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生活中必须关注的66个健康话题/大家保健系列丛书
分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作者 杨秉辉
出版社 上海文化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吃点东西无需担心酸碱,幽门螺杆菌感染要不要治疗,谁说得了“乙肝”难长寿,应正确理解“癌症是慢性病”,最好的医生还是医生……翻开本书,中央文明办、卫生部“相约健康社区行”首席专家杨秉辉教授将告诉您“生活中必须关注的66个健康话题”。66个健康话题,题题振聋发聩!

内容推荐

《生活中必须关注的66个健康话题》选择了人们在生活中必须关注的66个健康话题作为介绍对象。这66个健康话题,内容大致上包括五部分:民以食为天,吃要讲科学;治病不如防病;认识癌症,预防癌症:医学应以促进人的健康为目标;烟酒油盐与健康。它们不仅记述了这些年来,作者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治病不如防病,而针对如今多发的慢性疾病,预防之策主要在于摒弃不良的生活行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且记述对一些疾病现象、生活事物、医学成果等的进一步理解,希望与广大读者共同分享。这些文字既算不上对医学深入的探讨,也缺少对健康的哲理分析。不过,要算是医学知识的普及或是对健康理念的推广,大概还是可以的。

《生活中必须关注的66个健康话题》由著名医学专家杨秉辉编著。

目录

民以食为天,吃要讲科学

 1.“病从口入”有新解/2

 2.饭还是要吃的/5

 3.吃点东西无需担心酸碱/lO

 4.“节约基因”有功也有过/12

 5.幽门螺杆菌不怕胃酸/15

 6.真该感谢沃伦和马歇尔/18

 7.应当改革共餐制/21

 8.分餐制既避免浪费,又有益于健康/23

 9.家中分餐,宜老益少/25

 10.幽门螺杆菌感染要不要治疗/27

治病不如防病

 11.铭记布伦伯格先生的贡献/32

 12.澳大利亚抗原、HAA与“两对半”/36

 13.不说“大三阳”和“小三阳”了/39

 14.谁说得了“乙肝”难长寿/42

 15.乙肝宫内感染,准父母应重视/45

 16.糖尿病岂止尿中有糖/47

 17.恶心、呕吐并非都是胃病/50

 18.得了胆囊炎、胆结石,吃点油的东西试试/52

 19.提防“经济舱综合征”/54

 20.谨慎用药,呵护肝脏/57

 21.人类在不断战胜传染病/60

 22.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高悬/64

 23.感冒输液的四大危害/67

 24.客观看待化验结果/69

 25.正确对待手术风险/72

 26.三分治疗,七分护理/74

 27.警惕无疾之病/77

 28.无疾之病常悄然而至/80

 29.重在早期发现/82

 30.贵在坚持治疗/85

 31.“生”、“育”和“性”/87

 32.从眼镜到冠状动脉支架/90

 33.从种瓜得瓜到人造器官/94

认识癌症,预防癌症

 34.癌是怎么一回事/100

 35.癌症其实是可以治疗的/103

 36.癌症也有可能治愈/106

 37.换个角度看癌症/108

 38.从行李的标签说起/110

 39.要吸烟还是要健康,任君选择/113

 40.应高度关注“癌情”的变化/116

 41.有一部分堡垒可能最先突破/118

 42.应正确理解“癌症是慢性病”/120

 43.少发易治,战胜癌症之路/123

 44.肝癌病因有新解/127

 45.一个肝癌预防的新话题/130

医学应以促进人的健康为目标

 46.“非典”留下的思考/134

 47.牙齿健康 “8020”/137

 48.请爱护你的肝/139

 49.保健领域里的“量”和“效”/142

 50.免疫力未必都要提高/144

 51.盛夏严冬老人更要当心/146

 52.也说地球只有一个/149

 53.维多利亚宣言,健康之基石/152

 54.医学之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健康/155

 55.从治愈医学到照顾医学/158

 56.最好的医生还是医生/161

 57.全科医学,一门新型的临床医学/163

 58.全科医生,你家的朋友/166

 59.健康检查应该查健康/169

 60.医学授人健康,何必强调中西/171

烟酒油盐与健康

 61.吸烟史话/176

 62.小城帕罗恩的纪念碑/179

 63.饮茶的文化与保健作用/182

 64.油之功过论/186

 65.杨白劳的悲翩与盐/190

 66.白糖并不赛砒霜/193

试读章节

1.“病从口入"有新解

“病从口入”是人们耳熟能详之词。在传染病流行之时,许多传染病不是经呼吸道传播便是经消化道传染;即使在平时,吃了不干净的东西就会拉肚子,也已成常识。所以,总结出一句“病从口入”来,以警世人,确实简洁明了。

随着传染病被控制,环境卫生改善,以往曾经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的伤寒、霍乱等经口传染的传染病的发病率已经大幅下降,食物中毒甚至蛔虫症也已很少发生。然而,许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则取而代之,开始“流行”起来。心脑血管病、癌症成了人们健康的主要杀手,糖尿病、肥胖症、脂肪肝面广量大。医院门庭若市,医生夜以继日,患者苦不堪言。痛定思痛,查查原因,发现现在的许多疾病竟然都是与生活行为相关,而生活行为之中又以吃为最重要。

人不能不吃东西,吃是人的本能,婴儿出世不用教他,便会吸吮妈妈的乳汁。岂止是人,所有哺乳动物皆是如此,若是不会吸吮,恐怕便“长不大”、便被淘汰。

人应该怎么吃?对于这个问题,几千年来人们并没有认真研究过,因为在漫长的农耕社会里,生产力有限,能够提供给人们的食品并不丰富,对于许多人来说,有吃的,就已经很好了,所谓“饥不择食”嘛。当然,也有吃到“朱门酒肉臭”的,也有提到“膏粱厚味,反伤脾胃”,或是“脑满肠肥,百病丛生”的。但是,那终究是极少数人的事,并未引起人们过多的关注。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食品极大地丰富起来,尽管在这个世界上仍有部分地区的人民,食不果腹、瘦骨嶙峋地等待着联合国救济总署派送的面粉,但也有不少地区至少部分人饮食已经过量。饮食过量又缺少体力活动,“收人大于支出”,由食物转化的能量大大过剩;过剩的能量便转化为脂肪,在人体内积存起来,于是形成肥胖。

“胖就胖点吧”,我们中国人历来并不太反感肥胖。因为几千年来能够胖起来的人,都是能够多吃少动的人,即所谓“有福之人”,所以便把肥胖称为“福相”。但是,如果胖到连路也走不动、楼也上不了,那就是病了,这病就是肥胖症。肥胖症也许还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路走不动可以乘汽车,楼上不了可以用电梯。问题是人胖了就容易得糖尿病、高血压,血脂也不正常了。血脂不正常就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是指血液流动时对血管的压力大,高血压病影响的也是血管。糖尿病呢?有人直言糖尿病就是血管病,它损伤了眼部的血管,导致视网膜发生病变;它影响了下肢的血管,足便坏疽;影响到心脏和脑的血管,便威胁人的生命。所以,肥胖成了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当然,脂肪代谢紊乱还有利于形成脂肪肝、胆结石和大肠癌,甚至连乳腺癌也多见于肥胖的妇女。胰腺癌和前列腺癌也很可能与高脂肪饮食有关。肥胖导致体重增加,还是腰椎病、膝关节病乃至扁平足、跟骨骨刺的原因,因为体重大,这些承重的骨骼受不了了嘛。

说到吃,也还不只是吃得发胖带来一系列毛病的事。以前我国人民进食不新鲜的蔬菜多,这些不新鲜的蔬菜多含有亚硝酸盐,在人体内可以形成致癌物质亚硝胺,所以我国的食管癌、胃癌的发病率甚高。东南沿海一带气候温暖潮湿,粮食容易霉变,真菌之中有一种叫做黄曲霉的,它的毒素能引发肝癌。在一些沟水、塘水中,有藻类物质生长,有些藻类物质的毒素也是致癌、促癌物质,长年饮用这种不洁水的人,肝癌发生率高。我国南方鼻咽癌的发病率高,认为是与多吃咸鱼和鱼露有关。总而言之,癌症的病因与生活行为相关的十居其八,而生活行为之中,吃又是一个主要的问题。

盐吃得太多对健康的影响很大,一是增加了高血压,二是增加了胃病,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炎、胃癌都与此有关。

当然,“吃”还包括吃药,不论中药还是西药都有毒性,用药不当也能致病。口服雌激素原是为了减轻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不料却增加了子宫内膜癌;用龙胆泻肝丸减肥,却减出了肾脏病。“是药三分毒”,还真得当心。

吸烟,上海话叫做“吃香烟”。当然,不是把香烟像吃饭一样吞进肚子里去,但烟雾是经口吸人的。吸烟是引起许多癌症的重要原因,这一点已经十分明确,甚至有人估计全世界男人的癌症大约2/5与吸烟(或被动吸烟,即处在吸烟环境中,也吸人了烟雾)有关,妇女的癌症也有1/3与吸烟或是被动吸烟有关。吸烟不但与许多癌症有关,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即吸烟本身就可以引发冠心病。吸烟的人与不吸烟的人相比,发生冠心病的危险要高10倍。吸烟还会引起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等。“老慢支”、肺气肿等被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病”,在我国60%~70%是因吸烟而引起的。吸烟还会影响妇女的内分泌功能、男性精子的活力,影响生育能力。烟是经口吸人的,与吸烟相关的病,也可属于“病从口人”的范畴了。

所以,今日之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卫生改善,“病从口人”已经不仅是预防消化道传染病的问题了。大量的被俗称为“富贵病”的病,其实也绝大多数是“病从口入”的。

P2-4

序言

自20世纪60年代初大学毕业以来,我一直供职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虽然在科室行政划分上曾先后分属于内科教研室、肝癌研究所、全科医学科,但基本上一直是干着内科医生的活。在大学附属医院工作的医生还负担有教学与医学研究的任务,但工作的主体仍是临床医疗。在我的执业生涯中,还有近20年的时间担任过中山医院的副院长、院长,在头绪纷繁的管理工作的同时,出于当初学习医学“治病救人”的初衷,我仍然坚持医疗工作,从未间断。可以说,我做了一辈子的临床医生。

做了一辈子的临床医生,感悟当然是有的。年轻的时候,面对患者复杂多变的病情,大多感到知识的明显不足;人到中年,—般的医疗业务虽然熟练了,但更多的体会是医学的博大精深。然而,无论是感到自己的明显不足还是体会到医学的博大精深,都只是泛泛的认识,缺少些深入的思考。近年来,我已人到老年,医疗工作的压力自然是减轻了,在诊疗之余还有些时间,幸好脑子还好使,就把以前学的、现在还在学的一些知识,结合临床的实际,作了一些思考,并且把想到的写了下来。大多是有感而发,并无系统,随手写来,算是给读者一些生活中的健康提醒吧!

近些年来,因为主编了两本医学科普杂志,也常需要写点医学科普短文,以作补白之用。亦常应一些报刊之约,写点与健康相关的话题。几年下来倒也积累了不少。近来得暇,又进行一番整理,去粗取精、去芜存菁。医学发展迅速,人们对健康的理解日深,几年前所著之中,有些观点可能已显陈旧,有些提法或不全面,现都予以订正或补充,文字或不华丽,内容则力求准确。

这66个健康话题,内容大致上包括五部分:民以食为天,吃要讲科学;治病不如防病;认识癌症,预防癌症:医学应以促进人的健康为目标;烟酒油盐与健康。它们不仅记述了这些年来,我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治病不如防病,而针对如今多发的慢性疾病,预防之策主要在于摒弃不良的生活行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且记述对一些疾病现象、生活事物、医学成果等的进一步理解,希望与广大读者共同分享。这些文字既算不上对医学深入的探讨,也缺少对健康的哲理分析。不过,要算是医学知识的普及或是对健康理念的推广,大概还是可以的。

愿此小书对诸位读者有益,更祈诸位专家多予指正。

杨秉辉

2010年10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14:5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