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陆机论/学人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李晓风
出版社 中州古籍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出身名门大族,他的祖父就是三国时火烧刘备连营的吴国丞相陆逊,其父陆抗也是东吴名将。《晋书》说陆机“少有异才,文章冠世”,在众多兄弟中,他与陆云最有才望,时称“二陆”。

陆机所作《文赋》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篇创作论,章草《平原贴》是书法界的五大珍品之一。

生在乱世,陆机卷入一场是非———分不清究竟是谁杀了谁,谁又被谁杀了的八王之乱。在这期间,他先后为吴王司马晏的郎中令、赵王司马伦的相国参军、成都王司颖的平原吏,因兵败遭谗,处死于军前。

临死,他想起故乡的鹤鸣声,对陆云慨叹道:“华亭鹤唳,岂可闻乎?”《诗经·鹤鸣》是歌咏乱世贤者归隐的,可见陆机后悔未作归隐的选择。

内容推荐

陆机是太康文坛上的代表作家——他的文学创作反映了他那个时代审美理想,他的文学理论更是他魏晋文学思想的总结,可惜这位不容忽视的作家偏偏为学术界长期忽视,至今还没有一部研究陆机的专著。李晓风《陆机论》不仅选题具有较高的学术阶值,而且也填补了学术界留下的这一空白。本书主要介绍了陆机生活的时代、陆机的生平与人格、在洛的交游、陆机的思想、创作、《文赋》等内容。

目录

专家推荐

第一章 陆机生活的时代

 一、走向灭亡的孙吴

 二、孙吴的世家大族文化

 三、短暂的西晋王朝

 四、西晋士风与文坛风气

第二章 陆机的生平与人格

 一、陆机的家世渊源

 二、陆机的生平

 三、陆机的人格特征

第三章 陆机在洛的交游

 一、陆机与陆云

 二、陆机与张华、潘尼、冯文罴等北方士人

 三、陆机与二十四友

 四、陆机与入洛南方士人

第四章 陆机的思想

 一、陆机的哲学思想

 二、陆机的美学思想

 三、陆机的文学思想

第五章 陆机的创作

 一、陆机的诗歌

 二、陆机的散文

 三、陆机的辞赋

 四、陆机的其他著作

 五、陆机的《平复帖》

第六章 陆机的《文赋》

 一、《文赋》写作的年代

 二、《文赋》内容探析

 三、《文赋》的成就与贡献

 四、《文赋》与形式主义

终章 陆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附录

 一、20世纪以来陆机研究回顾

 二、历代各家评论陆机辑语

 三、陆机生平系年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陆机是我国西晋文学的代表作家,骈文的开拓者,中国古代著名的文艺理论家、书法家,所著《文赋》开我国文学创作论之先河。

陆机出生于吴景帝永安四年(261年),卒于晋惠帝太安二年(303年),年仅43岁。他所处的时代正值从三国末期到西晋八王之乱期间。在这段时期,东吴走向灭亡,西晋统一了全国。并出现了短暂的繁荣;世族大地主的势力迅速膨胀,社会危机四伏,玄学思想盛行;士风浮虚,“身名俱泰”,是当时士人的人生准则和目标。文士们诗赋赠答、交游结社、相互标榜,带来了西晋文坛一片繁荣景象。

一、走向灭亡的孙吴

孙吴是三国时期最后一个被西晋灭亡的国家,吴主孙权自17岁从其兄孙策手中继承江东六郡基业,之后的近20年中,他利用父、兄所收罗的淮泗人士为核心的文士和武装,依靠江东世家大族的支持,不仅巩固了在江东的统治,而且收回荆州及交州,占据江东与北方的曹魏和西边的蜀汉鼎足对峙,并于黄武八年(229年)四月,正式称帝,改元黄龙。九月,将都城从武昌迁到建业(今江苏南京)。

建国初期,面对当时的形势,孙权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国力远不足以克魏,更没有统一天下的可能,于是他果断作出了限江自保的立国方针。他平定内乱,巩固后方,鼓励生产,重视造船和水上交通,开启了江南地区大规模经济开发的先声,使江南广大地区的社会文明程度大大提高。在对外方针上,孙权审时度势,灵活处理与蜀、魏之间的关系,采取了“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有机会再图进取的策略。在赤壁之战中,孙权与刘备联合大败曹军;在襄樊之战和夷陵之战时,孙权又与曹魏联合夺取荆州;夷陵之战以后,蜀汉的势力收缩到益州,对吴已构不成威胁,孙权又转回头来与蜀汉长期联盟,不仅有效地抵抗了魏的军事进攻,而且顺利地当上了皇帝。可以看出,孙权之所以能从联蜀抗魏或联魏抗蜀中大捞好处,正是他保据江东立国方针的灵活运用,是完全符合孙吴利益的。由于灵活处理了三国之间的关系,孙权才能“乘间伺隙,兵不妄动,故战少败而江南安”,而政治上的稳定则又确保了江南文明开发蒸蒸日上地向前发展的良好势头。

在这一切的内政外交中,孙权为了尽力争取拥有部曲的江北和江东大族的支持,还采取了和曹操抑制豪强兼并正好相反的策略,即优宠世家大族。孙权师事张昭,兄事周瑜,在他周围聚集了一批流亡江东的北方大族,成为他渡江转战的骨干力量.对汇东地方豪族如吴郡的顾、陆、朱、张,会稽的虞、魏、孔、贺等大姓,孙权也竭力拉拢。随着江南的进一步开发,世家豪强的势力也壮大起来。在政治上, “公族子弟及吴四姓,多出仕郡”。吴郡陆氏一家,先后出二相、五侯、将军十余人。陆凯说,孙权“外仗顾、陆、朱、张”。这说明江东大族成了孙吴政权的重要支柱。在经济上,这些大族“僮仆成军, 闭门为市、牛羊掩原隰,田池布千里”。孙权常以赏功臣的形式,赐给大族土地和佃客,所赐佃客不再给国家纳租服役,即所谓“复客制”。而且,在吴国,大族皆有部曲,父子兄弟世代袭领,形成世袭领兵制度。朱桓、张昭、陆逊等拥有部曲数千以至数万。他们死后,都由儿子或兄弟继领。特别是陆逊一家祖孙三代,世袭领兵,先是陆逊有部曲数千人,逊死由其子陆抗继领,抗死又由其五子分领,国家的军队成了将领们的私兵。魏国大将邓艾说:“吴名宗大族,皆有部曲,阻兵仗势,足以建命。”大族长期操纵吴国政治,形成江东门阀,而每一族又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门风。

然而,门阀大族势力的发展也引起了孙权的猜忌。孙权称帝之后,无论是对北方南来的,还是南方土著的文臣武将,都存有戒心,对带兵守边的将领,他要他们交出妻子做人质,如有叛逃,便杀戮人质,甚至灭及三族。他还养了一批校事、察战的人,来监视文武官吏,滥相纠举,诬陷无辜,动辄加罪惨杀。而他最宠信的中书典校吕壹是一个“性苛惨,用法深刻”之人,常常以“举罪纠奸”为由,“毁短大臣,排陷无辜”,“窃弄权柄,擅作威福”。太子孙登屡次劝谏,孙权都不听,一般大臣更是畏罪“莫敢言”。上大将军陆逊见此,常与太常潘浚“同心忧之,言至流涕”,骠骑将军步骘冒着风险。上书孙权.揭发吕壹“重案深诬,陷入以成威福”,使“无罪无辜,横受大刑”的罪行。并且劝谏孙权改变“虽有大臣,复不信任”的状态,建议孙权信用顾雍、潘浚等“志在竭诚”、 “安国利民”的股肱之臣,不要设他官监视。孙权无奈之下只好把吕壹杀了,但校事之官仍然设置,大臣们还是“危怖”,有“不自安之心”。而与此同时,东吴繁重的赋税也使得百姓苦不堪言,各地农民起义连年不断,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到了孙权统治的晚年,东吴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更加显著。这主要集中表现在继承人的问题上。孙权先立长子孙登为太子,孙登早死,又立孙和为太子,封孙和弟孙霸为鲁王。孙权宠爱孙霸,孙霸想夺取太子地位。这样孙和和孙霸兄弟之间的矛盾便突出了,朝臣中也分成了拥护太子的拥嫡派和支持鲁王的拥庶派。丞相陆逊、大将军诸葛恪等拥护太子孙和,而骠骑大将军步骘、大司马全琮等支持孙和的弟弟鲁王孙霸,“中外官僚将军大臣,举国中分”。

孙权本人偏爱孙霸,甚至对陆逊也不信任,致使陆逊忧愤成疾,于赤乌八年(245年)发病而死。孙权怕引起冲突,于是下令废孙和,杀孙霸,立自己最小的儿子孙亮为太子。太元二年(252年),孙权病死,10岁的太子孙亮即位,大将军诸葛恪、侍中孙峻(宗室)按照孙权临终安排入朝辅政。

诸葛恪,为孙权创业功臣诸葛瑾的长子,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侄子。渚葛恪少以才干知名,功勋卓著。陆逊死后,孙权任命他为大将军,驻武昌,代陆逊领荆州事。诸葛恪拥孙亮即位后,废除校事,取消百姓欠交的赋税。除关税,恩待朝臣册,“众莫不悦。恪每出入,百姓延颈,思见其状”,威望颇高。但是他却违背了孙吴保据江东的一贯政策,一味想效法其叔诸葛亮,决志北伐曹魏,他征发20万大军围攻魏合肥新城,结果兵士因疲劳暑热,死伤涂地,损失惨重,无功而返。这引起了拥有世袭领兵特权的大族们的不满,“百姓骚动,始失人心”,“众庶失望,而怨黩兴矣”。建兴二年十月,宗室、武卫将军孙峻与皇帝孙亮合谋,将诸葛恪杀死。孙峻自任丞相、大将军,独揽朝政。

此后,孙吴最高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更加尖锐,互相攻杀事件经常发生,政治越来越腐败,孙氏政权日益衰亡。P1-5

序言

陆机是太康文坛上的代表作家——他的文学创作反映了他那个时代审美理想,他的文学理论更是他魏晋文学思想的总结,可惜这位不容忽视的作家偏偏为学术界长期忽视,至今还没有一部研究陆机的专著。李晓风《陆机论》不仅选题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而且也填补了学术界留下的这一空白。

《陆机论》前三章考辨陆机的生平、家世、交游,阐述陆机所处的时代背景、地域文化、家庭传统,如“孙吴世家大族文化”的论述,“陆机家世渊源”的考证,又如“陆机与北方士人”、“陆机与南方士人”交往的辨析,颇见作者扎实的文献功底和精细的考证能力,还能见出作者搜集史料精审独到的眼光。第四章论述陆机哲学、美学和文学思想,时能见他人之所未曾见,言他人之所不能言,表现了作者良好的理论素养和抽象能力。第五章论述陆机的文学创作,分析陆机在散文、诗歌、辞赋等多方面的文学成就,论陆机散文的文采章法,谈陆机诗歌的艺术个性,作者在继承传统诗文评点优长的基础上,又借鉴西方新批评的分析技巧,多能深中肯綮,辨人毫芒。第六章探讨陆机《文赋》的理论贡献,最后一章论述陆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书后还附录了“陆机生平系年”。

该书虽为陆机这一个案研究,但表现了作者开阔的学术视野,研究对象虽为文学家,但作者运用了文史互证的方法,古人所谓“义理、辞章、考据”,该著庶几兼而有之。尽管书中较少论及陆的人格缺陷,较少论及陆机创作中的某些不足,但该著仍不失为一部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专著,特此推荐出版。

后记

拙著《陆机论》为本人的硕士学位论文扩充而成。我自1999年以来,开始着手于陆机的研究。在我看来,陆机虽然在政治上与父辈相比并未能显示出仕进的高下,但在文、史、艺术等创作方面却是身手不凡,特别是他的文学创作代表了西晋一代文风,他的文学理论则是对整个魏晋文学思想的一次全面的总结,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儒家文学观的影响,陆机的创作被斥为“形式主义”的代表,对他的研究也被学术界所忽视。这使得我们很难真正了解陆机和他的创作、成就和贡献。我虽不敏,但内心却非常渴望能真正地了解这位一千多年前的士大夫,与其展开一番跨时空的精神对话。我也知道,想要对这样一位文学巨子作一番历时态的全面把握,自必经历一个长期积累、长期揣摩的过程。因此,在开始的几年里,我除了反复研读中古的历史、文化和陆机的文学作品以外,迟迟不敢妄加动笔。2004年,我有幸又重新回到华师攻读硕士学位,这就使我不得不动笔去完成一篇学位论文。于是便不再考虑自己是否能够胜任,就开始构思,并试着去写作。写出了一段后,就试着往外寄,没想到不久,就收到了《名作欣赏》杂志的采稿通知。这就是第三章中的一节——陆机的人格特征。它给了我很大的鼓舞,我便开始更努力去写作、投稿。到了2006年年底初稿就基本完成了。后来得到了导师戴建业老师的大力帮助,才得以最后定稿出版。在此,我由衷地向戴老师表示感谢。同时还感谢我的恩师田惠兰老师、丁成泉老师对我的鼓励和支持。

这本书只是我个人多年来对陆机的一些认识和感受,并不一定都准确。而且其中也有不少拾人牙慧的地方,我只得老老实实承认。在国内众多的大师小师们面前,我自惭形秽,有太大的差距了,而且这差距,恐怕不是我现在、甚至将来所能够赶上的。我太落伍了,但我愿意学习,愿意从头学习。

最后,还要感谢古籍出版社的孙宝瑞老师为此书尽早出版而做出的高效率的努力!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9:3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