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用详实的史料、传记的手法,详细介绍了老一代革命家习仲勋从出生到新中国成立由一个爱国热血青年,在党的培养下,在革命的洪流中成长为主政西北地区卓越领导人的光辉历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习仲勋传(上)(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贾巨川 |
出版社 | 中央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作者用详实的史料、传记的手法,详细介绍了老一代革命家习仲勋从出生到新中国成立由一个爱国热血青年,在党的培养下,在革命的洪流中成长为主政西北地区卓越领导人的光辉历程。 内容推荐 习仲勋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国务院原副总理,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第五、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本书反映了习仲勋同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作为陕甘宁边区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的革命经历和贡献。 目录 第一章 志存高远 家世沧桑 童年梦 少年纪学 第二章 人生新历程 “都村三杰” 在县立第一高小 “三师”学潮 系狱 历练中的抉择 第三章 “兵运”两年间 泪别故乡 从见习官到特务长 兵暴中的营委书记 北进失利 第四章 渭北烽火赤子情 路漫漫 追随刘志丹、谢子长 再返渭北苏区 富平西区的斗争 共青团三原中心县委书记 第五章 在照金苏区 奉调 边区特委军委书记 负伤 多事之秋 泰吉同志,欢迎你! 主持陈家坡会议 撤离照金 第六章 转战陕甘边 南梁曙光 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 为了苏区的经济文化建设 反“围剿”斗争 第七章 遭遇错误肃反 在阴云密布的日子里 洛河川受诬 红日照亮了陕甘高原 第八章 两下关中 周恩来的叮嘱 随军西征前后 列席中央政治局会议 再守边区南大门 建立发展统一战线 罗迈的到来 第九章 反磨擦斗争 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日子里 旬邑事件前后 磨擦迭起 迎击顽固派的进攻 政策和策略的启迪 第十章 党的利益在第一位 边区第二师范首任校长 写自炮火和硝烟中的自传 出席西北局高干会议 第十一章 守卫边区北大门 初到绥德 郝家桥调查 从整风审干到抢救运动 甄别纠错 为五十二万群众服务 第十二章 在抗战胜利前夕 革命伴侣“两地书” 出席七大前后 首战爷台山 第十三章 人民的重托 出任西北局书记 毛泽东九次来信 策动领导横山起义 第十四章 鏖战西北 出击西华池 延安保卫战七昼夜 青化砭歼敌 再战羊马河 攻坚蟠龙 进军陇东、三边地区 小河会议前后 第十五章 战争中的土地改革 心系前线 土改疑云 教诲 第十六章 一切为了胜利 全力配合前方作战 开辟国民党统治区工作 迎接大西北的黎明 胜利前夜 后记 试读章节 习仲勋的童年,是在中国社会进入二十世纪,特别是辛亥革命以后,国家经济衰败、革命风潮迭起、社会剧烈震荡的年代度过的。 辛亥革命作为近代中国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一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结束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胜利果实很快被北洋军阀所窃取。曾是响应武昌起义最早省份之一的陕西省,复处于封建军阀的统治之下。三秦大地民生凋敝,哀鸿遍野。绰号为“陆屠夫”的袁世凯的亲信陆建章督陕后,即废弃一切新政措施,残酷镇压异己,引起革命党人强烈反抗。一九一六年后,屡次发轫于习仲勋家乡富平和邻县白水、三原的护国护法武装斗争不啻长空惊雷,在陕西乃至全国产生了强烈震动和深远影响。一九一六年三月十四日,郭坚、耿直、曹世英、高峻等原陕西民军首领在白水树起“护国军”的旗帜,通电逐陆。是年五月七日,陕军陈树藩旅游击营营长胡景翼,与革命党人张义安、邓宝珊等在富平县举行兵变反陆。经过一夜激战,全歼陆建章之子陆承武的“中坚团”,俘获陆承武。兵变始举,城内外群众自动助战,演出了一场以少胜多、活捉“陆儿子”的历史活剧。此次兵变的首领胡景翼、张义安皆为富平县人,分别出生于侯家堡和到贤乡槐园堡。 继而反对军阀陈树藩的武装起义连续爆发,逐步形成了进步的陕西靖国军武装力量。一九一七年十二月三日,陈树藩部骑兵团团长高峻,首先在富平以北的白水县起义倒陈,并受孙中山委任,以护法军总司令名义宣布独立。同月十日,陈部陕西警备军统领耿直在西安起义,与援军郭坚部会合后,成立陕西靖国军。翌年一月二十五日,胡景翼、张义安在紧邻富平西南的三原县起义。八月八日,三原籍老同盟会会员于右任,奉孙中山先生之命从上海回三原,与张钫联合通电就任陕西靖国军正副司令。三原、富平、蒲城、白水、澄城、高陵、泾阳、同官①等十余县即为陕西靖国军管辖。一些有益于人民利益的政治、经济、文化方略在辖区得以推行。老百姓耳闻目睹、甚至直接或间接参加了发生在当地的诸多重大事件。他们对朝廷腐败、社会黑暗、税征泛滥、民生穷困有切肤之痛。他们向往和欢迎反抗封建军阀统治的斗争,进行社会变革。街谈巷议的话题离不了黄花岗暴动、武昌起义、陕西光复、袁世凯复辟称帝、讨袁逐陆、驱陈伐段等。特别是发生在当地的蒲城学潮、胡景翼活捉“陆儿子”、张义安三原起义历史事件,被演绎成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生动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经久不衰,影响深远。 奔走于三原、富平之间的习仲勋的父亲习宗德,也常给孩子们讲述自己的见闻。这些在幼年习仲勋纯净的心灵中留下了很深的烙印。他憎恨黑暗、向往光明、不畏强暴、勇于反抗的性格从此开始形成。尤其同乡几位著名民主主义革命人士于右任、井勿幕、胡景翼、张义安的奋斗精神,给他以深刻影响和重要人生启迪。以致在七十余年以后,他谈到胡景翼时,敬重之情仍溢于言表: “胡景翼将军赤诚爱国,胸怀大志,献身革命,功劳卓著。他整军经武,有智有勇,知人善用,将士归心。他思想开明,追求进步,热心公益,造福人民。他襟怀坦白,光明磊落,谦恭礼让,平易近人。 P9-10 后记 《习仲勋传》是经中央领导同志同意,由中共陕西省委牵头,协同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广东省(区)和中央档案馆编撰的丛书之一。在完成本书新中国建立前部分(一九一三年至一九四九年)的写作和送审后,考虑到建国后部分的研究和写作还有较繁重的工作要做,尚须一段时间,经各方协商一致,按照丛书统一规划,决定将写成部分作为《习仲勋传》(上卷)先行出版。 本书资料和事实依据,主要选自中央档案馆、解放军档案馆、陕西省及甘、宁、青、新省(区)档案馆保存的习仲勋同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文稿、书信、电报、讲话记录等,也包括发表在书籍、报纸杂志以及内部印刷品上的各类消息、通讯、图片和言论等。同时,走访了百余名与习仲勋一起工作过、战斗过、生活过的老同志、老战友、亲属子女及身边工作人员,参考了他们的谈话记录。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出版的《习仲勋文选》、《习仲勋革命生涯》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战史》为本书资料的核实、选用提供了相应佐证。正因为如此,才使本书写作有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也才使本书能够作为一部信史而付梓。 编写工作是在习仲勋丛书编委会主持下进行的。原中共陕西省委书记、编委会主任张勃兴亲自主持会议,听取汇报,解决问题,审稿定稿。按照丛书编写分工,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抽调专人承担编写任务。王中新、吴崇信领导协调了编写工作,并分别审读了书稿。贾巨川承担了拟订纲目、征集资料、综合信息、图片选配、修改订正等项工作,执笔撰写了全部书稿。赵俊忠、贾喜学、李彬、毛西康、张培林等分别参与了部分工作。中央统战部、中办秘书局、中央档案馆、深圳市接待办,甘、宁、青、新、粤等省(区)党史研究室,张蒙纳、张志功、范民新、俞惠煜、陈建国以及其他关心本书的各界人士,均在不同方面给予了积极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谢忱! 深感遗憾的是,作为传主的习仲勋同志,在审阅了大部书稿后,终未看到书的出版,便离开了我们。担任本书顾问和编委会成员并给予较多帮助的马文瑞、王恩茂、汪锋、冯文彬及刘荣惠等老同志也在此期间逝世。值本书问世之际,深表追思怀念之情。 写出一部能够经得起时间和读者检验的传记精品,是本书的初衷和追求。毋庸讳言,书中难免错讹不当之处,敬请读者不吝赐教。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