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两个部分。上篇,是中国诗歌自孕育始至当代新时期诗歌的发展史,评述每个历史阶段的主要诗歌(含词曲)特征、成就及与前后期文学的联系,力求勾勒出史的全貌,有如群山,既有山脉的伸延,又有峰峦的突起,给读者鲜明的整体感。下篇,从诗歌的本体属性与艺术特质展开论说,包括诗歌(含词曲)的基本特性与要素,诗歌的形式特点和格律知识,诗歌的艺术赏析,古代诗词曲的韵系和谱式等。主要想通过这些理论和创作的知识.让读者加强对诗歌内在本质的认识,提高他们写作、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与水平。
上篇 诗路心语
第一章 始创期——襁褓中的中国诗歌
第一节 早期诗歌的雏型
第二节 《诗经》:黄河流域的文化积淀
第三节 《楚辞》:荆楚大地的风俗画卷
第二章 发展期——表率性诗风的建立
第一节 从“汉乐府”到《古诗十九首》:五言的兴起
第二节 建安诗歌的强音宏响
第三节 “竹林七贤”与正始诗风
第三章 成熟期——从自觉走向自由
第一节 两晋诗人的群起
第二节 山水诗的兴起
第三节 诗歌形式的创变
第四章 鼎盛期——迈入辉煌的唐诗
第一节 跨上巅峰:从初唐走向盛唐
第二节 诗坛双璧:李白与杜甫
第三节 再现风光:中晚唐诗的新走势
第四节 东方星辰:词的兴起与发展
第五章 变通期——宋元的词诗曲
第一节 北宋词的三次变革
第二节 南宋词的两大趋向
第三节 宋诗的演进与特征
第四节 元散曲:南北文化融合的新生儿
第六章 振荡期——中国古典诗歌的峰回路转
第一节 百舸争流:明诗的社团与流派
第二节 柳暗花明:清诗的复兴
第三节 风云激荡:跨世纪的近代诗歌
第四节 余音袅袅:清词的光采
第七章 转型期——走向现当代新诗
第一节 现代新诗的启蒙与发展
第二节 在斗争中不断前进的新诗
第三节 十七年诗歌的曲折之路·
第四节 “于无声处听惊雷”:“文化大革命”中的诗歌
第五节 新时期诗歌的多元趋势
下篇 诗艺丛谈
第一章 诗歌的特质
第一节 诗歌艺术的主要特性
第二节 诗歌的基本要素
第二章 诗歌的类型
第一节 抒情诗与叙事诗
第二节 格律诗与自由体诗
第三节 中国古代的特殊诗型
第三章 近体诗的格律知识
第一节 四声与平仄
第二节 近体诗的平仄格式
第三节 近体诗的对仗
第四节 近体诗的拗救
第四章 音乐与文词的妙合——词曲说
第一节 词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词的句式
第三节 词的格律
第四节 散曲的基本知识
第五章 诗歌的艺术赏析
第一节 赏析释义
第二节 赏析主体的个人素养
第三节 掌握要领:赏析方法例说(一)
第四节 熟知“诗法”:赏析方法例说(二)
第六章 诗词韵与词曲谱
第一节 韵书ABC
第二节 诗韵常用字简编
第三节 词韵与曲韵常用字简编
第四节 词谱举例释要
第五节 曲谱举例释要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