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用“蜈蚣鞋”作比喻对海尔公司从起步到成功的秘诀——59个细节进行了深刻的论述,包括打造梦想、与狼共舞、企业就像斜坡上的球、如履薄冰、海尔是海、真诚到永远六个篇章内容,旨在通过对海尔公司成功秘密的揭示,给中国的企业家和创业者以启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海尔凭什么赢(成就海尔的59个经营细节)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
作者 | 李帅达 |
出版社 | 哈尔滨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用“蜈蚣鞋”作比喻对海尔公司从起步到成功的秘诀——59个细节进行了深刻的论述,包括打造梦想、与狼共舞、企业就像斜坡上的球、如履薄冰、海尔是海、真诚到永远六个篇章内容,旨在通过对海尔公司成功秘密的揭示,给中国的企业家和创业者以启示。 内容推荐 本书归纳总结了帮助海尔成功的59个管理细节,试图从中揭示海尔成功的秘密。全书共分六个部分,分别谈到了海尔的“国际梦”、内部管理模式、竞争手段、危机处理机制、人才策略、服务理念。本书在叙述的过程中,以海尔的实例为阐述观点的论据,辅以其他企业的成功案例进行证明,力争给众多读者以成功的启迪。 目录 NO.1 打造“世界的海尔” 1.有缺陷的产品等于废品 2.组织结构再造 3.东方亮了再亮西方 4.要打就打价值战 5.不敢下水永远也成不了游泳高手 6.给“休克鱼”注入强心剂 7.没有淡季的市场,只有淡季的思想 8.品牌就是命牌 9.只为创牌不为创汇 10.现金流比利润更重要 11.产融资本要结合 12.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 NO.2 企业就像斜坡上的球 13.建立一个共同的愿景 14.日清日毕,日清日高 15.员工有错,干部受罚 16.变“要我干”为“我要干” 17.准备好杀死自己的孩子 18.创新能力是核心竞争力 19.人单合一 20.决策关键在速度 21.第三只眼睛盯住政策 22.下道工序就是用户 23.抓住生产过程的每一环节 NO.3 与狼共舞 24.海尔“中国造” 25.与高手博弈 26.先进入、再做强、再做大 27.先有市场再建工厂 28.国际化就是本土化 29.产品设计要符合本地市场 30.本地人才管理本地企业 31.计新为矛,知识产权为盾 32.信息化超越对手 33.寻找盖帽点 34.满足消费者的个性要求 35.与狼共生共赢 36.创新渠道网络 37.市场的难题应该是科研的课题 38.抢占科技制高点 NO.4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39.我们不是“居安思危”,是“居危思进” 40.问题应该改消灭在萌芽阶段 41.解决问题要及时 42.抓反复、反复抓 43.爱说真话的《海尔人》 NO.5 “海”纳百川 44.每个人都是人才 45.为员工搭建舞台 46.以人为本 47.三工并存,动态转换 48.海豚式升迁 49.疑人要用,用人要疑 50.敬业报国 51.建设互动的学习型组织 52.纪律高于一切 53.鲇鱼效应 NO.6 海尔,真诚到永远 54.盯紧市场创美誉 55.用户永远是对的 56.与客户零距离接触 57.细节决定成败 58.“全程管家365” 59.一站到位,一包到底 后记 试读章节 张瑞敏名言 先创牌,再创汇。 当你津津乐道于洋名牌的氛围时,可曾想过多少曾有口碑的中国名牌已成明日黄花;又可曾发现那些登堂人室的洋名牌,已不是纯粹的舶来品,而是地地道道的用中国人的双手、中国产的原料,在中国地盘上的“中国造”,将国际名牌与低廉成本相结合便意味着可怕的竞争力。 张瑞敏经历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中国,正值出口换汇的高峰时期。此时国家鼓励出口,但这时很多企业出口的目的只是单纯地为了创汇,为国外做OEM加工,很多利润被中间商赚去了。正当很多企业为出口创汇忙得不亦乐乎之时,海尔却反其道而行之。张瑞敏认为,对于我们国内企业来说,重要的是创立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品牌。如果不创立自己的名牌,企业就成了“世界加工厂”。 当时为了让企业能够多创汇,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措施,比如说以免税、年底外汇额度奖励等形式鼓励企业出口。很多企业在这种情况下,根本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不管是否能够赢利,都采取一种迎合政府的态度去出口,将大量的原料、半成品倾销出去,低价换取外汇。张瑞敏认为,这种出口再多也没有任何意义。 海尔出口的目的是创名牌,名牌创出来了,再创汇。海尔产品在刚刚出口外国的时候,还没有什么知名度,但是海尔坚持打自己的品牌,试图用高品质的产品征服海外客户。 海尔首次向澳大利亚出口7000台冰箱时,海尔提出打上“海尔”自己的品牌,澳大利亚的经销商不同意,他说:“我还不知道‘海尔’品牌到底怎么样,不能打,只能以OEM的方式打澳大利亚的牌子。”出于对海尔产品的担心,他还在7000台冰箱中留出了10台,以便作为返修替换之用。但是三年过去了,这留出的10台冰箱竟然一台也没用上。这位经销商心服口服,主动找海尔要求提高进货量,而且从此全部打上“海尔”的品牌。还有很多国外企业对海尔的产品质量很放心,出高价让其还做OEM,只要不打海尔的品牌,利润优厚。但是海尔没有被利益所诱惑,坚持打自己的品牌,他们认为如果不能展示自己的品牌,出口再多,也是枉然。法国、德国等经销商原来以经营松下等厂家产品为自豪,经销“海尔”产品后出现了“海尔”产品的优势和服务的优势,他们纷纷在名片上打上了海尔的标志。 张瑞敏之所以选择在举国上下忙于出口创汇之际,坚决主张“先创牌,再创汇”,是因为他认为,企业只有拥有在世界上有知名度的品牌,才能在国际市场上获得超额利润,才能为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和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海尔的产品出口时不坚持打自己的品牌,仅仅是以创汇为目的,即使出口量很大,创汇也比较多,但也是获得加工费,利润率很低。 出口创汇和出口创牌并不矛盾,关键在于企业的侧重点。如果企业出口只为创汇,那企业只能是为他人做加工代理,如果企业出口是为塑造自己的品牌,那么总有一天,品牌会给企业带来超值的回报,海尔为我们作出了表率。 海尔依靠知名品牌的影响力,以及健康、环保等世界先进的技术,其产品的出口量一路飙升。特别是在欧洲市场,海尔高效直流变频空调更是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在2004年,海尔空调出口欧洲同比增长3.64倍,创下中国历年来对欧洲出口空调的新记录。 成功启示 品牌是企业走向市场的通行证,是消费者选购产品的着眼点,更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一把锐器。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就难以在市场上生存。品牌经营得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成败。 我国是世界公认的“制造大国”,但我国却不是“品牌大国”。P32-33 序言 对中国企业来说,海尔是一个奇迹,它从一个负债147万的小厂成长为今天销售额上千亿的大型跨国集团,成为中国民族企业的骄傲。 对世界来说,海尔是一张新面孔,它用事实证明了中国企业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打造出中国的世界名牌和管理模式,它代表着一股崛起的中国力量。 总之,海尔是一个传奇,一个中国式的传奇,它凭借着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管理方式将自己打造成一个中国的名牌,同时也铸就了一个世界级的品牌。 回溯26年前,在我国青岛这个漂亮的海滨城市,一个名为青岛电冰箱总厂的企业诞生了,它就是海尔的前身。像所有初建的企业一样,海尔也经历了创业的艰辛。但在困难面前海尔人没有胆怯,他们不断迎难而上,不停地向着更高、更强的目标进取。通过海尔人自强不息的努力,今天的海尔已经成为一家世界知名的大型跨国集团,享誉世界各地。美国时间2009年12月2日,连续发布了15个年度的“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排行榜”在美国纽约揭晓,100个中国消费类品牌进入最终榜单,海尔集团公司最终以812亿人民币身价连续八年位居首位。海尔用成绩再次证明了自己。 看到海尔近年的强势发展,很多人不禁要问,海尔是如何做到的? 海尔从建立之初就树立了一个远大的目标,决心要成为“世界的海尔”。在这一远大的目标的指引下,海尔强调产品质量管理、生产管理,制定了一系列极富远见的国际策略,比如说,“先有市场,后建工厂”、“先创牌再创汇”等等。正确的国际化策略和对自身的严格要求让海尔在国际市场上闯出了自己的天地。 海尔的许多管理方法在国内独具特色,“人单合一”、“日清日毕,日清日高”等都是其他企业效仿的对象。为了让企业赢在管理,海尔不但效仿西方先进的管理方法,还结合自身的实际创造出适合海尔的管理方法,试图用管理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海尔的危机意识和其他中国企业相比也是超前的。虽然现在的海尔已经扬名海内外,但海尔人依旧以“居危思进”的心态经营着企业。他们重视危机管理,每天都在主动发现自身的问题,并建立起科学的危机应对机制,努力将问题扼杀在萌芽阶段,最大程度减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反复抓,抓反复”、“一抓到底”的问题解决方法都是海尔所提倡的。这么多年,海尔的掌门人张瑞敏一直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怕的就是海尔以大企业自居,沉迷在成功的喜悦中,没有了前进的动力。 海尔的服务意识是海尔征服国内外用户,创建世界品牌的法宝之一。“真诚到永远”、“星级服务”、“一站式”、“零距离接触”等服务理念深入人心,让海尔积累了足够的信誉,取得了用户的信赖。用户对海尔的忠心是海尔的“无价之宝”,也是海尔树立品牌的关键。 “尊重知识,重视人才”让海尔时刻领跑于行业的前沿。海尔“以人为本”,在海尔人人都是人才,每个人都有足够大的舞台施展自己的才华。任何一个人只要努力为企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海尔都会给予他肯定和奖励。在“赛马不相马”的用人策略下,海尔出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每一名员工都争做海尔的“明星员工”,试图用自己的努力换取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奖励。海尔就是在这些海尔人的勤奋和贡献中才成就了一个享誉世界的品牌。 海尔就是一本书,一本管理的百科全书,一本企业的文化专著;海尔就是一个故事,有令人回味的开头,有精彩现在,更有辉煌的未来;海尔也是一个谜,它时时刻刻都在创造着奇迹,吸引大家的好奇心去解开这个谜底。 本书归纳总结了帮助海尔成功的65个管理细节,试图从中揭示海尔成功的秘密。全书共分六个部分,分别谈到了海尔的“国际梦”、内部管理模式、竞争手段、危机处理机制、人才策略、服务理念。在叙述的过程中,本书以海尔的实例为阐述观点的论据,辅以其他企业的成功案例证明,力争给众多读者以成功的启迪,希望大家从本书中获得裨益。 后记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作者查询、参考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包括电视、图书、网络、报纸杂志等资料,从中借鉴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在书后给予了标注,但由于资料来源广泛且时间仓促等原因,难免挂一漏万,如有遗漏,深感歉意,还盼谅解。 重要参考书目: 1.田永宽著:《简单管理——不能不借鉴的海尔管理》,青岛出版社,2006年版。 2.吴良平主编:《海尔商道》,中国城市出版社,2007年版。 3.湖泳、秦劭斐著:《张瑞敏管理日志》,中信出版社,2009年版。 4.党书国著:《海尔管理模式全集》,中国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迟双明编著:《激活休克鱼——感动中国的张瑞敏与海尔文化》,中国言实出版社,2005年版。 6.程书博、乔雨林、郝耕樵、高天霞著:《第一执行者——海尔集团总裁杨绵绵的管理之道》,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7年版。 7.海尔企业文化中心著:《海尔品牌之路》,青岛出版社,2005年版。 8.潘云良、苏芳雯主编:《海尔管理教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年版。 9.宿春礼著:《海尔的49项经营管理准则》,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年版。 10.林赛著:《商儒张瑞敏》,现代出版社,2009年版。 11.杨克明著:《创新经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书评(媒体评论) 海尔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先锋,它考虑的是建立全球性的营销和品牌体系,这和西方一些传统的制造企业走过的全球化道路是一样的。 ——全球营销实战专家 约翰·卡斯林博士 海尔不仅创造了美国当地就业的机会,而且为中国创造了硬通货。 ——通用电气前CEO 杰克·韦尔奇 海尔真正的成就是创造了一个组织:在这个组织中,“平凡”的人可以不断地取得不平凡的成就。 ——德国财经专家 博多·舍菲尔 在中国海尔,一个管理独特的公司在铸造自己的品牌。 ——《纽约时报》 令人眼花缭乱的有关中国发展的神话故事缺少了中国的跨国公司。没有一个主要的中国公司已经把他们,或他们的品牌,推向世界的舞台。海尔改写了这一纪录。 ——《新闻周刊》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