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作者们遍访各地胡氏后人,去胡雪岩故居、杭州胡庆余堂、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考察采访的基础上编写而成。
与其他描写胡雪岩的小说有所不同,本书写作上侧重于表现了胡雪岩作为商人所体现的中国传统商业道德,如胡庆余堂药号的创办和经营均有翔实生动的描述。
本小说已改编为23集电视连续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胡雪岩(上下)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钟源//瀛泳 |
出版社 | 珠海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在作者们遍访各地胡氏后人,去胡雪岩故居、杭州胡庆余堂、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考察采访的基础上编写而成。 与其他描写胡雪岩的小说有所不同,本书写作上侧重于表现了胡雪岩作为商人所体现的中国传统商业道德,如胡庆余堂药号的创办和经营均有翔实生动的描述。 本小说已改编为23集电视连续剧。 内容推荐 胡雪岩是中国近代第一豪商。他敢于孤注一掷,善于官商结合,精于商战谋略,巧于笼络人心,留下无尽风流情话。但胡雪岩不知天道憎满,功成身退,终招至商海倾舟,抄家摘顶,未得善终。土崩瓦解的悲剧结局,令君深思…… 目录 前言 引子 第一章 义痴情癫 第二章 因祸得福 第三章 孤注一掷 第四章 铤而走险 第五章 白骨银山 第六章 羽翼丰满 第七章 一步登天 第八章 权势攸关 第九章 疾风力转 第十章 洋场烽烟 第十一章 重利狂盘 第十二章 陆海结怨 第十三章 一怒闯堂 第十四章 戒欺治业 第十五章 银锅金铲 第十六章 明争暗算 第十七章 如日中天 第十八章 雾海桑田 第十九章 坼裂云天 第二十章 钟鸣吴山 尾声 真情有终 后记 试读章节 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初夏的一天上午,骄阳如火,万里晴空,没有一丝云,没有一丝风。 一支数百人的清军队伍开进了杭州城…… 一条街道上,走着一位中年人。他中等个儿,没戴帽子,长挂脸,尖下颏儿,浓眉,眉梢上挑,细长眼睛,眸子亮而有神,高鼻梁,鼻翼比一般人大,厚实的双唇上方,蓄有“一”字形整齐、漆黑的唇髭。他身着黑色长袍,腰身笔直,步履轻盈。实实在在说,这个人并不英俊,但别具风度。 他名叫胡光墉,字雪岩。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都称他“胡雪岩”。他的原籍是安徽绩溪,近几代祖上都生活贫困。他的父亲在新婚不久,便带领妻子离开家乡,流落到了杭州,靠手工制香维持生活。三十四年前,他刚四岁(本书中人物的年龄,均按照清代习惯,指虚岁),父亲就因劳累过度病故了。是母亲含辛茹苦地把他拉扯大,还供他读了四年私塾。近十多年,他一直在本城仁德钱庄当跑街的,每天为钱庄吸收储户、放贷、收款而奔忙。 他这是到买卖兴隆的叶仲德堂药铺去联系放款。 就在来到一家广源钱庄的大门附近时,他忽然看到,从里面出来二十几名乐颠颠的官兵,其中六人肩抬着三个木箱。 “这次还行!可有银子买粮了。” “那个东家太不知趣!脑袋像块石头。” “就是!两千两不给,非给五千两不可!” “哈哈哈哈……” 胡雪岩离挺远就让开路,躲在路旁继续走,不明白他们说的是什么意思。 当来到广源钱庄门口时,只见两名伙计正搀着左眼还在向外流血、嘴里“嗷嗷”直叫的老板汪福祥走出来。 他大惊,忙问:“汪老板,这是怎么啦?” 汪福祥光顾叫唤了。 他随着他们一道走,又问一名伙计:“李大哥,怎么回事?” “唉!你看到出去的那些官兵了吧?他们说是来借两千两银子,东家说没有。他们便到处翻!硬砸开了银库,把里面的五千多两全抢去了!东家一拦,险些被打死。” “堂堂官兵,光天化日之下,竟然强抢?” “现在,上哪儿讲理去呀?唉!” 胡雪岩回头看看已经远去的那一队清兵,心猛地一缩,收住脚步:天啊!他们不会再去仁德钱庄吧? 我得赶紧回去,把库银藏起来! 他抹转身撒开两腿,抄另一条近路,拼力跑回仁德钱庄。 城南的钱塘江边,一只渔船渐渐靠了岸。 用竹竿撑船的姑娘年约二十四五岁,脑后拖着一条二尺多长的粗辫子,头戴斗笠,一张鹅蛋形脸,皮肤呈黑红色,额前垂着刘海儿,柳叶眉,双眼皮,又长又密的睫毛,围护着两只明亮、水汪汪的大眼睛。她一纵娇小的身子,先跳上岸,拴好船,对坐在船头的一位老人说: “爹等着!我去找渔行的人。” “去吧芮瑾。”芮老大说。 芮瑾快步向岸上走去。 芮老大饱经风霜的古铜色脸绽满了慈祥的笑容,目光恋恋不舍地从女儿的背影收回,看着船上的鱼。今天打到的鱼真不少,足有二百余斤,都半尺多长,在水里欢蹦乱跳着。 他忘了从天不亮就出江的疲劳,从腰间拔下烟袋,装上烟叶,点燃,闭上眼睛,美美地吸着。 突然,十几名清军向这里跑来。 耳朵有些背的芮老大睁开眼睛时,军兵们已到了附近。 他站起身,把烟袋从嘴里薅出,冷眼看着他们。 军兵们看到了船上的鱼,高兴地叫了起来。 “老汉!我们买鱼,这些全包了。”一个腰间挎刀、满脸是笑、显然是名武官的黑大汉,向他招着手高声说。 芮老大知道这些人是惹不起的,不想卖也不行,但还是推托道:“我这里没有秤,得等渔行的人来了才能卖。我女儿已经去找了。请不要着急!” “咱先装鱼。”黑大汉说着,对几个人一招手,“上船!” 随即有六个人跳上了船,说笑着抓鱼往船上的两个大筐里装。芮老大无奈,下了船,心里暗急,不时向岸上望去。 那几个人把两大筐鱼抬上了岸。 芮瑾还没回来。 “这些鱼……”黑大汉看看鱼,说,“就算二百斤吧!怎么样?” “绝不止二百斤!”芮老大连连晃着头说,“等一会儿渔行的人来了一称,便可见我老汉的眼力。” “那好,就算三百斤如何?” “三百斤可没有。” “就当三百斤!给你老汉十两银子不少吧?” “可不敢收那么多……” “你老就别客气啦!这是欠据,请收好。”黑大汉一边说、一边把一张字条塞到芮老大手里。 黑大汉向其他人挥一下手,抹身就走。 芮老大急了,扑上去一手拽住一个刚被抬起的鱼筐,一手晃着那个字条,对那个黑大汉说:“将爷!这哪能顶银子?不行、不行……” 黑大汉站住,扭转身,二目瞪圆,一指芮老大,声音变粗、变大:“怎么不能顶银子?没看到上面盖着大印吗?” “印……就等于银子?” “你听清了!”黑大汉顿了一下,脸上又现出几许笑容,略降低点儿声音,耐着性子说,“我们是左宗棠左大人的楚军,向来不做无理的事。现在因为暂时缺军饷,买东西只好赊账。等有钱了,会在大街上贴出告示,一并付钱。你到时候来,准保给你就是了。你快放手!我们还有军务呐。你老汉若给耽搁了,可吃罪不起呀!” “我不信!不行……”芮老大倔强地说,仍紧紧抓着鱼筐。 “你个榆木疙瘩脑袋,怎还不开窍?”黑大汉再次沉下脸,气呼呼说。 另几名军兵向芮老大围了过来。 一个瘦高个子手指着他,笑嘻嘻地说:“你老还不知趣?找倒霉呀?” 一个彪形大汉冲他晃着大拳头,恶狠狠说:“再不松手,我砸扁了你!” 芮老大并不示弱,声音比他们的还大:“你们不是长毛(指太平军),是官军,更得讲理呀!想怎么着,明抢啊?” 另一名脸上有块刀疤的人抽出腰刀,指着芮老大恶声恶气地说:“你敢侮辱我们楚军?我们楚军向来军纪最严明!如果不是看在你年岁大了,决不轻饶!快放开手……” 芮老大再也压不住火,愤愤地说:“你们楚军就这么军纪严明啊?刀尖指着老百姓?来!显显本事,一刀劈了我!” “你、你……”“刀疤脸”脸涨得通红,斜在左颊的约二寸长的疤痕泛着青光。他猛地举起了刀—— 芮老大松开了抓着鱼筐的手,挺直身子,双手掐腰,怒视着“刀疤脸”。 黑大汉武官走过来,忙推开“刀疤脸”,狠狠瞪了芮老大一眼,吩咐抬鱼筐的军兵:“快走!” 芮老大见鱼被抬走,又扑上前,但被军兵们拦住了。他气得大叫:“光天化日抢鱼!你们是土匪呀?” “刀疤脸”已收刀入鞘,又挤到芮老大跟前,指点着他吼道:“老子为你们老百姓打长毛,出生人死。你们连两筐鱼都舍不出来?还敢骂我们?” 芮老大并不示弱:“你们抢鱼还有理了,是不是?” 军兵们嚷起来: “是又怎么样?” “打他个老不死的!” “打……” 站在一旁的黑大汉转过身去,看着渐渐远去的抬鱼的士兵。 几个军兵逼向芮老大,你一拳、我一脚,向他动了手。 芮老大叫喊着反抗,和他们打在一起。 “刀疤脸”一拳猛击在芮老大脸上。 芮老大眼前闪出万朵金花,身子向后倒去,紧接着略一感觉到后脑剧痛,便失去了知觉…… “爹——爹——” 他终于听到了女儿芮瑾的呼唤声,距离好遥远。 他费力地睁开眼睛,只能看到芮瑾模糊的面孔,随即又昏了过去。 芮瑾的脸上泪和汗混在一起,边哭边用从衣襟撕下的一条布,给他包扎着脑后还在流血的伤口——他倒下时,后脑勺正对着一块石头的棱角。 又一条渔船向岸边驶来。撑船的小伙子年约十七八岁,上身只穿件破背心,露出鼓鼓有棱的胸肌、三角肌。他离挺远就问:“芮姐——老伯怎么啦?” 芮瑾根本没听到他的声音。 小伙子看到了她在为父亲包扎脑袋,两只豹子眼蓦地瞪圆,浓眉一皱,两臂用力,船速更快了。 “爹——”芮瑾伏在父亲的身上哭叫着。 小伙子不等船停稳,就纵身跳上了岸,跑了几步,蹲在父女俩身旁,焦急地问:“芮姐!老伯这是怎么啦?” …… P3-6 序言 对于胡雪岩的了解,起源于对左宗棠的研究。 原本没有写胡雪岩的计划。后来,社会上有人写了胡雪岩,并流传开来,甚至将其作为经商的楷模,大有学而习之便可陡富之势!所以,也便有了还原其本来面目之想法。这才写了胡雪岩。 社会上流传的胡雪岩,概括起来,大概如下所云:一曰,胡雪岩之所以能从个跑街的小伙计变成红顶商人,是因为他接济过一个叫王有龄的人,善有善报,王有龄便帮助胡雪岩成为巨贾;二曰胡雪岩素有经商之道,什么经商之道呢?细看起来,只不过是“喝花酒”,“泡花妞”,“拉皮条”,“送银两”,这倒怪了,如今有此劣迹者也不少,为何非但未富反而纷纷以身试法犯起了天条?三曰,胡雪岩之所以败落,是因为蒸汽机的出现,好像蒸汽机不但能将热能变成动能,还可将富人变成罪人,如若真有此功效那倒好了,还搞什么革命?只要有瓦特先生就行了。故此,更有了重写胡雪岩的欲望。 历史材料证实,胡雪岩之所以能从个银号的小伙计变成巨商,既有其内在的聪颖与心计,也有其偶然事成的机遇。是谁给了他机遇呢?是那个受过其善待的王有龄吗?何以肯定:非也。王有龄确实通过走通上方拓宽了仕途,但只是做县官,做州府,后来当成浙江巡抚才一年便因太平军打进杭州城上吊悬梁了。请问,一个小小的地方官,如何能扶植起个一代豪商?很显然,作小说,也太玄乎其玄了。给他机遇的恰恰是左文襄公左宗棠——一名反侵略护国土从未打过败仗的爱国主将。左宗棠给了胡雪岩四次发财的机会:一是让其负责组建常捷军的装备及粮饷,发了军火财;二是命其帮助建设马尾造船厂,发了技术及设备引进财;三是命其组建上海转运局,操办西征军务所需物资及军械,发了转运财;四是请其引进外资支援收复新疆所需的先进武器,又发了引资财。所以,没有左宗棠,便没有煊赫一时的胡雪岩。 胡雪岩有没有独特的商道呢?当然有之。不但有,而且他的做法,即使现在看来,仍然是先进的。不过,决不是喝花酒炮花妞之类,而是集中表现在一手创办并百年不衰均胡庆余堂中药事业。他在胡庆余堂中推行的“戒欺”、“真不二价”、“采办务精”、“炮制务实”、“是乃仁术”、“养命之源”等一整套思想,都是精于事业、以诚立业的先进做法。就连“广告人心”,也是胡雪岩的发明。他制出了名药以后,先不卖,而是找上百名老小闲人,背上“太平药袋”在码头闹市白白送给人试用,而且一送就是三年,花去白银十万两!如此以真取胜、大肆宣传的魄力,恐怕连时下某些企业家都未必敢效仿。胡雪岩的竞争意识极强。他为了征服杭州另外两家药店,在用人、经营、投资、价格等方面,都令对手不寒而栗。对手说他的药中用的不是真鹿茸,他便公开杀鹿,而且什么时候杀先公布日期,通过抬鹿游城,招揽观者,用真的回击假的,使对手自惭形秽。胡雪岩在对待药厂职工方面,也是中国最早使用行为科学的人。当时,他便实行了“阳俸”和“阴俸”,不但是退休后有退休金,死后还要再给一笔。而社会上流传的胡雪岩,在表现其经商之道方面,显然是一知半解的。 胡雪岩怎么会败落呢?显然,用蒸汽机是无法说清楚的,严格地讲,胡雪岩之所以败落,被抄家充产,其导火线是因为他引进外资时,向朝廷谎报了利率,拿了回水;但真正的原因还在于他逐步完成了从买办和官僚资本家向民族资本家的过渡,对洋人在经济上入侵中国给予了有力回击。他为了抵制洋商对中国蚕农的盘剥,花大本钱,从包桑园开始,包揽蚕丝收购,然后再抬价卖给洋商,使得洋商倍感难办。胡雪岩的举动,甚至使当时的伦敦市场都发生了波动。洋人的痛恨,再加上李鸿章与左宗棠的斗争,自然使李鸿章提出了“倒左必先倒胡”的密令,使胡雪岩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对于胡雪岩这样一个十分复杂而又褒贬不一的历史人物,如何评价,如何表现,向来众说纷纭。但从众多历史记载及家乡人民对其的怀念来看,较客观地将其展现在读者面前,仍不失认识价值和现实意义。尤其在当前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今天,更觉如此。笔者在杭州胡庆余堂采访时,邀请了几位年逾八旬的老药工进行座谈。他们的父辈即是胡雪岩的职工,可称传不隔代,记忆犹新。连老药工们都倍加怀念这位胡庆余堂的创始人,不能说没有道理。 历史是历史,小说是小说。但演义也该有所度量。正是出于这些考虑,我们才重写胡雪岩,以奉读者,并求惠正。 钟 源 一九九六年十月于北京芳源圃 后记 被称为经商必读的《胡雪岩》小说出版后已多次重印,并被改编为23集同名电视连续剧在全国播放,又被誉为是“做人值得一看”之书。 胡雪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著名人物。描写胡雪岩的小说不下几十种,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对清史颇有研究的台湾作家高阳所著七本一套的《胡雪岩全传》,该书全方位描述了胡雪岩的传奇一生。而大陆作家钟源、瀛泳合著的这套《胡雪岩》小说,深得“地利、人和”之便。他们遍访各地胡氏后人,去胡雪岩故居、杭州胡庆余堂、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考察采访。写作上与高阳的作品侧重点不同,较多表现了胡雪岩作为商人所体现的中国传统商业道德,如胡庆余堂药号的创办和经营均有翔实生动的描述。确实,当时胡雪岩富甲全国,产业遍布钱庄、典当、丝绸、茶叶、军火各业,胡庆余堂国药号只是其庞大事业中的一小部分。但胡雪岩一夜之间突遭破产,其开创的事业烟消云散,唯以“仁术”立业的胡庆余堂得以留存人间。如今,胡庆余堂古建筑群内设立了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这也印证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为德为仁者方能流芳百世。这也是这套《胡雪岩》小说受到读者喜爱,被称为“做人值得一看”的原因。 米舒 1999年10月于上海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