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皇室的祭典礼》由罗艳编著,书中除文字表述以外,还从清宫历史老照片、帝后画像、档案画藏等方面选取图片数百幅,内容涵盖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场景,重要典章制度书影,重要书档文册、图表牒牍的影印图片。本书借助于历史学工作者的研究、阐释和描述,为世人打开了进入紫禁城皇室生活世界的一角。清代宫廷生活无论多么穷奢极欲,无论多么逍遥安逸,就其根本而言,都是基于对社会的疯狂掠夺而呈现的。但另一方面,清代宫廷生活方式也映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基本因素,提取了悠久历史保存下来的精粹,具有历史的借鉴意义,具有现实的研究价值。
“清代宫廷生活丛书”涉及方方面面,诸如宫闱内幕,祭祀信仰,秀服云裳,祭典礼仪,教养启蒙,饮食起居,颐养游乐,宝藏文玩等,本书系依据档案史料的挖掘,对其均有具体细致的描述,相信人们据此可以欣赏到清官皇室生活的生动画面和真实内幕。
《大清皇室的祭典礼》由罗艳编著,为世人打开了进入紫禁城皇室生活世界的一角。
关于雍正,历史上的谜团挺多,其第一桩便是其继位的神秘性。他究竟是怎么登上皇帝宝座的呢?是篡位?是夺位?还是合法继位?已经成为历史悬案了。在各种清官剧里也演义出各种故事来,即便是在史学界,也是一直备受争议。尽管关于雍正继位的说法有很多种,但是主要分歧在于,一方认为雍正确实是康熙临终所指定的继承人,持反对意见的人坚持认为雍正是假传圣意,更改或者是制造了康熙帝的临终遗诏。两派各有论证,都无法说服对方。其中,认为胤稹正是康熙帝临终或者说晚年所属意的帝位接班人的一派,近年来所持的一个重大证据是就在康熙驾崩前数日,指定胤稹代为祭天。
虽然胤稹代父祭天这件事由于康熙帝病情的迅速恶化,胤稹还未来得及祭天就被召回,最终实际上并未能实行,也就是说,虽然康熙帝命令胤稹代替自己去祭天,胤稹也确实按照清代的祭天大礼礼节规程开始做准备工作了,但是由于康熙帝病危,最终改派了其他人代替皇帝去祭天了。即便如此,关于胤稹代父祭天还是被赋予了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意义,坚持认为胤稹是合法继位的一派认为,康熙任命胤稹代替自己去祭天,就等于向天下宣布,朕准备要胤稹继承皇位了!当然也有反对者,坚持认为雍正非正常继位的一派认为,康熙要胤稹去南郊祭天,这南郊就是天坛,离圆明园内的畅春园远着呢,在没有现代交通工具的情况下,从天坛赶往圆明园,时间可不短啊,康熙此举正是要把胤稹调离开,以便控制胤稹。两派各执一词,莫衷一是。这祭天怎么就和储位争夺给联系到了一起呢?
胤稹代父祭天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根据清代宫廷档案和相关史料记载,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七日,皇帝病重,从南苑行围之处回到畅春园。此时的皇帝身体已经比较虚弱,传令下去,从十日到十五日期间,不要上奏折,也就是他要休息几天,这期间不再阅读奏章,暂时把政事放下了。奏章可以几天内不读,但是有一件大事,他却无法放下,那就是马上就要到冬至,冬至祭天可是国家大事。可是此时的康熙皇帝显然没有能力亲自祭天了。于是在十一月九日,命皇四子胤稹恭代祭天。康熙是非常看重祭天之事的,如果不是自己实在起不来的话,绝不会让他人代劳的。为此,康熙还特意叮嘱胤稹先去斋所斋戒,以表示对上天的诚意,不能有丝毫懈怠和差错。冬至的日期是农历十一月十五日,要提前3天进行斋戒,所以胤稹随即住进南郊斋戒的地方进行斋戒。胤稹实际上是在天坛里找了一座别院进行斋戒。胤禛为什么不住进斋宫呢?天坛里有个地方叫做斋宫,是专门供皇帝斋戒用的,可是胤稹此时还不是皇帝,因此是不能住在天坛斋宫的,所以只能在天坛找一别院作为他临时的斋戒之所。十三日,康熙皇帝病情加剧,急忙派人召皇四子胤稹回畅春园,同时改派镇国公吴尔占代为祭天。
实际上,胤稹虽然住进了天坛斋戒的临时处所,但却不放心远在畅春园的康熙皇帝,因为这一次,康熙帝的病情显然不乐观,所以胤稹去斋所后,从初十到十二,他每天都派太监和护卫去畅春园问安,估计是害怕康熙在中间会出什么意外他来不及赶回畅春园。康熙对每次问安的答复都是“朕体稍愈”,也就是“我今天好点了”,但实际上是康熙帝健康状况越来越糟。十三日康熙帝急诏胤稹返回。
P2-3
17世纪初,女真部族中豪酋迭起,最后努尔哈赤一支在白山黑水之间力挫群雄,获得成功,统一女真,强大的后金政权从此崛起于明朝控制的东北地区。清王朝经历了18世纪的辉煌和19世纪的衰落,终于支撑不住,留下了一个千疮百孔的破败山河,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一历史时期,社会变革风起云涌,时代潮流波澜壮阔,以致后来中国现实的方方面面,都与之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大清王朝虽然已经成为历史,而清代宫廷生活却以各种方式,强烈地吸引着当代人好奇的眼光。现如今,游人如织,或随意穿行于当年戒备森严的清宫禁城,闲庭信步在云林深锁、烟雨缥缈的离宫别苑;或驰骋原野,追寻康、乾二帝南巡北狩的浩荡足迹;或跻身寺庙,顶礼膜拜,虔诚祈祷变幻莫测的现实人生风平浪静。人们可能触摸到清代皇室生活的外缘,但清代宫廷生活到底是怎样一种情景,却少有专门和系统的介绍。
两年前,中国青年出版社就编纂一套《档案揭秘:清代宫廷生活丛书》事宜约稿于我。经反复交换意见后,提出本书系设计方案。其宗旨是要充分利用清代原始档案,以档案证史、正史。对于宫廷皇室贵族生活的描述,本书系首先选择以帝王、后妃为核心,叙述每一个主题的专门知识,说明其流变传承过程,承上启下的作用,讲述主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在这一主题下的活动等。对于档案资料的选择,要科学严谨,忠于历史。分析研究要论述清晰、言之有据,切忌演义戏说,随意揣测,妄下结论。强调文笔流畅,叙述轻松,具有较高的可读性。
清代宫廷生活涉及方方面面,诸如宫闱内幕,祭祀信仰,秀服云裳,祭典礼仪,教养启蒙,饮食起居,颐养游乐,宝藏文玩等,本书系依据档案史料的挖掘,对其均有具体细致的描述,相信人们据此可以欣赏到清官皇室生活的生动画面和真实内幕。
最先,全书系原拟为10卷,每卷文字约20万字。每本书稿的篇目约20个话题,为求精炼、精彩,后又合并、压缩为现在的6卷。除文字表述以外,每卷还从清宫历史老照片、帝后画像、档案画藏等方面选取图片数百幅,内容涵盖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场景,重要典章制度书影,重要书档文册、图表牒牍的影印图片。书系作者均为历史学科清史、中国近代史专业的博士生或硕士生。
借助于历史学工作者的研究、阐释和描述,为世人打开了进入紫禁城皇室生活世界的一角。清代宫廷生活无论多么穷奢极欲,无论多么逍遥安逸,就其根本而言,都是基于对社会的疯狂掠夺而呈现的。但另一方面,清代宫廷生活方式也映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基本因素,提取了悠久历史保存下来的精粹,具有历史的借鉴意义,具有现实的研究价值。
从文学家、哲学家那里,我们懂得了很多有益的生活真理;从历史学家、社会学家那里,我们将清晰地认识人类历史阶段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生活状况,了解多元的人类生活图景。历史也好、过去也好,某种意义上说,都沉淀为不断持续的现在。历史资料阅读、理性理解和体验,是我们了解过去、进入历史的重要途径。 对于历史,对于他人及其生命现象的理解,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为我们的一切知识,均来源于经验。我们的生命,是唯一的、不可逆的一次旅行。而阅读历史作品,就可以将我们所无法经历的历史经验,纳入我们有限的、短暂的生命经验之中,丰富我们的生命内容,打破我们的生活界限,拓展我们的生活视野,反省我们的生存状态,改变我们的生活理念。
愿读者诸君阅读愉快。是为序。
徐兆仁
2010年12月12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