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云尔所著的《斗牛》讲述了发生在大蘑菇头山一个寨子里斗牛的故事:斗牛是大蘑菇头山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传统,大黑和铜锤是寨子里最强壮的两头斗牛,大黑的主人为了让它赢得“牛王”的称号,不惜一次次使用阴招,不断损伤者大黑的身体和意志,最后导致了大黑的死亡。小主人公麦冬见证了大黑的胜利,也目睹了大黑的死亡,在得知大黑主人的恶劣行径后,充满了对大黑的同情……在偶然发现自己家的牛秃尾巴有成为斗牛的潜质后,麦冬在一位老人的帮助下,想将秃尾巴训练成斗牛……整部作品语言自然流畅,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全篇既充满了昂扬的氛围,也笼罩着一份淡淡的忧伤。
毛云尔所著的《斗牛》为“冰心奖获奖作家精品书系”之一。
《斗牛》讲述:这天夜晚,奄奄一息的大黑趴在牛栏里,凭着依然灵敏的嗅觉,它闻到了空气中随风飘来的焦煳味儿。大黑立即意识到了危险,有气无力的它竟然倏地站了起来,随之,它看见了黑暗中伸出来的长长火舌。如在平时,它一定会撞破牛栏,然后朝主人的吊脚楼冲去……现在,大黑只能将全身的力气都凝聚在喉咙里,它发出声嘶力竭的叫声,将危险信号告诉老鬼头。
当老鬼头转身前去扑火时,他浑然不觉就在自己的身后,大黑已经用尽了身上最后一点力气,轰的一声,大黑重重地倒在地上,并且闭上了那两只酒盅一样的大眼睛。
第一章 呜呜的牛角号吹响了
去年秋天斗牛比赛的情形一直萦绕在麦冬的脑海里。
麦冬清楚地记得,大黑和铜锤开始为冠军决斗的时候,已经是那一天的黄昏了。
落日的余晖泼洒在四周起伏的山峰上,也泼洒在青龙滩不计其数的卵石上,整个青龙滩在落日的余晖中似乎燃烧起来。大黑和铜锤站立在燃烧的青龙滩的中心位置,它们先相互打量了一下对手,然后,撒开四蹄朝对方猛冲过去。
无论大黑还是铜锤,它们对眼前的对手都十分了解。在刚才的淘汰赛中,它们都采用猛冲的方式,用自己钢铁般的脑袋击败了一个又一个对手。沐浴着落日的余晖,当这两头斗牛从相距三百米的位置朝对方猛冲过去时,随着一声巨大的撞击声传来,青龙滩四周的山峰也似乎随之战栗起来。
在这一招制胜的猛烈冲撞中,势均力敌的大黑和铜锤都没能把对手撞翻在地。接下来,大黑和铜锤的脑袋死死顶在一起,胶着状态再次出现了。伴随着一浪高过一浪的助威呐喊声,大黑和铜锤在青龙滩上你来我往,一会儿大黑把铜锤顶回去,一会儿铜锤又将大黑顶回来……不知不觉,落日的余晖退去,夜幕悄悄将青龙滩笼罩起来。
正月十二这天早晨,麦冬躺在吊脚楼里,一边回味着去年秋天的这场比赛,一边心里充满着期待。突然,寨子的天空下响起了唢呐声和呜呜的牛角号声。顿时,大蘑菇头山苏醒了,依傍山势错落有致的吊脚楼苏醒了,就连屋顶上残存的积雪也似乎在一刹那睁开了眼睛。躺在床上的麦冬瞥了一眼窗外,大清早的天空仍旧覆盖着云团和雾气,看上去灰蒙、幽暗,仿佛一张粗糙而陈旧的牛皮纸笼罩在寨子上空。
哎呀,时间不早了!麦冬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拔腿就朝外面跑去。
“慢点跑,别把牙齿磕掉了。”阿爸提醒麦冬。
早起的阿爸蜷缩在火塘边,火光把他的脸膛映得通红。姐姐麦秋一大早也起来了,正在擦洗昨夜用过的茶碗。四四方方的火塘里,燃烧着的松木吐着长长的火舌。一把铜壶吊在火塘上,源源不断冒出来的水蒸气把铜壶盖子掀动得发出噗噗的响声。
麦冬一眨眼工夫就跑没影儿了。姐姐麦秋也心不在焉的,她放下手中正在清洗的茶碗,偷偷看了一眼埋头烧水的阿爸,然后也一溜烟似的朝晒谷坪方向跑去。
当麦冬和麦秋一前一后跑到晒谷坪时,这里已经聚集了不少人。阿旺哥站在簇拥的人群中,他穿着一身簇新的黑色衣裤,袖口和领口的位置可以看见用丝线绣出来的吉祥图案。阿旺嫂子的手艺真是名不虚传,这让麦秋在心里羡慕不已。麦冬的目光却停留在阿旺哥手中那把口儿大、杆儿长的喇叭花一样的唢呐上面。
阿旺哥使劲鼓着腮帮,把唢呐朝天空举起,一阵呜哩哇啦的唢呐声倾泻而出,像一群喜鹊在天空下面扑扇着翅膀。阿旺哥放下手中的唢呐,稍稍喘了一口气后,又将系在腰上的牛角号解下来。这一次,阿旺哥更加用力地憋了一口气,两边的腮帮鼓得更厉害了,整张脸都开始泛红。
麦冬的心顿时紧张起来。那是一种说不出缘由的紧张。
P1-3
冰心先生是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她一生热爱孩子,作品里总是充满着温柔的母爱。她有一句名言:“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人,必须要有一颗热爱儿童的心,一颗慈母的心。”
文学家巴金生前曾经题词:“思想不老的人永远年轻,冰心大姐就是这样的人,她写了将近一个世纪,今天还紧紧握着手中那支笔。好几代的孩子读她的诗文懂得爱世界、爱大海、爱星星。听她的话,年轻人讲‘真话’写‘真话’,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赤诚的心。作为读者,我敬爱她;作为朋友,我为她感到自豪。”
90多年前(1923年),年轻的诗人冰心从燕京大学毕业后到美国留学。从那时候开始,她就开始把自己在旅途和异国的见闻,写成了一篇篇美丽的书信寄回国内,发表出来给祖国的小朋友们看。她把它们总称为《寄小读者》。这一年她23岁。《寄小读者》包含了她写给孩子们的29篇书信。她在1927年写的《寄小读者四版自序》里说过:“这书中的对象,是我挚爱恩慈的母亲。我提笔的时候,总有她的颦眉或笑脸涌现在我的眼前……”对母亲的敬爱,使她的笔端涓涓流淌着暖暖的春水,朗照着融融的春光。
“小朋友,冰心应许你在这一春中再报告你们些幼稚的欢乐,天真的眼泪,虽然她也怕在生命花刺渐渐握满之后,欢笑不成,眼泪不落……小朋友,记取,春天来了!”
一部《寄小读者》,不但书写了她在异国他乡的旅途见闻,更抒发了她深挚的故国之思、缱绻的亲情眷恋、澄澈的童年回忆,以及关于大自然、关于大海、关于春天的梦幻和热爱之情。在后来的近60年的岁月里,她又不断地和小朋友们通信,续写了《再寄小读者》14篇通讯,《三寄小读者》10篇通讯。尤其是她在新时期之初,为孩子们献上的《三寄小读者》,给共和国的新一代少年儿童带来了全新的欢乐和情趣、知识和信念。这些书信体散文承接了她在半个多世纪前所写的《寄小读者》的亲切、清丽和细腻的风格,而在思想感情上又注人了更多的热诚和理想色彩。
多少年过去了,冰心和她的作品一起,成为一代又一代小读者“心灵上的朋友”。现在,文坛上的许多老作家、老科学家、老艺术家和名教授,都是她当年的“小读者”。有一年,他们结伴去给90岁的冰心奶奶祝寿,签名的时候,他们不约而同都写上了“当年的小读者”。是的,从20世纪初叶迄今一百多年来,不仅仅是儿童文学作家,几乎是所有的作家,有谁没有做过她的“小读者”?谁的心灵没有被她笔下的那盏闪烁着橘红色光芒的灯温暖过、照耀过?谁的情感和文字里,不曾接受过冰心那涓涓“春水”的润泽?谁的记忆里不曾珍藏着和闪烁过冰心那宝石般的“繁星”的光芒?
“冰心奖”创办于1990年。由著名学者雷洁琼、著名作家韩素音、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葛翠琳共同倡议、创办的这个儿童文学奖,20多年来秉持着冰心老人生前所期许的严肃、高雅、纯正的标准,健康而有序地运行着。到目前为止,已有“新作奖”“图书奖”“艺术奖”“作文奖”四个奖项,在每年年终分别颁出,使许多儿童文学作家和编辑出版者,尤其是青年作家和青年编辑深受其惠,他们皆以获得这个奖项为荣。
20多年来,一本本、一套套带着冰心奖标志的儿童文学图书走进了校园、走进了家庭,受到少年读者和老师、家长的肯定和欢迎,这也是对冰心奖秉承着冰心老人的儿童文学精神、多年来所付出的默默努力的最好回报。近几年,一些出版社和冰心奖评委会合作推出的《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获奖作品集》《冰心作文奖获奖作品集》《冰心奖获奖作家精品书系》等等,不仅适应了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需求,对繁荣当代儿童文学创作、引导儿童文学新人走创作正路,向广大小读者奉献富有正能量的优秀作品,也尽到了自己一份微薄的责任。
冰心奖评奖办公室和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合作推出的《冰心奖获奖作家精品书系》,这是第二套了。这套书由冰心奖评委会授权编选,遴选了近年来获得冰心奖的十来位优秀儿童文学作家的长篇、中篇原创新作和精品结集。这些作品包括常新港的《亦德的冬天》、徐鲁的《少年识尽愁滋味》、李东华的《再见,玛格丽特》、刘耀辉的《山有扶苏》、翌平的《水长城探险记》、赵华的《雌雄大盗》、赵菱的《飞猪侠》、汪玥含的《艺术家黄想想》、毛云尔的《斗牛》和李碧梅的《西尚的阿公》。
在遴选作者和组稿时,我们始终秉持着这样的标准:一是注重儿童文学真、善、美、爱的主流品质,有助于塑造小读者们积极、健康、阳光的品格,能够为小读者带来积极向上的文学正能量;二是要选近年来在小读者、中小学校园和儿童文学界产生了很好影响、具有很强创作实力的作家,尤其是青年作家;三是注重首发新作,尽可能避免同质化;四是兼顾儿童文学创作和阅读的各类品种,如长篇和中篇儿童小说、童话等,尽量向读者呈现当前儿童文学创作领域题材宽泛、风格多样、异彩纷呈的繁荣气象。
“我将永远和你们在一起,努力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我们将牢记着冰心先生这位毕生葆有童心的世纪老人,铭记她通过《三寄小读者》表达出来的对新一代少年儿童的关爱和期望。冰心的作品和她的文学精神,蕴含着她一贯的爱心和对于未来、对于正在成长的一代新人的责任感。我们也将努力去实践,用最优秀的作品,通过关注当代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灵世界,从不同角度,真诚而朴实、以“小”见“大”地去发现、塑造和构筑当代儿童健康、美好的精神品格,同时去拓宽中国儿童文学在题材和艺术创新上的疆域,用美好的作品去践行冰心老人一再寄语儿童文学作家们的忠告:
“儿童文学,应该给世界爱与美。”
“为儿童创作,就要和孩子交往,要热爱他们、尊重他们。” 徐鲁
2014年1月5日,武昌东湖之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