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作者与妻子一起完成的传记作品《史迪威与蒋介石》,是当时国内出版的第一部反映这一历史的作品。在重庆对美民间交往方面产生了一些积极的影响。15年后又时值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主义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该书的再版见证了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史迪威将军在华的经历是中美两国和两国人民走向未来宝贵的财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史迪威与蒋介石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苑鲁//王敏 |
出版社 | 重庆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15年前,作者与妻子一起完成的传记作品《史迪威与蒋介石》,是当时国内出版的第一部反映这一历史的作品。在重庆对美民间交往方面产生了一些积极的影响。15年后又时值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主义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该书的再版见证了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史迪威将军在华的经历是中美两国和两国人民走向未来宝贵的财富。 内容推荐 中美关系在风风雨雨中发展到今天,正是因为有了历史先贤们在人类和平与正义面临危亡关头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精神和友谊合作,才奠定了两国人民友谊发展的不可动摇的基础。史迪威是中美两国人民友谊的象片,史迪威将军在华的经历是中美两国和两国人民走向未来宝贵的财富。 目录 第一章 命运指向中国 第二章 入缅作战 第三章 全线崩溃 第四章 丛莽中的启示 第五章 兰姆伽 第六章 两种美国人 第七章 在泥淖里的岁月 第八章 重返北缅 第九章 行动代号——“迪克西” 第十章 总统特使 第十一章 手中的利斧 第十二章 未完成的使命 试读章节 前不久,李宗仁第五战区情报处就把有关日本海军在太平洋上集结,准备开始攻击美国海军的消息通报了上来,当时蒋介石还不大相信,因为日本派出前太平洋舰队司令野村吉三郎将军任驻美国大使,恢复了与美国国务卿赫尔的谈判。日美关系似有好转的兆头。现在看来这消息是准确的、及时的,据说发回这条消息的人,是在上海敌人心脏里的那位无名英雄。也是这位无名英雄将日军在台儿庄的作战部署及时密报了李宗仁,才使得中国军队打了一个举国欢腾的大胜仗: 天下荒荒,竟有人如此报效国家,忠于自己,想到这里,一种欣慰的满足使他心里感到乐陶陶的。 蒋介石操起电话:“接何总长。” 当他听到何应钦睡意朦胧的声音时,不禁恶作剧般地笑了,“嘿嘿,敬公,这么大的事情都惊不醒你的睡梦呀,告诉你吧,日本人在珍珠港把美国人打得稀里哗啦了,嘿嘿,你看厉害不厉害。我想早上请各位来我这里聚聚,议一议。” 放下电话后,蒋介石伸手在屋角的火盆上晃了晃,又情不自禁地搓着,热流从他的指尖迅速传遍了全身。蒋介石感到自己干瘦身体上的根根血管里的血液都好像特别欢快地流淌起来,他的面庞也泛起了难得的红晕。他伸手摸摸光光的脑门,轻声哼着西皮调子,踌躇满志地在客厅里来回踱起步来。 日本人在太平洋上冲着美国和英国开了火,中国战场的意义就大不相同了。这样一来,中国从租借法案物资中能分配到的东西就更多了,美国的飞机、大炮、枪支、弹药,还有美元就会滚滚流向中国的,想到这里,蒋介石心里就痒痒地直抓。 换上了棉袍的蒋介石拉开了窗帷,黄山已经开始了又一个清新的早晨。 就在这天上午,蒋介石在黄山官邸客厅会见了苏联大使潘友新。美国大使高斯,英国大使卡尔。就太平洋战争的突然爆发向他们表明了自己抗战到底的决心,并当面向他们各授一份备忘录。备忘录建议中、美、英、苏、澳、荷兰、新西兰等国家应立即建立军事同盟,以一致对抗德、意、日轴心国,各同盟国与轴心国决不单独订立媾和条约。这个建议立即得到三国大使的赞同。但苏联方面却提出了由于《日苏互不侵犯条约》的存在,苏联正面临德国入侵的压力暂时不能投入对日作战的意见。 同日(即12月8日),中华民国政府发表了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签名的《对日宣战书》。 全国民众又一次沸腾起来。 事态发展到这一步,也是出乎蒋介石意料的。自全面抗战以来,他多次派人与日伪接触,希望能缓解日军的进攻,能给他一个可以接受的和谈局面,太平洋战争的炮声已经最后打破了蒋介石的幻想,这时灭亡中国已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国策,蒋介石只有一条路——对日公开宣战。P4-5 序言 15年前,我与妻子一起完成的传记作品《史迪威与蒋介石》,是当时国内出版的第一部反映这一历史的作品。不想以后在重庆对美民间交往方面产生了一些积极的影响。该书虽印行过两次,都很快脱销。15年后又时值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主义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重庆出版社决定让我修订再版这本书。 该书的出版,得到了很多热心人的支持和鼓励。商务印书馆的李侃和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的瞿同祖先生为我寻求当年的资料给予了很多帮助和鼓励。史迪威将军的女儿南茜女士和我的很多通信,对我完成此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戴安澜将军的女儿戴藩篱素昧平生,除了将自己父亲的有关资料寄给我,还使我与史迪威将军的后代们建立起联系。在出版过程中,令人尊敬的沈世鸣总编亲自修改了近万字的内容,张德尚先生既尽责任编辑之责,又行同学之谊。不仅保证了书稿的质量,还专门为该书写了书评。在那个要求出版订数的年代里,老同志赵隆侃亲自出马找到当年《挺进报》的负责人刘镕铸和西南图书公司的秦自如,正在经营一个财经方面书店的刘镕铸一口承诺包销几百本,西南图书公司的秦自如乐呵呵地说,让出版社去发征订,有多少算多少,剩下的我全兜底。虽然以后出版社的征订达到了出版的要求,没有让两位老前辈操劳,但他们的那种全力支持却给了我极大的信心。 书出版之后,得到社会的积极反应。1995年.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公布的近十年馆藏抗日战争研究专著目录上将该书列入。日本大阪大学战史研究室的学者来访重庆时,向社科院领导提出了会见作者的要求,社科院不知道作者是本市的,称重庆出版社出书面向全国,作者不一定是重庆人,没有作进一步安排,事后告诉我时还表示了歉意,但却传递出日本方面对该书的一些信息。外事工作方面的同志也捎来话,说美国报刊上已经有七、八篇评论该书的文章。特别是专门收藏和研究蒋介石档案资料的台湾“国史馆”竟将该书列为其收藏的重要参考书籍。港澳有关研究机构和大学的图书馆也收藏了该书。自己虽然业余有限地研究了这段历史,用自己有限的水平反映了一下这段历史,就能得到这样的关注,实感欣慰。 该书出版后引起了一位领导人的重视,他亲自约我深谈一次,并向我要去“路条”。在89风波后的中美关系严重恶化之时,毅然赴美,与史迪威家属及部属广泛接触,开启了重庆与美国民间交往的新局面,促成了大批二战老兵和史迪威亲属来中国。1991年和1993年连续在重庆召开了两次史迪威国际研讨会。1994年10月美国国防部部长佩里博士与中国国防部部长迟浩田上将专程到史迪威将军重庆旧居,举行了两国军方最高级别的纪念活动,中美两军恢复了中断数年的高级互访。我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更加深了对史迪威将军在历史上的贡献以及他在中美关系发展史上的意义的认识。 在修订该书的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中美关系在风风雨雨中发展到今天,正是因为有了历史先贤们在人类和平与正义面临危亡关头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和友谊合作,才奠定了两国人民友谊发展的不可动摇的基础。 史迪威是中美两国人民友谊的象征,史迪威将军在华的经历是中美两国和两国人民走向未来宝贵的财富。 该书再版得到了史迪威的孙子约翰·伊斯布鲁克先生的大力支持,他为该书再版提供了大量珍贵图片,为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该书再版谨献给为中美民间交往不懈努力的史迪威将军的女儿、新时期中国人民的最可信赖的朋友之一: 南茜·史迪威·伊斯布鲁克女士。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