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启功教我学书法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陈启智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果园从师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时,我是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二年级的学生。

同其他高等院校一样,“文革”前半段,我校也经历了由动乱到内斗,又到落寞,闲散的过程。

起初是造反。我校的造反派积极响应北京大学张贴全国第一张造反大字报的号召,停课搞运动,大字报铺天盖地,建立造反组织,着力批判、斗争校党委、系党总支重要成员和“反动”学术权威。而后是中央派工作组进驻.消灾灭火。接着,中央又撤销工作组。造反派重新得势,将运动向纵深发展.大肆破坏社会秩序,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上下合力,将所谓的党内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拉下马。我校造反派组成的革命委员会成立不久,又从内部分化出另一个造反组织“造反兵团”,与之抗衡、争斗。斗争白热化了,就出现了“武斗”。“武斗”之规模愈来愈大,挂彩日增,局势已经难以控制。我校工5楼为“造反兵团”司令部所在地,遭到“校革委会”长达两周的围攻,断电、断水,后来发展到火攻和发射巨型弓弩,在大火和矢石的强攻下,防守一方伤者甚众。而拼杀到你死我活境地的交战双方就是昔日同窗,甚至是好友。这实在令人痛心!清华大学则更甚。两派学生上演了“百日大武斗”,再现了古战场短兵相接的混战场景。兵器为木棍、长矛、弓箭.后又加上了手榴弹、燃烧弹,喊声震天,勇猛无畏,先后有数十名学子倒在血泊中。杀得眼红时,竟然把中央派去制止武斗的工人也打死了,党中央连夜召集北京五大学生领袖开会,急派“工宣队”和“军宣队”入校,强制解散“武斗队”。后这几个学生领袖都被判刑。

经过长时间的折腾,师生们俱感身心疲惫,整年不上课,对批斗会也早已失去激情,每天除了学习《毛泽东选集》,就是报刊社论,其他书籍一概被斥为“封、资、修”,不准阅读。文艺舞台上只有八个样板戏,还有一张“毛主席去安源”的革命宝画。当时流行一副对联:“天天难过天天过.日日无聊日日聊。”即真实又形象地反映出那时大学生空虚无聊的情态。

在这种形势下,运动初期挨整的知识分子,此时也由于无专人看管而相对自由了。老师们都被分散到各教学班去,因教室早已废弃,就到男生宿舍和红卫兵一起学《毛泽东选集》和报刊社论、开批判会。启功老师当时被分派到中文系一年级二班。我所在的班级是二年级三班,故与老师无从相识。命运真是不可捉摸,仅仅是一次普通的下乡劳动,便使我与启功老师结下不解之缘。

1969年秋天,学校工宣队、军宣队命令一批“挂起来”(文革中完全被打倒的称“牛鬼蛇神”,被强迫学习、劳动,随时批斗;还有半被打倒的,即“准牛鬼蛇神”,虽然挨整,不断写检查,交代问题,但有相对自由,一旦发现新问题,随时可以批斗、示众,就属“挂起来”)接受群众监督改造的老知识分子和我们这些有“问题”的和不求上进的学生去北郊清河农场参加收梨劳动。造反派及搞运动的积极分子均不在此列。

一天下午收工回来,我将草帽挂到窗户上,正准备洗脸,忽听得一口纯正的北京话说:“这个‘启’和我名字的那个‘启’一个样。”我一回头.看见说……话的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先生,身材不高,面庞方正,笑容可掬,正用手指着草帽上我的名字。我赶紧上前请教名姓。原来他就是我们中文系著名的教授、书法家启功老师。

当时,我们师生二十多人挤住在一间大破屋里。我和另一名学生睡床铺,所有老师都睡地铺。所谓地铺,也是通铺,人们一个紧挨一个地睡在上面,地上铺满麦秸,将自己带的褥子展开平放在麦秸上,即成睡铺。不睡时,将褥子卷起,即见满屋黄金色。我走进屋里才发现,启功老师的地铺正在“风口”处,距大门不足半尺,阵阵秋风卷着灰土首先掠过老师的铺面。我当即决定将我睡的床铺与老师的地铺交换。老师初时不肯,说这是工宣队定下来的,私下调换不合适。但我坚持要换,说:“如果工宣队怪罪,我承担,因为是我提出要换的。”老师这才同意。细想起来,我对老师的帮助仅此一次,但老师却关爱、扶持我数十年,直至辞世。

既认识了启功老师,我就与高智星、刘兴全两位同学(他们两人与我同系同年级不同班,我是中二3班,他们是中二1班)商议向启功老师学书法。老师欣然允诺。从此,每天晚饭后,在昏暗的灯光下,我们三个书法爱好者就围坐在启功老师周围,听老师讲课。其环境条件之恶劣恐怕颜回先生在世都自愧弗如。几十人拥居一室,陋窗残壁。没有桌椅,师生都盘腿坐在麦秸垫子上;没有毛笔,就用钢笔或塑料笔;没有写字纸,我们就遵师嘱去小卖部买小学生用的方格本或横条本;没有教材,全凭老师的言教和示范。这课堂又时时被周围的响动所搅乱。咳嗽声,耐不住劳累困乏的打鼾声此伏彼起,再加上走动的、洗脸的、洗脚的、洗衣的……但启功老师却毫不在意,讲得兴致勃勃。他告诉我们:“写好汉字的关键是结构。毛笔字、钢笔字……

P5-7

后记

我的学兄柴剑虹先生曾说,他的人生目标就是做启功老师合格的学生。这也是我的人生目标。可惜我愧对老师,无论是在道德修养,还是学业、艺术上,均未能遂愿。如今聊以自慰的是,我终于将独享的精神财富展览于世人。世人阅此小书,可从老师对一个普通学生的精心培养、扶植,领略老师卓特的书法理论和书法艺术、超人的学识,特别是光风霁月的人格,庶几对社会、对后学有所裨益。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老师内侄章景怀先生的大力帮助。他听说我写回忆录,非常高兴,帮助我回忆再现了几十年前的许多场景和业已淡忘的一些事情。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李强先生,在百忙中为我寻找到我所需要的珍贵照片,一并表示感谢。

这里还要感谢两位朋友:“百味年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孟佳和金喆。我只会爬格子,不会打字,是他们高效率地帮我整理、打印出文稿,并将珍贵资料以扫描、照相等方式,清晰、恰当地安排在相应章节中.从而帮助我以最快速度完成了初稿,还做出几本样书。

著名作家、收藏家,我的挚友姜维群先生,是本书初稿的最早读者,他觉得这本书颇有教益,遂推荐给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社的杨进刚、刁子勇及李鑫先生则提出了宝贵的修改和补充意见,并将原来的书名《千秋垂范厚爱深恩——追念启功恩师》改名为《启功教我学书法》,在编校过程中又付出艰辛的努力。本人在此一并深致谢忱。

陈启智

目录

早岁追梦

果园从师

入宅习字

隆冬赠帖

书萐合璧

涉险“偷猎”

情注“千文”

毕业寄语

新婚之礼

格律探微

破除迷信

进修聆教

授课风采

师画情缘

东洋结集

黄金律格

入津始末

感情至重

无偿题字

老师请客

绝句释疑

拙著问世

硬笔传情

书斋增辉

虚怀若谷

无可奈何

名片唯名

振聋发聩

析笔论书

新米字格

幽默风趣

书展前后

超脱达观

重情拒利

关怀备至

九十寿辰

病中探视

痛悼恩师

丰碑永存

恩泽长在

后记

序言

一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如能遇到一位好老师,则是非常幸运的事。能对他的人生产生重大影响。而我的生命轨迹能与无与伦比的文化艺术大师启功老师并世而行,并且得其指教、扶助三十余年,实乃三生有幸,得天独厚了。从认识老师那天起,直至今日,无论是他人提及或我本人作想我是启功的学生,我就从心底升起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没有启功老师,就没有我点滴的进步。老师在我心中的位置,胜过父亲,胜过一切我尊敬的人和曾经真诚帮助过我的人。

启功老师是当代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家、古典文献专家、语言文字学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和诗人,是中国优秀知识分子代表,是中国文化传承创新的一面旗帜,是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典范。老师生前曾任中央文史馆馆长、全国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西泠印社社长等职务。此四职集于一身,当属空前了。老师犹如一部极其厚重的大书,内含各类文化艺术知识。作为学生,穷毕生之力.只能学习领悟其中一个或两个门类,也难企及老师的高度。我虽然是中文系毕业.也在大学讲过古典文学,受到老师多方指教。但可惜我资质驽钝,又不刻苦.没有什么成绩可言,倒是在书法方面得老师教诲最多,总算有些心得。而老师在古典文学方面和诗词方面对我的指教,也对我的书法进步大有裨益。

本书以学书法为主线,渐次讲述老师对如何写好汉字的全部理念.尽可能完美地再现老师教授我的整个历程。这对广大习书者特别是钟爱“启功体”书法的人,是一本卓特而有实效的教学参考资料。

出于对老师的崇敬和感念,我一直想写一部讲述师生情缘的书.并且多次和老师提及此事,老师也很赞同。虽然我没有记日记的习惯,但和老师的每次交往,我大都事后做补记。老师赠我的书籍、书法作品以及题签、信件、题词,哪怕是只字片纸,我都妥为保存。这就为写回忆录提供了确切的时间依据和翔实的资料。此外,我还在报刊上发表了十余篇回忆老师、感念师恩的文章。遗憾的是,由于疏懒,也怕写出来的内容难以完美表达老师的风范,故未敢率尔操觚。而今得偿宿愿,我有种如释重负之感,也算是学生的一瓣心香,告祭老师的在天之灵了。

老师曾为北师大撰写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0老师以自己近乎完美的一生诠释了校训的真谛——所学足为后辈之师,所行当为世人之范。写作此书的又一目的即是,以一个学生怀念老师的角度,真实记录往事、细节,让世人了解、传承老师卓特的学识、书论、书艺及崇高的道德操守,这正是当今社会迫切需要的。

独孤及《观海》诗云:“濒洞吞百谷,周流无四垠。”老师之学问博大精深,如沧海之浩茫无际;老师之盛德亦如沧海,洪恩广施,利国利民。

我们应让“启功精神”长久地发扬光大,让他的学艺成就长期地泽被后人。

内容推荐

《启功教我学书法》的作者是陈启智先生的入室弟子。深情回顾了启功先生对作者的指教和扶助。详细记录了作者与启功先生的故事。

编辑推荐

陈启智的《启功教我学书法》以学书法为主线,渐次讲述老师对如何写好汉字的全部理念,尽可能完美地再现老师教授我的整个历程。这对广大习书者特别是钟爱“启功体”书法的人,是一本卓特而有实效的教学参考资料。

写作此书的又一目的即是,以一个学生怀念老师的角度,真实记录往事、细节,让世人了解、传承老师卓特的学识、书论、书艺及崇高的道德操守,这正是当今社会迫切需要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4: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