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另类美国史(对美国历史的政治不正确导读)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美)托马斯·伍兹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维尔·罗杰斯曾经说,美国的麻烦并非大家不知道的事情太多;美国的麻烦是大家自以为知道的事情,其实蛮不是那么回事。

没有哪个领域像美国历史这样更符合这位幽默大家的此番评论。在过去的至少几十年,大多数学生接触的美国历史,实际上是一堆枯燥乏味、耳熟能详、老生常谈的故事:美国内战全是由于奴隶制、反垄断法救民于邪恶的大公司、富兰克林·罗斯福把我们从大萧条中拯救了出来,诸如此类。从殖民地时代到比尔·克林顿当总统,本书的指导方针很简单,旨在秉笔直书。

内容推荐

在过去的至少几十年,大多数学生接触的美国历史,实际上是一堆枯燥乏味、耳熟能详、老生常谈的故事:美国内战全是由于奴隶制、反垄断法救民于邪恶的大公司、富兰克林·罗斯福把我们从大萧条中拯救了出来……

伍兹教授从政治正确的记忆漏洞里勇敢地拯救了真实的史实。每个想了解美国历史的人都应该读这本书。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美国自由的殖民地起源

 怀疑+厌恶=自由:一个自由公式

 爱你的邻居?殖民地间的争吵诞生了宗教自由

 政治正确的神话:清教徒是种族主义者

 不,清教徒不曾偷印第安人的土地

 自治是不可谈判的

第二章 美国保守的革命

 殖民地传统还是英国改革?

 事实:美国革命不像法国革命

第三章 宪法

 各州声言,宪法敢情好,但是,万一……

 我们就闩门

 反联邦主义者的反对意见

 联邦政府工作人员少管各州的闲事

 拥有一支枪是可以的

 仅仅因为不在做力法案》之内,并不意味着

 那不是一项权力

 各州不让联邦政府人员做的任何

 事情任由各州自行处理

 战争权:国会对自身的责任软弱无力

第四章 美国政府与“九八原则”

 提供“全民福利”:大政府之根

 共和党人对联邦党人

第五章 南北分裂

 密苏里归你,缅因归我

 另外一些大放厥词的吹嘘

 把奴隶制赶出领土!(把土地留给白人)

 各州为……亚利桑那的种植园而战?

 那和奴隶制有关,但是那和奴隶制无关

 堪萨斯“血流成河”

 共和党人的崛起

 事实:南方地方法官解放了德瑞得·斯科特

 疯子出逃:谋杀者约翰·布朗返回现场

第六章 州际战争

 存在美国内战这回事吗?

 各州有脱离联邦的权力

 这战争是为解放奴隶而打的吗?

 实事求是:林肯的种族观

 士兵为什么打仗?士兵们说……

 全面战争的爆发

第七章 重建

 林肯,约翰逊,以及总统主持的重建工作

 南方的《黑人法典》

 第十四修正案与各州权力

 第一次总统弹劾案

第八章 大企业如何让美国人致富

 政府在铁路建设中如何鼓励浪费与腐败

 “可恶的”洛克菲勒

 安德鲁·卡内基与美国的生活水平

 赫伯特·道:被遗忘的美国英雄

 反垄断的白痴行为:反垄断法应该撤销吗?

第九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时宣传?不能够!

 让平民挨饿是犯法的

 德国人反击了

 “露西塔尼亚号”被击沉

 “苏塞克斯号承诺”

 德国推了最后一把

 为什么威尔逊赞成战争?

 巴黎和会:威尔逊视而不见的灾难

 反对者说我们当不了世界警察!

 “怪异”与“瞪眼”:威尔逊的计划

 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布置好了舞台

第十章 遭到误解的20年代

 投票反对威尔逊

 20年代的真相

第十一章 大萧条与新政

 胡佛:一个“啥事儿不干”的总统?但愿如此!

 罗斯福进城

 让我们毁了吃的以帮助饥饿的人民

 罗斯福反企业的狂热延迟了恢复

 劳工立法的后果

 “公共建设工程”的灾难

 法院告诉罗斯福,别那么急

 二战把美国救出大萧条了吗?

 征兵降低了失业率!

第十二章 是的,同情共产主义的人确实存在

 “可到过未来——它管用!”

 苏联的实验:美国的榜样?

 工会有话:苏维埃制度的优点

 振作起来:那都是为了“广大劳动人民大众的利益”!

 怎么饿死自己的人民

 《纽约时报》的那位掩盖罪行的记者

 斯大林的摆样子公审太有才了,马屁精们说

 是的,苏联间谍是个问题

 约瑟夫·麦卡锡是个偏执的白痴,当真?

第十三章 二战在即

 富兰克林·罗斯福把中立法中立了

 皇帝总统成形了:罗斯福违法了吗?

 中立状态的结束

 罗斯福怎么把美国拖进了战争

 罗斯福与日本开战不可避免吗?

第十四章 二战:后果与余波

 罗斯福和与约瑟夫大叔——罗斯福对斯大林有

 多么友好?

 马歇尔计划是一个伟大的成功还是另外一个

 失败的送礼项目?

 杜鲁门蔑视宪法

第十五章 民权

 不用法律,而用社会学

 从种族中立到种族困惑

 让我们把那些孩子弄到一块儿——即便他们

 每天必得坐两个小时的汽车!

 堪萨斯市的惨败

 1964年《民权法案》

第十六章 约翰·肯尼迪与林顿·约翰逊

 谁是真正的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

 林顿·约翰逊:失败的遗产

 缺乏工作机会解释不了庞大的福利接受人群

 “大社会”与越南悲剧

第十七章 贪婪的十年

 里根有什么不同?

 “贪婪的十年”中的慈善捐款

 迈克尔·米尔肯的真相,媒体喜欢恨的

 那个人

 预算削减的神话

 减税

第十八章 克林顿

 克林顿,一个“中间派”?

 “只有不合格的求职者才可以申请”

 听从美国有线新闻网的对外政策

 出师不利巴尔干:克林顿如何滥用权力、

 煽动伊斯兰主义者、撒谎以及用纳税

 人的几十亿美元打水漂

 “大政府时代结束了”——说什么呢?

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表

译者后记

试读章节

一个清教徒评论弗吉尼亚人:

“把他们世上的人数凑在一块儿,也离良心和诚实十万八千里。”

弗吉尼亚人威廉·伯德二世评论清教徒:

“得拿眼盯着这些奸商。”

清教徒和弗吉尼亚人评论教友会信徒:

“他们每礼拜为同胞祈祷一天,其余六天作威作福。”

教友会信徒评论新英格兰人:

“一群杀人犯。”

宗教对殖民地居民是重要的,尽管他们信奉同一个上帝,可是仍然有不少的吵闹。确实,教友会信徒或者说贵格会员,惹得不少殖民地居民愤恨。以为自己净化了英国国教礼拜仪式和“迷信”的清教徒,在贵格会员看来,还是太形式主义。在威廉·佩恩(William Penn)于17世纪80年代定居宾夕法尼亚之前的几十年,住在罗得岛的贵格会员旅行到了马萨诸塞,为的是把那里愚昧的居民从教条主义的沉睡中唤醒,并让他们清醒地皈依他们自己那种枯燥乏味的信仰。贵格会员捣乱清教徒的宗教仪式,对牧师极尽刁难,甚至光着身子在教堂的过道上走来走去。贵格会员屡次被禁止进入马萨诸塞。

这种相互的敌意,以一种怪异的方式,归因于美国自由的发展:每一教派和殖民地都警惕地反对别人对其内部事务的干涉。各殖民地之间的不同之处,产生了这么一个当然的想法: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如果有可能有一个中央政府,这个政府也应该如此行事。

爱你的邻居?殖民地间的争吵诞生了宗教自由

宪法第一修正案反映了这种态度:联邦政府不得干涉各州的宗教事务。第一修正案宣布:“国会不制定与宗教机构有关的法律,并因此对自由的宗教活动不予以禁止。”按照史学家大卫·黑克特·费歇尔(David Hackett Fischer)的理解,这项宣告意在在弗吉尼亚和宾夕法尼亚保留宗教自由,并且保证在马萨诸塞和别处存在的教会机构免于外部干涉而能安然自处。

马萨诸塞湾的神圣社区

把马萨诸塞各殖民地说成神权统治,在技术上是不正确的,因为牧师们自己是不掌握政治权力的,但这些殖民地肯定有一个神权统治的方面。比方说,在1629年建立的马萨诸塞湾殖民地,大家希望法律能尽量精确地反映《圣经》的训令。公民权只授予教会成员;在成为教会成员之前,必得经过一个如同审问般的过程。“教会的柱石们”将决定一个预备成员是属于上帝的选民(命中注定要永远上天堂),还是属于永远的受罚者。

后面这种人,尽管得不到公民权,也不蒙圣餐会的邀请,可是还得遵命上教堂。清教徒沉浸在关于圣约的神学中,他们相信,如果他们能建成一个真正的神圣社区,上帝还是会给他们好脸色看的;如果他们建不成,他们就得听任神怒的发落。他们希望和想法相似的人生活在一起,以便按照共同的理想改善生活。17世纪30年代,在马萨诸塞起草的《戴达姆圣约》中,事情是这么解决的:“我们将不遗余力地摒弃那些与我们离心离德的人,只接纳那些与我们同心同德的人。”

早期新英格兰的社区精神经常得到很大的重视,以至于清教徒对传统的英格兰的自由所承担的义务常常遭到了忽视。约翰·温恩罗普(John Winthrop)是清教徒移民中的一位首要人物,很长时间担任马萨诸塞湾的总督,他希望成文法越少越好,如此一来他和他的法官们就能任意使用权力,按照《圣经》来进行统治了。然而,他的殖民地居民却希望别这么随意,他们希望对个人自由有清楚的保障。

1641年,由于这种分歧,温恩罗普落选,殖民地居民们建立了“马萨诸塞自由团体”。相关文件包含一百多条规定,其中有些条款美国人都很熟悉:无理由不征税原则,陪审审判权,以及保证未经法律程序不可剥夺个人生命、自由或财产。(文件还包含一个规定:禁止殴打妻子,除非丈夫需要采取自卫行动。)我们已经发现了美国宪法起草之前一个半世纪的一份文件,其目的是为了限制和界定政府的权力。而这是美国殖民地居民起草的许多文件中的一份而已。

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教徒生活的一些限制逐渐瓦解了。比方说,人口越来越多,迫使人们定居在远离市中心的地区,政府和宗教权威不容易看着他们、管着他们了。除此之外,神学上的自由主义对许多殖民地居民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本为凝聚团体的一桩事业,对个人自由却越来越重视。

与此同时,在粗野蒙昧的詹姆斯敦……

弗吉尼亚的詹姆斯敦的发展,走了一条相反的道路。它开始的时候是一个个人主义精神鲜明的殖民地,只是后来才需要团体的凝聚力。弗吉尼亚早期的殖民地,是由年轻的单身汉们把持的。有好几个因素,其中臭名昭著的一个因素,是弗吉尼亚乃是疾病肆虐的生死之地(并非完全诬蔑),使那些有清教徒背景的移民家庭望而却步。但是,道德掉价了,这个殖民地的繁荣却广为人知,那么举家迁往弗吉尼亚东南部的切萨皮克的人,就比较明智了。

由于弗吉尼亚根基更稳了,它也更贵族化了。贵族青睐于自治原则,而且这些人非常看重自己的责任。其有严格的规定:每个成员必须出席议会的开幕式,任何缺席都要请假。(可怜的詹姆斯·布雷(James Bray),在1691年,议会被他的缺席解释大大激怒了,议长实际上签署了一份逮捕状去抓他,把他拘留了起来,直到他道歉才算了事。)这群精英是由一帮才分极高的男子组成,在和英国关系出现危机的时候,他们有本事口齿清楚地说明美国的权力和自由在哪些方面、以何种方式遭到了威胁。

最终,各殖民地成功地提供了个人自由,文明生活就可能了,与此同时也培养了一种社区情感,这种情感导致他们抵制中央集权化。这种社区情感转变成了个人对他自己所属的殖民地的依恋,这是一种地区性的爱国主义。

史学家们注意到了弗吉尼亚人对他们那方土地有多么尽心。这种说法对所有的殖民地而言也是真实的;晚到1787年,马里兰人仍然把他们的州叫做“国家”。

P2-6

序言

世界兴奋地看到中国从贫穷落后的时代一变而为一个日益繁荣的社会。西方政府对中国的攻击,毫无疑问,起码部分地反映了它们对中国走向繁荣富强感到不安。只有傻瓜才对中国近来取得的巨大进步漠然视之。

在我自己的国家,我遗憾地告诉大家,政界对中国的敌意是存在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对这个茁壮成长的经济大国的嫉妒(有的时候是有道理的),到对人权的关心,再到为中国胆敢阻碍美国称霸全球的野心感到恼怒。更重要的,简单地说,是许多美国政客汲汲于冲突与战争,孜孜以求争吵的理由,而非致力于友谊与和平。

不幸的是,我对中国的见识是相当有限的,但是由于我确实知道美国的历史,我至少可以忠告你们避免我们的错误。就在目前,美国在国内和国际上都在搞一些终究不可能的事情,从而使美国贫困化。就在我写这个东西的时候,美国的国债是9万亿美元。在此后的几十年里,美国主要的“权利”项目——社会保险与医疗关心——将短缺超过50万亿美元的资金。与此同时,美国在全球有700个军事基地,在130个国家有驻军。我们主要的总统候选人假装一切都好,允诺要花更多的钱——花那不存在的钱。美国人忘记了他们可曾首先听到过查尔斯·平克尼(Chades Pinckney)的忠告——此人是美国宪法的起草人之一。平克尼的告诫是:

如果我们希望美国政府使我们在世界上赢得尊敬,那么我们就误解了这个政府的目标。在列强之间搞征服、争上风,不是、也不应该是共和制度的目标。如果他们(共和国的领导人)在把我们从(外国的)轻蔑中拯救出来,以及维护我们国内的幸福与安全一事中足够积极而有力,我们可能指望他们的只能是——几乎任何其他的政府都比我们这个政府更能不辜负它的公民。

永远也不缺少这样的人,他们装模作样地“爱国”,坚称他们的政府总是受到人们的拥护,对政府宣称的无论什么东西都信任。美国政府在伊拉克的战争就是一个好例子——出师的理由,是连青少年也会觉得耻辱的歪曲与谎言,那场冲突本不该得到任何人的支持。但是,美国公众大体是支持那场战争的,起码开始时是这样。政府用宣传来填塞公众,公众也就相信。如我在本书中展示的,关于这个现象,也并不稀罕。这里有一个值得所有地方的人汲取的教训,特别是那些热衷于成为“伟大国家”(以军事强权来定义“伟大”)的国家应该汲取的一个教训,那就是:时时怀疑。

在本书严格的篇幅限制之内——以8万个词——我也能够讨论“联邦储备系统”(美国的中央银行),但在这里也有可以汲取的教训。仍然和宣传的相反:你不需要一个中央银行。自由经济需要自由,不需要中央计划来提供一个恰当的交换媒介。联邦储备系统破坏了我们的美元的价值,三番五次地播下盛衰循环的种子。联邦致力于以人为的方式“刺激”经济、降低利率,因此误导企业家向那些没有经济意义的项目投资;说那些项目没有经济意义,是因为它们和消费者的需要没有关系,也不提供流通的资源。弗里德里克·哈耶克(F.A.Hayek)在1974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就是因为他解释了中央银行如何向生产过程中引进了不协调因素,于是引起了盛衰循环。

利率其实仅仅是一种价格——借钱的价格。对这种价格的市场调节进行干预,并不比政府对任何其他价格拍板更能收到令人愉快的结果。这种干预实际上是更坏的,因为利率在投资分配决策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因此也在整个经济的生产结构中发挥同样的作用。为理解货币与银行,请参阅默里·罗瑟巴德(Murray N.Rothbard)那本篇幅不长的书《政府对我们的钱做了什么手脚?》(What Has Government Doneto Our Money?)(有2004年的中文本,由Cite Publishing Ltd.的分支Eco Trend Publications出版)。

我可以说得更多,但是美国历史的教训在如下的书页中应该足够清楚。但愿这些教训能为中国和她的人民所看重。但愿中国在21世纪的经历能为人类的故事平添新的一章。

托马斯·伍兹(Thomas E.Woods,Jr.)

美国阿拉巴马州奥伯恩

2008年4月

后记

何为好书?好书是这么一种书:读了以后,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将不再和以前一模一样;向来藏在阴影里的世界一角,就在我们的心灵里明亮起来。书里的内容,不见得你事事同意,但它提供了一个看世界的新角度;这个角度,却是你忽略不得的。托马斯·伍兹的这本书,提供了很多这样的角度。

可怕的是我们的思想方式陷入了由“权威”、“专家”、“经典”、“成见”、“共识”、“常识”以及所谓“政治正确”等等构成的泥沼中不能自拔。每个身在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领域的人,或许不会反对我的如下判断:这些领域中充斥着大量似是而非的意见或者说法;那或许颇为安慰人心,但我们直觉到那些浅薄的说法不能满足我们的理智,却又不得人云亦云,无可奈何。本书的一句引文说,“美国的麻烦并非大家不知道的事情太多;美国的麻烦是大家自以为知道的事情,其实蛮不是那么回事。”或许这也是中国的麻烦。但是,换个角度,逆向思维,尊重事实,严守逻辑,一条清晰的思路和一种更令人信服的解释,或许立刻就会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真善美是统一的吗?善与美应该是令人愉快的;但有的时候,真却是丑恶的。因此,一个学者的脾性,应该有几分像一个外科医生。他不应该迷恋漂亮的肌肤,他倒是应该乐意使用锋利的手术刀,划开这漂亮的肌肤,直面隐藏着的真相。

即便真相是丑恶的,也是值得去发现的吗?的确如此。像本书这样告诉我们:伟大的林肯总统对黑人的看法其实是种族主义的;不为贤者讳,到底有什么好处呢?唯一的好处是:我们因此可以得免于一直生活在蒙蔽之中。如果你可能为贤者文过饰非,你就同样可能为恶人歌功颂德。如此一来,历史将不是学问,而是谎言。林肯也罢,罗斯福也好,俱往矣;如今我们对他们的臧否褒贬,与他们无关,而与我们的现实和未来有关。我们无法纠正往昔的失误,但我们希望努力避免现在和未来的失误,以使我们未来的子孙,在写历史的时候,可以秉笔直书而不必为我们略作遮掩。

学术需要事实与逻辑的支持,但激情与直觉同样重要。不要四平八稳,把学术搞成社论。本书自有矫枉过正之处,但它好于结构性的全面错误。文以气为主;我在翻译该书的过程中,可以感觉到这种“气”,这使得该书行文异常流畅,而无玄奥滞涩之处,翻译就成了某种享受。而容易翻译的书,是好书,这是我的感觉。

书评(媒体评论)

美国的麻烦并非大家不知道的事情太多,而是人家自认为知道的事情,其实蛮不是那么回事。

——美国政治评论家 维尔·罗杰斯

伍兹教授从政治正确的记忆漏洞里勇敢地拯救了真实的史实。每个想了解美国历史的人都应该读这本书。

——美国国会议员 兰·保罗

论点坚实地建立在最新最好的学术研究基础之上,研究美国历史以及任何怀疑美国历史的人,必定如获至宝。

——美国水牛城州立大学历史教授 拉尔夫·瑞科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8:4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