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梦的解析(最新修订版)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编著的《梦的解析》被誉为精神分析的第一名著。它通过对梦境的科学探索和解释,打破了几千年来人们对于梦的无知、迷信和秘感,同时揭示了左右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潜意识的奥秘。该书不但为人类潜意识的学说奠定了稳固的基础,而且也建立了人类认识自己的新里程碑。书中包含了许多对文学、神话、教育等领域有启示性的观点,引导了整个二十世纪的人类文明。有史以来,第一次科学地告诉人们:人为什么会做梦?为什么会做奇奇怪怪的梦?梦意味着什么,诉说着什么,梦将我们引向何方……

本书是《梦的解析》的最新修订版。

内容推荐

《梦的解析》出版于1900年,这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最重要的著作,它被誉为改变人类历史的书,是精神分析理论体系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

《梦的解析》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是导致人类三大思想革命的经典之作。

尽管自《梦的解析》出版以来,有诸多心理学作品问世,但是没有任何一部心理学作品能够超越它,所有的心理学作品和心理学家,都无法绕过它。

本书是《梦的解析》的最新修订版。

目录

第一版 序言

第一章 梦的科学文献

 一 梦和清醒生活的关联

 二 梦的内容

 三 梦的刺激和来源

 四 为什么醒后会忘记梦

 五 梦的显著心理特征

 六 梦中的道德感

 七 做梦及其功能的理论

 八 梦和精神疾病的关系

 跋

 后记

第二章 梦的解析方法:一个梦例的分析

第三章 梦是欲望的满足

第四章 梦的伪装

第五章 梦的材料和梦的来源

 一 梦的近期和无关紧要的材料

 二 梦的另一个重要来源:幼儿时期的材料

 三 梦的身体方面的来源

 四 典型的梦

第六章 梦的工作

 一 梦的凝缩作用

 二 梦的移置作用

 三 梦的表现方式

 四 梦的表现力

 五 梦的象征表现:几个典型的梦例

 六 几个梦例:梦中的计算和言语

 七 荒谬的梦:梦中的理智活动

 八 梦中出现的情感

 九 梦的构成的第四个因素——润饰作用

第七章 梦的过程的心理学

 一 梦的遗忘

 二 梦的退行

 三 梦是愿望满足的表现形式

 四 梦中惊醒——梦的功能——焦虑梦

 五 原发过程与继发过程的体现:压抑

 六 潜意识与意识的体现:现实

试读章节

五 梦的显著心理特征

人们假设梦是心理活动的产物,基于此,才有了人们对梦的科学研究。但我们对已经做过的梦又很陌生。对此,我们总是不愿意承认,这是一种自然的习惯,就像说经常说“我做了个梦”一样。我们为什么总感觉梦是从外界进入我们内心的?我们可以根据对梦的起源的争论得出以下结论:不管在梦中还是在清醒生活中,梦的材料都是非常简单的,所以,陌生性最终不会成为梦的材料。而心灵的加工过程是否会有所改变或加工,才出现了我们现在讨论的这种印象,所以我们就要描述一下梦的心理特征了。

在诸多观点中,费希纳在他的《心理物理学基础》一书中对梦和现实生活的本质区别和从此得出影响巨大的结论讲得最为尖锐,强调得最为有力。他认为“并不是只要降低有意识的心理生活或从外部世界的影响下把注意力抽开就可以将与现实生活相较之下的梦生活的特点解释清楚的。”他还认为梦中动作的场景与清醒观念生活场景不同:“在梦中,如果那些心理物理活动的情景和在清醒生活中是相同的,那么对我来说,梦只是清醒生活材料、形式均相同的情形下的一种扩展,只是程度较低罢了,可事实却并非如此。”

费希纳在讲这种心理活动地点的转变时,不管他的心里在想什么,我想没人向他指出的道路前进。对于他的这句话,我们可以不用给它一个解剖学的解释,也可以认为它并不是生理上的大脑功能的定位或是大脑皮质的组织分层。但这个意见很有开创性和智慧性,如果可以把它应用到一种心理装置上去,那么就可以形成一个连着一个的一系列动力因素。

一些作者认为只需要关注更实际的梦生活的区别特征,还把这个当做研究的起点,希望能从这里得到更深刻的解释。

在刚刚进入睡眠的那一刻,梦生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在这时出现,也可以把它看作是预告睡眠现象。施莱尔马希尔认为清醒状态的特征是这样的:思想活动并非以意象形成发生,而是以概念形式体现出来的。梦大致是在睡眠中莅临的意象思维,我们会发现,非自主念头会逐渐滋生出来,它们会变成意象群,而自主活动变得越来越困难,些我们想要去做的观念活动以及意象的突现我们根本无法做到,这两个特征会留在梦中,我们也会由于梦的心理学分析而把它们当成是梦生活的主要特征,我看到入睡前幻觉这类意象在内容上和梦意象是相符的。

所以梦的思维主要是通过视觉意象来进行的,当然也不全是这种途径,有的是通过听觉意象进行的,也会运用别的感觉印象,只是程度较小而已。很多事情会作为思想或意念在梦中产生,可以说,这是一种言语表达的废品。但梦是以意象活动为内容要素,这是梦的真正特点,这并不是记忆的表现,它更像一种知觉。关于幻觉性质的一切争论,我们且先放在一边。我们先和这方面的专家一起探讨用幻觉取代思想的问题,这是他们一致认定的。视觉和听觉在这方面具有相同的表现:人们观察到,如果人带着音符的记忆进入睡眠,那么它们就会被这些记忆变成相同的曲调的幻觉,当他从睡梦中醒来时,这种幻觉又把主权还给了记忆,与之前相比,这些记忆会变弱,质量也大不如前。

梦和清醒时的思想在把观念转换为幻觉方面的区别并不是二者之间唯一的区别。意象在梦中创造出一个场景,它表现为一个看上去像是真正发生的事件,我们就像是在梦里体验某种经历一样,而非在思考,也可以说,对于梦中的幻觉,我们已经完全信任。可醒来后我们会发现自己什么并没有经历过那些事,只是在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思考而已。真正的梦和白日梦也正是由这一特点区别开的,白日梦和现实并不是混乱不清的。

斯图昌贝尔对于心灵对梦幻觉信任的问题是这样看待的,心灵在这个领域内正确地发挥了它的功能,也符合它的机制。梦的成分是像清醒生活中通过感官媒介产生的心理经验一样真实的,绝非只是一种表现。在清醒生活中,人的观念和思想是用言语意象和话语形成的,而在梦中则是用真正的感官意象形成的。另外,因为人的感觉和意象会像清醒的时候一样也占据外部空间,所以说,人在梦中会有种空间意识,所以说心灵在梦中与清醒时都与意象和感觉有着一致的关系,这点我们必须承认。但睡眠状态缺乏一种尺度,感官感觉到底是源于内部是外都是靠这种尺度区别开来的,所以这时做出的事往往会产生错误。至于它的梦意象,它无法对它的客观实际性进行检验,另外,我也是对分辨不存在任意性的情况和任意性相互转变的意象的不够重视,它无法把因果规律应用在梦的内容上,这是它的错误之处。

P24-26

序言

在本书中,我将论述梦的解析这个问题。在我看来,解析梦仍是属于神经病理学(neuropatholgy)的范畴。心理学研究证实,大量变态心理现象都是由梦引起的,虽然其他几种如歇斯底里性恐怖(hystericalphoia)、强迫观念(obsession)、妄想(delusion)也是这样的情况,由于它们有现实意义,所以引起医生们的关注。后面的文章会告诉我们,尽管梦没有这方面的重要性,但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如果人们无法解析梦,就不能了解恐怖、强迫观念、妄想等心理,更无法解除病人的痛苦。

不过,这本书的一个缺点是无法去解释形成这个论题的原因。在本书中,有许多思路不通的地方,导致我不得不中断论述,这些地方大部分是梦的形成问题和具有综合特征的变态心理学问题的交汇处。我不想在本书中研究这些问题,如果以后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能够得到充足的资料,我会再次论述这些问题。

在对梦进行解析的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选择的材料的特殊性。在阅读的时候你会明白,我为什么不引用文献中记载过的梦,或者出处不明的梦。只有我自己的梦和我正在进行精神分析的病人的梦可以当作梦例。但是,病人的梦也不能选择,在神经症特性的影响下,导致这些人的梦更加难以理解,这些变化对梦的解析产生了有害的影响。如果我采用自己的梦,只得把我私人的精神生活呈现在大家面前,这完全违背了我的本意,也就是说,我的付出要比任何一位科学家写作时付出的都多。当然,这里不包括诗人。尽管不想这样做,但又不得不如此。我不想放弃任何为我的心理学提供证据的机会,为了这种需要我可以俯首称臣。当然,我会通过省略或者替代的方法对我失常的行为进行掩饰。尽管这会降低例证的价值,但我希望读者能够站在我的角度去考虑,原谅我的这种做法。此外,如果有人认为我的梦和他有着密切的联系,请他体谅我的思想是自由的,而且那只是梦,并不是真正的现实。

后记

前面呼吁公正的时间是在1909年。我发现从那以后,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关注我对“梦的解析”的研究。这样的情况更利于我进一步开展这项工作,《梦的解析》引发了人们很多的思考和大量的问题,人们开始用各种方法讨论这些问题。由于他们的观点都是以我的观点为出发点的,所以在没有明确我的观点前,先不要对他们的观点加以评论。我对那些我认为有意义的最新文献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你们可以在下面几章中相应的地方看到这些内容。

(191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22: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