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平民作家对中原乡村如归故里般的一次亲近和拥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对乡村变革发自内心的渴望和期待,是一个有识见的作家洞穿历史后对今天诗意的祈祷和愿望。在这个结构严密充满悲情和暖意的小说,周大新以他对中国乡村生活的独特理解,书写了乡村表层生活的巨大变迁和当代气息,同时也发现了乡村中国深层结构的坚固和蜕变的艰难。《湖光山色》对人性复杂性、可能性的表达是小说值得称道的另一个方面。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湖光山色(绘画评点本)/中国当代长篇小说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周大新 |
出版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是一个平民作家对中原乡村如归故里般的一次亲近和拥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对乡村变革发自内心的渴望和期待,是一个有识见的作家洞穿历史后对今天诗意的祈祷和愿望。在这个结构严密充满悲情和暖意的小说,周大新以他对中国乡村生活的独特理解,书写了乡村表层生活的巨大变迁和当代气息,同时也发现了乡村中国深层结构的坚固和蜕变的艰难。《湖光山色》对人性复杂性、可能性的表达是小说值得称道的另一个方面。 内容推荐 《湖光山色》以丹江口水库为背景,通过春种秋收、择偶成家,农村旅游等生活事件,描述了一个普通乡村女性暖暖与命运顽强抗争、不断追求美好生活的历程。 作品既书写了乡村的巨大变迁,同时也探讨了乡村中国深层结构的坚固和蜕变的艰难,展示出对人性嬗变、历史遗产和权力运作的崭新思考。 目录 乾卷 水 土 木 坤卷 金 火 水 试读章节 乾卷 水 暖暖那时最大的愿望,是挣到一万元钱。存折上的数字正在缓慢地向一万靠近,有几个夜晚,暖暖已在梦中设计这一万元的用法了。没想到就在这当儿接到了娘病重的电话,其时她正在北京朝阳区的一栋高楼里,给一套新装修的房子保洁。新房里有一股浓烈的香蕉水味,熏得暖暖有些头疼,可她仍咬了牙手脚不停地忙着:刮去地板砖上的污迹、擦亮门窗上的玻璃、抹掉洁具上的污点、背走装修垃圾……保洁公司把这家的活包给她和另外两个姑娘,早干完就可以早拿到属于她的九十块钱。可能是楼高离天太近的缘故,从窗外扑进来的八月的阳光像开水一样滚烫滚烫,使得暖暖前胸后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她记得自己正停了拖把抹汗时,女伴的“神州行”响了,女伴接通后把“神州行”朝她递过来:找你的。暖暖有些诧异:谁?及至看清号码是家乡的,才有些紧张起来,因为她给爹交代过,电话是同事的,没有急事不要打。果然,爹的声音里全是慌张,爹说:暖暖,我是在聚香街上的邮电所给你打的电话,你快回来,你娘病得厉害……暖暖当时的腿一软,急忙将身子倚住了就近的窗台,她对着话筒说:爹,快送乡上的医院,我立马回去…… 暖暖坐火车返到南府市再换汽车赶到丹湖东岸时,已是第二天的正午了。她下了汽车就向湖岸跑,只要赶上去西岸的那艘班船,黄昏时分就能到家了。可跑到湖边一看,班船已走得没了踪影,码头上剩下的都是渔船和供游人们在近处戏水的小划子。她不死心地奔到卖船票的屋子窗口问:大叔,还有没有去西岸的船?没了,姑娘,明天走吧。那人边说边把窗上的木板拉了下去。这可咋办?暖暖站在水边向西岸望着,几十里的湖面根本望不到边,可她知道楚王庄所在的大致位置,她焦躁至极地望着那个方向。这一刻,她对丹湖不由得生出了恨意:谁让你这样子大呀?! 住在丹湖西岸的暖暖从小就觉得丹湖太大,要去南府城就得过湖,可过一趟湖真是不易。暖暖知道这全是丰阳江造出的麻烦。丰阳江在经过秦岭的长期娇惯和伏牛山的低首逢迎之后,抵达这一带时显得骄横无比,动不动就大发脾气,差不多每两年就要跟百姓捣蛋一回,仅光绪年间那回发水,就将八万多人的性命生生掠走。丹湖,便是在历次的大水之后,慢慢在一片江滩和一处阔大的凹地上形成的。不过那时的湖水面积有限,使它变得烟波浩渺一望无际的契机,是为了向北方调水在下游修起了截流江水的大坝。从那以后,它的湖水就越来越多越来越深越来越清,沿岸的百姓们也渐渐习惯了大湖的存在,只是间或的,暖暖还能听到村里老人们的感叹:过去这丹湖身个小时,从东岸到西岸,也就顿饭工夫,哪像现在,小船得摇上近一天,当年李闯王领兵由此处过湖,据说马是直接游过来的,如今水面这样宽,哪一匹马能游过湖?…… 嗨,小妮子,来船上玩玩?近处的一条渔船里钻出一个赤臂的汉子,朝暖暖边喊边做了个搂抱的动作。暖暖狠狠剜了对方一眼,厉声道:回去叫你姐来跟你玩吧!那汉子一听,讪讪一笑又钻进了舱里。难道还要在这湖边住上一晚吗?暖暖沮丧地扔下提包,一屁股坐到了地上。在坐下的那一刻,她的手碰到了腰间那个鼓鼓的衣袋,那里边装着她打工两年来所挣的八千多块钱。娘,你别怕,女儿如今有钱给你治病了…… 就在暖暖坐在那儿直盯着水面发愁的时候,一艘摩托艇呼呼地由湖里驶来,很快到了岸边,跟着就见几个公安揪着一个戴了手铐的男人由艇里跳上了岸,快步向停在不远处的一辆警车走去。这男的犯了啥事?有人在问开摩托艇的小伙。暖暖这时就也侧了耳朵去听。盗挖楚墓!楚墓?啥球楚墓?问的人显然没有听懂。就是楚国人的墓,前不久西岸上的聚香街附近,因为打井发现了两座古墓,县上和南府市的人不让乱动,可这小子夜里去偷偷掘开了,从墓里弄到了一些锈得不成样子的铜器,这就犯了法。墓是楚国的?是呀,县上和市上的人都说,咱们丹湖这一带,古时候都归楚国…… 暖暖扭过了脸。她现在可没心情没兴趣去听楚国里的事,她现在最需要一只船,一只能去西岸的船,哪怕是小划子也行。就在暖暖愁眉紧锁的时候,不远处突然响起一声喊:老黑豆,下次记住多带点辛夷花蕾来。老黑豆?她急忙扭头去看,原来被喊的人正是同村常到东岸卖药材的黑豆叔,暖暖忙起身拎了提包踉踉跄跄地跑过去叫:黑豆叔,你是摇船来的?黑瘦的矮个子中年男人唉了一声回头一看:嗨呀,暖暖,你回来了?巧,快,正好坐叔的船回去。 黑豆叔的船小得可怜,可他给船装了机器,呜呜呜的,走得挺快。今天湖里无风,浪不大,蓝莹莹的水面上,除了几只白色的水鸟在翻飞之外,还不时能看见小鱼一跳一跃。远处,有几只渔船在悠然地收着渔网。暖暖,我有好几天没见你爹下湖捕鱼了。他可能是在忙俺娘的病,俺娘的病加重了。你娘究竟得的是啥病?总见她到梅家药铺里抓药,气色也不大好。我也不知道。暖暖叹口气。暖暖,你在北京打工一月能挣多少钱?五百多吧。管不管饭?中午让吃一顿一块五的盒饭。睡的地方呐?和几个打工的姐妹在一起租。比俺家你萝萝妹妹强,她在省城打工,一个月才三百八十块,刨去吃喝,净落不到二百。萝萝妹妹也出去了?暖暖记得黑豆叔的女儿萝萝还小哩。出去了,和魏家的魏良他们几个人一起走的,出去多少能挣个活钱,比在家种地好,种地只能挣个肚子圆…… 船靠岸时太阳早滚到了后山的那一边,村子里已是炊烟四起了。暖暖谢了黑豆叔,下船快步向村里走,走到那个风化得很厉害的刻有“楚王庄”仨字的石柱子前,望着离开两年的村庄里那些高高低低的房屋,她突然间觉得,往日感到很大很威风的村子,变小变旧了;记忆里很高很漂亮的屋子,变低变破了;印象里很宽很平的村路,变窄变难看了;只有自家屋前的那棵老辛夷树,还是记忆中的样子,又粗又高,树冠像把巨伞;再就是那些鸟,还像过去那样,在老辛夷树的枝子上飞起落下,叽叽喳喳地进行归宿前的最后唠叨。 家里只有妹妹禾禾和奶奶。奶奶正习惯地赤着上身坐在灶前烧火,边向灶膛里添着柴草边大声地咳嗽着,胸前两只干枯的奶子在不停地左右摇晃;禾禾在向锅里砍着红薯,每一块红薯落进锅里时都能溅起一些小小的水星落到奶奶的身上。禾禾听见脚步声扭头看见姐姐进屋,停了刀,先是叫了一声:姐——跟着就流出了眼泪。暖暖的心一紧,上前喊了声:奶奶。弯下腰在奶奶那多皱的额头上亲了一下,才又回头问禾禾:爹呢?爹送娘去了聚香街乡上医院,让我和奶奶看家。病咋样?暖暖连着声问。听说今天后晌动手术。究竟定的啥病?奶子癌。奶子癌?暖暖吸了一口冷气。就是娘的一只奶子上生了癌。禾禾解释着。 暖暖扑通一声坐到了奶奶身旁的一把椅子上,双手抱住了头。都怨你爹!奶奶这时开口道:他总是在湖里逮鱼、网虾、捉蟹,鱼虾蟹是啥?鱼虾蟹不是湖神的东西?总从人家那里拿东西人家能高兴?我让他每个月敬一回湖神,他总是忘记总是不听,总说去凌岩寺烧香就行了,寺里供的是谁?是佛祖,湖神不会住那里,这路神管不了那路神,谁的香火也不能少,他就是不听。这下子好了,罚到你娘身上了,奶子癌!暖暖没应奶奶的话,半晌,才抬头问禾禾:咱家的自行车在吗?禾禾答:爹是用自行车驮娘去聚香街上的。暖暖说:那你去青葱嫂家一趟,就说我要借他们家的自行车用用。 天都黑了,这会儿借车干啥?禾禾瞪大了眼。 去医院,我要去医院看看娘,我放不下心。 那样远,你一个人—— 去借车吧。暖暖扭身替奶奶抓了一把柴扔进了灶膛里,将熄的火又燃了起来。之后便起身麻利地去脸盆里洗了洗手,拿起禾禾放下的菜刀朝锅里砍起红薯来。砍完红薯盖上锅盖,暖暖转身去自己带回的提包里抽出一件短袖衬衫说:奶奶,我给你买了一件衫子,来,穿上试试。晚点再穿吧,天这样热。奶奶说。穿上好看些,北京城里的那些老奶奶再热也不打赤身。暖暖刚才进屋看见奶奶打着赤身时确实已有些不习惯。 P3-7 序言 怀念一种中国的批评方式 ——总序中国当代长篇小说绘画评点本 野莽 由我们中国的出版社出版一套这样的丛书,我以为是合理的和应该的,因为评点文学这种独特的批评方式,原本只能诞生于中国。评是评议,点是圈点,以拼音字母组成漫长句式的西方文学,即便伟大如《荷马史诗》,也不好在上面加点挽圈,因此它简直非中国的方块字莫属。西人没有这个条件,就索性长篇大论地在书外进行某种主义的研究,而中国的古人一见好诗妙文,也顾不得保持页面的清洁,往往信手写下心得体会,卷前便是眉批,卷后便是尾批,卷侧便是旁批,字里行间便是夹批,题下便是题下批,把一卷书涂抹得丹黄一片,那书离洛阳纸贵的畅销书也就不远了。评点文学,想必就是缘此发生。 这种批评方式最早依附的文学品类自然不是小说,自然是最早出现的诗,次为词、曲、赋、骈文、散文、戏剧。二十四史作为写史散文的一种,除元史无人问津,原因是否为蒙古人入主中原并杀死了我们的文天祥,暂缺资料证明,其他各史的评点者众,这却是已知的。而“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的小说乃在最后,然而这种批评方式一进入小说就不得了,文士便竞相评点,读者也便争先赏阅,其繁荣的景象为后来居上的小说赢足了面子。 专家考证,评点文学的源头有二。一为训诂,“古今异言,解之使人知也。”《毛诗》注释《君子偕老》,“夫人淫乱,失事君子之道,故陈人君之德,服装之盛,宜与君子偕老也”,《楚辞章句》注释《九歌》,“屈原放逐……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一为史书,前四史各传的尾批为例,司马迁有“太史公曰”,班固有“赞曰”,范晔有“论曰”,陈寿有“评曰”。但此时只评不点,并且是作者自己评自己,真正发展成为评点文学,乃在唐宋。 “点”字最初的意思与后来是相反的,诗文写得不好,作者自己用笔圈点抹去,“以笔灭字为点”,即后世小学老师批评学生的话,卷子上有墨疙瘩,责令誊抄整齐了再交来。后渐演变对他人文章的赞赏,在绝妙字句的下面加点,周边加圈,以致醒目。并且点有单点、双点、圆点、三角点之分,圈有单圈、双圈、三角圈之别。此举也被后世的语文老师学习了去,用于表彰学生写得好的作文,有双圈者可以荣获九十多分。 南宋刘辰翁是中国第一位评点大师,也是第一个评点“小说家者流”的作品的吃螃蟹人,为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命名小说,也是这位须溪居士。“魏武将见匈奴使”一篇,他在书眉批曰:“谓追杀此史,乃小说常情。”“王子猷作桓车骑骑兵参军”,他又眉批:“亦似小说书袋子。”此后有明代据说是《金瓶梅》作者的王世贞,再后又出了第二位评点大师,写过《厚黑学》的李贽李卓吾,三人同评《世说》,各是一路笔墨。而李贽较金圣叹评点《水浒传》竟早了半个多世纪,见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已评出“千古若活”的妙语,又将鲁、李、武、阮、石、呼、刘唐这七条急性汉子作一对比,“不必见其姓名,一睹事实,就知某人某人也,读者亦以为然乎?”在李贽的率领下,评点文学的队伍中不仅有公安派的创始人袁宏道,竟陵派的领袖钟惺、谭无春,连小说家冯梦龙和戏剧家汤显祖也跻身其中,一时间评书点文,蔚然成风。编罢《三言》《情史》的冯梦龙评点的艳歌《挂枝儿》,“妻不如妾,妾不如婢,婢不如妓,妓不如偷,偷得着不如偷不着”成了名言,以至今日艳词已去,惟余冯评。 明末清初,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的盛世过去,《红楼梦》尚未诞生,评点文学作为文学的一类适时填充了文坛的虚空。正如李杜、苏辛、关汤、罗施是各个时期与品类的代表人物,金圣叹和毛氏父子高高举起了评点文学的大旗。从来也没有人研究过,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似乎只被李贽潦草地评点过一次,它的冷遇会否与金圣叹有关。因为这位最终受一桩哭庙案的牵连,高呼着花生米与豆腐干同嚼火腿味的口号走上刑场的率性汉子,在评点《水浒传》时顺手把《西游记》打了一金箍棒,“《水浒传》不说鬼神怪异之事,是他气力过人处。《西游记》每到弄不来时,便是南海观音救了。”又评,“《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若别一部书,任他写一千个人,也只是一样,便只写得两个人,也只是一样。”金大师评点的《水浒传》,实在是大出了评点的范围,他能大笔删去一百二十回本中宋江诸人招安后的内容,剩七十回,全书以卢员外梦见梁山好汉悉数被朝廷诛杀为完结。这比后来,莫名其妙出现在中国大地上的一场评《水浒传》、批宋江、反对投降主义的全民运动要早出三百多年,说明这个问题,并非某个政治家的英明发现。 人们已习惯称呼《三国演义》的首席评点家为毛宗岗父子,我认为这个称呼是有不对头的。金圣叹因评点《水浒传》和《西厢记》的走红,有江苏同乡毛纶者欲与争风,决定评点《三国演义》和《琵琶记》,遂针对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中列举的倒插法、夹叙法等诸多读法,也罗数了《三国演义》中的追本穷源之妙、巧收幻结之妙等诸般妙处,故此得出“读《三国》胜读《水浒传》……吾谓才子书之目,宜以《三国演义》为第一”的结论。可惜用功过度,双目失明,只好采取现在流行的口述实录,父亲动嘴,儿子动手,让毛宗岗协助着他将评点事业进行到底。依照今天的知识产权法,创意与策划是毛纶的,并且他亲自动笔,只不该写着写着写瞎了眼睛。虽如此评点本的后半截也有他的口述,当年若能买到一个小录音机,再花钱雇位文秘,没有毛宗岗他照样可以完成这个工作。因此,著作权至少应有一多半在他身上,后世该称他们为毛纶父子才对,可见在文坛上,儿子占老子便宜的事也是有的。 读者晓得李笠翁,多从《闲情偶寄》,从《十二楼》,而评点《三国演义》和《金瓶梅》事,因毛纶父子与此后张竹坡的压倒之势,则知之不众。其实李渔本身作为小说家和戏剧家,他的评点语言恰恰是很好看的,生动处他说“如见”,诙谐处他说“有趣”,精彩处他说“好看、好笑”。《金瓶梅》中西门庆一边与宋惠莲性交,一边夸她的莲花小脚比潘金莲的还小,被潘金莲在窗外听到,李渔便说:“从脚引到金莲,线索甚微。”意思是,如果夸她身体别的器官长得比潘金莲好,那淫妇更得一下气翻。与李渔同时代的评点大师,还有名妓柳如是的夫君钱谦益,冯舒、冯班兄弟,三大思想家的黄宗羲、王夫之等,不过限于诗歌散文。 陆次云评点别人诗文,自己却写小说,一篇《圆圆传》没有写好,不该说了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与陈圆圆的几句什么坏话,一生的革命工作都白干了,解放后简直就没人提到他,将其打入次类,让人不知所云。嗣后,有与陆次云同姓同籍同在浙江杭州的陆云龙,不仅自己写小说,且将评点的笔墨也转向小说。短篇集《型世言》中《不乱坐怀终友托,力培正直抗权奸》一篇,这位翠娱阁主人评道:“交不难一时之热,而难于到底如初。舟中同帐而不乱,权贵相逼而不移,更何事能寒其盟而夺其志?”如让鲁迅为此评点作一评点,必将又会笑其“近伪”,然而真要与男朋友所托的女朋友在帐中乱了,虽则打破了封建道学,但终究也有点对不起人。况且,小说写出这样的结尾,恐怕早被摩登男女笑嘻嘻地一口猜个正着。 清初只活了二十八岁的张竹坡,这个痴迷的文学青年,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精彩评点了《金瓶梅》。他将他的创作思想,也就是为什么写的问题告诉他的弟弟:“吾岂谋利而为之耶?吾将梓以问世,使天下共赏奇文之美,不亦可乎?”年轻轻的,眼力胜过情场老手李渔,把兰陵笑笑生的性描写一下看进了字缝里。《李瓶儿隔墙密约,迎春儿隙底私窥》一回,他在回评中评道:“写瓶儿春意,一用迎春眼中,再用金莲口中,再用手卷一影,再用金莲看手卷效尤一影,总是不用正笔,纯用烘云托月之法。”烘云托月法取自金圣叹的评点,时人遂以“可以继武圣叹”而语张生。 十八世纪之后的清代文坛,相继出现了考据与评点相参照的乾嘉学派,理论与评点相结合的桐城派。前如《四库全书》的总编修纪昀纪晓岚,后如惜抱先生姚鼐,惜的是惜抱先生对评点文学的最高认识,“圈点之妙有胜于人意者”,惟一没有落实在小说上。个中原委,或许因前人的小说名著都有大师反复评点过了,既难超越,遂不宜重蹈覆辙亦未可知。在此期间,倒有大批量的一般评点工作者对于一般小说的一般评点,直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的相继问世,名作方使有眼力的评者成为名家。冯镇峦评点《聊斋》,居然胜出蒲松龄送书上门的王士祯,“《聊斋》之妙,同于化工赋物,人各面目,每篇各具局面,排场不一,意境翻新。”一部《儒林外史》招至评点家如云,最著名的有卧闲草堂、齐省堂、天目山樵者三。见仁见智,三人竟在评点中PK起来,卧闲草堂说“虞博士是书中第一人”,天目山樵说“郭孝子才是书中第一人”,卧闲草堂说“名士风流带出一分脂粉气”,天目山樵说:“浮淡!”虽说是清朝有文字狱,在评点文学作品方面,嘉庆皇帝也并没有打他们反革命。 《红楼梦》的红至今日,解梦人的解至今日,不能说不与脂砚斋、畸笏叟的评点没有关系。正是有了同期的评点,“起是梦中,宝玉情是梦中,贾瑞淫又是梦中,可卿家计长又是梦中,令作诗也是梦中,是故红楼梦也。今余亦在梦中,特为批评梦中之人而特作此一大梦也”,才有了随后的追梦者如护花主人、大某山民、太平闲人,也才有了评点派、索隐派、考证派和评论派,也才有了几百年后央视百家讲坛上的众讲纷纭。有人说,一部书必得等到著者已成故人,盖棺论定,无媚人之嫌,无罪人之虞,方可下手,斯言大谬。《石头记》的评点文字透露消息,脂、畸二人恰就在著者的身边,或红袖添香,或厮鬓弄墨。与健在的著者笔谈于书眉行间,页侧篇尾,可释困疑,亦可免误读,而且还不会留下“可恨同时不相识,几回掩卷哭曹侯”的千秋之憾。此诗的前二句是“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著作者与评点者手握一卷,泪流一处,我不知道这样做有什么不好。 去岁于鸿宾楼与友人欢聚,席间有拉美文学专家,兼多部拉美小说的翻译,饮了酒口吐真言。说国内一走红作家应邀演讲拉美文学,又不能读原版书,借助他人译著,直讲得色舞眉飞期间还擦汗二次,却似多情单恋,连马尔克斯本人也不便承认大风吹牛乃是魔幻。专家静坐台下,嘿然聆听,深觉国人误读的悲哀。我便又想到中国的评点文学,似乎它不是这样,它有一只会说一,有二绝不说三,没把握时大可嬉皮笑脸,效法深谙厚黑之术的李卓吾,问罢了“读者亦以为然乎”,还能再问一声“作者亦以为然乎”? 中华民国以降,现代白话小说少有评点,新文化运动伊始,西风东渐,散文诗歌也易为新体,浅白通俗,国人以为没有了评点的必要,于是在怀抱西书的噬嚼声中,慢慢忘却了金圣叹推荐的小说读法。二十世纪中叶,出了几部所谓红色经典,打土匪,干革命,直奔主题,无须评点也一眼看个底儿穿。六十年代末,中国第二次焚书坑儒,见书就抄,尤其是见不得可以利用来“反党”的小说。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只流行一种红塑料皮裹着的小本本,要评点就评点在那个上面,是谓活学活用的心得体会,小本本里字字都是绝妙好词,句句话说在了心坎上。积极分子可以登坛演讲,作激动、愤怒、发誓状,一场演罢,也便成了革命的评点家。左祸过去,中国新时期的出版界重印四大名著及其他古典小说原本,旧的评点弃之不附,人又无心续以新评,大量各国译著的蜂拥而入,使饥饿的中国青年饱吃西餐。 这委实是好。但我又想,假若这个评点文学是西人发明,国人必将瞪圆惊奇的双眼,连夜埋锅仿造。西人重直觉的印象派批评,只与中国的评点文学擦了点边,就曾让我们少见多怪的眼睛亮了又亮。再假若,金圣叹先生不卷入哭庙案,且能万寿无疆地活至今日,他所醉心的评点文学方式得到西人首肯,发他一个诺奖证书,国人中也有一些会将眼睛瞪圆。当然还有另一些,会故意投之以不屑,如鲁迅说,是上海的便如何,是邻居则不然了。 应该承认,中国的评点文学是有缺点的,它随心所欲,口无遮拦,如听京剧唱到好处就大喝其彩,不从昆曲源头徽班进京说到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唱念做打四大形式梅程荀尚四大名旦以至文革江青八大样板戏,没有一个大本头的理论体系进行归纳。然而,尝到美食立刻抒发舌尖的快感,看见佳人一语就能道出她是个瓜子脸,这比那些摆开架势从动植物和人的基因开始进入,三小时后论到人体器官味觉和视觉的大评论来,它的短小正好成了特长。我是这样想的,要是在圈点和旁批中尽兴地表达感觉,在眉批和总评中严谨地阐述理论,我就不信,中国式的评点文学不能发扬光大,推陈出新。 距今整整十年,公元一九九八年秋,我去西安,平凹兄接风于一家古雅酒店,有旧式的凉亭花台,竹帘雕窗。饮酒间忽然由文学评论说到评论文学,说到评点文学,说到评点小说,我当场提出要光复这一好玩的传统,开二十世纪今人评点今人著述之先。且明确挑出他的四部长篇小说为一系列,请西安孙见喜、费秉勋、穆涛、肖云儒四人执笔评点,我做总序。此书既成,翌年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数次重印。越年,北京的同心出版社又出版了另外两种,深圳陈泽评点,再过一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第七种的时候,依然陈泽评点,却遭遇与社方勾结的诡诈书商以瞒天过海之计,巧设机关,将有意思的文学点评毫无意思地变做文学点钱,境界远不如“吾岂谋利而为之耶”的二十五岁的张竹坡,令人相当扫兴! 随后在新世纪,国内文学期刊如《莽原》《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者,也开辟了短篇小说名作的评点专栏。改版后的《广州文艺》又增设了与此类似的,附有短评的经典小说重读专栏。这些行为,犹如从行将死灭的灶洞里刨出一粒曾经那么热烈的火种,并把它小心地呵护传递下去,重燃篝火,让世界看到它活泼调皮的异样光焰,红飘飘的从中国来,从中国很早以前的那个朝代。 这套即将问世的评点本丛书,计划把中国当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进行陆续评点,适时推出,使之成为书界的风景,文坛的档案,读者的珍藏,作家的宝镜,中国评点文学史上裂冰地带的一列跳石,连接当今,通往后日。具体的做法是搜索名作,确选评者,在评点文学极其丰富的诸手段中,先行只选择旁批和总评这两个节目,不加圈点,不套双色。这样做的理由,是不仅简便了排版和印制的繁复工艺,而且也使得页面爽洁,阅之悦之。不过这并不是永远的规定,世界在变,出版尤须与时俱进。 最后才说,评点才子书者最好也是才子,这人思域奔放,洞见深刻,用足以配得上原著的奇思妙语,发泄阅读的快乐并将其传染给远方与后来的文学知音。须率真如儿童,亲切如故友,了然如本人,见什么说什么,说多少是多少。不板面孔,不端架子,随时随地,无顾无忌,嬉笑怒骂,拍案惊奇。如此还不尽兴,再于篇尾发表一篇汪洋恣肆的高蹈纵论。那些在官办官订的报纸上大版刊登,引必西人语录,文必异国主义的评论,只配拿到灯火阑珊处去念给自己的影子听,评点文学的性灵世界容它不得。 遵中国工人出版社李阳先生命,主编这套大书并作小序,是欣然的。 2008年5月5日写于听风楼 书评(媒体评论) 周大新的《湖光山色》深情关注着我国当代农村经历的巨大变革,关注着当代农民物质生活与情感心灵的渴望与期待。在广博深厚的民族文化背景上,通过作品主人公的命运沉浮,来探求我们民族的精神底蕴,这是《湖光山色》引人注目的特色与亮点。“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伟大诗人艾青的不朽名句,恰是《湖光山色》创作情怀的贴切写照。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授奖辞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