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得住寂寞,是一种悲壮的美丽,是呼唤理性的天籁。与其一味地哀叹寂寞,倒不如勇敢地面对寂寞。只要不被寂寞扼制,用非凡的意志克服寂寞所带来的心灵困扰,人生便具有了超凡脱俗、至善至真的内蕴,就能领略到寂寞的无限妙境,因此而陶醉其中。没有经历寂寞人生的体验,就不可能品味人生的真谛,进而进发出照耀思想的火花。只有在寂寞时,才能让心的山石沉进凝思的河床,向更遥远、更深邃的地方伸展。
德群、龙潇编著的《人生要耐得住寂寞》这本书将伴你直面寂寞,解读寂寞,品味寂寞,在寂寞中静思,在寂寞中沉淀,直至在寂寞中获得超越与救赎。本书从人生、成长、生命、成功、都市、爱情、婚姻等各个侧面对寂寞进行了解读,引导人们在寂寞中静思,审视自己,发掘自己。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由德群、龙潇编著。
这是一个寂寞流行的时代,曾几何时,“寂寞”成了网络上流行的高频用词。每天都会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寂寞中迷茫、痛苦。他们因不懂得如何与他人沟通而心碎,不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而悲观,有的人因耐不住寂寞而误入歧途,有的人甚至对人生失去了信心,对未来失去了希望……其实寂寞不是踯躅街头的惆怅,也不是徘徊巷尾的颓废,更不是借酒消愁的沉沦;寂寞不是百无聊赖、无所事事的散淡与停滞,更不是真正的孤独或寂灭,而是一种不凑热闹、不赶时髦、不追风潮的生活境况和生存方式。耐得住寂寞是生命真正成熟的重要标志。寂寞是成功前的蓄积,只有耐得住寂寞,才有时间和精力去刻苦钻研、认真陶冶。少了物质的羁绊,少了心灵的纷扰,做事情就会更加投入和专注。寂寞不一定都能通向成功,但所有的成功必有一段在寂寞中奋争的过程。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从人生、成长、生命、成功、幸福、都市、爱情、婚姻等各个侧面对寂寞进行了解读,引导人们直面寂寞,品味寂寞,在寂寞中静思,在寂寞中沉淀,在寂寞中审视自己、发掘自己,直至在寂寞中获得超越与救赎。一个人如果耐不住寂寞,精神的家园就会被杂草侵占,心灵的净土就会被邪念玷污,生命的底线就会被欲望突破,就极有可能从此徘徊在黑暗与痛苦里,饱受心灵的鞭答和谴责,甚至将自己的所有都彻底葬送。相反,能耐得住寂寞的考验,你就会对生活中的痛苦和快乐有所感悟,精神灵魂就会得到升华,自然也学会享受寂寞,在寂寞中创出自己的一番成绩。
喧嚣中,寂寞地成长
鲁迅先生曾说过,没有真正亲吻过土地的孩子是没有童年的。也有人说,苦难是人的第一本教科书。我确确实实地感受到了狂吻土地时成长的深刻。
1977年我出生在一个贫困落后的山村里。家里自然是比较困难。姐妹三个,没有男孩,父母只好把我们当成了劳力,家里家外的活全部由我们自己去干。记得很清楚,我们三姐妹常常在寒风中瑟缩着采山果、刨山药。小小的我,很早就体味到了生活的艰辛。也正是这无所依靠的长久磨练,造就了我敢闯敢干的劲头。我曾在9岁时一个人在深林里迷了路,越走越远,甚至于见到了不知道是什么野物的一堆白骨而吓得我拔腿就窜,渴得实在受不了就在水蛇游动的洼水里喝上几口,就这样,终于在下午两点左右走出了深林;我也曾背着一袋子100多斤的湿松果,脚底一滑,连人带东西滚到了沟底,伤痕累累,哭了之后,我还得自己一个个地捡起来,再背回家;我还曾在乱坟岗中刨药时,坐着睡着了,而被一大群的毛虫蛰了,痛痒得几天几夜睡不着觉……这些经历,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一点:什么时候,什么事情,靠的都是自己。所以,我发誓,一定要好好读书,这是唯一的出路。
上学时,我因此功课很努力,学习基本上是名列前茅。但实际上,我们的学校很小,我的老师最高学历是初中,基本上是边培训边上课。所以,他们根深蒂固的“土语”渗透我极深。我至今普通话很差,英语发音不准。真的,人在起步时,老师的言传身教和规范指导十分重要。但那时的我并不知道。自我感觉良好地在那个破旧的教室里,以优秀的成绩读完了小学和初中。
如同抛物线一样有起有伏,在高中时,我迎来了人生的低谷。由于中考分数超过中专分数线30多分,我被选到了县重点高中就读。我所在的学校集全县尖子生于一处,下大力气培养,所以,高考的升学率很高。据说,进了这里,就意味着一只脚迈进了大学的门槛。其实,这对于我来说压力很大。实际上,还真是如此。在高中的3年里,我又一次体验到了别样的磨难。 这所中学真是人才济济,高手如林。各地的高手被选到这里,那还不是天外有天。曾经优秀了17年的我,如今却在学习上、经济上赤裸裸地暴露出了尴尬。入学后的第一次数学考试,我竞得了59.5分,全班倒数第二!我呆了!更让我吃惊的是,在后来的学习中,我竟然连课本上的例题都看不懂了!
17年来,我第一次看到了自己的笨拙。当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时,任何一次小的失败都是一次重大的打击。但我不敢回家说。在表扬中浸泡的时间太长,我的自尊心早就脆弱得不堪一击。况且,曾经优秀过的人,早已习惯了高高在上,甚至虚荣,怎么可能让别人知道自己的一点点的失败?同时,物质上的压力也来了,班里的同学大部分是城市子女,穿得好吃得好,而我呢,一身土气,经济上十分拮据。每月父母给我50元的生活费,我会在月底再还给母亲30元。因为我知道,父母常常为我们姐妹三个的学费吵架。在学校里,我一天三顿只吃三个棒球大小的小馒头,不敢吃菜;但真正重要是,被老师宠惯了的我,如今毫不留情地被冷落了,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但老师没有感觉到我的心理落差,所以,没有人帮助我如何面对这一切,我只有自己抗争。
一个人在优秀中习惯了的时候,突然被甩下,很容易走极端。我也不例外。高考的压力,学习的吃力,经济的羞涩,营养不良,记忆力下降……使得我得了严重的失眠和自闭症。有时,我会莫名其妙地悲观,然后偷偷地哭;有时候会信心百倍,大有一番重头再来的架势,但很快又会被难题弄得一败涂地,甚至于想离校出走……但我依然克制着,因为我太要强,我不愿意让家里人看不起我。
后来,我自己看例题,有时一道例题竟然前后看了20多遍!我还一遍遍地做题,自己建立了错题反馈本,记下答案……3年里,我很少说话,为了能赶上同学,我晚上打着手电在被窝里学习;大清早,天还没有亮,我就到教室里背诵文言文知识;就是在学校到宿舍的路上,我也是嘴巴里叽里咕噜地背着英文单词;如果看到馒头,我也会想想它的英语单词是什么……反正是除了呼吸,我就是学习。我真不知道自己会有那么大的毅力,这样坚持了3年。
就这样,我寂寞地成长着,那可是真正的寂寞啊。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6年高考时,我以。708。的总分在全省10万考生里排名853位,在山师的教育系里排名第四,而且最差的数学也考了114分(总分120)!回头想想,还真有点后怕:如果上不了本科线,我会不会崩溃?我想也许会吧。也许我会因此重生,那也不一定。但3年的经历让我明白了,任何学科,任何知识,可能一开始不适应,会遇到挫折,但是,纵有千般困难,最终还是自己靠自己,达到“熟能生巧”。高中毕业时,我的数学反馈本、英语错题集、语文常识记录足有满满的两箱子。父亲足足搬了两次。
真的,真正经历过高中3年的人,绝对是个不简单的人。高中这3年,让我学会了自学;让我明白了,人的潜力是可以深入挖掘的;还让我明白了,追求完美,永远不是错,它是一个人永远的动力!
如同排列组合一样,大学4年成了我品质重塑的关键期。1996年考入大学教育系后,我身上的弱点又一次暴露无疑:不会与同学相处,心理承受力很差……我的大学老师依然没有注意到我的心理状态,但幸运的是,我的专业是教育心理,于是,我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一点点地剖析出了自己身上的诸多弱点,如忧郁、自闭、自卑……同时,我又用这些专业知识慢慢地给自己医治。我又一次成了自己心理的老师!在大二那年,我因为文笔出色,被选为系宣传部长,同时兼学校《山师大报》的通讯员。就在那年,外出采访稿件编写及系宣传活动的进行,使我大开眼界,大展才能,交际能力也得到了一步步地加强。我一步步地找回了原本自信的我。确实,人就得在广阔的空间里才能得到锻炼,否则,就会像卷曲的叶子,永远无法舒展,如果不舒展,就永远不会有更舒展的空间。人就是这样,把你放到哪个水平上,你就能发挥出多大水平的能力。为了锻炼我走入社会的能力,我在大二暑假在家教市场做过家教,在酒店里打过工……其中酸甜苦辣,真是样样俱全。感谢大学的4年,给了我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才得以梳理自己的精神状态、方方面面的品质,从而不断地完善、打造着自己。
大四那年暑假,看着周围同学忙着考研,我就在10月底匆匆买了专业书,像模像样地“钻研”起来。3月底公布分数,总分倒是超了20来分,但英语差一分,尽管没上线,但我却激动万分:匆忙准备了4个月,考得还不错啊,看来,我考研方面也有潜力啊。考研的苗头一旦燃起,我便执著起来。为了第二年的考研,毕业时我选择了一所私立学校。我想找个有吃有住、有工资发的地方,然后边工作边学习,争取考上北京师范大学。没想到,济南外国语学校成了我踏入社会的一个中转。刚毕业的我对于教学犹如一张白纸,学校涂鸦什么,意识里就会印刻什么。中外合资甚至于西方化的学校,西式的教学理念,发散的思维,渗透了我更多的开放性思维和个性。对于初为人师的我,开放的思维如同清新的空气让我任意驰骋。但同时,忙碌中我没法考研,更重要的是,工作了两年后,我觉得私立学校缺乏公立学校应有的教师培训和业务提高机会。我意识到,外国语学校已经不适合我的发展了。而且,我考研的知识同时也以两倍的速度大大折损了。我想,我该好好工作了。
2002年,泉城广场的毕业生交流会上,我毛遂自荐地去历下区应征。没想到,有时候机会就那么均等,我顺利地进入了大明湖路小学。
如果说济南外国语学校意味着一种开放,那么济南市大明湖路小学则意味着传统。“以传统文化作生命底色”的教学氛围渗透到每个老师的理念深处、教学观点深处。有时想想真是有幸。这两个学校就像在同一张画布上作画,既有粗犷、开放的框架,又有细腻、敏锐地描绘。所以,对于成长中的我来说,这真是一个有效的“肥料”。
28年了,一路走来,真是经历颇丰,收获颇多。从贫瘠而又感觉良好的小学到封闭却又自主的高中,到独立、施展个性的大学,到开放自由的外国语学校,再到积淀厚重富有内涵的大明湖路小学……我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着。经历多了,生命自然就显得生动得很。28年的挫折如同一本大的教科书,告诉我,一个人要想真正成长,必须要能耐得住寂寞;一个人要想真正长大,必须要经过一段阵痛和苦难;一个人要想渐渐成熟,必定要独自承担所有成长的喜怒哀乐。
成长真的需要勇气。这就是我,粗糙而又细腻的成长历程。
大明湖路
人生感悟
一个人不一定多才多艺,不一定成绩斐然,但一个人必须要学会思想上独立、行动上自主,必须学会富有个性!必须要学会自己承担挫折,才能走出挫折!
P66-70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含义是,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著的追求,登高望远,勘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这也是人生寂寞迷茫、独自寻找目标的阶段。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作者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这也是人生的孤独追求阶段。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说,做学问、成大事业者,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工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也就自然能够从寂寞王国进入自由王国。这也是人生的实现目标阶段。
由此可见,大凡成功者都是孤独而执著的。耐得住寂寞,是一个人思想灵魂修养的体现,是一种难能可贵的风范。
人生中,寂寞是难以摆脱的,它如同喜怒哀乐一样,时刻伴随着我们。要正确对待寂寞,耐得住寂寞,其实很简单,关键就取决于我们对寂寞的认识和追求成功的动机。
一个胸无大志、目光短浅的人,是断然耐不住寂寞的;假如你有着高尚的思想境界,有着追求事业的良好心态,就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告别“声色犬马”,走出浮躁喧嚣的世界,真正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干好工作,认认真真地做好事业。
耐得住寂寞的考验,你就会对生活中的痛苦和快乐有所感悟,精神灵魂就会得到升华,自然也学会享受寂寞,在寂寞中创出自己的一番成绩。
然而,在一个“浮躁”的年代,又有多少人能够耐得住寂寞呢?许多人有了学衔后还要追求官衔,有了名还要有利,名缰利锁之下,怎么能做出大学问?
大学问家往往是沉寂的,没有一个成功的学者没有经历过学术上的沉寂时期。王国维就经历过这样的时期。1912年,他与罗振玉一起去了日本,住在京都的乡下,王国维用了六七年的时间,系统地阅读了罗振玉大云书库的藏书,那段时间,他几乎与世隔绝。此外,郭沫若在甲骨文、金文方面的成就,也是得益于他1927年至1937年在日本的十年苦读。
有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等待,需要耐得住寂寞,等待属于自己的那一刻。周润发等待过,刘德华等待过,周星驰等待过,王菲等待过,张艺谋也等待过……看到了他们如今的功成名就,你可曾看到当初他们的等待和耐心?你可曾看到金马奖影帝在街边摆地摊?你可曾看到德云社一群人在剧场里给一位观众说相声?你可曾看到周星驰当年的角色甚至连一句台词都没有?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段低沉苦闷的日子,闭上眼睛,几乎就能想象得出他们当年借酒浇愁的样子,也可以想象得出他们为了生存而挣扎的窘迫。在他们一生中最灿烂美好的日子里,他们渴望成功,但两手空空,一如现在的你。没有人保证他们将来一定会成功,而他们选择的是耐住寂寞。
人生总会遇到挫折,总会有低潮,总会有不被人理解的时候,总会有要低声下气的时候,这既是人深感寂寞的时候,也恰恰是人生最关键的时候,因为大家都会碰到挫折,而大多数人耐不住寂寞,过不了这个门槛,你耐住了,你就成功了。在这样的时刻,我们需要耐心并满怀信心地去等待,相信生活不会放弃你,机会总会来的。路要一步步地走,虽然到达成功终点的那一步很激动人心,但大部分的脚步是平凡甚至枯燥的,没有这些脚步,或者耐不住这些平凡枯燥中的寂寞,你终归无法迎来最后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安静的准备和漫长的等候是寂寞的。多少次,我们尚未了解寂寞的真谛就急于抛弃它,以至于同时把成功抛弃!多少次,我们因耐不住寂寞,而选择了一条热闹的旅途,以至于最终失败又失败!这是多么可悲!
寂寞的守候是一种高尚,寂寞的沦陷是一种毁灭。在这个到处都充满着诱惑的世界,有多少生命走出了寂寞的象牙塔却堕落在罪恶的深渊?一个人无论你怎样的优秀,无论你怎样的成功,无论你是怎样的富裕,也无论你是怎样的超凡出众,只要你耐不住寂寞、受不得清苦,你精神的家园就会被杂草侵占,你心灵的净土就会被邪念玷污,你生命的底线就会被欲望突破,你就极有可能从此徘徊在黑暗与痛苦里饱受鞭笞和谴责,甚至将自己的所有都彻底葬送。
《圣经》上说:“人哪!你为什么跃跃欲试?你为什么这样急于求成?你要耐得住寂寞,因为成功的辉煌就隐藏在它的背后。”耐得住寂寞是一种心境,一种智慧,一种精神内涵,一种蓄积的惊人的力量。也许与寂寞为伴是痛苦的,但寂寞不是一首悲歌,而是一条不疾不徐向前流淌的大河,在迂回曲折中孕育出人生真正的成功。
这是一个寂寞的时代,每天都会有成千上万的人因寂寞而迷茫、痛苦。他们因不懂得如何与他人沟通而心碎,不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而悲观,有的甚至对人生失去了信心,对未来失去了希望……
处于繁华都市的你,寂寞吗?
这本书将伴你直面寂寞,解读寂寞,品味寂寞,在寂寞中静思,在寂寞中沉淀,直至在寂寞中获得超越与救赎。本书从人生、成长、生命、成功、都市、爱情、婚姻等各个侧面对寂寞进行了解读,引导人们在寂寞中静思,审视自己,发掘自己。期望读者通过对本书的阅读,烦躁的心灵能够回归本初的恬静,自由舒展!
本书在策划和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同行的关怀和帮助,及许多老师和作者的大力支持,在此致以诚挚的谢意。
由于时间仓促,无珐与本书内文作者一一取得联系,谨致深深的歉意,敬请原作者见到本书后,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支付稿酬。联系人:邢先生,电话:010一82864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