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吴德峰/回忆与怀念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
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吴德峰同志诞辰110周年的逝世30周年之际,编纂《吴德峰》,是为了把党和人民的这笔宝贵财富载入史册,缅怀吴德峰同志为党和人民建立的不朽功绩,学习和弘扬他宝贵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的思想风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一定要以吴德峰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为榜样,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内容推荐

吴德峰同志的一生,实践了共产党员内在品格,“同传统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他抛弃了剥削的家庭,抛弃了剥削得来的丰厚生活。毅然与劳动人民一起,投入了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消灭阶级、消灭两极分化,解放全人类的战斗。吴德峰同志为人坦荡磊落、豪气万丈、不骄不躁、多谋善断,他一生坚苦卓绝,舍生忘死,不追求名利,不以权谋私,无私奉献,无求无悔,无所畏惧。这种高贵品格,为我党留下了宝贵财富,光前裕后,轨物笔风。

由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撰出版的《吴德峰》,记述了吴德峰同志是一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实的马克思主义者、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隐蔽战线的杰出领导人。吴德峰同志毕生实践写出的革命传统精神,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材。

目录

传记

 一、投身革命

  立志救中国

  加入中国共产党

 二、洪流搏击

  在五卅运动中

  迎接北伐军

  收回汉口英租界的斗争

  智脱虎穴

 三、转战鄂豫皖

  领导鄂南秋收暴动

  在赣西南与赣北

  开封除奸

 四、领导秘密交通

  打通党内交通线

  冲破封锁护送干部

  建设合格的交通工作队伍

 五、苏区保卫工作

  江西苏区的保卫工作

  湘赣苏区的保卫工作

  长征中的保卫工作

 六、西安情报

  构建情报工作网络

  全力开展情报工作

  秘密情报工作的卓越领导人

 七、延安岁月

  指导情报和交通工作

  开展中央农委的大生产运动

  参加延安整风运动

 八、解放斗争

  在军调处工作

  任阜平县委书记

  南下武汉

 九、首任市长

  恢复工商业生产

  稳定物价

  调整工商业

  指导“三大运动”

  一切为了人民群众

  在“三反”“五反”运动中

 十、耕耘政法

  宣传新中国首部宪法

  推进法学研究

  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

 十一、“文革”磨难

  “文革”最初的几年

  不忘当年的战友

  最后的岁月

 十二、风范永存

  诲人不倦的学习风范

立场坚定的政治风范

多谋善断的领导风范

求真务实的工作风范

淡泊名利的做人风范

吴德峰文稿

 党成立前后武汉地区的一些情况

 陈潭秋同志的早期革命活动

 我在九江的几个月

 第二次长征日记

 中央交通局

 在庆祝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暨国际和平斗争日会上的讲话

 在武汉各界代表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报告

 痛悼任弼时同志

 在武汉市第二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纪念“七一”讲话要点

 关于召集第一次政府委员会的座谈会发言

 坚决、勇敢、充分地发动群众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斗争

 支持他们的正义斗争——给申福新厂职工的复函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讲话》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讲话》再版前言

忆录

 怀念无名英雄吴德峰同志

 当之无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忠实于党的优秀战士吴德峰

 我与吴德峰同志的交往

 忆吴德峰同志

 深切怀念吴德峰同志

 我同吴德峰同志的几次接触

 光明磊落的共产党员

 长留浩气在人间

 立党为公 无私奉献

 吴德峰同志的革命活动

 忆往事 德峰音容宛在

 崇实中学和吴德峰同志

 吴德峰同志二三事

 我在吴老领导下所做的秘密工作

 在吴德峰同志身边工作l韵日子

 岁月的回忆

 跟随保卫局长吴德峰长征

 卓绝的胆略 难忘的教诲

 我与吴德峰同志在延安

 不能忘却的过去

 我所认识的吴德峰

 清风明月香如故

 难忘的教诲 不尽的思念

 忠实的马克思主义者

 吴德峰同志指导我修改公文

 怀念我们的老市长吴德峰同志

 亲人 良师 益友

 革命情谊胜亲情

 刚正不阿 政法楷模

 怀念我们的父亲吴德峰同志

 让革命后代永远高举旗帜

年表

 吴德峰主要生平年表

后记

试读章节

一、投身革命

荆楚大地,人杰地灵。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奋斗历史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吴德峰就是其中的代表。

吴德峰又名士崇,曾用化名吴铁铮、戚元道。1896年6月21日出生于湖北省保康县。

湖北省保康县位于鄂西北,境内层峦迭嶂,土地贫瘠。晚清时期,保康以农业为主,耕地面积人均3亩左右,长年欠收,加之小农经济,传统耕作,粗放经营,刀耕火种,广种薄收,抗灾能力差,基本上是靠天吃饭,人称“保康不康”。每遇灾荒,农民往往以野菜、树皮充饥。贫困的生活养成了保康人民彻底的革命斗争精神。特别是明清时期,保康连续爆发农民起义。明成化年间,百万饥民以南漳、保康、房县为基地,发起了震惊朝野的荆襄农民起义,首领刘通、石龙率众在县城附近豆沙河一带屯兵七处,朝廷多次征兵进剿,仍去而复来,出没无定;明末李白成、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在保康横戈跃马,转战数年,明廷徒唤奈何。清代,白莲教和红巾军几进保康,嘉庆元年(1796年),保康沱峪沟人曾世新发动千余农民参加白莲教起义,轰动一时;红巾军先后在马良、金斗、寺坪等地多次与清军鏖战。

吴德峰祖籍保康县歇马镇石磐岭,是当地有名的官宦之家。尽管如此,吴德峰先辈的思想并不保守,相反都是倾向维新的开明之士。祖父吴国弼为清朝辅臣四品“通奉谏议大夫”,在云南等地做过官,并任鄂省临时议会议员。受“维新”、“变法”思想的影响,吴国弼先后送两个儿子吴元泽和吴元钧赴日本士官学校留学,以期习武救国。吴元泽是吴德峰的二伯父,为清末第一批(1898-1902)留学日本士官学校的中国学生。回国后,历任福州道台、广西讲武堂总办、湖北将弁学堂堂长、湖北陆军第八镇四十一标统带。1911年,吴元泽率部参加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胜利后,任军政府军学司司长、战时司令部参谋长,后衔至陆军中将。吴元钧是吴德峰的父亲,留学日本回国后曾任清军绿营管带,辛亥革命时任苏浙攻宁联军参谋长等职,后衔至少将。

1896年6月21日,吴德峰就出生在这样一个有着革命传统的地方,这样一个有着崇尚维新进步思想的家庭,这对他以后追求进步、走上革命道路产生了重要影响。1896年至1909年,他在保康渡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在这里,儿童时代的他接受了最初的启蒙教育,他好学上进,肯下功夫,很快,“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之类,就能琅琅上口、倒背如流。在这样一个荒凉动荡之地,长辈们质朴醇厚的亲子之爱,使他自小就养成一种勤勉朴实的习惯和坚毅果断、又细致绵密的性格。

吴德峰童年时代正处于19世纪和20世纪的世纪之交,中国发生了几件大事:一是1898年的戊戌变法,二是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三是1901年八军联军侵略中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这几件大事表明,一方面,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企图瓜分中国,从而导致了国内政局前所未有的动荡;另一方面,中国民主进步的潮流已成为不可抵挡之势,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再也维持不下去了。中国社会已处于转折的前夜!

立志救中国

1909年2月,13岁的吴德峰随父亲吴元钧来到武昌,就读于湖北官立两等小学堂。这成为他一生中的第一个重要转折点。正是在这里,他萌生和立下救国救民之志,并在董必武、陈潭秋等共产党员的影响和帮助下,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革命道路,开始了他那迭宕起伏、惊心动魄的传奇一生。

20世纪初的中国,随着帝国主义侵略日益深入,中国对外交往日益增多,向西方学习步伐日益加快,废除科举制度、举办新式学堂已成为一股不可遏制的潮流。武昌是当时中国新式教育的中心区之一,这要归功于一个著名的人物——张之洞。他于1889至1907年担任湖广总督期间,创办了一批新式学堂,使武昌成为新式教育的中心和国人瞩目之区。正如大臣端方在光绪三十年(1904)所奏:“近日中外教育家,往往因过鄂看视学堂,半皆许为完备。比较别省所立,未有逾于此者。”吴德峰就读的湖北官立两等小学堂就是一所新式小学堂。在这里;他饶有兴趣地学习到一些新式课程:他第一次知道,地球是圆的,世界之大。他的眼界,从“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的中国,一下子拓展到中国之外的世界。

1911年,农历辛亥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转折之年。这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全国各省纷纷响应,由此敲响了清王朝腐朽统治的丧钟。时任湖北陆军第八镇四十一标统带的吴元泽率部参加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胜利后,任军政府军学司司长、战时司令部参谋长。吴元泽这一举动给早已有了进步思想倾向的吴德峰以巨大的影响,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使他再也不可能那样平静地坐在课堂里只读“圣贤书”了。受伯父吴元泽和父亲吴元钧的影响,他投笔从戎,加入湖北省革命学生军,走军事救国的道路。因为表现优异,后来还担任了学生军的班长。他的这次“军旅生涯”虽然只有短短一年的时间,但极大地开拓了眼界,树立了民主共和的思想,使他萌生了救国救民的志向。

但是,对于中国这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专制传统的古老国度来说,走民主共和之路毕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仅仅靠一次辛亥革命是远远不够的。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很快就被袁世凯窃取,中国仍旧是一个封建专制主义的国家。1913年春节后不久,吴德峰即回保康老家,一边读书,一边养病,过着悠闲的田园生活。P5-7

序言

由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撰出版的《吴德峰》,记述了吴德峰同志是一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实的马克思主义者、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隐蔽战线的杰出领导人。吴德峰同志毕生实践写出的革命传统精神,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材。

吴德峰同志1896年6月21日出生在湖北保康县歇马镇石磐村,是晚清时期的一个官宦之家。他从小受着进步思想的影响,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爱国学生运动,追随共产党,走上了革命道路。1924年经董必武、陈潭秋介绍,吴德峰同志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他全身心投入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伟大事业,终生不歇。他经过坚苦卓绝的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经过轰轰烈烈的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运动,艰苦奋斗了几十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吴德峰同志用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党性书写了自己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一生。

吴德峰同志的一生,实践了共产党员内在品格,“同传统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他抛弃了剥削的家庭,抛弃了剥削得来的丰厚生活。毅然与劳动人民一起,投入了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消灭阶级、消灭两极分化,解放全人类的战斗。吴德峰同志为人坦荡磊落、豪气万丈、不骄不躁、多谋善断,他一生坚苦卓绝,舍生忘死,不追求名利,不以权谋私,无私奉献,无求无悔,无所畏惧。这种高贵品格,为我党留下了宝贵财富,光前裕后,轨物笔风。

在吴德峰同志诞辰110周年的逝世30周年之际,编纂《吴德峰》,是为了把党和人民的这笔宝贵财富载入史册,缅怀吴德峰同志为党和人民建立的不朽功绩,学习和弘扬他宝贵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的思想风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一定要以吴德峰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为榜样,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后记

《吴德峰》是在中共湖北省委的领导下,由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纂的。《吴德峰》的编纂工作,历经三年,今天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该书是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回忆与怀念”丛书系列,是中共历史人物的一本重要纪念文集。

本书由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王贤玖同志担任主编,副主任祁兵同志担任副主编。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组织史编研室的胡中秋、刘淳、梅雪、肖光等同志负责征编、撰写工作,刘淳同志负责统稿,并经过室内的专业人员进行了集体审稿,严洁同志参加了后期编务工作。在本书征编工作期间,原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王树华同志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王贤玖同志到任后,负责本书的编纂定稿,并对全书进行了终审;祁兵同志组织了全书的编纂,从组织、指导及文稿的审查修改、思想提炼、政治把关和部分资料征集方面作了大量工作;胡中秋同志负责全书的具体组织和编纂工作,对全书的文稿作了初审、修改和把关,承担了文献的订证,序言、后记的撰写;刘淳同志承担了编纂方案的制订、照片及文字资料的征集整理,撰写了吴德峰传记部分初稿和18篇回忆文章的修改、整理;肖光同志承担了文献资料和15篇回忆文章的修改、整理,生平年表的撰写,并参与了全部资料的征集工作:梅雪同志由省委党史研究室组织史编研室副主任调省政协办公厅工作以后,不辞辛劳,在吴德峰传记部分初稿的基础上完成了传记文稿的撰写工作。

本书的征编和撰写工作在中共湖北省委的高度重视下,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上海、江西、陕西、武汉等省(市)委党史研究室和许多老同志的大力支持,同时得到了吴德峰同志亲友、省委党史研究室机关同志的大力帮助,特别是吴德峰同志的女儿吴持生同志,为本书的编纂提供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

中共党史出版社和湖北新华印务有限公司对本书的出版印刷给予了大力支持。

在本书出版之际,谨向所有对本书征集、编纂、撰写、出版、印刷工作给予了支持和帮助的单位和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我们编撰水平有限,加之吴德峰同志长期从事隐蔽战线工作,许多文稿和资料不全,难免有遗漏和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吴德峰》编辑组

2007年2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9:5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