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收入抒情性散文37篇,世界名城故事30篇,学术性散文30篇,中短篇小说10篇,再加上附录的3篇翻译小说,合起来正好100篇。这些作品,最早的写于1981年,最晚的写于2008年,时间跨度长达近30年。近30年光阴转换,作者已饱尝人世的沧桑和人生的酸甜苦辣咸,情感波动起伏,思想不断调整、深化,视野也大大开阔,再加上有意尝试的艺术探索和求变,不同心境下不同的写法等等,造成了这部作品集多种不同风格的共存。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从城里到乡下的孩子--曾思艺散文小说选 |
分类 | |
作者 | 曾思艺 |
出版社 | 南开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共收入抒情性散文37篇,世界名城故事30篇,学术性散文30篇,中短篇小说10篇,再加上附录的3篇翻译小说,合起来正好100篇。这些作品,最早的写于1981年,最晚的写于2008年,时间跨度长达近30年。近30年光阴转换,作者已饱尝人世的沧桑和人生的酸甜苦辣咸,情感波动起伏,思想不断调整、深化,视野也大大开阔,再加上有意尝试的艺术探索和求变,不同心境下不同的写法等等,造成了这部作品集多种不同风格的共存。 内容推荐 曾思艺,文学博士,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理事,天津市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湖南省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会副会长。在学术研究、文学翻译(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创作三方面都比较得心应手,朋友们戏称为“难得的海、陆、空三栖的湖南才子”。已出版学术著作《五洲撷英赏析》(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9)、《丘特切夫诗歌研究》(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文化土壤里的情感之花——中西诗歌研究》(东方出版社,2002)、《俄国白银时代现代主义诗歌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探索人性,揭示生存困境——文化视角的中外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译著《罪与罚》(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2006,2007;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华夏出版社,2008)、《俄罗斯抒情诗选》(山西教育音像出版社,2006)、《尼基塔的童年》(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创作集《黑夜·星星》(抒情诗集)、《公子与王子》(散文诗、叙事诗、诗剧集,均山西教育音像出版社,2006)。 本书共收入了他的抒情性散文37篇,世界名城故事30篇,学术性散文30篇,中短篇小说10篇,再加上附录的3篇翻译小说,合起来正好100篇。 目录 序 第一辑 抒情性散文 “亮亮掉河里了” 老树新花 橘花 小孩儿与野蜜蜂 梦 卖香椿的小女孩 小孩儿 漂水花 猴子 晒谷的人 不能撩开的帷幕 拔河 生活的旋律 树·人 两个世界 空山黄昏 踏雪者 雨·乌 “蝴蝶花” 世纪末病症 听蛙,在深夜 樱花 观海 断桥夜思 失眠 恐惧死亡 云山之秋 流光岭水上乐园 选择 白云岩 蟋蟀的歌声 坐飞机 双清之游 云雀 旋梯 擦皮鞋 山丹丹花开 第二辑 世界名城故事 黄金之都波哥大 奇异美丽的拿骚 古老而又年轻的月亮湖的中心 英雄的城市璀璨的明珠 革命领袖、诗人的故乡 “可比伟”盛开的圣地亚哥 新特洛亚城蒙得维的亚 记载着悲辛历史的不雨城 现代化的绿色城市 华盛顿:美国的心脏 纽约:美国的缩影 昔日工运中心今日工业基地 驰名世界的天使之城 闻名世界的汽车城 站在科技高峰的年轻名城 美国的雅典——波士顿 严寒之都郁金香城 温哥华:加拿大最大的港口城市 尼罗河畔的历史名城 “象鼻子”上传佳话 富有反抗精神的花园城市 黑非洲的小巴黎 沸腾的蒸锅现代化的港口 终年花开的哈拉雷 意思是“捆绑”的阿拉伯名城 年轻的美城——洛美 北非的古城:突尼斯城 非洲的好莱坞 坎帕拉:明珠中的明珠 奇妙的“新鲜的花朵” 第三辑 学术性散文 吴伟业《圆圆曲》试析 王士祯《真州绝句》两首试析 郑燮《渔家》试析 袁枚《马嵬》试析 黄景仁《都门秋思》第二首试析 陈维崧《贺新郎·纤夫词》试析 朱彝尊《卖花声·雨花台》试析 纳兰性德《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试析 张惠言《水调歌头·春日 赋示杨生子掞》之四试析 毛泽东《菩萨蛮·大柏地》赏析 毛泽东《清平乐·会昌》赏析 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赏析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赏析 毛泽东《念奴娇·昆仑》赏析 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赏析 毛泽东《沁园春·雪》赏析 我们为何与诺贝尔文学奖无缘 平凡而普遍的生命悲剧 一首融古典于现代的精美含蓄的爱情诗 对神奇音乐的现代感受 一首别致新颖的诗歌 烟岚翠锁■岩路闲踏衡山七二峰 回归文学本体,综合运用研究方法 《拜伦研究》序 也谈湖南文学和湖湘文化的特征 “甜蜜的苦役” 外国文学教学的五个原则 一部新颖、深刻的俄国文学简史 《拜伦与中国》序 一部富于诗意的美妙小说 第四辑 小说 春 啊,橘子园 远远的大山 看牛仔子与瞎子 在电影院里 去高山采花的人 从城里到乡下的孩子 月夜行 钥匙,?! 组词 附录 沃罗宁短篇小说三篇 战争的故事 伊万·库利乔克 在后方 后记 试读章节 “亮亮掉河里了” 是在做梦?是中了孙悟空的定身法?他俩,相对着发呆。一个,在船头;一个,在船舱。 月光,和着细细的雾气,那么凉爽,那么潜潜地,在飘呀,飘呀。夜色,透明又朦胧。 江面,宁静得像一个轻盈的梦。波光粼粼,波光粼粼。江水,像一首诗,一首绝妙的诗,清清,优美,深沉,神秘。月儿,在天空浮游。月儿,在江里浮游。顽皮的风呀,轻快地飞来。月儿,在水里荡漾。月儿,在天空荡漾。月儿,无数个银晃晃的月儿,在轻盈地荡呀,荡…… 饭锅,张着黑中透白的嘴,大口大口地,吞食着银白的月光。菜锅,也用黑森森的嘴,饕餮着,饕餮着。揭开的米桶,盛了一桶皎洁的月光。灶里,只有月光在动,在燃。唉,十多天,十多天没看见一片鱼鳞了呀! 相对着发呆,他俩。船,在轻轻地摇呀,摇。细浪,轻轻地、多情地、不知疲倦地,用清脆、甜美的声音,和船儿说呀,说呀,说个不停。柔和的月光呵,在他俩身上,悄没声息地,顽皮地,爬来爬去,爬去爬来。 两岁的小孩,月光一般,在妈妈的身边,爬来爬去,爬来爬去。爬到船边了,他叫了起来:“亮亮掉河里了!亮亮掉河里了!快捞哒上来!快捞哒上来!”他看看天空,又看看水里,急得手舞足蹈了。 “噗哧!”他俩笑起来了。男的走过来了。他们都乐了。 月光,和着细细的雾气,那么凉爽,那么潜潜地,在飘呀,在飘呀。 欢快的梭子,在穿呀穿,男的,开始补网了。轻快的手,在飞呀飞,女的,收拾东西了。 月儿,在天空荡漾。月儿,在水里荡漾。月儿,无数个银晃晃的月儿呀,在轻盈地,荡呵,荡…… 1984年5月3日中午邵阳市 老树新花 从家里到车间,三千五百步。从车间到家里,三千五…… “唉!”他长叹一声,烦躁起来。再也量不下去了!闲得难受呵!一身的劲,天亮时笼里的鸡一样,直想往外挤呵!退休呵,退休呵,我身体好好的,还能做事呀!闷得慌呵!掉了三魂六魄似的!忽而,觉得有件什么东西丢了,忽而,脑子里一“格登”,又好像忘记了什么事情,忽而,觉得身上某一处痒得不行,但一找,又不知究竟哪里痒了,忽而,又好像想起了什么……什么,什么呢?不得而知。莫名其妙。这过的是什么日子哟,简直是在做一个怪梦!唉!退休的第一天就这样,今后,可怎么过哟!他随手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嘶!嘶!嘶!”几下扯碎,狠狠地,扔向地上。一阵风吹来,这些碎纸片,零零乱乱、纷纷扬扬地,围绕着他,飞来飞去,有几片,还那么顽皮地,碰一碰他的脸。真是的!他无可奈何了。 一股幽香,钻进他的鼻子。他一抬头,呆了:这棵槐树,开花了!它,一个成人,还合抱不了呢!它的皮,是那样黑,那样粗糙!它的身子,颤巍巍的!伤疤、裂痕,那么多,那么多呀!一张饱经忧患、刻满皱纹的老脸!然而,它那坚实的手,举着一簇簇、一簇簇的花呀!那么洁白,那么芳香!老树新花,老树新花,嘿嘿!他,消失了。槐树。只剩下那棵开花的槐树。 他欢快地走着。他找回自己了!从那开着新花的槐树身上。刚刚,他心里一动,忽然不知哪是槐树,哪是自己了!啊,老树新花,老树新花! 1984年5月5日邵阳市 橘花 悠悠地,悠悠地,像一段纯洁、芳香的往事,向你的心袭来;悠悠地,悠悠地,像一片晶莹、洁白的梦境,在你的眼前展开;悠悠地,悠悠地,像甜蜜、优美的歌声,把你带入一个美妙的境界。这幽香的橘花,这橘花的幽香啊! 橘树开花了!那幽绿幽绿的叶儿捧着一簇簇又一簇簇星星般的橘花。小小的橘花,洁白。然而,它不香。它的香,深藏在心底。它是不轻易把自己的香拿出来的。它等待着。 终于,它那洁白的花香充满世界了!尘土飞扬的世界,净化了!整个世界,似乎只是洁白的花香,花香的洁白了!这时,你如果走近橘子树,呀,五瓣的,四瓣的,三瓣的,还有六瓣的,尽是绽开的橘花!蜜蜂来了,农民来了,学生来了,诗人也来了!这幽香的、洁白可爱的橘花啊! 而橘花,小小的橘花啊,只是默默地。与它相比,莲花,似乎太高洁了,高洁得只属于少数人;与它相比,桂花,似乎太浓,又太孤独了!而牡丹,似乎太俗、太艳;桃花,似乎太轻佻、太伤感!迎春、腊梅呢,也有争功、炫耀之嫌!它们,它们呀,似乎都是为了自己——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去惹人注目,去迎合,去取宠!然而,橘花,小小的橘花,它,只是默默地。它不求取悦于人。它不轻易舒苞放出花香,就像一个严肃、庄重、伟大的艺术家,不轻易说出自己心里美妙的观点。它只是为了果实,为了那给人带来许多营养、许多甜蜜、许多快乐的果实呀! 它开了,开得那么平凡,但不俗气;它开了,开得那么洁白,但不傲慢;它开了,开得那么芳香,又开得那么幽静!它开在山岭,它开在洼地,却一点也不孤寂!看啊,有洁白的槐花与它呼应呀,有金黄的菜花与它作伴呀,还有那朝霞般的紫云英呀……它开了,没有一点伤感;它开了,开得那么充实;它开了,给世界带来了芳香、快乐和期待! 橘花呀,橘花!啊,要是我们个个心里,都有一棵绿色的橘树!要是我们人人胸中,都有一树洁白的橘花! 1984年5月10日邵阳市 P1-4 序言 我曾在《理性王国的感性之花》一文中说:“曾思艺既是一位著作颇丰的学者,又是一位翻译了多部世界名著的译者,同时还是一位优秀的抒情诗人。他能够将理性的学术研究和感性的诗歌创作以及中性的翻译集于一身,而且都做得相当出色。在我看来,得益于他一生热爱的两样东西——酒和书。”今天,思艺嘱我为他的新书写序,当我读完这些抒情性散文和小说之后,我强烈地意识到:思艺的成就不仅仅得益于酒和书,同时还得益于他与身俱来的才华。 “春风用绿色的翅膀把春天驮来了。光秃秃的树枝上,伸出了无数鹅黄色的柔嫩小手;黄茶茶的草丛里,似乎偷偷摸摸又好像格外大胆,也爬出了一根根黄茸茸的细细嫩芽……萧索的大地,处处跃出醉人的生机。鱼儿,开始浮到水面来觅食了,它们快乐地嬉戏着,追逐着,引得充满绿的温情的塘水,总是柔柔地笑个不停。鸟儿也活跃起来了,太阳还在山那边酣甜地睡懒觉,它们就在白雾缭绕的嫩绿树林里又唱又闹,硬是把个太阳给惊醒了,揉着惺忪的眼睛,倦慵地爬上东山……原来那冰冷、阴沉的冬天的面容,不知哪里去了,抬头一看,只见明媚、热烈、温柔的春天的笑容。绿色的春风呀,把生气带进了死气沉沉的世界……”这是思艺1981年创作的小说《春》的开头,当时他还不到十九岁。虽然我仍可以在小说中发现许多稚嫩的地方,但它那股清新的扑面而来的春风,我想是任何读过这篇小说的人都不会感觉不到的。其实,这也正是思艺散文和小说的最大的特点。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说,思艺的一切散文化的文字都是他诗歌的延续。如果说思艺写诗是直接抒发内心对美的渴望的话,那么他创作散文和小说,就是为了在日常生活中去寻找富有诗意的瞬间。应该说,不管是怎样的社会,大部分时间都是贫乏和平庸的。诗人和作家就应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些瞬间上,从而挖掘出社会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带有诗意的部分。这种挖掘并不是逃避现实,也不是回避时代和社会的重大矛盾。表面上看,这些诗人和作家表现的题材相对较小,但我们却不能否定他们反映和表现现实深度的能力。只是他们用了一种更平凡和更富有诗意的方式来书写。思艺在二十岁左右的时候,就已经找到了这种书写的方式。那是他最纯洁、纯粹,最才华横溢的一段时期。20世纪80年代的初期和中期,他的禀赋和积累在内心世界十几年的细腻的情感突然爆发了:“江面,宁静得像一个轻盈的梦。”“饭锅,张着黑中透白的嘴,大口大口地,吞食着银白的月光。”“柔和的月光呵,在他俩身上,悄没声息地,顽皮地,爬来爬去,爬来爬去。”“月儿,在天空荡漾。月儿,在水里荡漾。月儿,无数个银晃晃的月儿呀,在轻盈地,荡呵,荡……”在一篇不到千字的《亮亮掉河里了》的抒情散文里,漂亮的句子就如同诗意的轰炸,让人眼花缭乱。1984年的思艺是神奇的,他一口气写下了十几篇美得让人难以置信的散文。《橘花》在思艺的笔下是含蓄的:“橘树开花了!那幽绿幽绿的叶儿,捧着一簇簇又一簇簇星星般的橘花。小小的橘花,洁白。然而,它不香。它的香,深藏在心底。”多么奇妙的转折呀,天衣无缝的技巧,就像思艺在这篇散文里说的一样:“把你带人一个美妙的境界”。《小孩儿与野蜜蜂》像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故事里只有一个野蜜蜂和一个善良的孩子。这是一篇真正的意识流散文。1984年的整个中国(除少数专家)还不知意识流为何物呢!思艺凭直觉用一篇几百字的散文基本表现了意识流的趣味,这确实是非同寻常和不可思议的。《梦》同样也表现了类似的趣味,只是少了一个孩子而多了一个歌者:“歌者,那些真正的歌者,有着那闪光一样的眼睛和心灵的歌者,却高傲地昂起头,迎着铺天盖地的炽热、暗红的岩浆,欢唱着,尽情地欢唱着。”欢唱什么,思艺不说,这就需要读者好好想想了。像《卖香椿的女孩》也需要读者好好去想一样。十四岁的她第一次出来卖香椿,整篇散文基本上都是写她的心理变化,我们却通过这纯净的文字看到了作者在平凡的现实中发掘诗意的能力。还有《小孩儿》、《漂水花》、《猴子》、《晒谷的人》、《不能撩开的帷幕》、《拔河》、《生活的旋律》等等,思艺写的都是平凡善良的人和事,他写他们美好的情感。这些普通得再熟悉不过的东西,能让我们感到无比亲切而产生共鸣。让读者受到感染和陶醉的同时,思艺的目的就这样轻易地达到了。这些散文语言优美,但本质上却是朴素的;情景交融,格调高雅;立意虽不算深刻,意境却很深邃。应该说,这是思艺散文创作的黄金时代。20世纪90年代以后,思艺的散文在保持原有的风貌的同时,又有了一定的变化,出现了《恐惧死亡》这样较为沉重的题材,概念上由模糊渐渐地变得清晰,务虚慢慢向务实转变。但那种本质上的以心体物、物我交融的风格仍然较完好地保存下来。 …… 世界名城故事(美洲、非洲部分)属于普及性读物。像这样的文章一定要有趣,而且还要好读。看来这两点,思艺都很好地做到了:“朋友,你听说过这样神奇的参观吗?”这是《黄金之都波哥大》的开头。而在《奇异美丽的拿骚》里,思艺又是这样开头的:“你一定还记得凤凰自焚又获新生的故事吧?当然,凤凰是人们想象中的鸟。然而,世界上有一个地方真有类似于凤凰的鸟,这种鸟叫红鹤。”这样,读者的胃口一下便被吊了起来。思艺是一位真正的诗人,你看这标题:《古老而又年轻的月亮湖的中心》就充满了诗意。像《奇妙的“新鲜的花朵”》,只要看到标题,就会产生想读原文的欲望。思艺这一组文字的最大特点就是简洁、明了、准确。几乎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一篇几百字的文章,就能让你了解一个世界。这在普及读物中是不多见的。当然,这与思艺是一个学者也有一定的关系,他抓特点的能力和省略的能力应该说是一流的。正因为如此,这些小小的文章才会显出它的奇妙来。 学术性散文就是思艺的专长了,在此我不敢妄评。读罢只感觉有理有据又文采飞扬。特别是一系列“试析”和“赏析”,更是落笔有势也有度,既铿锵而又飘逸,且有升华和意外。写毛泽东诗词赏析的人不谓不多,但像思艺一样写得如此精简凝练、思路开阔、旁征博引而又细致入微、才气洋溢、文采斐然的却少。可以说,思艺的学术性散文,既有学术上的论点、论据和论证的逻辑性,又有散文的丰富性和随意性。它很严谨,却不是一副板着脸的严谨。所以就会很耐读同时又很可读。以上的文章,当深邃和新颖交融在一起的时候就好办了,因为这样的文章一定会很传神。所以我在这里如果说思艺的学术性散文很传神,那是一点都不为过的。 不能再写了,作为一篇序言,确实是写得太多了,还有不少好作品留待读者自己感悟吧。思艺是一个全才,因为他在学术研究、文学翻译、文学创作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而被喜欢他的读者和朋友誉为“海、陆、空三栖的湖南才子”。今天,《从城里到乡下的孩子一曾思艺散文小说选》又快出版了,这无异于为喜欢他的读者又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也许,当我们在他散文的画卷和他小说的秀丽景色中迷路的时候,没准会感到一种惬意和深深的陶醉呢…… (曾庆仁,湖南省知名小说家、诗人、散文家,20世纪80年代曾在《诗刊》、《星星》等刊物发表不少作品,在国内颇有反响,但他躲避名声,不计功利,默默固守在人文氛围浓厚、自然宁静的湘潭,数十年如一日,自甘孤独地执著追求文学艺术,创作了诗歌、小说、散文达千万字,人品、文品赢得同仁们的一致称赞。) 后记 一股欢快的小溪,叮叮咚咚,穿过重重阻碍,流过山山沟沟,奔向远方,奔向未来。向前,向前,美梦般的未来在召唤,在霓虹般不停地七彩召唤,小溪毫不停息地向前奔腾,不断地吸纳,不断地扩展自己,冲下浪急涛飞、水声喧嚣的险滩,汇成了一潭温静的深沉。你的生命也是如此:经过源头初起、纯净透明的童年,经过不知疲倦、疾飞猛进的青少年,进入了舒缓广阔、温静迷人的中年。显然,你是无法永远满足于这一潭舒缓的广阔和迷人的温静而驻足不前的,你只能而且必须响应大海蔚蓝的召唤,继续向前,奔向并融入那幽深博大无垠的大海,这是永恒的自然规律,任谁也无法逃避!然而,在汇入大海永远消失于幽深博大无垠泯没你自己以前,还有长长的一段路程,你可以更好地显示你自己,成为你自己!因此,你必须利用这段时间,好好地筹划你自己。这就需要你首先总结过去,然后在此基础上规划与开拓未来。于是,就有了论文集《文化土壤里的情感之花——中西诗歌研究》、《探索人性,揭示生存困境——文化视角的中外文学研究》的出版;于是,就有了抒情诗集《黑夜·星星》,散文诗、叙事诗、诗剧集《公子和王子》,以及翻译诗集《俄罗斯抒情诗选》的问世;于是,就有了现在这本散文、小说集《从城里到乡下的孩子》的编定。对这些过去作品的总结,奠定了以后更出色的长篇小说、学术著作甚至文学翻译的良好基础。 本书共收入抒情性散文37篇,世界名城故事30篇,学术性散文30篇,中短篇小说10篇,再加上附录的3篇翻译小说,合起来正好100篇。这些作品,最早的写于1981年,最晚的写于2008年,时间跨度长达近30年。近30年光阴转换,你已饱尝人世的沧桑和人生的酸甜苦辣咸,情感波动起伏,思想不断调整、深化,视野也大大开阔,再加上有意尝试的艺术探索和求变,不同心境下不同的写法等等,造成了这部作品集多种不同风格的共存。这是真实的存在,真实的人生,真实的情感,真实的你自己:大学期间和刚刚毕业,纯净如艺术的精灵,创作了不少相当纯净、唯美的艺术品——散文(散文诗)和中短篇小说(从今天的眼光来看,不少作品还在中国当代较超前地表现了人是万物之一,人与自然、人与人应该和谐共处的生态哲思);年纪稍大,知道除了纯净的艺术之外,作为教师,还应该利用自己的文笔和学识,做一些普及性的工作,为少年儿童和一般读者留下一些质量更高、文笔也好的普及性文字,便接受朋友的邀请,参加了《世界名城故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析》、《毛泽东诗词鉴赏大辞典》等书的撰写;后来,学校的招生数量不断增加,体制化也越来越厉害,教学、科研任务越来越重,人几乎都变成教学、科研的工具,为了摆脱这种日益钝化、麻木的局面,除翻译了几百首艺术性颇强的俄苏诗歌,《罪与罚》、《尼基塔的童年》等中长篇小说,和屠格涅夫的83首散文诗及一些散文外,又开始创作一些纯度颇高但更富哲理深度的散文和山水美文,以及更加深沉、纯净的抒情诗,同时继续撰写一些学术性的散文;今年里,为了变换一下以前总是喜欢写那种过于纯化的散文的写法,也为了使风格更多样化,写了几篇更为平实、更加通俗的散文,如《擦皮鞋》、《山丹丹花开》。人生本来多彩多姿,生活更是五彩斑斓,一个人的创作不能老是一种风格,一种写法。要超越别人相对容易,要突破自己一直以来形成的固定风格,殊非易事。而艺术的要义在于不断创新,不断突破自己,不断超越自己。多种风格既是近30年人生历程的真实写照,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艺术操练艺术创新的一种必须。 过去的,永远过去了,它已经成为历史。而历史是不可更改的,人必须尊重历史,尽量保持历史的原貌。因此,本书里的作品,除个别字词、句子有所改动外,基本上一仍其旧,不作大的修改,以保持当年真实的风貌。圣人也不是一出生就是圣人,人都有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当年你就是那么幼稚,那么天真,那么纯净!你不能用现在温静成熟复杂的你代替过去幼稚天真透明的你。当然,很不成熟的非艺术品和模仿痕迹过重的东西,完全没有必要拿出来,那只能悄悄烧毁或者留给研究者去发掘,拿出来奉献给读者的,应该是真正的艺术品,尽管它有那么点稚拙。其实,有时艺术的稚拙反倒另有一种让人惊喜的稚拙美! 你特别怀念1983年尤其是1984年。那是你最纯净(纯净得透明)、最艺术化也最孤独、最痛苦的两年,也是你最才气横溢,最全面尝试、大胆探索的两年!在短短两年里,你完全是凭着潇洒的才气,不吐不快,有感而发,写出了平生最早的两篇论文《试论(圆圆曲)对叙事诗的艺术创新》、《飞卿词与蒙太奇》,创作了近100首抒情诗和十几首叙事诗,翻译了屠格涅夫、伊萨可夫斯基的20来首诗歌,第三次修改并定稿了2000多行的叙事长诗《公子和王子》,写成了三幕象征诗剧《鹅卵石》,挥就了《亮亮掉河里了》等20来篇纯度很高、富有哲思的散文诗,还留下了《从城里到乡下的孩子》、《啊,橘子园》、《远远的大山》、《看牛伢子与瞎子》、《月夜行》等今天看来依旧诗意浓郁、质量颇高的中短篇小说!可以说,你在叙事诗、散文尤其是小说方面纯度最高、艺术性最强的作品,主要创作于这两年中!可惜,由于作品不能发表,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支持和较多的鼓励,并且被指责远离时代和社会生活,当时21岁左右的你,未能继续这股势头! 谨以本书献给好友曾德凤。他是湘潭大学中文系82届毕业生(属“新三届”中的78级),年龄大你七八岁,早你一年入学。他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在诗歌、散文、小说方面都有作品发表,诗歌优美尖新,散文和小说精致动人。可惜由于在《湖南日报》工作过于投入过于认真,累出了缠身的疾病,以致现在都不敢出远门,无法创作长篇巨制。但他绝不轻易放弃,仍然坚持创作,近些年已经发表了两三百篇短小精悍、极富幽默与讽刺的杂文和小小说。你能有今天,得好好感谢他:从初学创作到读硕士研究生乃至日常生活,他都对你帮助巨大!那初学写作时的介绍书籍,修改诗文,讲解技巧;那湘潭大学校园和田野里漫步时的知心交谈;那露天电影场看电影时他用稿费买的汽水的甘甜和瓜子的清香;那头两个月不多的45元工资中每月寄给你的10元(收到第一个lO元后,你知道他即将结婚,却没有一分钱存款,还抽出钱来支持你读书,写信让他别再寄钱,可他不听,第二个月领工资后又寄了10元,你只得写信斩钉截铁地告诉他,如再寄钱来,你不再理他,并且通知邮局,查无此人,原款退回,他才停止!);还有在邵阳刚参加工作,少不更事,深更半夜把他从床上叫醒(也不管更不知道涵养很好的嫂夫人会很不高兴)后,在城南公园里,他用溶溶的月色和理性的开导解开你心灵的迷乱;还有,在你犹豫不决的时候,正是他坚定了你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决心;收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后,又是他比自己考上还高兴,在邵阳市当时小有名气的城南酒家为你请客……更为重要的是,他那早年尖新、唯美的艺术追求,他那对一切都认真、负责的人生态度,他那自立自强、决不服输的男子汉气概,他那温和仁厚、助人为乐的老大哥情怀,早已潜移默化,成为你心灵和生命中的一部分!美好的时光逝去了,但美好的感情美好的一切却永远铭刻在你的心上!向他献上这本小书,一是感谢这位仁厚坚强的大哥曾经无私的帮助与全面的关爱,二是纪念那一段美好的时光,三是借此祝他健康长寿,合家欢乐! 2008年9月5日天津华苑新城竹华里揽旭轩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