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声熙和陆元昌编著的《云南松林近自然经营技术模式研究》云南松林是在半湿性常绿阔叶林被破坏后代之而起的天然次生林,适应西南亚热带高原干旱、贫瘠土地而形成的持久性群落,常与半湿润常阔叶林主要树种混生,具有很强的泌脂能力,产脂量较高。同时,林下非木材资源极为丰富,特有的滇重楼等名贵中药和森林野生蔬菜,其中松林中采收野生食用菌约占云南省总产量的60%以上。从森林生态学和近自然林学的角度看,云南松属于长寿命的先锋群落树种,目前云南松林80%为同龄纯林,组成简单,生物多样性低,林分稳定性较差,不能充分利用林地生产力。因此,如何提高亚热带高原云南松林的整体质量与功能是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如何从森林景观、林分结构、树种关系和林木个体关系等4个层面上提出认识并实施经营调控,尽快克服上述同林纯林的不足而使其生产功能及生态功能得以协调发挥,逐步实现可持续经营利用的目标是云南林业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本书的核心科学主题。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云南松林经营的研究概况
1.2.1 云南松林的选种研究
1.2.2 云南松的培育研究
1.2.3 造林及迹地更新研究
1.2.4 云南松的林分经营研究
1.3 云南松林不同尺度经营评价体系及研究现状
1.3.1 中大尺度的景观评价体系与研究现状
1.3.2 林分尺度经营评价体系与研究现状
1.3.3 云南松林未来经营研究发展方向
1.4 主要解决的问题与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重点解决的问题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与调查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自然条件
2.1.2 林场基本情况
2.1.3 森林资源分布
2.1.4 森林经营历史
2.1.5森林景观现状
2.2 调查方法
2.2.1 资料收集
2.2.2 群落生境与林分调查
第三章 研究区群落生境制图
3.1 引言
3.2 研究区群落立地类型划分
3.2.1 基本概念
3.2.2 群落生境类型划分原则
3.2.3 地形斑块划分
3.3 群落立地类型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3.3.1 数字高程模型(DEM)
3.3.2 数字高程模型(DEM)和优势树种斑块图的生成
3.3.3 地形斑块图层的生成
3.3.4 空间基础数据库的生成
3.4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云南松林景观格局评价及群落演替研究
4.1 引言
4.2 云南松林景观分类
4.2.1 分类依据与尺度界定
4.2.2 一级景观类型的划分
4.2.3 二级景观类型划分
4.3 云南松林景观分类与群落演替分析
4.3.1 云南松林景观分类结果
4.3.2 云南松群落演替分析
4.4 云南松林景观格局与环境关系分析
4.4.1 典范对应分析(CCA)
4.4.2 数据生成
4.4.3 景观与环境影响分析
4.5 结论与云南松林景观经营建议
4.5.1 小结与讨论
4.5.2 景观经营建议
第五章 云南松林分结构与生长动态研究
5.1 引言
5.1.1 林分结构研究现状
5.1.2 林分动态模拟研究现状
5.2 研究方法
5.2.1 树种结构及多样性指数
5.2.2 水平结构研究
5.2.3 垂直结构研究
5.2.4 空间结构研究
5.2.5 林分生长模型研究方法
5.3 结果分析
5.3.1 物种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5.3.2 水平结构分析
5.3.3 垂直结构分析
5.3.4 空间结构分析
5.3.5 生长动态分析
5.4 小结与讨论
5.5 抚育问伐对云南松纯林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5.5.1 研究区概况及方法
5.5.2 结果与分析
5.5.3 结论
第六章 云南松林近自然经营模式设计与实践
6.1 引言
6.1.1 近自然林业理论
6.1.2 我国近自然森林经营应用现状
6.1.3 森林近自然度评价与目标林相
6.2 云南松天然林景观规划的近自然设计
6.2.1 规划目标
6.2.2 规划依据与原则
6.2.3 云南松林景观近自然发展类型设计
6.3 云南松纯林近自然改造模式研究
6.3.1 近自然改造的依据和原则
6.3.2 近自然改造的方法与途径
6.3.3 云南松纯林可持续经营的近自然改造模式
6.4 小结与讨论
第七章 云南松天然林模拟经营与经营技术研究
7.1 引言
7.2 云南松经营利用概述
7.2.1 云南松经营管理及利用方式
7.2.2 云南松低产林分改造
7.2.3 云南松林分更新培育
7.3 森林经营模拟研究概述
7.3.1 林分生长模型
7.3.2 林木死亡(自然稀疏)模型
7.4 研究的基础理论概述
7.4.1 近自然森林经营基本概念
7.4.2 近自然森林经营的原则
7.4.3 近自然森林经营在中国的研究实践
7.5 主要研究的内容、方法
7.5.1 研究内容
7.5.2 技术路线
7.5.3 研究方法
7.5.4 近自然森林经营
7.5.5 数据处理
7.5.6 重点解决的问题
7.6 云南松天然林分单木生长模型建立
7.6.1 云南松天然林分单木生长模型
7.6.2 蓄积量模型
7.6.3 枯损量估计
7.6.4 小结
7.7 云南松天然林分模拟经营
7.7.1 模拟样地基本情况
7.7.2 云南松天然林自然生长模拟
7.7.3 近自然森林经营模拟
7.7.4 近自然森林经营技术指标
7.7.5 模拟云南松天然林近自然森林经营
7.7.6 模拟结果比较及评价
7.7.7 模拟结果的验证及讨论
7.7.8 小结
7.8 云南松天然林近自然森林经营技术
7.8.1 云南松天然林目标树经营技术
7.8.2 云南松天然林分树种结构调节枝术
7.8.3 促进云南松天然林分持续天然更新技术
7.8.4 小结与讨论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8.1 结论
8.1.1 在数据获取方面
8.1.2 在景观评价方面
8.1.3 在云南松林分经营方面
8.1.4 在云南松林可持续经营的近自然改造方面
8.1.5 云南松林近自然化改造的实用要点
8.2 讨论
8.3 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