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关于学习的书。本书试图通过透析一些蜚声中外的成功人士和一些在学习中享受乐趣的普通百姓的学习故事,和读者朋友们一起感悟学习的真谛,体会那些关于学习的传世名言中的闪耀的智慧之光。
如果您愿意畅游其中,您会发现,每一个事例或故事,都将带给您无限的遐想和回味,让您和这些成功人士一起分享他们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并为您的成才之路提供有益的借鉴。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学习使人进步--关于学习的名言与案例 |
分类 | |
作者 | 尚伟//张成 |
出版社 | 解放军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关于学习的书。本书试图通过透析一些蜚声中外的成功人士和一些在学习中享受乐趣的普通百姓的学习故事,和读者朋友们一起感悟学习的真谛,体会那些关于学习的传世名言中的闪耀的智慧之光。 如果您愿意畅游其中,您会发现,每一个事例或故事,都将带给您无限的遐想和回味,让您和这些成功人士一起分享他们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并为您的成才之路提供有益的借鉴。 内容推荐 这本书从古今中外大量关于学习的名人名言中进行精心汇集、示例解读,结合历史和现实中学有所获的成功人士案例故事,分为【名言点击】、【有案为证】和【名言链接】进行分析探讨,给人以智慧的启迪、思想的熏陶和精神的鼓舞。 目录 前言/1 一、“凡善之生也,皆学之所由”——学有大益/1 1.“人非生而知之”——[唐]韩愈/1 2.“知识是人们在任何一条道路上的旅伴”——苏联谚语/6 3.“学则智,不学则愚”——[清]黄宗羲/11 4.“美德是智力的最高证明”——[英]塞缪尔·约翰生/16 5.“知识就是力量”——[英]弗兰西斯·培根/21 6.“治学有三大原则:广见闻,多阅读,勤实验”——[法]戴布劳格利/25 二、“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会读书/31 7.“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宋]郑耕老/32 8.“阅读——这是最好的学问”——[俄]普希金/37 9.“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英]托马斯·卡莱尔/41 10.“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德]歌德/46 11.“书中自有黄金屋”——[北宋]赵恒/51 12.“凡读书需识货,方不用错功夫”——[清]陆世仪/55 13.“社会就是书,事实就是教材”——[法]卢梭/60 14.“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长青”——[德]歌德/65 15.“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英]弗兰西斯·培根/69 16.“一个没有书籍、杂志、报纸的家庭,正如同一座没有窗户的 房屋”——[美]奥里森·马登/74 三、“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掌握方法/80 17.“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战国]荀子/80 18.“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85 19.“重复是学习之母”——[德]约瑟夫·狄慈根/90 20.“读重要之书,不可不背诵”——[北宋]司马光/93 21.“背得烂熟并不等于掌握知识”——[法]蒙田/98 22.“学贵精,不贵博”——[清]戴震/104 2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春秋]孔子/108 2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春秋]孔子/114 25.“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战国]孟子/118 四、“业精于勤,荒于嬉”——贵在持恒/123 26.“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春秋]老子/123 27.“天才出于勤奋”——[苏联]高尔基/128 2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133 29.“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古希腊]柏拉图/138 30.“行百里者半于九十”——[西汉]刘向/143 31.“功到自然成”——[明]吴承恩/148 五、“学贵乎日新”——勇于创新/153 32.“惟进取也故日新”——[清]梁启超/153 3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春秋]孔子/158 34.“如果学习只在于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苏联]高尔基/163 35.“一个具有天才禀赋的人,绝不遵循常人的思想的途径”——[法]司汤达/168 36.“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173 3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179 六、“学习必须与实干相结合”——学用合一/184 3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南宋]陆游/184 39.“不应当把科学藏在学者的书里,要使知识能接近所有的人”——[捷克]夸美纽斯/189 40.“好的要学会,学的要用好”——[瑞士]装斯泰洛齐/194 41.“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春秋]孔子/198 42.“学而不能行,谓之病”——[战国]庄子/203 4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明.]顾炎武/208 44.“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213 七、“吾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学无止境/218 45.“是故学然后知不足”——《礼记·学记》/218 46.“学不可以已”——[战国]荀子/223 47.“学习,永远不晚”——[苏联]高尔基/228 48.“活着就要学习,学习不是为了活着”——[英]弗兰西斯·培根/232 49.“我认为努力学习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是件美好的事”——[法]卢梭/236 50.“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241 试读章节 我国东汉哲学家王充曾说:“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意思是说,即使是那些被誉为天才,一出生就比别人有某一方面特殊天赋的人,也需要经过后来的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有所造诣,否则只会才思枯竭,难成大器。 北宋著名文学家王安石写的《伤仲永》可谓家喻户晓。在这篇文章中,王安石通过方仲永的故事说明了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之间的关系。文中的方仲永是金溪平民,祖祖辈辈以耕种为生。由于家里生活并不富裕,仲永在5岁之前并没有接触过笔墨纸砚等。有一天,仲永忽然哭闹着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感到诧异,就从邻居家借来给他,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族人为内容,得到乡里有学识的人的赞赏。据说,从此以后,只要指定物品给仲永作诗,他便能立刻完成,做出的诗不仅有一定的文采,还能讲出一些道理。同乡的人对仲永不学就会感到惊奇,认为仲永是村里的神童,一些村民还常常请仲永和他的父亲去家里做客,有人还花钱读取仲永的诗作。仲永的父亲也认为儿子是位天才,能够不学自知,于是便每天拉着仲永四处作诗卖钱,却不让他学习。这样过了几年,仲永终于才思枯竭,止步不前,最后的结果,也许只能是“老大徒伤悲”。 听了方仲永的故事,很多人可能都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王安石笔下这个“生而知之”、不习而能写、不学而能诗的方仲永真的存在吗?也许,王安石对方仲永的天才或天才的方仲永做了不适当的渲染;也许,方仲永确实是一个有天资的孩子,“仲永之通悟”确实是“受之天”。但王安石写这个故事,显然是想强调后天的学习和培养对人的才能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性,是想用方仲永作反面的例子来说明后天教育的重要性,让人们认识到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方仲永为什么会从幼年时天资过人变成长大后才思枯竭?在王安石看来,其原因正是仲永的父亲对儿子显露的才能没有正确的认识,认为他是一个生而知之、不习而能写、不学而能诗的天才神童,于是“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致使仲永没有能够及时通过学习来巩固和增强自身的才能。其实,人非生而知之,每个人在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都是一张白纸,要想让这张纸上有五彩斑斓的图画,必须以后天的不断学习为基础,以自身的勤奋刻苦为前提。正如同样是“神童”的音乐天才莫扎特,虽然从小就在音乐方面表现出极高的天赋,但如果没有他后来持之以恒的学习和训练,他也不会成为举世闻名的音乐家。 另一方面,一些天生并不聪颖甚至有一些缺陷的人,却可以通过自身的刻苦努力和不断学习实现自己的梦想,实现人生的价值,书写人生的辉煌。古希腊著名演说家德摩斯梯尼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例证。 在古希腊,人们常常喜欢聚在一起进行辩论,在辩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现自己的魅力。有的人知识渊博,又善于雄辩,发表演说时滔滔不绝,旁征博引,说古论今,深受听众的喜爱推崇。于是,人们就称这样的人是演说家。 德摩斯梯尼是古希腊最有名的大演说家之一。每次演说,他都能征服听众的心,而听众则报以热烈的掌声。然而,德摩斯梯尼却曾经是个严重的口吃患者。他出身优裕,从小喜欢学习也善于学习,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每次外出,看到那些高谈阔论的演说家在台上滔滔不绝,年轻的德摩斯梯尼都羡慕不已,也梦想着能当一名演说家。但是,在其他人眼中,他的梦想只能是幻想。因为幼年多病,德摩斯梯尼两肩不平,身材瘦矮,看上去没有一点儿当演说家的天赋。有一次叔父为了霸占他的家产而将他告上法庭,当法院审问时,他又因口齿不清,说话结结巴巴、吞吞吐吐,无法正常答辩而败诉。之后,德摩斯梯尼到处受人嘲笑和欺侮,再加上他外貌丑陋无人愿与之来往,生活境遇十分凄凉。 可是,当演说家的梦想始终激励着德摩斯梯尼。他相信,没有人天生就是演说家,没有人生来就会演说的技巧和知识。于是,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矫正自己的口吃,锻炼正常说话和辩论的能力,有朝一日成为一个有名的演说家。从那以后,每天天刚蒙蒙亮,德摩斯梯尼就起床了。他跑步上山,并且一边爬山一边大声呼喊,尽量使自己的声音传得更远一些。爬到山顶后,他迎风而立,挥舞着手臂对着山上的树木作长篇演说。他想象着自己面前坐着许多听众,因此总是讲得格外认真。 有一天,德摩斯梯尼的爸爸发现他说话总是含含糊糊的,很担心本来就口吃的儿子说话越来越不利索,就问他原因。没想到德摩斯梯尼告诉他自己其实是在嘴里含了块石头,因为他听说这样可以改变发音。爸爸很无奈地摇头苦笑道:“你呀,能够先把话说清楚就十分不易啦,何必这样为难自己呢?”德摩斯梯尼的爸爸并不知道,含着石头练习说话只是德摩斯梯尼锻炼自己意志的方法之一。时间长了,德摩斯梯尼的嘴里被小石子磨出血泡,并时常因为血泡破了而满口流血。可是,坚强的德摩斯梯尼还是不停地练。为了改掉说话气短的毛病,他常常面对呼啸的海风大声吟诗;为了改掉耸肩的坏习惯,他在自己肩膀上面悬挂两把利剑。他还经常去看话剧,仔细观察演员在台上表演时怎样讲话,怎样做手势,怎样表达感情,然后回家照样练习自己的演说技巧。 此外,德摩斯梯尼还十分清楚,要想成为一个好的演说家,仅有好的口齿是不够的,还需要全面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虽然他已经具备丰富的知识,他还是拼命地看书学习,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量,努力提高自己在政治、文学等方面的修养。德摩斯梯尼把发声练习和博览群书结合起来,常常手里拿着书,嘴里高声朗读,一遍又一遍,一直读到口齿清楚,发音正确为止。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持之以恒的苦心锻炼,几年后,他不仅克服了说话的障碍,还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当他登上演说台,那洪亮的声音、清晰的口齿、优雅的语调和潇洒的姿态,令台下的听众无不叹服。演说结束时,全场听众热烈欢呼,祝贺他演说成功。德摩斯梯尼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练习,从一个结巴成长为一个真正的演说家。由于他的博学和善辩,不到30岁就成为当地极有名望的律师。后来,在自己的祖国遭到敌国人侵时,他又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游说各国订立军事同盟,唤醒本国民众抗击强敌,以至当时企图吞并希腊诸邦的马其顿王腓力都惊叹:“希腊诸邦虽有强大的海陆军,实不足一顾,所惧者,唯德摩斯梯尼三寸之舌。” P2-5 序言 人类反思自身时,常常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人和动物的区别究竟在哪里?”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会有不同的答案,其中之一便是,人能够自觉地学习并在学习中感受学习的意义、享受学习的乐趣。 这本书,正是一本关于学习的书。 学习不只是人生的某一阶段、生活的某一方面或事业的某一方向的事。人一生下来,就开始出于自然本能而学习,虽然那仅仅是简单的模仿。而后,当人意识到物我之分、他我之别后,学习就会变得主动和深入。 学习也不只是在学校的事情。学校的学习往往是确定的、具体的,但也是有限的。校园之外,仍然有无限的陌生事物,包括更为广阔的生活、事业、家庭、理想等等,这都需要我们不停地认识、不断地学习。 可以说,人的一生须臾不可离开学习。不论我们是否意识到,我们总是需要学习。特别是在当今这样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学习更是与每个人、每个民族、每个国家、每个政党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埃德加·富尔先生曾预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入,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我们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更是党结合当前世情、党情、国情和社情的新形势、新特点、新发展,强调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那么,究竟怎样的学习才是正确而有效的呢? 对于学习,很多人毕生耕耘其间,乐此不疲;也有人知难而退,半途而废。提及学习,有的人会心生收获的喜悦,也有人会流露失败的辛酸。许多人试图寻找学习的捷径,但往往找不到一个确定的、统一的、具体的答案。殊不知,在学习的道路上,既没有固定统一、千篇一律的模式,也没有屡试不爽、一劳永逸的法则。正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有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学习的方法。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针对不同的学习目的,也会有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法。所谓学习中的黄金法则、成功秘诀和科学真理,或许成就了诸多伟人,却未必适用于我们自己。因为对于个人而言,学习中的每一次收获、每一步成功,都会伴有各色的彷徨和迷茫、艰辛和苦涩、挫折与阻碍。不同的人,会以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行动来应对。所以,不论我们是否意识到,学习总是我们自己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对每个人而言又学无定法。因此,我们这本书虽然以学习为题,却不是一本能够让读者对号入座的实用手册或速成秘籍。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把握规律,又是我们学习的重要目的和方法之一。因此,虽然学无定法,但并非无章可循。我国著名学者王国维倡导的治学三境界就广为借鉴。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讲的是学习要志存高远,要耐得住清冷和寂寞;第二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讲的是学习要勤奋刻苦,百折不挠;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入却在灯火阑珊处”,讲的是学习坚持独立思考,躬身实践,不能浮光掠影,随波逐流。去年5月13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强调领导干部要“认认真真学习”,并指出认认真真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就是读书,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其中,“善读书”讲的就是读书学习的方法问题。习近平同志谈了自己的三点体会,一是要坚持阅读与思考的统一,二是要坚持读书与运用相结合,三是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这三点体会,其实是对古今中外名人大家通过读书学习成才成功的经验的总结,对我们很有启发。而这本书,正是试图通过透析那些蜚声中外的成功人士和那些在学习中享受乐趣的普通百姓的学习故事,和读者朋友们一起感悟学习的真谛,体会那些关于学习的传世名言中的闪耀的智慧之光。 这本小书由尚伟选定名言、设计提纲,南京政治学院的多位研究生参与了初稿的撰写,最后由尚伟、张成负责统稿。我们知道,这本书谈不上“篇篇锦绣,字字珠玑”,更不可能带来像托马斯·潘恩的《常识》之于美国独立那样的伟绩,或是像马克思主义理论之于中国革命那样的功勋。但是,如果您愿意畅游其中,您会发现,每一条名言都将交代一个视角,给出一个维度,向您呈现引领您走向成功的学习之道;而每一个事例或故事,也将带给您无限的遐想和回味,让您和那些成功人士一起分享他们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并为您的成才之路提供有益的借鉴。 如果这本书真的有幸引导了一些人,那么它也就间接地引导了这些人所处的时代、社会、民族和国家。对于编者,那将会是莫大的荣幸和宽慰。 编 者 2010年7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