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劲峰、Jeannette V.Rijsoort、姜远标、马赛宇、耿云芬等编著的《参与式自然资源监测》是在对云南和广西开展的参与式自然资源监测进行总结和评价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目的是将PRM的理念和方法在更广的范围内进行推广和应用。该书共分5个部分,分别介绍了PRM的概念、步骤和方法、成果和经验,讨论了PRM对森林保护和资源管理的价值,同时提供了开展PRM工作方法培训的指南等。
第一章 参与式自然资源监测的概念
1 自然资源监测
2 参与性自然资源监测
3 参与式自然资源监测的总体目标
第二章 参与式自然资源监测的步骤和方法
1 选择村社
2 村社资源利用者分析
3 组成PRM工作小组
4 从不同资源利用者的角度详列PRM的具体目标
5 确定目标资源和物种
6 确定监测指标
7 确定监测方法
7.1 村民会议
7.2 参与式绘图
7.3 资源考察
7.4 资源分析
7.5 其他方法
8 确定PRM数据传播和管理方法
9 制定PRM工作计划
10 制作PRM培训手册开展培训
11 编制PRM进展报告
12 申请经费
12.1 PRM运作费
12.2 PRM小组成员的激励费
12.3 标本创作费
12.4 对工作人员的奖励
12.5 专家咨询费
12.6 评估研讨会费用
13 非木材林产品可持续利用潜力快速评估(RSA)
13.1 非木材林产品的定义
13.2 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学标准
13.3 可持续利用的经济标准
13.4 对过度开发承受能力的评估框架
13.5 初步管理决策
14 实施PRM
第三章 参与式自然资源监测(PRM)成果及经验
1 PRM过程和初步结果
1.1 PRM的目标
1.2 PRM小组成员
1.3 监测对象
1.4 监测指标和方法
1.5 标本采集
1.6 数据记录
1.7 数据分析
1.8 数据传播和宣传
1.9 报告撰写
1.10 日历表
1.11 经费预算
1.12 过程
2 促进PRM活动
第四章 参与式自然资源监测(PRM)对森林保护和资源管理的价值
1 对集体林管理的价值
2 对保护区管理的价值
3 监测和管理能力的提高
3.1 村民的能力
3.2 工作人员的能力
4 意识教育
5 冲突管理
6 PRM在解决当地需求和注重乡土知识方面的价值
6.1 获取资源
6.2 替代措施
6.3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6.4 野生动物肇事管理
6.5 乡土知识的利用
6.6 改善关系
6.7 注重村民之间的差异
6.8 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益
7 其他保护区对PRM的兴趣
7.1 PRM的积极作用
7.2 改进建议
8 PRM与科学研究
8.1 基层提出的研究项目建议
8.2 科研单位提出的研究项目建议
第五章 参与式自然资源监测(PRM)工作方法培训指南
1 组织资源使用者会议
1.1 目标
1.2 步骤
1.3 需要准备的材料
1.4 注意
2 参与式监测研讨会
2.1 PRM研讨会概述
2.2 PRM研讨会介绍
2.3 PRM研讨会的任务活动
任务1 什么是监测
任务2 参与式监测可能带来的好处和障碍
任务3 为什么要一起工作?(1)
任务4 为什么要一起工作?(2)
任务5 明确PRM的目标
任务6 选择要监测的目标物
任务7 确定指标和方法
任务8 数据分析
任务9 数据传播
任务10 监测日程表
任务11 在研讨会开始确定的利益与障碍的反馈
2.4 报告格式和“逻辑框架”
3 研讨会的跟进活动
3.1 PRM执行程序
3.2 PRM的跟进活动
参考文献
附件1 PRM报告撰写格式
附件2 专家与乡土专家就监测物种选择的意见
附件3 云南小黑山保护区PRM记录表
附件4 广西弄岗保护区监测记录表
附件5 PRM野外指导范例
附件6 PRM监测目标物、指标、方法、数据分析、数据传播及PRM活动计划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