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三国名将周瑜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夏冬波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夏冬波认为周瑜是汉末三国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音乐家,为辅佐孙策、孙权创立孙吴政权立下了不世之功,“赤壁之战”更是千古风流。

《三国名将周瑜》一书,以汉末三国时期重要的历史文化为线索,以时间为序,从周瑜的家世、为人、事功、政治思想、社会关系、家庭生活和文化素养等各个方面入手,全面地记叙了周瑜叱咤风云、丰富多彩的一生,较好地还原了一个客观真实的周瑜形象,是一部可读性很强的周瑜传记。

内容推荐

周瑜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人物和政治人物,他为辅佐东吴集团立足江东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夏冬波先生的《三国名将周瑜》一书,以汉末三国时期重要的历史事件为线索,以时间为序,从周瑜家世、为人、事功、政治思想、社会关系、家庭生活和文化素养等各个方面人手,全面地记叙了周瑜叱咤风云、丰富多彩的一生,较好地还原了一个客观真实的周瑜形象,是一部可读性很强的周瑜传记。《三国名将周瑜》文字流畅,现代白话文叙述,穿插有文学描述,文风朴实自然,旁征博引,考据精当,侃侃如数家珍,周瑜其人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目录

《三国名将周瑜》序

再现周瑜鲜为人知的历史

以使命和情感铸就的《三国名将周瑜》

风流千古数周郎——自序

第一章 显赫世家

第二章 英达夙成

第三章 总角之好

第四章 佐定江东

第五章 居巢为长

第六章 慧眼识奇

第七章 精意音乐

第八章 攻拔皖城

第九章 小乔初嫁

第十章 君臣惜别

第十一章 共掌众事

第十二章 谏阻纳质

第十三章 讨不从命

第十四章 水军立国

第十五章 征伐江夏

第十六章 瑜亮相谐

第十七章 赤壁之战

第十八章 力夺江陵

第十九章 雅量高致

第二十章 拒借荆州

第二十一章 谋图北方

第二十二章 遗恨巴丘

第二十三章 归葬本乡

第二十四章 千古风流

附一:周瑜生平大事年表

附二:周瑜同期重要人物生卒年表

附三:《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译注

附四: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二章 英达夙成

周瑜,字公瑾,生于汉灵帝熹平四年(175),庐江舒人。

周瑜的父辈对周瑜寄予了厚望,仅从周瑜的名字中就可知道用心之良苦。瑜:《山海经·西山经》:“斋百日以百牺,瘗用百瑜。”注:“瑜赤美玉名。”,瑜,即指美玉。又,《礼·聘义》:“瑕不掩瑜,瑜不掩瑕。”瑜,又谓“美”意。瑾:也指“美玉”。《左传·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汗,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晋·陶潜《陶渊明集》四中,《读山海经诗》之四:“白玉凝素液,瑾瑜发奇光。”显然,“公瑾”二字,实有“天下美玉”之意。周瑜的名与字相辅,瑾瑜则更是美玉。意在希望周瑜的德行操守,犹如美玉一般,高尚纯洁,坚贞美好,这成了周瑜人生理想形成的原动力,加之周瑜又生长在一个士族官宦之家,家庭环境和生长的时代,激发了周瑜从小就想出人头地,对人生事业寄予了美好的憧憬和向往。

那么,庐江舒人,究竟是哪里人氏呢?庐江舒人,在汉代是指庐江郡舒县人。

庐江郡在秦时分九江郡江南西南地区而设置,以境内有庐江水而名。庐江在虞夏商时为扬州之域。古为群舒之地。从现在考古发现的大量青铜器中可以得到佐证。春秋时为舒国。杜预认为:舒国即今庐江舒县。秦时为舒邑,属九江郡,两汉时为舒县,属庐江郡。庐江郡汉时辖境相当今安徽巢县、舒城、霍山以南,长江以北,湖北英山、广济、黄梅和河南商城等县地,治所在舒(今安徽庐江西南)。

《汉书·地理志》载:“庐江郡,故淮南,文帝十六年别为国。金兰西北有东陵乡,淮水出。属扬州。庐江出陵阳东南,北入江。户十二万四千三百八十三,口四十五万七千三百三十三。有楼船官。县十二:舒,故国。莽日昆乡。居巢,龙舒,临湖,雩娄,决水北至蓼人淮,又有灌水,亦北至蓼人决,过郡二,行五百一十里。襄安,莽日庐江亭也。枞阳,寻阳,禹贡九江在南,皆东合为大江。潜,天柱山在南。有祠。沘山,沘水所出,北至寿春人芍陂。皖,有铁官。湖陵邑,北湖在南。松兹,侯国。莽日诵善。”汉武帝时,庐江郡下辖12个县,郡治仍设在舒。县。舒县治所,“考其遗址,位今庐江县城池乡城池村池埂,地名大城畈,今遗址城墙依稀可见,30米护城河尚存。”

《后汉书·地理志》载:“汉文帝分淮南置。……十四城,户十万一千三百九十二,口四十二万四千六百八十三。日:舒、雩娄、寻阳、潜、临湖、龙舒、襄安、皖、居巢、六安国、蓼侯国、安丰、阳泉、安风。”

“三国时庐江县自合肥以北属魏,而舒、居巢、襄安等县则为吴所有。晋时亦属庐江郡,……观是今之庐江即古之舒县也。”

因此,两汉、三国时的庐江舒县即今之安徽省庐江县。这样算来,周瑜为“庐江舒人”,自然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庐江县人了。现在的《辞源》和新版《辞海》等国家大型工具书均主张此说。

周瑜出身于东汉士族世家。高祖父周荣为汉章帝、和帝两朝尚书令,曾祖父周兴为尚书郎,从祖父周景、叔父周忠皆为太尉,父亲周异为洛阳令,周瑜还有叔伯及同族兄弟多人也都出为汉代官吏。高祖父周荣、从祖父周景都是庐江郡舒人。

周瑜少时,正值东汉末年,政治腐败,民生凋敝,外戚、宦官集团间的斗争异常激烈。豪强地主随意兼并土地,农民大批破产流亡。农民的反抗此起彼伏,从未间断。各种社会矛盾乃至汉民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加剧,刘汉王朝已处在风雨飘摇的险境之中。

东汉末年,自和帝刘肇开始,都是儿皇帝当家。宦官和外戚专权,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宦官时代。

和帝即位时刚刚十岁,由窦太后临朝掌政,兄弟窦宪、窦景掌握实权,一门富贵,为所欲为。为争取朝政大权,和帝在宦官郑众的帮助下,一举诛灭了窦氏,宦官势力由此坐大。和帝死后,邓太后又把持朝政,邓太后废长立幼,将出生仅百日的婴儿刘隆立为殇帝。殇帝不及周岁死后,又立年仅13岁的刘祐继位,是为安帝,邓太后继续把持朝政。

P11-13

序言

以使命和情感铸就的

《三国名将周瑜》

许水涛

冬波友完成《三国名将周瑜》后,嘱我作序,我对汉末三国时期的历史并不熟悉,相关的知识更多地还是来自学生时代读过的《三国演义》中,本不敢应承这个差事,但冬波友发信息责问:“家乡的人文传统那样厚重,周郎又那样雄才大略,难道你就没有一点感想吗?”思虑再三,还是写下一点文字,既表达对于家乡先贤的仰慕之情,也是对冬波友矢志挖掘家乡人文传统的敬重之意!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国人最感兴趣的大概就是汉末三国动乱纷争的年代了,历千百年而不衰,其间的诸多历史典故和人物故事常常成为人们研究和演绎的话题。然而,比较《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对比历史真实和文学形象,人物反差最大的当属周瑜。

且看历史上真实的周瑜。作为一个官宦之家的公子,他自幼接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和良好的教育,并与孙策交好,此后一直为成就东吴大业而出谋划策、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作为杰出的政治家,他在东吴政权实际上扮演军师和宰相的角色,如提出取江东、庐江、荆州、益州,与北方划江而治并一统中国的战略构想;赤壁之战后主张趁势消灭刘备,以免养虎遗患;攻占江陵后,规划了取益州大业;孙策死后,与张昭一起共同辅佐孙权执掌军政大事,等等,都体现了一个政治家的深谋远虑和远见卓识。作为杰出的军事家,他长期担任东吴主要军事统帅,亲身参与指挥了几乎所有大的战役,在开拓疆土的一系列战争中所向披靡,充分展示了出类拔萃的军事才华。特别是作为赤壁大战的总指挥,他知己知彼、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大破曹军,留下了军事史上的经典战例,汉末历史也由此发生重要转折。周瑜内外兼修,风流倜傥,具有独特的英雄气质和出众的人格魅力。他“长壮有姿貌”、“恩信著于庐江”、“雅量高致”,是一个心胸宽广的忠义之士。可以说,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周瑜擅长文韬武略,真像他的名字一般如瑾似瑜。孙策称“周公瑾英俊异才”,孙权赞称“公瑾有王佐之资”、称帝后还常说:“孤非周公瑾,不帝也。”刘备叹日:“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周瑜在政治军事上“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在人格修养上“性度恢廓”。公元210年,赤壁之战刚刚结束不到两年,周瑜在一场军事战争的准备中死于巴丘,时年36岁。倘若周瑜不是过早地离世,汉末三国的历史肯定需要重新改写。

历史上被冤枉被埋没被曲解的人物可以说是俯拾即是,周瑜无疑是其中突出的一例。因为一部被章学诚称作“三分虚构、七分真实”的《三国演义》,家喻户晓的周瑜常常是与“三气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既生瑜,何生亮”等典故相联系的。这样的形象与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却判若两人。其中的原因,史家多有论述,笔者不在此赘言。相比于小说家言,严谨的史学研究黯然失色,周瑜的真实形象正是在这种情形下被岁月冲刷得面目全非。

周瑜英年早逝,留下的史料相当有限,又由于附加在他身上的负面评价流传甚久,还原一个真实的周瑜已属不易,为周瑜作传更是困难,但冬波友知难而进。他坚持不懈,钩沉史实,爬梳脉络,挖掘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并加以严谨的分析和研究,写下了这本厚重的《三国名将周瑜》,为广大读者展现了周瑜短暂而又波澜壮阔的一生,令人敬佩。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称:“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冬波友正是以这样的态度来写周瑜的。写到这里,我禁不住想起小时候从庐江城北的塔山大队到冶父山脚下的外婆家探亲,就经过城东的周墓生产队,很长时间我都没有把它同三国英雄周瑜联系在一起。如今,在冬波友等的精心策划和周密布置下,气势恢弘的周瑜墓园已经对外开放。高中阶段,我在散学时常到城西背书,有一次竟偶然发现一丛荒草中赫立的小乔墓碑,心想那样一个大名鼎鼎的历史人物怎么会窝在这么一个鲜为人知的地方?自然有些愤懑不平的情绪。正是因为承载着这样珍贵的记忆,我对周瑜和小乔也保存着一份“温情与敬意”。

我和冬波友初识于2005年春节,一见面,他就如数家珍地谈起家乡的历史尤其是众多的三国英雄和晚清人物,言语中流露出掩饰不住的自豪。他说,我们的见面很有纪念意义,因为今天是著名爱国将领丁汝昌以身殉国110周年,足见他对家乡的厚爱和对历史人物的深情。他表示要相继为吴长庆、周瑜、刘秉璋、丁汝昌、孙立人等一一立传,我以为这正是他自觉承担的使命。因为这使命,他的研究和写作始终注人了浓厚的情感,以至于我常常提醒:历史研究是理性思考和感性认知相互交融的过程,他虚心地接受了,这部传记中就有鲜明的体现;因为这使命,他克服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做出了太多的奉献和牺牲,消闲和娱乐自是不可能的了。他既非历史学科班出身,又身处缺乏学术研究和写作氛围的县城,资料收集上有诸多不便,能够确立庞大的写作计划并努力付诸实施,我以为,支撑他选择这种生活态度的就是庄严的使命和浓厚的情感,相信他会继续以此浇铸更多的著作,我在热烈地期盼着!

2010年8月10日于北京

后记

小时候,我听得最多的是先君说的《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薛仁贵征东》和《杨家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三国演义》。先君讲三国,其记忆的精熟程度令人吃惊。我上初中,有一次他讲了《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我暗暗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翻翻,果真一点不差。想必《三国演义》的句式,是特别容易说唱的。

真正看《三国演义》是我1981年初中毕业,考上中专以后,家里的“双抢”干完了,我才有空认真地将《三国演义》看了一遍。工作以后,又看了一遍。当时只觉得很精彩,比《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更好看,当然还是受先君的影响。

庐江的历史人物主要集中在汉代和清代。汉代主要是集中在汉末三国时代;清代主要是晚清。

对庐江的三国人物如左慈、王蕃等,我都写过文字。对周瑜,我却是很长时间没有写一个字,主要是在接受周瑜的历史文化信息中,有很多对周瑜是不好的。如周瑜气量小呀;周瑜指挥的赤壁之战导致国家分裂呀;周瑜因酒色伤身早夭呀;庐江周瑜墓是假的呀等等。因此,我的心头,一直负担很重,虽想给周瑜写点文字,可一直不敢动笔。

2008年4月23日晚,在为周瑜墓园策划陈列布展过程中,幸会画家韦君琳先生。在餐桌上,韦老说:“你们庐江搞周瑜文化,有没有一本介绍周瑜的书?”我说:“没有”。韦老说:“周瑜是你们庐江县头号历史人物,你们搞历史文化研究的不研究周瑜,那还研究什么?”韦老又说:“研究周瑜,要有庐江的声音,要有庐江版的周瑜传!”韦老的坦率言辞让我既惭愧,又感奋。

周瑜在短暂的一生中,以敏锐的政治眼光和杰出的军事才能,为辅佐孙策、孙权建立和巩固东吴政权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上能忠心事君,下能举贤荐能,外能抵御强敌,内能将士同心。这样一位千古英雄离开我们快1800年了,难道我们不该给他写一个传记吗?周瑜能感动李白和苏东坡这些大文豪,也一定能感动我!这就是写作本书的缘起。2008年4月26日,在庐江西南周大村民组又发现了《潜川周氏宗谱》,这让我很兴奋。当天决定,写周瑜!是啊,庐江人不写周瑜,还研究什么历史人物呢!数月之后,写了一个十多万字的书稿,当时也准备出版,我的导师、安徽省社科联翁飞研究员一再训示,说要拿出有份量的文字来,否则不如不出版。我只得打了退堂鼓。几经打磨,三易寒暑,九易其稿后,在今年恰逢周瑜逝世1800周年之际,作为本土的一位作者,为周瑜写了这部传记,这不是家乡对周公瑾最好的缅怀和纪念吗?

《三国名将周瑜》全书主要史料来源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江表传》、《资治通鉴》、《后汉书集解》、《三国志集解》、《庐江县志》等史传资料,同时参考了一些周氏宗谱的资料,参考了当代研究周瑜的最新成果,也吸收了《三国演义》的一些内容,采用虚实相生、文史兼容的手法。除了前言所及的内容外,对周瑜与安徽、巢湖、庐江、《孔雀东南飞》、庐江楼船之关系作了力所能及的探求。对周瑜墓和小乔墓的历史沿革以及历代对周瑜籍贯的考证和对周瑜的吟诵,也作了较为全面的回顾。我想,发掘和认辨历史文化,主要是吸收和借鉴其优秀的部分,并服务于当代社会。一部撰著的真正价值,从社会效应方面看,在于他的撰著为社会所需要的时候,在于他的撰著具有独到见解的时候,在于他的撰著为人们所赞赏的时候。

本书的出版首先要感谢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四川省社科院沈伯俊研究员。沈会长不仅在写作上给予指教,还给我提供了大量研究资料,并在百忙之中为本书作序。感谢安徽大学周怀宇教授为本书作序。感谢全国政协文史委办公室副主任许水涛仁兄的悉心批改并作序。感谢安徽省文物局局长陈建国先生为拙著题写书名。感谢张建安先生的精心编辑。感谢叶武先生、李晓林先生帮助的装帧设计。还要感谢庐江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感谢吴向明先生、聂卫东先生的鼎力相助。

由于时间紧迫,加之资料有限,想必有不少讹误,还请方家批评、赐正。

夏冬波

2010年8月20日于三脉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2:0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