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投资是一门艺术。笔者看来,投资应该是一种对人的综合素质的考验,股票投资不仅仅是简单的买进卖出,其背后包含着多种学科的互动与联系,如政治、经济、文化、物理、数学等多学科它们作用的发挥是潜在的,就跟事物的内在联系性是一个道理,一通则百通,这就要求每一个投资者,不论进入股市的时间长短都必须去认真地学习专业的理论知识,并与扎实的实战经验相结合!
本书主要讲述的是怎样学会看盘的常用技巧,通过从概念到原理的解释,让投资者知道价格变化的内在因素是什么,股价涨了为什么会涨,跌了又是为何,再通过个股的实例把理论真实地应用于实践之中,做到理论实践于一体。
本书共由八章组成。第一章是盘面基础知识的解读,从认识K线说起,到价格波动的规律引发的支撑与压力,再逐渐讲解影响股价涨跌的基本面因素,使投资者能有一个大方向的认识。第二章和第三章是对盘口买点和卖点及变化时临界点进行详细探索,告诉投资者潜在的观察方法,有时还特意提出应该怎么思考,如何形成跟随盘口变化而变化。第四章是专门针对于大盘走势的分析,由K线形态上的特殊征兆,主流板块变化与趋势的波动以及盘面细节上的细微影响,去讲述市场涨跌的深层次原因,教授投资者直接的判断思考方法。要想知道分时图及长、短周期K线图的奥秘,那么就要走进第五章,能否真正地领会直接关系到短期买卖点的精确把握,投资者一定要认真去对待。第六章到第八章是对盘面形态的补充,是在笔者的第一本书《盘面形态——股市资金动向》的基础上叠加进去的内容,做到两本书的完美结合,学会看盘不但要从盘口开始,更应该重视形态的波动规律,这是基础所在。
很多的高手都是“死”在下跌波段的反弹行情中。
这句话似乎流传了很久,投资者也知道下跌行情中的反弹是不能随意参与的,亏损的概率总是大于胜算。不过,话虽是这么说,但很多投资者却仍然我行我素,饱尝着抢反弹之后的深套之苦,这并非是说投资者愿意做下跌行情中的买单人,只是无法判断什么时候的反弹是真的,什么时候是假的,在无法辨认真假的状况下也只能听天由命了,套牢依然是无法回避的。
其实问题的根源在于对形态缺乏灵活认识,换句话说,不会从多角度去看盘。以部分教科书上的固定形态模式作为参考的依据,想着以前曾经出现过这样的形态,后来股价出现大幅度上涨,那么这次出现类似的格局很可能一样会走出上涨行情,恰恰就在这次股价出现了反向的大幅度下跌,这就是只看形态而不会思考的看盘方法,正因为如此,形态无用论才得以认可。
只看基本面而不看形态,只适合于那些长线价值投资者,对于短线投资人来说,除了注重基本面外,更多的还是要关注盘面形态,因为形态应用得当能给出明显的直接买点,通过形态可以把握波段运作机会,从而达到套利的高效化。
话虽是这么说,但做起来并不容易。精确性买点不是每个人都能把握的,有些时候看着股价经过一段时间的盘整有形成底部的姿态,或者价格出现了明显的上扬,好像抢反弹的时机也很成熟,不过买进之后的情形会与预期产生相应的差异,不是继续维持着弱势整理走势,就是突然出现破位向下,其中的不确定性令人难以想象,这正是形态无用论的导火索。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形的出现,这得从板块动向和市场趋势去进行深究。在2007年大盘不断创出6000点新高的格局下,事实上除了蓝筹概念有些涨幅外,多数的非主流类个股被一再地边缘化,大盘上涨它们下跌,大盘下跌它们继续跟随向下。此时若用简单的形态去对照参考,以固定形态为依据,亏损就不言而喻了。
如果看盘过程中能够进行多方位的思考,把板块动向放在第一位,先去想一旦群体的板块下跌效应出现后,再强势的个股可能都要受到卖出效应的集体性抛压,形态最终都是要走坏的,那么随后的操作就要多观察,而不是盲目买入,更不是以形态去预期可能出现的形态。
一般来说,在市场处于上升趋势时,投资者公认的底部形态都会走出上涨行情,因为大趋势是好的,所以资金就会充分地利用这种形态的集体做多合力推动股价上扬,这时候用固定形态套利模式应该是有些收获的。倘若市场大趋势发生了变化,依然套用上涨行情中的“底部形态”基本是失效的,因为市场大趋势处于下跌格局时,底部的横盘蓄势状态就成了积蓄做空动能的导火索。
换言之,从消极的角度也可以这么去理解,正因为股价没有了上涨动能,所以才出现了长时间横盘状态,在市场大趋势处于下跌了很长时间有形成底部的可能时,这时的个股底部形态才有转化为真实底部的可能,或者说属于良性底部。
从2007年7月中旬到10月中旬,万向德农(600371)股价形成了明显的横盘整理,相对于年线附近的支撑有望成为“底部形态”,在这个期间内大盘基本处于一路上扬,很明显该股被市场边缘化了,说明没有资金去积极关照(如图13所示)。
从看盘的正规思路讲,此时不应盲目地买入,以看似相似的“底部形态”去进行没有把握的操作,而是应该立即建立这样的思维性警觉:首先大盘涨时该股不涨,表明不是热点所在,另外可以看出股价的弱势特征,一旦这种弱势被多数人所发觉,那么大量的抛盘就会涌现,股价的横盘状态就会被立即打破,加上市场整体的不断上涨积累了随时出现调整的风险,如果大盘下跌,该股本来就走势偏弱,那么破位的可能性就随之加大,这时候所谓底部形态就变成了假的。 又比如2007年下半年比较热门的期货概念股高新发展(000628)和天利高新(600339),就是因为股指期货的预期性推出,所以这两家上市公司一度受到了市场追捧。那么表现在盘面上的一举一动也就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尤其对形态的每一个细节可能都会细心去揣摩。
对于高新发展(000628)来说,在2007年11月8日股价遇到了60日线阻力,出现回落整理是属于正常技术调整。之后,从11月14日到21日的横盘恰恰是维持在20日线附近,似乎有股价基本调整到位,很快会脱离20日线向上发起攻击的可能,加上11月21日大盘出现下跌,而该股却逆势飘红,是典型的强者风范,这就给很多只看现象而不去了解本质的投资者上了一个套(如图14所示)。
实际上,从11月1日到21日,股价基本属于横盘状态。在此期间,量能是属于萎缩的过程,意味着资金的参与性并不积极,从这点讲,从大盘的继续下跌的战略性去考虑,必须建立个股很可能补跌的心理防范,如此也就不会去做11月21日假强势的牺牲品,那么之后的股价下跌20%就可以避免了。
天利高新(600339)似乎走得要比高新发展强一些,从2007年11月13日的11元左右开始,在短短的四个交易日股价上涨幅度达到40%,随后经过相对高位横盘整理后,很快下跌到了12元左右,可见其依然没有摆脱股价回归原地的厄运,问题的关键在于市场大趋势走坏了,所以再强的个股都是要受到影响的(如图15所示)。P14-17
“发财了吧,你买股票、基金了没有?利润有没有翻倍呀,是不是一套房子都快赚回来了。”
这是2007年留给投资者的难忘记忆。在这一年里,买股票和买基金成为一种时髦,一场史无前例的全民大投资开始了,基民和股民成了新时代的一种荣耀,可见中国的证券市场正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规模的逐渐壮大,投资群体的日益多样化体现,市场的复杂特征显得愈加明显,这就要求每一个进入市场中的投资者,必须学会用“专业化”的眼光去看待。
话这样说似乎有些牵强,要想做到专业并非人人所能及,但只要你进入市场参与了,就必须有这样的雄心和壮志。股票不同于其他行业,是虚拟经济的表达方式,是金融领域的核心组成部分,只要与“金融”二字挂钩就难免产生风险,买股票就好比开车一样,如果没有驾照直接上路,那就等于是用自己的生命在赌博,如果不懂得股票专业知识去进行盲目的投资,最终影响的是自身财富的增长,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有人说,投资是一门艺术。笔者看来,投资应该是一种对人的综合素质的考验,股票投资不仅仅是简单的买进卖出,其背后包含着多种学科的互动与联系,如政治、经济、文化、物理、数学等多学科它们作用的发挥是潜在的,就跟事物的内在联系性是一个道理,一通则百通,但这个“通”是需要思维的整合,要逐渐培养自身看待问题由现象到本质的大跃进,在观察股价涨跌的同时,更应全方位地考虑多重因素的影响,比如市场层面大趋势的影响,上市公司基本面是否发生了变化、货币政策有无对资金面产生影响,尽管这些都是细微的环节,但在操作中显示出的战略性和宏观大局却是举足轻重的。
这就要求每一个投资者,不论进入股市的时间长短都必须去认真地学习专业的理论知识,并与扎实的实战经验相结合!
本书主要讲述的是怎样学会看盘的常用技巧,通过从概念到原理的解释,让投资者知道价格变化的内在因素是什么,股价涨了为什么会涨,跌了又是为何,再通过个股的实例把理论真实地应用于实践之中,做到理论实践于一体。
全书共由八章组成。第一章是盘面基础知识的解读,从认识K线说起,到价格波动的规律引发的支撑与压力,再逐渐讲解影响股价涨跌的基本面因素,使投资者能有一个大方向的认识。
第二章和第三章是对盘口买点和卖点及变化时临界点进行详细探索,告诉投资者潜在的观察方法,有时还特意提出应该怎么思考,如何形成跟随盘口变化而变化。在这两章里,通过对20种经典技巧的学习,投资者会慢慢地形成自身理解盘口的一种习惯,即使难以达到如此境界,掌握了书中的方法同样以也能够有助于操作的超前性,认识盘口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机会和风险出现时,及时地跟进或者防范。
第四章是专门针对于大盘走势的分析,由K线形态上的特殊征兆,主流板块变化与趋势的波动以及盘面细节上的细微影响,去讲述市场涨跌的深层次原因,教授投资者直接的判断思考方法。要想知道分时图及长、短周期K线图的奥秘,那么就要走进第五章,能否真正地领会直接关系到短期买卖点的精确把握,投资者一定要认真去对待。
第六章到第八章是对盘面形态的补充,是在笔者的第一本书《盘面形态——股市资金动向》的基础上叠加进去的内容,做到两本书的完美结合,学会看盘不但要从盘口开始,更应该重视形态的波动规律,这是基础所在。
在这里要特别感谢的是《股市动态分析》的执行主编周宏波先生和赵琳编辑,在本书的编辑和修改中是他们给予了笔者莫大的帮助,才有了本书的精彩内容。同时希望广大读者朋友多提宝贵建议,让我们一起共同完善看盘思路的新探索!
联系方式: 网站www.mengsheng.com
信箱:jfwu3827@sina.com jfwul05@sohu.com
QQ:19980629
电话:15099215864
萌生
2008年3月1日于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