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美畅销排行榜第2名,销售超过100万册!
这是一个辉煌与痛苦共生的时代,一段令美国人充满骄傲回忆的历史,在这里,英雄辈出、群雄逐鹿,奠定了美利坚帝国的宏伟将来!
《大转型时代》,跨越历史,给出了美国通过20世纪前半叶的发展和转型,并最终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的全景。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大转型时代(全球帝国的阵痛1900-1950)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世界经济 |
作者 | (美)弗雷德里克·刘易斯·艾伦 |
出版社 | 新世界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全美畅销排行榜第2名,销售超过100万册! 这是一个辉煌与痛苦共生的时代,一段令美国人充满骄傲回忆的历史,在这里,英雄辈出、群雄逐鹿,奠定了美利坚帝国的宏伟将来! 《大转型时代》,跨越历史,给出了美国通过20世纪前半叶的发展和转型,并最终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的全景。 内容推荐 20世纪上半叶的美国,就是一幅大变革和大转型的图画,就是一个国家走向全球权力顶峰的历史。在这5。年间,美国得到了快速发展: 人均收入从到500美元,增长到1600美元,并实现了广泛的社会保险体系;曾经多达26%的童工受到法律的禁止;黑人已经在名义上享受美国公民的全部权利;登记在册的汽车由13.824辆(人130.76亿),增长到4400万辆(人口158亿),每4人即有一辆;全美由一条地铁,增加到已有10多个城市拥有地铁;电话则从、33万部,增加到4300万部。 美国将令人叹为观止的生产力跟这个世界曾目睹过的最广泛的繁荣结合起来。实现了从科技到社会诸领域的广泛变革,实现了美利坚民族的伟大转型。每个人都深信:在所有可能存在的世界中,这里是最好的世界,而且,每时每刻都在变得更好。 而“美国大发现”的本质就是:如果你把有利的条件带给广大的底层民众,他们就会抓住机遇,并成为负责任的公民。 目录 序 作者自序 第一部 旧秩序 第1章 新世纪的开端 第2章 宏伟与局促 第3章 轨道的另一面 第4章 真正的资本主义 第5章 袖手旁观的政府 第二部 变革的动力 第6章 美国良心的反叛 第7章 大规模生产的动态逻辑 第8章 汽车革命 第9章 旧秩序的小阳春 第10章 大萧条 第11章 勉为其难的世界强国 第12章 黑人的灵歌 第13章 更快,更快 第14章 人更多,寿更长 第三部 新美国 第15章 全美标准 第16章 新型公司 第17章 时代精神 第18章 我们得到了什么? 人名、地名译名索引 试读章节 1 1900年1月1日一大早,范科特兰公园是纽约人溜冰的好去处,天刚刚开始下起了雪。但严寒并没有冷却人们的热情。昨天夜里,他们聚集在下百老汇,庆祝20世纪的开始,或者说是庆祝19世纪最后一年的开始:关于此事的恰当解释,人们观点不一,不过对于集会的规模和热闹倒是并无异议。电车里挤满了人,三一教堂前面的百老汇大街几乎水泄不通,华尔街上密集的人群一直挤到了财政部大楼的台阶上,锡喇叭巨大的嘈杂声,时不时地被鞭炮的声音所打断。这是个好年头,另一个好年头正在到来。 《纽约时报》(New rorA Zimes)在1月1日的头版社论中奏响了乐观的基调:“1899年是奇迹的一年,名副其实的annus mirabilis(拉丁文:奇迹之年)”并宣布:“如果我们尚未确信最高纪录的荣耀不久必定会传递给1900年的话,那么我们就很容易把刚刚过去的12个月说成是最好的年头……在这个新年的开端,前景一片光明。” 在远离闹市的住宅区,在他那幢位于麦迪逊大道与第36街拐角上的褐砂石豪宅的桃花心木镶板藏书室里,全世界最大银行的老板、整个美国商界最强有力的人物约翰,皮尔庞特,摩根,在旧的一年行将结束的时候,独自一人坐在那里玩单人纸牌游戏。在接下来的12个月里,摩根将在一次欧洲之行中大量购买油画以及珍本图书和手稿,将命人在他的宅邸旁边建造一间临时舞厅,以招待出席女儿婚礼的2500名宾客,还将与安德鲁,卡内基——爱眨巴眼睛的小个子钢铁大亨,他1900年的个人收人将高达2300万美元,而且还不用交所得税——商议组建美国钢铁公司的事儿,这家公司将是有史以来全世界最大的钢铁公司。眼下,当摩根排列面前的纸牌的时候,他预见不到所有这一切,我们不妨用他未来的女婿和满怀深情的传记作者的话,来描写1899年12月31日的那个晚上: 摩根先生的宅邸刚好就在他所希望的、并适合他的生活方式的地方。摩根夫人气色很好,夫妇俩让他们未婚的女儿路易莎和安妮跟自己住在一起。他已婚的儿女和孙辈全都健康而幸福,他自己的身体也很棒。他的朋友们都住在附近。他的社交圈子里都是一些跟他同类型的人,他所接触的银行家和商人,大部分都拥有同样的道德标准,以及他本人所持有的观点。纽约依然是一座友好的、邻里般的城市,一个生活惬意的地方。……午夜,当钟声和号角宣告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候。他以一个年轻人的渴望,期待着这个即将开始的新世纪所带来的巨大可能。 当然,另有数以十万这样的纽约人:对他们来说,这座城市很难;说是“一个生活惬意的地方”。在下东城,你所看到的是贫困、污秽、悲惨,其程度在我们今天看来似乎是难以置信的。在美国其他很多城市和工业城镇,移民家庭生活在温饱线之下,甚至更糟。因为,在一个美国的普通工薪阶层一年所得都不N500美元的时代,大多数刚到美国的新来者所挣的钱远远少得多。范怀克,布鲁克斯总结了厄普顿,辛克莱几年之后对芝加哥牲畜围场区的波兰人、立陶宛人和斯洛伐克人的生活状态所作的无可辩驳的揭露: 欧洲的暴政使他们变得无知而懦弱,而美国的冷漠,只会将他们彻底摧毁,他们被房产经纪人、政治老板……和那些拒绝承认他们的权利的法官们所欺骗。没人知道、也没人关心他们幼小的孩子何时被溺死在他们肮脏小屋周围的臭水坑里,他们的女儿何时被迫出卖自己的肉体,他们的儿子何时因为雇主没有提供安全设施而落入沸腾的大桶。 “没人知道、也没人关心”——为什么?因为这是一个自满的时代。自从袭击1890年代的大萧条结束以来,抗议美国贫富悬殊的声音已经越来越微弱。民粹主义已经寿终正寝。“自由白银。运动所激起的轰动也已渐次消弭,曾经愤怒的大平原各州的农民,如今都生活得相当不错,以至于1899年一位旅行者评论道:“堪萨斯和内布拉斯加的每间谷仓都被粉刷一新。”此时,即将出现的那群被西奥多·罗斯福在一次怒火爆发时给贴上了“扒粪者”标签的新闻记者们,尚未发表他们对美国人生活中的阴暗面所作的不屈不挠的调查研究。美国的小说创作,就像美国的新闻业一样,正经历老安布罗斯·比尔斯所说的“一个柔软而蓬松的时期”,德莱塞的《嘉丽妹妹》(Sister Carrie)出版于1900年,几乎没什么人关注。接下来便因为太肮脏或太色情而被下架收回。最好的杂志和上流社会人士很少操心平民百姓的厄运,倒是颇为关注绅士淑女们的幸运,关注社交聚会的铺张排场,关注如何促进一种适合精英阶层的优雅而得体的文化。如果说,摩根的传记作者的文字当中——正如他在描写这位伟大银行家的满足时所表现出来的那样——有一种清晰可辨的自鸣得意的微弱音调的话,那也只不过是那些出身名门、天生优越者凝视光明未来时的普遍姿态的典型特征而已。 摩根自信地期待着一个稳定和常识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像马克,汉纳这样的政治领袖将会看到:愚蠢的平等主义观念在政府里根本吃不开,政府里负责掌控美国事务的人,不是政治家,而是像他本人这样的银行家,是值得尊敬的、拥有财富和判断力的人,就像他在自己最喜爱的俱乐部里所见到的那些人。 特雷霍特市郊外,有一幢天花板很高、共有8间房的房子,在楼上的一间卧室里,一位高个、瘦弱、秃顶的印第安纳州人,凝望着窗外的铁轨,做着一个完全不同的未来之梦。尤金·V·德布斯从前是个机车司炉工。他曾领导过1894年的普尔曼罢工,后来进监狱服刑,在牢房里,他狼吞虎咽地阅读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成了一个狂热的社会主义者,他此刻的最大希望是把社会民主党1900年的政纲具体化,作为该党的候选人,德布斯将会获得微不足道的96000张选票。不过,这只是个开始。倘若德布斯当时知道这一点的话,那么到1912年,他一定会有将近100万追随者,德布斯是个友善而仁慈的人,对逻辑的掌握不是很靠谱,他强烈地认识到了移民工人们令人绝望的困境,他确信自己知道一个(也是唯——个)答案,可以应对他们的悲惨境遇。他的竞选政纲呼吁铁路、电报、公共事业和煤矿的公有制,以及——有点更加遥不可及——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普遍分配。德布斯认为,只需这一招,就会终结当时的工业恐怖和不公平。P4-7 序言 毫无疑问,弗雷德里克·刘易斯·艾伦是研究美国20世纪前半叶历史中读者最众、且文笔独好的不多的几个史学家之一。就一个非科班出身的历史学家而言,这绝对是莫大的成就:与得到众多读者的畅快阅读相此,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能令作者心怀感动呢?这大概也正是美国众多大学愿意将这三本著作列为学生指定阅读读物的原因吧。 艾伦一生著述颇多,但其最重要、影响最深远者,则莫过于读者在这儿看到的《美利坚帝国成长三部曲》。他用翔实的资料、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伟大国家从传统步入现代、从偏居美洲一隅上升为具有全球影响力之世界强国的全过程。对中国而言,大约可以从中借鉴良多。 作为本系列的第一部《大繁荣时代》,可以称之为美国的20世纪20年代简史。史虽简,但影响却无比的深远。当1919年美国《时尚》杂志预言“今后的流行趋势可能是裙子越来越短”之后,我们显然看到了个性解放、民主兴起、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以及妇女权益伸张的影子。事实上,这段美国全面繁荣的历史进程可以为我们今天回首审视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变化提供某些借鉴。同样是对原有封闭藩篱的打破,同样是社会思想多元化和创新精神的展现,同样是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产品的极大丰富……或许,这会令每个历史参与者感到惶惑甚至不安,仿若原本平静的水面掷入一粒石子,涟漪蔚然,动荡却有趣;或如日暮炊烟的小山村铺进了第一条柏油路,探视村外已是每个人内心按捺不住的骚动。 所以,我们每个阅读这本书的人会猛然发现,原来那些现在已经成为生活必然的组成部分,早已在那时种下了种子,并萌发出小芽:比如,令老年人深恶痛绝的“闪婚”;比如,令国民趋之若鹜的国外旅行;比如,青年人的早恋、中年人的婚外情;比如,让北京、上海等城市人民牢骚抱怨的“交通拥堵”;再比如,泳装选美、高尔夫、网球、拳击……谁能设想,所有这一切竟然都在八九十年前的美国轮番上演过呢? 而本系列的第二部《大衰退时代》,则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充满痛苦和绝望的时代。不知道是否算是巧合?那个时代竟然像梦般的在21世纪的今天开始重演。在那个当头一棒的年代,道琼斯指数暴跌达90%;曾经牛气冲天的大企业的股票纷纷缩水;数以万计的人们顷刻间财富蒸发、穷困潦倒;超过5000万人从此失去工作;数以十万计的企业纷纷破产……我们不知道今天的人们是不是可以从中得到某些启示、某些借鉴?现时代的知名人物,像格林斯潘、恩道尔已经在预言:我们将面临一次百年一遇的大危机,甚至远胜于1920年代那次绝望的萧条。对此,我们只能盼望,希望今次的危机不会似过去那样,只有通过二战般的惨烈才能最终画上句号。 作为本书的第三部《大转型时代》,则跨越历史,给出了美国通过20世纪前半叶的发展和转型,并最终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的全景。我们完全可以说,假如19世纪,令全球中心从东方转向西方(主要是欧洲),那么,20世纪前半叶则实现了世界中心从欧洲向美国的转移。经过一次和二次世界大战的洗礼,老欧洲已经日暮寒秋,逐渐地退出了主导全球的舞台,而美国则如新星,冉冉升起。除去主导思想的改变,我们应该更容易看到全球经济实力的消长。经过50年的发展,美国经济从万花筒般的大繁荣时代,经历大衰退时代的痛苦转折,经济发展逐渐平稳上升,社会格局也逐渐趋于稳定。在这50年间,美国人均收入从不足500美元,增加到1600美元;汽车拥有量从13000多辆暴增至4400万辆;地铁建设也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则日渐完成。在社会层次上,民众权利得到基本保证,社会保险已经广泛普及,童工已经被禁止,黑人和妇女也从法律角度得到了公民的全部权利。为底层利益呼吁的社会主义运动也给保守思想注入了新的活力。 正是从思想、社会和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广泛变革,为美国的最终崛起奠定了广泛而坚实的基础。对此,艾伦认为,“美国大发现”的本质就是:如果你把有利的条件带给广大的底层民众,他们就会抓住机遇,并成为负责任的公民。 在这里,我们不能对全书做出更好的描述,亲自阅读肯定比别人的絮絮叨叨能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虽然作者对诸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颇有微词,但我们深信,每个人都有其历史的局限性,即便如泰斗大家,也概莫能外。但假如我们能够超越历史的局限,并能从历史的演进中,找到一些对自己、对自己的国家可以借鉴、可以誓示的东西来,则本书也就达到了它的历史使命。 秦传安 2009年3月 书评(媒体评论) 20世纪前半叶,美国人民怀着致富的梦想,怀着平行和民主的希望,怀着国家崛起、成为超越老欧洲的新兴帝国渴盼,体验了经济过山车般的动荡,以及两次大战烽烟如火的冶炼,草根运动前赴后继,制度改革如箭在弦,竟是一个横跨两个世纪的偌大全球帝国! ——网络评论人 老枪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