旦换场,这十六个箱子还需要一一上升,也全靠这电钮一揿,把舞台腾出来再演下一场,我一边看戏一边担心,完全破坏了我对美的欣赏心情。另有的设计从高高的云端下来,要走近八十个台阶,演员身后拖着长裙,一旦摔下多么狼狈,这样笨重的设计,又能起到什么提升美感的作用呢?这样一来,舞台无法流动,时空不能转换,物象无法转移,舞台成了铁板一块,这样的舞台是不适合京剧或其它戏曲来驰骋的!因为它的设计与戏曲的虚实结合理论是背道而驰的!再说说“流动的舞台”?什么叫“流动的舞台”?就是说这个生动活泼的舞台是可以流动的!是可以搬到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去展现的!我演戏几十年,在刚刚毕业的前六年,都是在全国各地流动演出,每年350场的指标任务,有200多场是在离开北京的外地完成的!凡是巡回演出,都给青年演员带来莫大的快乐和广泛的阅历,因为这也是一项公费旅游啊!没去过的地方去一去!除了晚上演出,除了主演要保持体力和精神集中外,一般的演员都是自由活动,有目标地采购和照相游览!我是主演,精神紧张一些,以演出为主,但重头戏一过,精神松弛下来,也会随大家在近处逛逛玩玩,这是非常有趣的演艺生涯,如果一年再有一次出国演出任务那就更美了。尽管不断号召:“演出是第一要务”,但游览肯定是“第二要务”!纪律规定再严,也总有人偷偷跑到未去过的地方先睹为快,这是演员生涯的特殊待遇,若做一般工作,十几岁的小青年,哪里有这样的机遇和殊荣呢?但一旦布景辎重负担过重,就无法流动了,人们往往要搞资金核算,如果光大布景大道具就装了十个集装箱,不提前一周出发,也到不了目的地啊!再说如果下一站又接着演,连去四个市区,这些道具布景又何时才能按时运到不耽误演出呢?所以,思前想后,算来算去!多演多赔,少演少赔,不演不赔,剧团一懒,演员一散,无形中剧院就成了养老院了!这就是舞台流动的最大障碍之一。 另一个妨碍流动的原因是市场的恶性循环,过去演出是剧场与剧团分成,挣1万元,剧团拿7000元,剧场只拿3000元,还要主动推票,搞好宣传组织。现在这一切功能也已弱化,剧场成了租赁机构,只负责要场租费,固定场租极贵无比,总在3万至5万上下,不管剧团死活。弄得剧团不敢演出,因为不能保证上座,即使上座尚可,也无法解决因票价过高而将观众拒之门外的现象。像电影院一样,60元的电影票很少有人光顾,除非搞恋爱的一对豪爽一把,我是个影迷,经常看到电影院内不超过20人的场面。因此,380元到800元的票价,也只能上个100来人就很不错了!逼得号称300元一张的票,在门口被“黄牛”降为30元一张,对剧团和剧场又有什么面子呢?因此说,过实的舞台包装和过高的票价及不正常的租赁关系,就是造成舞台无法流动的重要原因。 由于舞台不能流动,就造成了改革开放以来缺少名演员的怪现象,实际上名演员不少,青年演员更多,就是演不起来,没地方去演。近来,第六届青年电视大赛在全国开展,青年演员们勇敢上阵,但他们都很紧张,因为他们太缺少舞台实践了,正如大赛评委刘秀荣所言:“这些青年演员平时极度缺乏舞台表演的机会,要培养出一个好苗子,只是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需要在舞台上磨练。”另一评委张关正又说:“现在京剧的观众群,市场本来就不大,他们喜欢看名角儿,看老戏,对青年演员不熟悉,没有知名度,谁来请他演戏呢?反过来说,没有露面的机会又如何能使大家认识他们呢?当年的不少台柱子,名角都是十七、八岁已经成名,现在三十几岁还没名呢,什么时候才能出头呢?!” 所以流动的舞台和舞台的流动中的种种障碍,将直接影响我国戏曲事业继承与发展,将直接影响“非物质口头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留,将直接影响青年演员演艺事业的发展与前进,也将直接影响我国国粹艺术的生死存亡…… 因此我呼吁:舞台上布景要减负,要虚化,要以软景、幻灯为主,要减少实物!舞台演出要能流动到各地去宣传,要有计划地直接推向国际市场,有组织地号召剧团全国流动,强化宣传。 剧场和剧团的关系要重新扭偏,回归正道,要以积极态度从正面推动宣传青年演员,正面推动优秀演出,甘当无名英雄,不收渔人之利!不当坐地虎! 演员和剧院领导更要加强事业心!要苦练内功,主动出击,票价不可过高,演出质量不可低下,要主动深入基层、深入学堂、深入人群、深入国际市场…… 总之,路是靠人走出来的!如果我们都能及时地改变观念,跟上时代,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找到一条适合舞台流动的宽阔市场! (以《陈三两》和《狮吼记》的小制作为例,只花2万元成本的老创作之路,是否可以借鉴?) P38-42 序言 七十岁了,还是那句话:“人到七十古来稀。”对二十七岁时差一点儿逝去生命那段来说,它曾经历了第二次的生命体验,不容易!也因此更加珍惜,因为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而已。想在临死的时候总结出“我没有浪费时间,我没有虚度光阴,我认真地过好每一天,做有意义的事情,我善意地对待亲人、朋友、同事、好友。我勇敢地克服着生活和工作中的一切困难与不幸,勇往直前。我乐观向上,‘不用扬鞭自奋蹄’、‘给点儿阳光就灿烂’。高高兴兴,嘻嘻哈哈,看似没心没肺,实则认真较劲,绝对快速前进,分秒必争”这么几句话。人们和我合作只能与我同步,背后哭笑不得日:“太认真!太急性子……”这就是我的晚年生命状态。 退居二线三年以来,仍然还像在一线时一样战斗,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如“全国高校一年一度的演唱研讨会”;“为年迈艺术工作者颁发‘终身成就奖”’;“教好每一个研究生”:“提倡重视‘三小戏’(小旦、小生、小丑)”;呼吁“文化立法”增加对“软实力”的投资比例;不断进行推广和普及京剧的讲学活动等,凡是对振兴京昆事业有益的每一件具体的事我都会积极参与,认真去做,这就是我的晚年生活。说起来也弄得紧紧张张,忙碌得很,可我就是个“劳碌命”,喜欢忙碌,不善休闲。所以收入这本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我突来文思之时,一气呵成的小文章,作为一生的自我总结和心路历程。它是真诚的,也是坦白的!希望读者观后能增加愉悦与快乐!一个演员的生命和普通人一样,同样经历了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而且这一群人,基本上是商业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但他们都能做到自强不息;自尊自爱,对艺术的忠心不变!他们都是高智商,强毅力,能上能下,是一群心智高远的平而不凡的人。为了使非本行的读者进一步了解我们,接近我们,那么看一个演员写的书就会产生一种“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趣味……以此代序! 后记 我认识了一位新朋友,他是中央编译出版社的和龚社长,他们正在做一件极有意义的事,他们在国家教育部“京剧进校园”的精神鼓舞下与各个院、团合作,编一部“中国京剧系列丛书”,包括《中国京剧百科》、《中国京剧十大剧目图谱》、《小学生京剧100问》、《中学生京剧100问》等系列普及京剧的图书。和社长请我参与这项工作,并为其中顾问之一,我很荣幸,也很高兴。和社长见我欣然同意,也很兴奋,顺口说:“您若有什么书需要出版,可找我们。”我马上接口:“我正好有一本书需要出版,您能帮我,我太高兴了。”于是迅速达成协议,他立即安排吴颖丽主任为我正式编辑出版。之后,我仍然请我的老朋友崔长武为我做校对、分类、安排目录等编辑工作。他虽已年老,还能在电脑上修改,我至今仍是用笔写字,请小同事封雪替我打印成册,二十几万字很累,也不容易啊!以上诸位帮助过我的朋友,我不会忘记,谨以此跋语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