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迷雾重重,古往今来疑云渺渺,鲜为人知的地理秘境,千奇百怪的动物植物,探索历史深处的重重谜团,发现风俗文化里的奇闻异事,中国有多少未解之谜,等待人们发现。
在整个宇宙的注视下,人类何等渺茫,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人类何等微弱,在时间和空间交织的巨网中,人类局促不安。沧海桑田,我们所看到的仅仅是一粟,高山为陵,大地为谷,变迁何等神奇,却让我们无从释怀。万物化生,众生纷扰,独具姿态,生灭轮回,这是何等神奇的世界,我们仅仅窥豹一斑,我们未知的却难以解答。文明因何而来,人类向何而去,千年的风雨将历史掩盖,千年的尘埃将遗迹掩藏,揭开文明与历史面纱的一角,让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去揭示中国的“X档案”……
《中国未解之谜》精心遴选了近300余则中国最经典的未解之谜,内容涉及自然地理、科技发明、考古发现、思想文学、历史人物、书画建筑、民风民俗等诸多领域。用通俗流畅的语言、科学的视角,探索世人瞩目的、尚未破解的神秘现象与谜题。结合诸多文献资料、考古发现与最新的研究成果,生动剖析种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揭示谜题后隐藏的事实。因为还有许多疑问没有答案,因为还有许多谜底没有揭开,相信广大读者在充分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会获得更广阔的认知空间与文化视野,也会萌发出一种探索未知世界的冲动与渴望……
爱因斯坦说:“探索奥妙对于人类而言,是最为美妙的事情。”数千年来,人类用智慧之匙打开了一扇扇神秘之门,社会文明的进程也因而逐渐推进。昨日的谜题已陆续被破解,时代的发展又会留下新的谜题。在困惑、探索、揭秘的无限循环过程中,人类为自身营造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认知领域。
西太后为何葬在东边
历史上,没有一个女人可以像她一样获得那么多的骂与恨。有人说,她是穷奢极欲、享乐主义者化身的妖女;有人说,她是愚昧凶残、飞扬跋扈的坏女人;还有人说,她是祸国殃民、加速封建王朝灭亡步伐的误国者。她就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女性统治者之一——慈禧太后。她为什么以太后的身份和慈安太后同朝为政?本为西宫娘娘,却为何葬在东边?
两位太后同朝为政
两太后同朝为政,恐怕只属于风雨飘摇的末代清政府。慈安和慈禧都是皇帝的妻子,前者贵为皇后却膝下无子,后者虽是妃子却母以子贵。1856年,慈禧生下了后来的同治帝。生下儿子的当天,咸丰便封慈禧做了懿妃,一年后又赐封她为懿贵妃。
咸丰帝基本上是一个由精力旺盛最后变为现实奴隶的悲剧性人物,刚刚执政时他也是雄心勃勃,踌躇满志,可等到真正要打理前人留下的烂摊子时便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后来索性放弃了原先的宏伟计划,对清政府摇摇欲坠的现实俯首帖耳,成了一个不热爱政事的皇帝。
尽管对朝政放任自流,可皇帝毕竟是皇帝,他每天都有很多折子、公文要批。这就给了略通汉文的慈禧一个发展自己的机会,她开始涉足政事,替代咸丰帝批阅奏折公文。慈禧从骨子里就不是个安分守己的女人,尝到了左右政事的甜头,便想要获得更多的权力。也就在这个时候,咸丰帝驾崩了,慈禧成了朝堂之上对政事最驾轻就熟的一个领导者。
临终前,咸丰帝毫无选择,只能立唯一的年仅6岁的儿子载淳为皇太子。因此,慈禧顺利地登上了太后的宝座,为了跟慈安区分开来,慈禧被称为西太后。’从此,后宫太后并肩垂帘听政的格局逐渐形成。
1881年3月9日,年仅45岁的慈安太后突然暴死宫中,两宫只剩下了一宫,慈禧成了大清帝国名副其实的独裁者。
关于慈安之死,史书给的答案也不尽相同。清朝官方书籍记载她死于脑血管病,但也有人说她是被慈禧投毒所害,还有一种声音认为慈安是被慈禧逼迫自杀而亡,各种说法沸沸扬扬,但谁也不敢保证自己的观点就是史实。
1908年11月,慈禧病终,被葬在了位于河北遵化的定东陵的东边,而西边所葬之人就是慈安。慈禧明明是西宫太后为何却被葬在东边呢?
西宫娘娘为何葬在东边
清朝,皇帝不与妻子合葬,但坟墓位置的安排要依据尊贵、亲疏关系来排列。咸丰皇帝的定陵在定东陵的西边,只有身份尊贵、地位较高的后妃陵墓才可以靠近。虽然慈禧和慈安在表面上都担任着太后的名衔,但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咸丰二年(1852),慈安就被封为了皇后,她虽无儿子,却一直被宠幸;而慈禧在咸丰时期,只是贵妃,载淳即位后,才被封为皇太后。二人虽同为皇太后,可慈安名分上还是略胜慈禧一筹,而且二人生前以姐妹相称。因此,慈安的陵墓更加靠近定陵,也就是更加靠近西边,慈禧之墓只能被安排在东边。
这种说法是很多历史学家推崇的,但民间却有与此不同的说法,很多人认为西宫太后本应葬在西边,东宫太后的陵墓也本是在东边,但慈禧认为东边陵墓的风水和规格都比西边高,便一直想方设法要争取到东边的陵墓。后来东宫太后暴毙,慈禧便强行将其葬在西边的陵墓,从而顺理成章成为东边陵墓的主人。
历史学家对民间传闻也有过回驳,清朝祖制严格,慈禧即使一手遮天也无法说服朝堂之下的众臣跟着自己在陵墓位置上胡闹。但至今还是有很多人坚定地认为,慈禧就应该是一个心狠手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女人,即便在陵墓位置上也必须跟慈安一较高下。
P153-154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在人们的认知能力空前活跃的新时代,探索与发现,破谜与解密,已经成为了人们认识世界的主题。曾几何时,宇宙辽阔,大地苍茫,星辰耀彩,江河奔腾,日出月落,禽飞兽走……蒙昧中,地球这个蓝色星球曾是造物主的杰作,曾是诸神的乐园。时至如今,神话变成了人们心中美好的回忆,地球成了宇宙深处的小小村落。在这个地球村中,华夏民族的成长与复兴,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霜磨砺。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历史为后人留下了无数值得典藏和研究的财富,但是,记录在案的文字并不能反映历史全貌,很多历史死角无法得以清理,从而演变成一个个不解的谜团。
长江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雪域高原营造了佛国圣土,从新疆喀纳斯湖畔、到长白山天池,从北国草原到南海之滨,在中华大地上孕育了多少神奇,隐藏了多少未解之谜?喜马拉雅山雪人、神农架野人,到底是何种生物?喀纳斯怪兽,天池怪兽,何时才能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峨眉山佛光是佛祖的灵验还是自然奇观?死亡之域罗布泊在茫茫沙漠下还隐藏了多少秘密?风动石为何因风而动,千年不倒……
中国人注重传统,于是很多传统史籍被视为金科玉律。然而,没人敢保证古代的史官能够客观公正地记录下每次历史事件,或者说没人敢保证史官所知道的就是事情的全部真相。当史官在记录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他们笔下的中国大历史便会有一些盲点。这些盲点随着历史的远去而成为后人难解的谜题,比如秦始皇的生父是谁、郑和七下西洋是否只是一次单纯的外交行为、乾隆帝是否为汉人之后……
不得不承认,这些未解之谜让更多人对枯燥的历史有了新的认识和体验,也使人类的想象力得到了延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让人类兴奋不已、欣欣然享受已知的世界的时候,人类总有一丝惆怅,因为,人,太过渺小了,时至今日,在人类的眼前依然有许多光怪陆离、林林总总的谜团,这些谜团穿越了时空,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像人类的认知挑战。
爱因斯坦说:“探索奥妙对于人类而言,是最为美妙的事情。”数千年来,人类用智慧之匙打开了一扇扇神秘之门,社会文明的进程也因而逐渐推进。昨日的谜题已陆续被破解,时代的发展又会留下新的谜题。在困惑、探索、揭秘的无限循环过程中,人类为自身营造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衷心希望广大读者能从《中国未解之谜》中领略到一个精彩玄妙、匪夷所思的未知世界,更期望它能把那些勇于探索的人们引上一条通往科学殿堂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