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为三编,对李大钊、陈独秀、王学文、陈启修、李达、沈志远、孙冶方、王亚南、钱俊瑞、彭迪先、王思华、许涤新、郭大力、毛泽东等经济学思想作了比较详细的描述,勾勒出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产生、发展、初步成熟的演变历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的演变轨迹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学术文化领域的发展情形,力图为当今中国学术的发展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进步提供历史的借鉴和学术的启示。
总序
总论
导论
一、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史”相关的几个概念
二、关于中国马充思主叉经济学史学科的几个问题
三、关于本书写作的两点说明
第一编 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产生(1919—1927)
第一章 李大钊的经济学思想
一、宣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
二、研究和评连西方经济学思想
三、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初步研究
四、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二章 陈独秀的经济学思想
一、关于经济学的学理探索
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理论
三、探索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
第三章 王学文经济学思想的产生
一、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
二、关于中国经济状况的研究
三、关于中国经济道路的初步探索
第二编 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1927—1937)
第一章 陈启修的经济学思想
一、翻译马克恩的《资本论》
二、从《经济学原理十讲》到《经济学讲话》
三、《财政学总论》的学术成就
第二章 李达的经济学思想
一、《中固产业革命概观》(1929年)的经济学思想
二、《经济学大纲》(1935年)的学术贡献
三、《货币学概论》(1937年)的重要探索
第三章 沈志远的《新经济学大纲》
一、关于经济学学科性质的研究
二、关于社会经济形态的研究
三、关于中国农村经济状况的分析
第四章 王学文经济学思想的发展
一、阐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
二、关于中国经济状况的研究
三、推动中国社务性质问题论战的发展
第五章 孙冶方的经济学思想
一、宣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
二、对中国经济状况的分析
三、关于中国农村经济的研究
四、对货币问题的研究
第六章 薛暮桥经济学思想的展开
一、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
二、从经济上说明中国社会的性质
三、研究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行为
四、对中国经济状况的深入研究
第三编 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初步成熟(1937—1949)
第一章 王学文经济学思想的新发展
一、关于经济学的学科对象与学科特点的研究
二、关于商品运动的研究
三、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及封建 经济的研究
四、关于解放区工业建设的研究
第二章 王亚南的经济学思想
一、关于经济学的学科问题研究
二、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创造性研究
三、倡导建立“中国经济学”学科
四、关于商品经济理论及商业问题的研究
五、对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形态的研究
第三章 钱俊瑞的经济学思想
一、对农村经济状况的科学分析
二、对中国农村土地问题的研究
三、对农业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四章 彭迪先的经济学成就
一、《实用经济学大纲》(1940年)的学术思想
二、《新货币学讲话》(1947年)的学术贡献
第五章 王思华的经济学思想
一、解说《资本论》
二、注重现实重大经济问题的研究
三、开展新民主主叉经济的研究
第六章 许涤新的经济学成就
一、《新民主主义经济论》(1938年)的成功探索
二、《中国经济的道路》(1946年)的学术贡献
三、其他重要的经济学著作
第七章 郭大力的《生产建设论》(1947年)
一、对农业与工业关系及发展农村经济的探讨
二、关于商业市场的研究
三、对金融业的研究
第八章 沈志远经济学思想的发展
一、关于计划经济的“市场法则”的探讨
二、关于新民主主叉工业的研究
三、对地租问题的研究
第九章 毛泽东的经济学思想
一、提出革命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思想
二、阐发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与经济构成
三、构划新民主主义经济发展的蓝图
第十章 薛暮桥经济思想的新发展
一、对解放区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
二、对新民主主义合作社的研究
三、对中国土地改革问题的研究
主要参考资料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