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四个性格迥异的青年人的工作和爱情为主线,描绘了大学毕业生初涉社会的艰辛、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独立思考的精神面对世俗社会时的愤怒、对美好爱情的无限向往却无法把握。
这个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对目前的大学毕业生来说会产生比较强烈的共鸣,大学生的现状是毕业就失业,面对社会,他们原来的想法和处事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爱情、友情不再是原来的那样,新出现的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又一下子适应不了,生活不再简单,迷茫却是注定的。
作者孙睿沿袭了《草样年华》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对大学生毕业后漂流的生活和迷茫的状态进行了翔实生动的描述,调侃之余,对何谓真正有意义的生活提出质问。
《草样年华》之后《活不明白》直刺“迷茫一代”叛逆而柔软软、坚硬而脆弱的内心。
本书以四个性格迥异的青年人的工作和爱情为主线,描绘了大学毕业生初涉社会的艰辛、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独立思考的精神面对世俗社会时的愤怒、对美好爱情的无限向往却无法把握。他们无所事事,喝酒、泡妞、浪迹社会、渴望工作,却不愿屈服于工作的刻板、教条;他们对未来不断抱以幻想,却在残酷的现实社会面前被撞得头破血流;他们热爱生活,拷问明天在哪里,然而却找不到答案所在;他们是迷茫的一代。主人公倪蒙在频繁更换工作中对未来和生活愈发不明白,同时,面对初恋女友和正在交往的女孩,他对爱情也愈发不明白。倪蒙在迷茫中跌跌撞撞,不知所措……
1
一切都始于夏天。
我对夏天有着特殊的感情,不仅因为可以看到撅着屁股蹲在路边吃麻辣烫的姑娘露出五颜六色的内裤和或深或浅的乳沟,更因为我的每次生活变革都是从一个夏天开始到另一个夏天结束的。
十六年前的夏天,我离开可以听阿姨讲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与小姑娘睡一张床,午睡后人手一个苹果或大白兔奶糖的幼儿园,进入了名为“学校”的地方,自此开始了长达十六年之久的学生生活,先后就读于北京某小学、某初中、某高中、某大学,然后在夏天毕业,没有按事情理应发展的那样,就职于北京某公司,却待业在家,蜗居在北京的某个角落,生活着。
2
那年夏天,我毕业了。毕业即失业,工作没找到完全在意料之中,上学的时候,我除了参加学校的文学社,看了四年《素女经》、《荤男传》之类的油印小册子,再就是于现实与理想中晃荡了四年。
论文答辩通过后,我们一身轻松,等待离校前最后几日度过,像癌症晚期病人等待余下日子结束一样,有人企盼时间尽快结束,有人希望时间停住脚步。这个时候大家都想开了,开始花天酒地、醉生梦死。
毕业典礼的头天晚上,我和老歪还有刘子去喝大酒,做好了不烂醉不归的准备,为此刘子还从家拿来他爸的“海王金樽”。老歪和刘子是我的同班同学。
老歪不姓老也不叫歪,只因他射门时皮球既不高出横梁,又不偏离立柱,而是飞向边线出了界,歪得厉害,没一次不这样的,故得“老歪”称号。他踢球还有一个特点,拿球后不管离球门多远,都拔腿就射,大学四年里踢过几百场球,从没见过他盘带和传球。
刘子这个名字不是绰号,是他爸给起的。他爸是个酒鬼,他妈生他那天。他爸正准备喝第二瓶“二锅头”,被邻居从酒馆揪去医院,路上还迷迷瞪瞪地问人家,你丫揪我干吗。邻居说你媳妇快生了,赶紧瞧瞧去。他爸疑惑地说,怎么又升了,上个月不是才升的科长嘛,再升就是副处了。邻居说,想什么呢你,这回你媳妇生的是孩子。孩子?他爸一时转不过弯来,我没有孩子呀?所以你媳妇才给你生了一个,邻居说,再这么磨磨蹭蹭的,你儿子可就满月了。
他爸赶到医院的时候,刘子已经出世,还没有名字,护士说你是孩子他爸吧,赶紧给你儿子取个名字。他爸就做出冥思苦想状,然后特有学问地说,这小兔崽子是我们刘家的儿子,就叫他刘子吧。
刘子妈为了生他,声嘶力竭了两个多小时,此刻已经安静地睡了。取名一事他爸也没和他妈讨论,就擅自做了主。相信如果他妈醒着的话,流产也不会同意这个名字的。
护士“噗哧”一笑,随手将“刘子”写在婴儿手册上。
第二天他爸酒醒了后,为名字的事儿还骂过街:操得累,谁这么没文化,起他妈这么个名字。
3
大酒喝得差不多的时候,老歪放下第六瓶啤酒,说他想找个“鸡”。这六瓶啤酒对老歪恰到好处,并没有因此而神智不清、倒头便睡,却酒壮熊人胆,道出了多年的心愿。
这些年老歪可憋得够呛,凡是看得过去的女生他就追,事先也不打听好人家是否有主儿,因为这事儿我和刘子没少帮老歪和人动手。
老歪什么姑娘都喜欢并不是花心,只是不知道该喜欢谁,他只想找一个终身伴侣,然后好好待人家,可是找来找去,总不能如愿,多数是人家看不上老歪,也有个别对老歪有意,他却看不上,这样的女生看了就让人做噩梦,她们对谁都有意思,破罐破摔,想趁着自己正当年赶紧嫁出去。 老歪磕姑娘不像公子王孙那样明目张胆,提笼架鸟,叼着牙签,嘬着牙花子,后面跟俩打手,他则含蓄内敛,时不时拉着自己追逐的女孩去欣赏高雅艺术。
我、刘子、老歪,三人都酷爱弹吉他,其中老歪弹得最好,但是没有人愿意听他弹琴,因为他演奏的都是古典曲目,老歪做不到与时俱进,凡是非现代的,无论多腐朽、多枯燥,他都喜欢,与大众的审美取向背道而驰。当时老歪并未意识到这一点,还引以为荣地带着女孩去音乐厅聆听海顿D大调第73《狩猎》交响曲,女孩听着听着睡着了,老歪却完全沉浸在古典艺术氛围之中,女孩一觉醒来,发现音乐会已经结束,大厅内只剩下保洁员正打扫卫生,而老歪依旧陶醉于余音缭绕中,难以自拔。
回学校的路上,路过音像店,女孩说进去看看,老歪就陪着进去了,结果令老歪大失所望。现在的女孩怎么都这么没品位,啥玩意儿媚俗,她们就喜欢啥,买盘周杰伦的磁带,高兴得什么似的,老歪说。
回来后老歪给我们讲了这件事儿,我感觉他不是在谈恋爱,更像是教育子女,陶冶其情操,多学一门特长,但结果往往是孩子学无所成,监督他们的父母却丰富了自己的艺术细胞。
许多女孩认为老歪深不可测,对他敬仰万分,其实他肚子里有多少油水我们了如指掌,他也知道自己究竟几斤几两,所以,每次同女孩约会前都会背着书包去图书馆备课,以便一会儿在女孩面前口若悬河,满腹经纶,摆出一副什么都懂的样子,但老歪总是在因为一时懒惰而没有提前准备的时候露出马脚,使得女生对他失去兴趣,快煮熟的鸭子就这么飞了。
4
六瓶酒让我和刘子一致认为老歪喝高了,产生不正当想法在所难免,但本质上还是个好同志。
高了,你一定喝高了,刘子不相信老歪会说出这样的话。
我是认真的,真想……老歪点上一根烟,对正干巴巴地望着他的我和刘子熟视无睹,兀自吧唧吧唧地嘬起来。
老歪好嘬两口烟就像李白爱咂几口酒。李白斗酒诗百篇,老歪做题靠好烟。大学时期这句话在我们中间广为流传,谁有不会的作业题都去找老歪答疑,捎带手拿根好烟,老歪保准帮他攻克难关,好在作业的题目不很复杂,只需一根“都宝”即可搞定,即便再难点儿, “红塔山”也足矣。
马上就要毕业了,老歪没有了做题的机会,但还要时不时地抽上两口,因为他过惯了每天一包烟,赛过活神仙的日子,不抽就心里发痒,浑身不自在。
老歪抽了几口,然后把过滤嘴已被含得湿漉漉的那半截烟递给我们:就剩这一根了。
刘子接过烟,从过滤嘴中挤出两滴口水后叼在嘴中,问老歪:想找个什么样的?
老歪难为情地说:看着来一个就行。
有啥不好意思的,刘子以过来人的口吻说,一会儿你还要上呢。
我说:要不你俩各找一个,买二送一。搭我一个,有难同当嘛,看着你们堕落我于心不忍。
这个时候老歪还是处男,并非他冰清玉洁,只是始终缺少女孩肯为他献身的运气和值得让她们相信的东西。女孩子不失身给老歪,是因为她们不想委身于像老歪这样的人,这说明老歪留给人的印象不好,但他还是处男的这件事情恰恰说明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来个霸王硬上弓,除了练柔道的体育女生,哪个女孩拦得住。虽然老歪现在还是处男,但在这个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的社会,也许过了今晚,他就将告别处男时代。
老歪此举一定是深受前两天刚看的电影《美国派》的影响,资本主义腐朽颓靡的道德观已经潜移默化在老歪日常行为之中。 刘子建议老歪:劝你找个身强体壮、没有疾病的。
可是她有没有病我只有找了以后才知道,老歪说。
那就俗点儿,找一个外表漂亮,也甭管她的内心世界光明还是阴暗了,我说。
刘子又说:她还得身怀绝技,要么品竹调丝、吹弹歌舞样样精湛,要么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而且业务水平一定要高,最好能有点儿文化,英语达到国家六级水平。
老歪说:那倒不用,四级就够,或者有个大专毕业证。
你要找的是极品鸡,兜里那点儿钱结了酒账就不剩什么了,还是安分守己,照着工薪阶层的标准随便来一个吧,我说。
老歪似乎故意做给我看,从兜里掏出一摞百元人民币说:行,那就这么定了,找就找个精品,我也潇洒一把。
后来才知道,这些钱是老歪在大学四年里拿到的各种奖学金,敛巴敛巴得有五千多。
P9-13
还活不明白?(序)
2006年9月11日,我的研究生生活第一天。早上十点,起了床刚从宿舍楼的水房洗漱回来,手机响了,是出版商打来的,告诉我《活不明白》的合同快到期了,可以再版,让我写个序。
放下电话,我想,大学毕业四年了(我同学的孩子都会叫爸了),又回到学校上研究生——我是否活明白了?
如果说,本科的专业我不喜欢,那几年是一段不堪回首但堪回味的生活,所以才考到另一所学校的另一个专业,那么,我能保证在新学校的新专业里哪怕不是好好学习也天天向上吗?我为什么在开学第一天就睡到十点如果不是窗外正翻修操场的压路机在那嗷嗷叫唤说不定我会睡到什么时候呢——尽管今天上午没课但睡觉并不是唯一选择而我为什么就选择了它。
难道又一段草样年华在等着我去过,还是我主动选择去过,我是不是该努力尝试着过过花样年华?
等上完这三年研究生,答案就有了。可如果还是草样年华,那这三年是不是有点儿不值得。我不知道。我觉得很多事情我现在还弄不明白,都是觉得该干了,就干了,干完会有什么结果,真没想过,与其彻底想明白,不如早点儿把事儿干了,不干怎么能知道结果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都背过。再说了,也想不明白,谁都不例外。
不可否认,我现在是比一般的大学毕业生混得好些,常有人问我是怎么办到的,再深挖的话,就是我用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指导了自己。这俩观,要说没有,那太虚伪,可要说有,也只是星星之火尚不能燎原,观还谈不上,顶多算个想法,可这些想法不光我有,我身边的人也有,我看谁都挺有想法的,可为什么曾经的我成了现在的我,而别人没成,说实话,我一直认为是运气使然——这是一句虚话,但事实确实如此,我依然和每一个迷茫青年一样,还在迷茫着,并将迷茫下去。
我读研上的是导演系,毕业后能有电影拍吗,会搞到投资吗,票房怎么样,拍出烂片儿会被人恶搞吗……这些我都没想过,也用不着去想,如果想出的结果是悲观的,那还学它干吗,是不是早点儿把学给退了,可退了学我干吗啊,还写小说?万一哪天小说也写不动了我还干吗啊?继续迷茫?继续无所事事?这个结果太让人绝望了。
所以,有时候想明白了倒不好了,摸着石头过河,挺好。
这次再版,不是只换个封面,文字也做了改动。原来没展开的地方,展开,也许就差一句话,但有了这句话,就点了睛。该删的地方,删,删完感觉顺多了,朗朗上口,读起来有节奏了。
初版的合同是三年的,现在三年到了,时间过得真快啊(由衷地不是例行公事地感叹)?我又读了一遍小说,觉得很陌生,不明白为什么那时候会那么迷茫,脚下的路那么难走。这样的书,我这辈子只能写这一本。不知道我该为这个结果庆幸还是悲哀。
曾有人对我说,《活不明白》是你出版的四本书里最好的一本。我自认为写得还行,但对它是最好的有点儿心虚。现在,我肯定了这种说法。
孙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