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幽默小品
稳定就是沉睡,我们却无不和谐地沉睡着,殊不知睡眠已经成为我们觉醒的桎梏,我们却无不以睡客而自居。我虽然也是一个睡客,却一直处于一种失眠的状态,我渴望背叛睡眠,渴望成为一个真正的活人!为此,我不惜出卖我的生命,并以一个背叛者而自居,因为我渴望活着,像人一样呼吸顺畅地活着。可是一只老鼠用皮鞭紧紧勒住我的脖子,勒得我几近窒息,由于恐惧,我不得不屏住呼吸,以此来保全生命。老鼠趾高气扬地问我:“老鼠是什么?”我有气无力地回答:“洞穴之王!”它听罢又专横地问:“为什么要逃离洞穴?”我使出吃奶的劲儿回答道:“因为我不属于洞穴。”老鼠严厉地斥责道:“世界就是洞穴,洞穴就是世界,你不属于洞穴属于哪里?”我无限向往地说:“我只属于一个王国,那就是自由王国。”听了这句话,老鼠颤抖起来,但皮鞭勒得更紧了。我知道我仍然无法逃离,因为老鼠不是黑暗的唯一暴君,但是我不让自己睡去,更不让自己躺着、趴着或者跪着,我要用站着表明自己是个叛逆者,因为我坚信,早晚有一天,自由之风会由洞穴外吹来。所有的沉睡都将苏醒。只要有一个人在洞穴中站立着,就说明这个世界还没有彻底死掉。其实这洞穴是一条时光隧道,连着过去和未来,连着后方和前方,也连着地狱和天堂。杀死老鼠这个噩梦之王,洞穴就会变成光的列车,然而,噩梦之王统治洞穴太久了,哪儿肯轻易瓦解,当洞口刚刚透出一点曦光之时,成千上万的老鼠密密麻麻地从洞穴深处涌出,将洞口紧紧封死,这些老鼠真的来自洞口深处吗?不,它们来自睡客的梦魇。
他问我恨他吗?我说你读一读我的小说就知道了。他又问我想他吗?我还是说你读一读我的小说就知道了。他说,你的小说我看过了,我觉得你原谅我了,因为我在书中看到了遗忘。我以为遗忘意味着原谅。我点点头说,的确如此,我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终止罪责。因为终止罪责的最好方法就是终止怀念。他摇摇头说,终止怀念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都是他人梦中的想象物,正如我是你在小说中的想象物一样,每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在梦中想起我。我说我们确实都活在他人的梦中,可是你死了,你已经成了一个没有梦的人。他凄苦一笑说,看来你还在恨我?我反问道,我为什么要恨你?他用抱歉的口吻说,因为我毁了你的一切。我淡然一笑说,你只是改变了我的生命轨迹。他不解地问,那你为什么说我是一个没有梦想的人呢?我坦诚地说,死人是不会做梦的。他语气肯定地说,死亡只是一种假象,是梦的另一种形式,从你们认为我死的那一刻开始,我就一直在梦中。否则,我俩不会坐在一起聊天。我有些疑惑地问,这么说你不在时间里,只在梦中。他诡谲地反问道,你不觉得你的小说是你的一个梦吗?我毋庸置疑地说,别人写作可能是为了炫耀,我写作既是为了生活,也是为了遗忘。他得意地说,你是为了忘却的纪念。我嗤之以鼻地问,纪念你什么?他诡谲地一笑说,纪念我改变了你的人生轨迹。笑容里透着一种居心叵测的和蔼。说完他仰望星空,此时此刻,斯克尔狼刚好正在啃食月亮,我忽然意识到,他确实没有死,因为所有鬼魂都怕火,而他不仅不怕火,还着魔般的用一根树枝撩拨着篝火,篝火被他撩拨得越来越旺,透过火光,我发现黑水河明亮得就像一面镜子。我恍然大悟地问,这么说,死亡并没有让你得到解脱?他轻蔑地说,人最天真的想法就是认为人一死一切都解脱了,却不懂,其实每个人都有一面镜子在等他。我疑惑地问,这么说我也有?他用强调的口吻说,你的小说难道不是吗?我似乎更疑惑了,试探地问,这么说,你是从镜子里走出来的?他故弄玄虚地说,我们都是从镜子里走出来的,最后又不得不回归镜子。我用攻击的口吻说,要是把镜子打碎呢?他突然放声大笑起来,然后迅速收住笑容,用手指着天空说,你看天上的月亮,不知被斯克尔狼吃掉过多少次了,月亮还不是高高地挂在天空?说完他洋洋自得地看着我,我仿佛被他逼进了死胡同,无助地望着波光粼粼的黑水河,这时树丛中闪出一个黑影,一条野狗抬起一条腿,向着一棵参天大树撒了一泡尿,然后又钻进了树丛。我猛然顿悟地大笑道,我明白了,其实你就是那条斯克尔狼,你企图毁掉月亮,可是你从来没有得逞过!他不以为然地笑道,你又在做梦了。我不依不饶地说,是的,我梦见火变成了灰烬,肉体变成了尘土。他吃吃一笑问,那么灵魂呢?我没好气地说,灵魂被狗吃了!他失望地摇摇头说,你还是在恨我!我痛苦地说,我只是无法忘掉你。他一针见血地说,你只是忘不掉自己的原罪。我反问道,我有什么原罪?他似笑非笑地说,你也是从伊甸园被赶出来的,怎么可能没有原罪?我若有所思地说,我怀疑伊甸园是一个谎言。他摇着头说,不是一个谎言,是一个梦。P208-211
为什么要开“新文体小说”之先河
翻开二十世纪的世界文学史,我们发现没有任何“主义”、“流派”是中国作家创造的,究其深层次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国文学在叙事艺术方面一直走重复和模仿的路子,包括所谓的先锋派,也不过是在国内先锋而已,根本没有逃脱重复和模仿的窠臼。为什么中国文学一直跟不上世界文学发展的步伐呢?无非是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夜郎自大造成的。艺术规律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创新、创造,因此博尔赫斯才说:“文学引起的激情也许是永恒的,但是方法必须不断改变,哪怕是一些极小的变化,才不至于丧失它的魅力。”进而他又说:“福楼拜不想重复和超越以前的模式,他认为,每种东西只能用一种方式来表达,寻找这种方式是作家的任务。”套用博尔赫斯的话讲:
“每一部长篇小说都只能用一种方式来表达,寻找这种方式的方法只能是创造,否则就无法避免重复和模仿。”为此,我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这就是“新文体小说”。所谓“新文体小说”是针对一切“旧文体小说”而言。有人将中国所谓“旧文体小说”讥讽为“文坛体”、“作协体”、“茅奖体”、“圈子体”、“宏大叙事体”、“抄袭现实体”,其实都是八股体,无非是通过时间、地点、人物和开头、发展、高潮、结尾这种线性封闭的结构讲一个并非本源性的大故事,其实就是大评书、大记叙文。奈保尔尖锐地指出,这种长篇小说的创作方法已经被用烂了。既然被用烂了就难免陷入重复、模仿甚至抄袭的泥淖。为了逃离这种泥淖,我开创了“新文体小说”之先河。那么“新文体小说”都有哪些特点呢?
第一,叙事艺术的创造至高无上。“新文体小说”最出众的地方就是发现了文学发展史上居于关键地位的问题,也就是务必在新的时代重建小说的坚实形式。这是摆脱对以往艺术因袭和模仿、勇于突破一切窠臼的必由之路。形式创造不是叙事技巧问题,它直接涉及作品的“新美”和灵魂问题。小说是叙事的艺术,没有形式创造就无所谓叙事艺术。小说只有突破固有形式,才可能避免重复前人,否则只能步前人的后尘。不讲个性创造,只讲形式一致,不是艺术,是八股。每个时代的文艺都应有自己的表达方式,旧文体小说那种大故事、大评书、大记叙文式的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已经无法表达信息时代人类瞬息万变的处境和复杂活动的感受,必须寻找新文体的表达方式。“新文体小说”是一种全新的艺术思维类型.是一种新的艺术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旧文体形式中的许多因素都得到了改造。开“新文体小说”之先河的目的是不断挖掘叙事艺术的无限可能性。至今我已经创造了六种“新文体小说”:“魔术体”的《驻京办主任四》、“工”字体的《公务员笔记》、“阴阳体”的《白道》、“透视体”的《天上人间》、“双流体”的《致命漩涡》和生命体的《油画》。
第二,不是写看到的世界,而是写心灵感受到的世界。现实有两种,一种是明显的现实,能看得见、听得到,另一种是深藏和隐藏的现实,看不见、听不到,只能用心灵去感受。“新文体小说”着重描绘心灵感受到的现实,通过心灵感受把现实激荡而生的种种悲喜歌哭深入挖掘出来,其实人的烦恼、孤独、失落、厌恶、恐惧、焦虑等心绪是有本体意义的,“新文体小说”的主要任务就是挖掘人的内宇宙。因为真理就在心灵的真实感受里。心灵感受是外部世界唯一真实的反映。“新文体小说”排斥一切遮蔽真实的东西,然而现实绝不会自己赤裸裸地呈现在小说家眼前,它需要从小说家内心最隐蔽处提取出来,外部世界的真实就在于我们自己的内部生活,如果不通过小说家的心灵感受加以提取,读者就永远也不会知道这个真实了。艺术的使命就是不断地将现实的真实升华为艺术的真实。小说不是写“风月宝鉴”正面映照的表象,而是挖掘背面未知的梦象。这需要作家通过心灵的炼狱才能获得。而是为了揭示未知的梦象。如果小说家的目光无法穿透现实的硬壳,无法将目光投向梦象的领域,那么无论它的小说多么富有戏剧性,多么扣人心弦,多么抒情,多么道德,多么主旋律,都无法找到更为真实的现实。
第七,以审美为终极目标。“新文体小说”强调创造“新美”。正如歌德所说,真正的大艺术家制定美,而不是接受现成的美。只有发现美、创造美的人才有权利制定美,那么美是什么?就是发现美、创造美的人的心灵图景。小说家一定是试图告诉读者什么是美的人,当小说家发现自己内心世界的心灵图景时,他的感觉将是痉挛的。那么怎么才能表现出、描绘出这种心灵图景呢?还是那两个字:创造。由于小说家创造了一种“新美”,自然就成了这种“新美”的制定者。伟大的小说无不诗意地存在着。“新文体小说”的终极目标是审美。它所创造的“新美”应该是审美者意想不到的,看到后心灵受到震撼的,虽然没有想到,但实际上是十分向往的。这才叫美的享受。“新美”是陌生的、神秘的、新奇的、震撼的。
第八,紧扣时代脉搏,抓住时代本质。按照一般的小说模式就把这个新时代给八股化了。“新文体小说”在创作上强调自由精神,试图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体味时代痛苦,提倡怀疑精神、批判精神和反思精神。因为没有这三种精神就不可能发现问题,发现不了问题不仅无法继承好的、摒弃坏的,更无法体味时代的精神痛苦。“新文体小说”认为,只有当小说家个人的心灵痛苦与时代的精神痛苦相一致时,才会使读者产生共鸣。当然尝试表达时代本质要冒很大的风险,但是最大的风险来自于艺术家头脑的禁锢。然而“新文体小说”以发掘、阐释人的灵魂为己任,不冒险就无法发掘人的非理性的内心世界,就无法戳穿人是理性动物的巨大神话。
总之,综合即创造。“新文体小说”将在博采众家之长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创新、创造,绝不走重复和模仿之路,在形式和内容两方面不遗余力地推陈出新,力争构筑小说创作的新格局,开辟叙事艺术的新方向。
《独木桥》是一部知名作家王晓方的转型之作。在本书中,王晓方将自己对人生、对官场、对社会的感悟用语录和段子的形式写出来,意在让更多的人对社会、对自己有更深刻的认识。
王晓方沉寂三年的转型之作《独木桥》!
最温暖最具诚意的醒世通言!
王晓方绘画作品二十二幅,
父亲生前写给王晓方的一封信,
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名和利,我们还有一点其他需要追求的东西。
读透了这本书,你的人生或许会少走很多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