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大量参考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细致地分析研究,首次全面系统地介绍了21世纪初的石油问题,向读者展示国际油价形成和演化机制,阐述了国际油价动荡给经济社会带来的深远影响,揭示了21世纪石油问题发生发展的根源,预测了未来石油价格的走势及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为人们在高油价时代生存提出了可能的对策和法则。本书的作者多年从事经济和金融工作,用全新的经济和金融视角,分析了近年来国际油价暴涨暴跌的原因,揭示了石油与金融之间鲜为人知的玄机。本书还介绍了现代石油工业的来龙去脉以及有关石油的精彩故事,分析了在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经济博弈背后的政治、军事、外交较量的脉络,有相当大的信息量。作者用普通人读得懂的语言,分析和阐述有关石油的故事和秘密,具有很好的可读性。
2008年,石油市场风云突变!全球金融危机与油价关系几何?美元和石油有着什么样的联系?谁是国际油价上涨的幕后推手?未来国际油价是否会重拾升势?中国的能源安全战略走向何方?
石油是当今世界经济的血液,石油价格牵一发而动全身。
2008年的第一个交易日,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首次突破100美元,此后不断上涨,最高达到了147美元。但是,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国际油价开始大幅度调整,回落到了60美元左右。金融危机、油价动荡、粮食安全等问题错综复杂,形成了“5F危机”(Fuel,Food,Fmace)。
本书在参考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发生在21世纪初的“3F危机”,分析了次贷危机引发油价动荡的原因和过程,揭示了石油和金融之间的相互关系,预测了未来国际油价的走势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探讨了我国21世纪的能源安全战略。
◆石油危机将伴随21世纪
自石油成为工业的重要原料以来,石油以其广泛的用途不断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和增进人类福祉。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直接或间接以石油为原料的产品成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必需品。称石油为现代经济系统运行的“血液”确实不足为过。随着化工技术的不断进步,石油作为工业重要的原材料,已经广泛渗透到国民经济的绝大部分行业,对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运行和行为预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石油危机的爆发,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影响,国际舆论开始关注起世界“能源危机”问题。人们终于开始认识到,世界石油资源是有限的,石油资源将可能会在一两代人的时间内枯竭。实际上,容易开采和利用的储量已经不多,剩余储量的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到一定限度就会失去继续开采的价值。如果人类不作出重大努力去利用和开发替代能源资源,那么人类在不久的未来将会面临能源短缺的严重问题。
自从人类大规模使用石油开始,就一直在积极寻求新的替代能源。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石油在初级能源需求中比例也在逐步下降,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在21世纪的头20年里,石油仍将是世界主要能源。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EA)的统计,发生第一次石油危机时的1973年,世界对初级能源的需求中,石油约占50%。到1997年缩减到40%,比例依旧最大。据IEA“世界能源展望”的标准框架,石油的需求比例到2010年将降到39%,2020年降到38%。预计进入21世纪后,“石油时代”还将继续相当一段时期。而还有专家预测,到21世纪的30年代能源消费中石油仍占40%以上,全球石油需求将由目前日需求量的8430万桶增至2030年的1.2亿桶。
面对有增无减的石油需求,石油供应是否能跟得上。有学者们认为:如果可用石油每年下降不超过1%~2%,或许可以进行某种形式的统筹调整;如果这速度达到lO%或更高,全球经济将崩溃。而大多数模型预测,衰减率在2%一4%之间。这意味着全球将进入危机时期。有限的石油必将导致油价的上涨,可以遇见,未来油价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21世纪世界石油均价将很难低于每桶50美元,低油价时代将一去不复返。
20世纪,随着交通通信技术的发展,人类真正进入了全球化时代。在“全球化”的喧嚣中,许多国家的工业不是为自己的国民生产,而是瞄准大洋彼岸的市场,许多国家超市的货架上堆满着来自另一个半球的货物。中国生产的廉价商品摆满了从美洲到欧洲的货架,全球尽情享受着全球化带来的便利。全球化又推动了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是,全球化是建立在大规模、廉价的交通运输系统的基础之上,而全球用于交通运输的能源中石油占95%。一旦石油不敷使用,这些国家的工业和市场如何运转?“全球化”何以为继?
不仅如此,更为严重的是石油危机将影响到人类的食物——最基本的生存资源。在美国,生产1焦耳的食物能量,需要消耗10焦耳的化石燃料。在中国,粮食生产越来越依赖化肥。数据显示,1949年化肥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微乎其微,到2005年生产粮食消耗的化肥重量占到了粮食重量的10.7%,而且这一趋势还在加速发展。生产化肥的主要原料是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今的农业和农业支撑的庞大人口,也是建立在化石能源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出现石油危机,势将导致大规模的饥荒。
政治家和学者还停留在口号和研究探讨中,而在英国的一个小镇已经自发地开展了无油化的实验。对于如何应对未来石油危机,2006年9月,英国德文郡的小镇托特尼斯(Totnes)做出了自己的反应。托特尼斯镇350个居民在镇政府开会,商讨如何面对石油供应日渐紧缺的未来。人们意识到,“无油化”不只是不开汽车那么简单,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大幅度削减交通运输量的一个必然后果是经济的“当地化”,这显然与当今的主流“全球化”背道而驰。“当地化”导致经济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大调整,自给自足的成分将大为提高。
为此,托特尼斯人组建了若干工作组,来处理这些问题。目前他们已建立的工作组包括:建筑、能源、健康、食品、艺术、心理转变、地方政府、经济与生计、运输。可见,托特尼斯人心目中,不依赖矿物燃料意味着重构自己的社会。这显然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事情。托特尼斯人打算用20年的时间来解决它。托特尼斯镇已经着手对居民开展职业培训,发展蔬菜水果种植、面包烘烤和纺织业等,以适应转型后的就业需要。托特尼斯还准备成立再生能源公司,为居民引进太阳能热水器、风车等。
托特尼斯镇的试验看起来有点像乌托邦式的空想,但无论如何,20世纪廉价石油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还了。如果人类在2l世纪初仍然找不到合适的替代能源,国际油价肯定将会再次走高,石油危机将会伴随21世纪。托特尼斯镇的做法看起来很好笑,但是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思考。没有化石燃料,人类至少生存了数十万年,所谓“文明社会”也生存了六七千年。虽然出现过局部的生态恶化,人类与整个生态圈大体上还是相安无事。当然,我们并不希望再回到原始的时代,但是现实的情况是石油确实在一天天地被我们耗尽,我们必须要有所作为,总不能坐以待毙吧。
P22-24
石油是当今世界经济的血液,石油价格牵一发而动全身。进入2l世纪以来,国际油价持续上涨,起伏跌宕。1998年原油还曾经是10美元一桶,到2003年已经达到了25美元,此后又先后突破了70美元、100美元、130美元,2008年7月11日,达到了创纪录的147美元。在新世纪初8年时间里,原油价格上涨了近10倍。国际油价上涨动荡,不仅导致了相关煤炭、粮食价格的全面上涨,推高了全球的通货膨胀,同时还引发了金融市场的震荡,从而形成错综复杂的“3F危机”(石油Fuel、粮食Food、金融Finance)。其危害之大,影响之远,持续时间之长,已经远远超过了爆发在20世纪的几次石油危机。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全球遭遇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国际原油价格开始大幅回落,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这次石油危机还难以轻易言退。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可开采的石油将越来越少,在我们找不到更有价值的替代能源之前,国际油价将会重拾升势,石油危机不可避免。科学家们预测,人类将会在21世纪用尽埋藏在地下的全部油气资源,石油时代或将在21世纪终结。从这个角度看,21世纪石油危机可能将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和最长的石油危机,也将是最后一次石油危机。这样的预言或许有些危言耸听,但足以给我们敲响警钟,在危机真正爆发之前,必须采取有效的行动。
20世纪的三次石油危机均由供应减少触发,而21世纪的石油危机可以称为是无突发因素的危机。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是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石油输出国组织对西方石油禁运引起的;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源于伊朗革命和两伊战争;1990年的第三次石油危机是由当时的海湾战争引起的。而2l世纪石油危机的肇因相对于前三次危机而言似乎更多。
国际油价上涨时间旷日持久,从2000年的每桶近40美元,一直上涨到2008年7月的147美元,之后又很快回到了60美元左右。即使保持在60美元左右,也是20世纪末的好几倍,势必对全球的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在20世纪由突发事件引起的几次石油危机中,一旦突发因素化解,油价即刻回稳。但促成2l世纪初这次石油价格持续暴增的因素很多,此起彼伏、相继作难。如美国经济低落和开车人减少驾车确实有助于减少耗油,但同时新兴市场国家的用油量仍然有增无减,世界总体用油量未见明显减少。面对高涨的油价,石油公司已无多大余地可供开发。大油田总是最容易被发现和开采,现在地球上也许仍有不少油田待开发,但已大部分是中小油田或开发成本极大的深海油田等。
随着石油期货市场及其衍生产品的发展,国际石油价格形成过程中的金融属性日益突出,使得金融成为诱发石油危机的一个推手。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衍生工具,石油期货价格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石油商品供求关系的束缚,而呈现出其独有的价格运动规律。进入21世纪,全球金融市场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流动性泛滥,它已经成为当代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近些年来,国际油价潮起潮落,其重要原因是过剩的流动性利用并放大国际石油市场上的各种诱因,在石油期货市场翻云覆雨、兴风作浪。由于供应力与消耗量之间几乎已无缓冲区,任何一个小开采区内乱引起的局部供应中断,都可能引起全球性石油供应不足的恐慌,同时也成为石油金融市场投机炒作的题材,进而放大油价上涨的幅度和速度,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从根本上讲,第三次石油危机还不能称之为石油危机,至多是石油价格泡沫,值得注意的是高价石油没有压垮世界经济。然而不遵从传统价值观的操作所形成的金融危机,打垮了市场经济多年来建立的信用机制,导致了全球经济的普遍衰退。
《国际油价谁主沉浮》在大量参考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细致地分析研究,首次全面系统地介绍了21世纪初的石油问题,向读者展示国际油价形成和演化机制,阐述了国际油价动荡给经济社会带来的深远影响,揭示了21世纪石油问题发生发展的根源,预测了未来石油价格的走势及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为人们在高油价时代生存提出了可能的对策和法则。本书的作者多年从事经济和金融工作,用全新的经济和金融视角,分析了近年来国际油价暴涨暴跌的原因,揭示了石油与金融之间鲜为人知的玄机。本书还介绍了现代石油工业的来龙去脉以及有关石油的精彩故事,分析了在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经济博弈背后的政治、军事、外交较量的脉络,有相当大的信息量。作者用普通人读得懂的语言,分析和阐述有关石油的故事和秘密,具有很好的可读性。
21世纪石油问题的解决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共同做出长期的努力,虽然我们完全有理由对此感到审慎乐观。人类的历史,就是进步的历史,人类文明或许有一天真的可以发展到能够解决我们所有能源的需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需坐等这一天的到来即可。《国际油价谁主沉浮》告诉了我们21世纪石油问题的严峻程度,并且指出,要想根本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改变过去的经济发展方式,走科学发展的道路。由于中国经济仍保持高速增长,对石油的需求很大,能源紧张状况长期内不可能缓解,节能减排和环保意识必须渗透到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当中。节油、节电、节气,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都应该成为我们新世纪绿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或许是本书对解决21世纪石油危机的另一个贡献。
李俊峰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副所长
国际21世纪可再生能源政策委员会副主席
2008年11月 北京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石油市场风云变幻,石油价格不断攀升,动荡加剧,牵动了全球的神经,引起各方的密切关注和忧虑。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石油价格在新世纪初持续上涨和全球石油危机?21世纪,我们面临的石油危机与20世纪的危机有什么不同?已经成为有识之士不得不去思考的问题。
我们发现21世纪的石油危机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能源问题,石油问题与国际金融、经济、政治、战争、科技、文化等问题已经紧密相连。本书主要从金融的视角来解读我们正在面临的石油危机,揭示石油与金融之间的玄机,为读者了解和研究21世纪的石油问题提供参考。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的观点和认识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为系统全面地给读者提供一个关于石油问题的全貌和历史视角,我们参考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新闻报道和研究成果,也引述了一些有价值的资料和观点,在此无法一一累列,一并表示感谢。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中国经济出版社伏建全主任、许秀江博士,以及作者所在单位、同事及家人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对他们的关心、支持和理解也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者
2008年11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