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做局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戴志军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国内第一部媒体商战小说,新浪原创年度巨献,风靡网络的人气小说。

本书从多层面揭示了新闻业界的内幕,此非多年浸于其问所不能为,7年财经报道的经历更为这本“财经小说”铺垫了厚实的生活积淀。本书的根是戴志军多年对生活的“亲切体验”。作者对媒介的运作极其熟悉,有着真切的体悟,对当代新闻媒介的变迁屡有新论,看得出平素深入思考的功力。尤其可贵的是,主人公李向泽身上散发着真正新闻人的精神,虽然最后出现了与人性黑暗面的纠缠和挣扎,但对新闻的执着是彰显无疑的。

内容推荐

并购、重组、改制、上市……在财经界出现频率最高的这些字眼,原本代表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理性思辨与务实抉择,却一度被扭曲成为部分公司做秀、套钱、跑马圈地、大肆掠夺的工具;采集、分析、报道、监督……这是财经媒体的天然使命,在特殊的环境里,却沦为特权人物巧取豪夺、敲诈勒索的工具。企业给社会“做局”,媒体给企业“做局”。究竟有多少人深陷局中却浑然不觉?究竟有多少人灵魂蜕变亦丝毫未察?

目录

推荐序

前言

第一章 有志男激扬文字 无冕梦初历风雨

第二章 俏搭档倾力相助 老职工一吐为快

第三章 小老板迅速崛起 兄弟情逐渐变淡

第四章 求名利首富设局 查内幕记者用计

第五章 人虎穴初探牛星 遭恐吓向泽避险

第六章 赖总编巧使厚黑 倔青年再赴大漠

第七章 清路障东家下手 表清白会计喊冤

第八章 知内情身陷囹囫 求解脱副总自尽

第九章 闯龙潭被困绝境 得援助金蝉脱壳

第十章 布模局左右开弓 结伴游情定庐山

第十一章 忙勒索小人得志 惧祸患平民憋屈

第十二章 牛皮专家媒途顺 新闻无赖财运旺

第十三章 赴长江皮总现身 签协议两强博弈

第十四章 笼人心恩威并施 患得失委曲求全

第十五章 耍诡计中饱私囊 修栈道暗度陈仓

第十六章 辨是非正邪交锋 递信函狗急跳墙

第十七章 傍官姐狐假虎威 醉晋彪一吐真言

第十八章 查证据铤而走险 正是非向泽胜局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有志男激扬文字 无冕梦初历风雨

“嘟……”火车发出一声长啸,速度逐渐放缓,列车员甜美的声音响了起来:“旅客朋友们,前方到达良丰车站,停车10分钟。请要下车的朋友做好准备。”

李向泽放下手中的书,抬起头来,将有些发酸的脖子扭了扭,顺手揉了揉眼睛。随后从座位上站起来,伸了一个30度的懒腰。

两个小时埋头苦读的辛苦,似乎在这一刻瞬间消失。

从车窗向外看,一栋栋的大楼挺拔直立,一条条的街道宽敞平整,一排排的路灯发出淡红色的光芒,将城市的夜空点缀得分外美丽。暮色苍茫中的良丰静谧而安详,犹如一个体态丰盈、性格温和的少妇。良丰近几年在工商业方面颇有成绩。“良丰宇通”号称亚洲规模最大的客车生产企业,“良丰日产”业已达到年产10万辆商务汽车的能力。家乐福、沃尔玛、易初莲花、上海百联、国美家电等国内外知名零售公司,均在良丰安营扎寨,给这座城市的商贸增添了不少的活力。著名财经期刊《营销市场》就诞生在良丰,发行量高达40万份。不少业内人士都说,适合办财经期刊的只有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营销市场》在良丰的成功无疑令这一观点不攻自破。

“《营销市场》能够做到的,我们一样能够做到。”在杂志社,李向泽一直坚持这样的理念。他所就职的《管理一族》杂志,是长江市的一本财经刊物,是长江市党委机关报——《千钧日报》报业集团的全资子刊。杂志以企业中高层管理者、高校学者、政府管理经济的官员为目标受众。创刊两年来,发行量一路上升,但到了20万份的时候,就显得有些后继乏力了。显然,杂志遇到了发展的“瓶颈”。有人觉得杂志应该加大经营力度,以广告与发行为市场导向;有人认为应该继续提升质量,创造精品期刊,以质取胜。李向泽支持后_种观点。他认为,质量是杂志的灵魂,倘若没有了质量,杂志也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本。要想在质量上有所超越,唯一的方法便是拿出优秀的策划,做出精彩的选题。

“选题,嘿嘿。”李向泽此行的目的,正是准备去做一个大选题。前天,杂志社总编赖天厚把他叫到办公室,交给他一个任务:调查大漠市的牛星集团,挖出这家公司的内幕。

“这家公司肯定有问题!”赖天厚言之凿凿。

从赖天厚办公室出来之后,李向泽马上开始查找牛星集团的相关信息。资料显示,牛星集团有限公司是大漠最大的民营企业,经营的项目涵盖地产、医药、IT、化工、金融、零售等行业。旗下的牛星股份是一家A股上市公司。牛星集团董事长名叫皮顺东,关于他的介绍并不多,寥寥一百余字:

皮顺东,男,牛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1991年开始创业,1998年正立成立牛星公司。2002年,并购古城钢铁厂,此后,采取兼并、重组的方式,陆续介入医药、IT、化工、金融等行业。多次获得“大漠市优秀民营企业家”、“大漠市青年标兵”等光荣称号,是大漠市工商联合会常务副会长。

至少在当时,还没有看到任何关于牛星集团及皮顺东的负面报道。

看完资料,李向泽精神振奋。他知道这是一支选题中的“潜力股”,理由有两点:一是牛星集团资产高达数百亿,在大漠市乃至整个西北地区屈指可数,其关注程度之高毋庸置疑;二是截至目前没有关于牛星集团真正有价值的新闻报道,清一色的正面宣传,全是溜须拍马吹喇叭抬轿子的应景之作,这给选题的操作留下了巨大的空间。从事媒体工作10年,财经记者也当了7年之久,李向泽深深明白一个好选题对于新闻从业人员的重要意义。领导的赏识,读者的追捧,同行的掌声,一切都会随之而来。

“如果毕业之初不是心高气盛,这个机会恐怕早就来了。”李向泽这样想,思绪飞回到10年前。

中原大学成立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50余年,但其综合实力却已经排到了全国前十位。中原大学的理工专业非常强,每年的毕业生都供不应求,但文科专业却相对较弱。这一局面,在15年前平民校长易伯夫上任后得以改变。这名机械专业出身的大学者,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他的任期之内,经常请世界各地的知名学者到中原大学举行人文讲座。“文科生与理科生,手心手背都是肉。”“没有人文素养的大学生,不能算一名合格的大学生。”这是易伯夫时刻挂在嘴边的两句话。有易老校长的重视,文管类的专业与理工专业在学校的地位从此扯平。李向泽上学的那四年,正是中原大学人文运动最红火的时候。他所就读的新闻学院,集聚了长江市新闻教育界的“大腕”,徐洁老师便是其中一位。

徐洁老师很年轻,比她的学生大不了几岁。正因为年轻,才显得有激情,有活力,思维也往往是带逆向性质的。这不,毕业临近,其他教授们给学生出的论文一般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保证党报作为耳目喉舌的功能》、《电视新闻的特点与功能》、《坚持正确导向,稳定大局》,等等。徐洁老师的题目没有给学生布置具体的范围,而是巧妙地引导大家注意传媒行业的最新动向。那几年,媒体最时髦的做法是“大报定导向,小报找市场”,平面媒体普遍实施主报与子报相结合的经营模式,而电视台则将部分频道或者栏目承包出去。媒体改革的最初几年,子报子刊子频道层出不穷,传媒市场一时间百花齐放。繁荣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比如,有些子报连刊号都还没有,就堂而皇之地摆上了市场。部分媒体内容上一味追求猎奇、低俗,低估读者的智商,矮化读者的素质,经营上则毫无章法。李向泽敏锐地感知到这些问题,经过两个月左右的调查,写成《传媒经营多元化陷阱》一文。徐洁老师看完后大喜过望,当即批示:稍做修改,此文可发表在我院学术刊物之上,供下一届的毕业生们参考。

徐洁老师的特别嘉奖让李向泽的自信心空前高涨。当年正是毕业的年份,李向泽投了三份简历出去,其中两份有了眉目。一份是一家地市级党报,该报社党委书记亲自打电话给李向泽,力邀他加盟,甚至答应只要他过去,立即提供一套住房。另一份是一家中央直属特大型国有企业神州工程有限公司下属的报社《神州工程报》。神州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国有特大型水利电力公司,总投资为1000亿左右。公司全面负责神州工程的建设和建成后的运营管理,并从事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因为手中有多余的刊号资源,他们办了一份面向社会的都市类子报——《神州都市报》,该报社的领导没有给李向泽太多的承诺,但却丢下一句话:“智者赚未来,愚者赚现在。”李向泽年轻气盛,尽管他认为前一份工作在待遇方面可能更优越,但后者的发展潜力却更大。199r7年6月,李向泽离开学习生活了4年之久的长江市,前往神州工程有限公司所在地——游兴市。

P1-4

序言

一口气将戴志军的《做局》读完,已东方欲晓。

之前,作者告诉我这是本“财经小说”,在我这个新闻学研究者和教育者看来,更像是一部“媒介小说”。

戴志军新闻专业出身,1999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专业,1995年他人校的那年,正是我研究生毕业留校的时候。我当时和学生年龄相差不大,双肩背的书包一背,曾被家长误认为学生。新闻专业的学生向来非常活跃,一些学生经常到我家聊天、聚餐,这些学生中没有戴志军。指导本科毕业论文,让我对这个平时言语不多的同学刮目相看,戴志军毕业论文研究的是刘少奇新闻思想,当年的评语是“已达到公开发表的水平”,就本科生而言已是凤毛麟角。

以后断断续续从不同渠道得到戴志军的片段信息:毕业后的8年间,他曾在《人才市场周刊》、《当代汽车报》、《中国三峡工程报》和知音传媒集团的《商界名家》、《知音》等媒介工作。时间和历练把戴志军打磨成了一名成熟的传媒人。

从我书房往外看,抬眼就是知音集团新办公楼,因距离近,我们之间的走动比原来多了起来,话题总是关乎媒介风云。这次嘱我做序,以为会是他的新闻作品集,从业8年,他已发表近200万字的新闻作品,没想到最后竟是小说!这倒也符合他的性格,讷于言而敏于行,没听到半点声响就做了件大事。

《做局》从多层面揭示了新闻业界的内幕,此非多年浸于其问所不能为,7年财经报道的经历更为这本“财经小说”铺垫了厚实的生活积淀。《做局》的根是戴志军多年对生活的“亲切体验”。作者对媒介的运作极其熟悉,有着真切的体悟,对当代新闻媒介的变迁屡有新论,看得出平素深入思考的功力。尤其可贵的是,主人公李向泽身上散发着真正新闻人的精神,虽然最后出现了与人性黑暗面的纠缠和挣扎,但对新闻的执着是彰显无疑的。

《做局》是戴志军心血之作,在写作过程中他常一天工作12个小时,久坐使得腿脚僵直,要用手托着膝关节才能慢慢离座。和前次见面相比,我发现戴志军额前添了一缕华发,这或许就是《做局》在他生命中留下的印记吧!

用作者自己的话说:这本书是8年新闻从业经历的一个小结。在我看来,是个完满的小结,是作者精神世界曲折而真实的反映,是这个世纪初期新闻业界浓缩的图景。

刘洁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系主任、教授

2007年10月30日

于武汉东湖畔

后记

前辈们有一句经典的话: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在这样一个经济变革、传媒洗牌的大时代,作为较早一批从事财经新闻工作的记者,我庆幸自己能够快捷地捕捉到中国经济变革的最新信息,能够真实地记录中国商人在财富打拼过程中的苦与乐、痛与悔,能够客观地描述企业的产品开发、经营管理与市场战略。我为自己成为某一阶段中国经济历史进程的记录者而感到骄傲。数年的财媒工作经历,为书稿的诞生奠定了相对坚实的基础。

除了感谢这个时代之外,在书稿创作的过程中,我还得到了很多人的指点与帮助,有必要在此一一表示感谢。

感谢三眼国际创意文化传播机构的大力支持,是他们的信任、鼓励与帮助,让我从犹豫到下定决心动笔,完成拙作,最终得以出版。

感谢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我的指导老师刘洁,她的教务与学术研究工作非常繁忙,外界还有不少课约与稿约,百忙之中的她不仅抽空通读了我的书稿,还提笔撰写序言,令我这个学生备受感动。刘老师的妙笔为本书增色不少。

感谢我的妻子,她是本书第一个读者,从我动笔的那一刻起,她就一边读,一边提意见与建议。同时,她还有自己的学业需要努力,还得照顾年仅4岁的女儿,打理家务,让我心无旁骛地从事写作。如果完成书稿也算作是成功的话,那她就是我成功背后的那个女人。

感谢为本书的创作直接或间接提供了帮助的所有朋友,包括媒体的同行,企业界的朋友,文化公司、出版社的老师们,谢谢你们!

说句老生常谈但又十分恳切的话:水平有限,难免稚嫩,希望大家以宽容的心态读之,并恳请批评指正。

作者

2008—9—20

书评(媒体评论)

《做局》从多层面揭示了新闻业界的内幕,此非多年浸润其间所不能为,作者多年财经报道的经历更为这本“财经小说”铺垫了厚实的生活积淀。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系主任、教授 刘洁

作品对当代传媒的运营、变迁进行了理性的剖析,并与揭露上市公司的黑幕进行了完美的结合,称得上小说领域里一次难能可贵的探索。

——《知音》杂志社主编 陈昕

小说将“企业给社会做局,媒体给企业做局”这一概念阐释得非常到位,熟读此书并领会其精华,对我们这些奋斗在企业一线的管理者而言,大有裨益。

——怡浆(武汉)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江毅

行业媒体的生存与发展一直是中国媒界关注的热点,本书对行业媒体的描述与分析恰如其分,令人信服。

——北京《时代汽车》杂志社总编 陈光林

希望集团能够在布满暗礁的市场大海里披荆斩棘,稳步前行,原因之一就是做到了企业与媒体的良性互动。这是一门独立的学问,而《做局》将这门学问以文学的方式表现了出来。

——成都《希望集团报》总编 王林农

中国需要李向泽这样有激情、有良知的记者,视新闻如生命,不畏强权,不惧艰险,将事实、真相、内幕毫无保留地呈现给作为衣食父母的读者。

——新华社高级记者 杨正文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 12:3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