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医常识,看懂中医处方!了解中医诊疗模式,给自己当医生!
以往出版的有关慢性病的图书,大多是单纯的西医诊疗技术或中医验方罗列,而本书则加强了中西医对比与结合的内容,细致地讲解了西医怎样看待疾病以及怎样通过药物或其他疗法进行治疗,中医如何看待同一个疾病以及怎样治疗,两者有什么区别,如何选择,如何结合运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风对证自疗/常见病对证自疗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变态/病态心理学 |
作者 | 李家录 |
出版社 | 人民军医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了解中医常识,看懂中医处方!了解中医诊疗模式,给自己当医生! 以往出版的有关慢性病的图书,大多是单纯的西医诊疗技术或中医验方罗列,而本书则加强了中西医对比与结合的内容,细致地讲解了西医怎样看待疾病以及怎样通过药物或其他疗法进行治疗,中医如何看待同一个疾病以及怎样治疗,两者有什么区别,如何选择,如何结合运用。 内容推荐 本书详细介绍了中风病的中西医治疗思路和方法,以及中医名家对中风病的辨证施治思路和分型辨治医案。其医案部分收集证型全面、治疗效果确实,体现了中医学对中风病的临床治疗水平。 本书适合中医临床专业人士、中医院校学生阅读,也可供患者及家属参考使用。 目录 第1章 概念与生理 第一节 概念与分类 一、中风的概念 二、西医的分类 第二节 颅脑生理 一、颅脑解剖与功能 二、脑的血液循环 第2章 病理与诊疗 第一节 病因病机 一、病因 二、发病机制及病理解剖 第二节 流行病学 一、中风危险因素 二、动脉粥样硬化 三、预防重点 第三节 中风的诊断与治疗 一、诊断与预后 二、常见治疗手段 三、中风的后期恢复 第3章 妇何选择中西医 第一节 中西医诊疗模式的不同 一、西医学与中医学的区别 二、西医的诊疗模式 三、中医的诊疗模式 四、看西医还是看中医 第二节 中医的人体观与诊疗技术 一、脏腑体系 二、经络体系 三、辨证论治 四、四诊 五、方药 六、针灸 第4章 中医对中风的认识 第一节 中风的中医辨证 一、中风的病机 二、辨证分型 第二节 不同证型方药指导 一、中经络 二、中脏腑 三、恢复期(卒中后遗症) 第5章 名匿蝠征心得 第一节 中风 丁甘仁临证心得 姬乾园临证心得 廖作淳临证心得 卢尚岭临证心得 路志正临证心得 彭培初临证心得 邵念方临证心得 沈宝藩临证心得 汪履秋临证心得 王永炎临证心得 王左临证心得 夏永潮临证心得 张琪临证心得 第二节 卒中后遗症 高尚社临证心得 刘向哲临证心得 阮少南临证心得 陶根鱼临证心得 夏森柏临证心得 谢海洲临证心得 朱平东临证心得 朱良春临证心得 第6章 辨证分型治疗验案 第一节 中风 一、肝阳化风 二、风痰内扰 三、痰浊蒙蔽 四、痰火蒙蔽 五、气虚血瘀 六、中风欲脱 七、其他证候 第二节 脑梗死 一、肝风痰浊 二、痰热(火)蒙蔽 三、痰瘀阻络 第三节 脑出血 一、痰热(火)蒙蔽 二、肾亏肝旺 三、肝风内扰 四、痰瘀蒙蔽 五、中风欲脱 第四节 卒中后遗症 一、痰瘀阻络 二、痰热阻络 三、气虚血瘀 四、肾亏肝旺 五、肝肾亏虚 六、其他证候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一、中风的概念 (一)中医认识 “中风”,是中医四大难证之一,一直以来在中医诊疗事务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中风素有“真中风”与“类中风”之分,或日“外中风”和“内中风”,辨证分型又有“中经络”“中脏腑”之分。虽然概念各别,但就中西医结合的医理而言,今日所说的中风,通常特指西医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即“脑血管意外”“脑卒中”“偏瘫”等。 中医中风病的定义是因忧思恼怒、饮食不节、恣酒纵欲等原因,导致阴阳失调、脏腑气偏、气血错乱而引起,临床以猝然昏仆、口眼喁斜、半身不遂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亦有未见昏仆,仅表现为歪僻不遂者。因本病起病急骤,变化迅速,与善行而数变的风邪特性相似,故古人命之为中风,又名“卒中”。 (二)西医认识 脑卒中(也称为中风)是一个临床综合征,是脑血液循环急性障碍的结果,其特征为急性的神经功能缺损持续时间大于24小时,反映了受累脑区域的相应症状和体征。把脑卒中定义为临床综合征,是因为脑卒中有许多病因,如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疾病、高血压病、动脉瘤等;同样是由脑血液循环急性障碍导致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定义其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时间小于24小时,故脑卒中所致的急性神经功能缺损持续时间大于24小时,以与TIA区别;近几年对TIA的定义争议很多,新的定义是其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小于1小时,没有急性脑梗死的证据。 多年来,脑卒中一直是我国死亡和致残的首要原因。更为严重的是,作为脑卒中主要病因和危险因素的高血压发病率还在上升,且与冠心病也密切相关。因此,我国脑卒中、高血压病、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还将会继续上升。脑卒中在临床中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类,相关研究也相当多。对脑血管意外,即脑卒中,北京神经病学学术沙龙将其分为5类:短暂脑缺血发作(TIA)、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隙出血(SAH)、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以上都是急症,并可进一步细分有关类型。 由以上论述可见,以西医病理为基础,对中风的定义还不十分明确。因此,对本书内容所涉及的中风作特别说明:本书所指中风,特指西医(现代医学)疾病分类中的短暂脑缺血发作(TIA)、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隙出血(SAH)、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等五种疾病。 由于在中西医结合定义方面,目前没有明确而统一的分类标准,为了便于生理病理研究的叙述,本书对以下内容作出如上限定。至于因其他西医疾病导致的中医诊断为中风,其现代医学的生理病理机制等,不再论述。而且,以上五类疾病,几乎涵盖了临床常见的所有中风病例的类型。不在此范围之内的中风病例,在临床所占比例很低。 P1-2 序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工作和日常生活方式的急剧变化,慢性病和其他一些健康问题在生活中越来越普遍,高血压、糖尿病、失眠、脾胃病等困扰着数以千万计的人们。在这些疾病或健康问题面前,中医日益显示出它的优势,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中获得了极好效果,在另一些情况下与西医结合,成为重要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诊疗部分。相应地,大量有关慢性病的中医治疗与保健图书陆续面世。这种情况无疑为广大患者和有关医务人员提供了便利条件,拓宽了患者和医师的治疗选择范围,也促进了中医与西医的结合发展。但是,总的来看,目前市面常见的此类图书,还存在比较明显的缺憾。主要是中西医对比与结合的阐述不够,简单罗列中医验方而不做解析,虽有大量医案却无原则性的用药指导等。这些问题,往往导致读者对内容理解似是而非,有些问题甚至越看越糊涂,或者盲目地就此偏废中医或偏废西医。鉴于此,我们经过深入研究,组织编著了这套“对证自疗”丛书。 以往出版的有关慢性病的图书,大多是单纯的西医诊疗技术或中医验方罗列,而本丛书则加强了中西医对比与结合的内容。细致地讲解了西医怎样看待疾病以及怎样通过药物或其他疗法进行治疗;中医如何看待同一个疾病以及怎样治疗,两者有什么区别,如何选择,如何结合运用。 以往常见的慢性病图书中,虽然罗列很多验方验案,但是医家为什么这样用药,对于此种疾病可以将哪种方药作为基础进行加减运用,应当注意哪些事项,大多没有详细阐述。本丛书就以上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编著,试图加以解决。特别增加了专门论述西医常见诊疗方法、如何选择中医西医、具体病证的中医指导性方药、名医临证心得(具体病证与具体方药的使用心得)、分型验案等内容。 在中医论治方面,编著者紧扣“辨证”,以此为核心,充分体现了中医精髓。中医治病注重“病”的异同,同时更加重视的是“证”的异同。一种病的证型可分为多种,而一种证型往往变化多端。譬如“糖尿病”,中医学根据患者的不同表现,辨证为阴虚、气阴虚、虚热、上中下三消等证型分治,以期合理、精确地控制病情和症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常见的对糖尿病验方简单罗列,而不分型阐述的做法,无疑是不足取的,甚至会迷惑误导患者,以致适得其反。鉴于此,本丛书编著过程中对于分型辨治尽可能作出细致深入地阐述。 综上所述,为了便于医师及患者了解某种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全貌,本丛书以某种常见病为一册,详细介绍了中西医治疗的异同,并收集了近年来中医名家的辨治理论和临床分证辨治医案。全书理论周详、医案分型全面,相信能对读者的临床治疗和学术水平提高有所帮助。 患者朋友如运用本书中的治疗方法,请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编 者 2009年3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